標籤:

什麼是佛?

請大家說一下自己對佛的認識。


大約兩周前,一天早晨就要醒來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有個聲音告訴我,什麼是佛。

大約兩年前,我無心在山上遇見一群佛教徒,所有人繞塔行禮參拜佛像,唯有我不跪不拜。

本想直接說說我那個夢,但想來又覺得那個夢實則是因為這兩年的心中困惑所生,這兩年,我不斷在問自己什麼是佛。

一直不喜歡去寺廟,討厭跪拜,不明白為什麼要給一個塑像去下跪,我想什麼,他知道嗎,我想要的,拜一下,他就給了嗎?於是我認為,這是迷信。但因為無知,以為這就是佛,所以覺得佛,佛教,各種宗教,都是迷信。呵呵,屬於那種盲目排斥型。

來京後,受一友人之託,去了雍和宮為其考試祈福,說來奇怪,從敬拜第一尊佛像開始,我只要一跪在蒲團上仰望佛像,眼淚就開始啪嗒啪嗒的流(以前因為旅遊也去過一些寺廟參拜,每次都是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要求什麼,拜什麼)。那天為友人祈福,也為家人祈福。為我自己,我只說了一句,讓我有一顆強大的心,能夠屹立在這個大地上(那時剛畢業不久,面對很多事情還很脆弱)。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我竟然在面對佛像的時候會流淚,這對我來說很不尋常,但我還是沒有去認真的想過關於佛的一切東西。

前年夏天,表弟因病去世,他和我一年生,陪我一起長大,他獨自忍受十多年病痛的折磨,我作為姐姐卻什麼都做不了,就連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我心中悲痛,常常夢見表弟枉死,內心不得安寧,想起幾個月前第一次上山見過有人為亡靈超度,於是我毅然上山跪在地藏王菩薩面前為他祈福,或者是因為心中有一份明確的挂念,眼淚婆娑而下。我抬頭望著地藏王的佛像,竟然是帶著仁慈的笑容的,可我以前總以為這個掌管地獄的人是神情冷酷的,就如他名字一樣,讓人不禁生畏。下山後,也陸續夢見過表弟,但夢中不論是他還是我,都要平和很多,夢見的也是所有美好的事,只是醒來會有傷感。

但從此後,我每次上山都要去寺裡面轉一轉,或者說想去寺里了,就去山上轉一轉。

開始發現聽人誦經竟然是一件很美妙的事(竟不是我原以為的乏味至極),和聲共鳴、迴轉佛堂,有時候會莫名的被感動……

看到過一個僧人步若清風,但卻真切的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力量在震撼我……

見到跪拜在釋迦牟尼像面前哭泣的女孩,就彷彿看見了自己,悄悄退身,靜靜守候……

會在離寺院不遠的後山皮上找一巨石坐著,常常是空山寂寂,聽風聲,聽鳥聲,聽林聲,聽鐘聲,聽禪聲,聽心聲……

自己也說不出到底是哪一天哪一刻,我開始試圖去了解關於佛的一些問題,可我一直不明白什麼是佛,到底有沒有佛,看到「人人皆佛」這句話,我似乎有所理解,卻又覺得玄而又玄,更多的問題會接踵而至。直到有一天,我做了那個夢,夢到什麼是佛……

現在說說那個夢

夢裡,我清楚的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佛是一個人,他不是神,他是釋迦牟尼。他本就是一個普通人,只是有一天,他頓悟了生命、明了了萬事萬物的關係,於是他不再困惑。此後,他將自己明白的道理講給迷惘中的人聽,將哲理傳授他人。於是,很多人獲得解脫,這些人再通過各種形式去傳播從他這裡得知的真理,世世代代…可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理解,有深刻的,但更有樸素的。深刻者的行為如弘一,將精力放在修行上,嚴於律己,修正自己的言行;但樸素者往往會去塑佛像,拜佛像,磕頭燒香。深刻者至少,而樸素這甚多,於是寺廟、佛像、佛香、佛珠處處皆是,於是人們以為這就是佛,以為有了佛珠,拜了佛像,燒了佛香,佛就會保佑。以為佛有一種神力,佛就是神。這是千百年來形成的樸素的對佛的認知。

人人皆佛,那麼需要人人都能和釋迦牟尼一樣的頓悟與參透。佛就是一個人,一個明了頓悟仁慈平和的人。佛不是神,卻有著無窮無盡無邊無際的影響力,這或許是一種「神力」(不是神的力,而是神奇的力量),這就是佛,我夢中的答案。

—————————————————————

這已是我幾年前的回答了,現在回頭看是非常淺顯的,我希望有更精進更接近真實本然的答案出現,謝謝各位了


佛陀漢譯即「覺悟者」,佛陀是已經覺悟的眾生,眾生是尚未覺悟的佛陀。


雍正皇帝講了一個關於佛的故事。

有個人潛心拜佛,天天在南海的普陀寺燒香祈禱,渴望能夠見上觀音菩薩一面。這天觀音菩薩終於現身了,那個人高興得不得了,磕了無數個頭。

突然他發出了一個奇怪的念頭,他問觀音菩薩:菩薩,你也拜佛嗎?

菩薩答道,當然拜啊。

那個人又問,您拜的是哪樽佛呀?

菩薩答道:觀音菩薩。

那個人就糊塗啦,您自己不就是觀音菩薩嗎?

觀音笑著答道,是啊,求人不如求己啊。

一個人跪在佛前,他拜的不是泥胎。拜的是他自己,是他心中的那尊佛。

所以,如來在菩提樹下證悟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就是: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以前回答過這個,重新發來大家看看。

很可惜,現在很多人所信的,可能並不是真正的佛,甚至一些高學歷的社會成功人士也一樣對佛一知半解,信佛只是為了滿足他們心中對自己的某種定位而已。而這一切都要從佛教的本質講起。

佛教本質是一種悲觀主義哲學,是一套以無神論為基礎的宇宙觀。我對其核心思想的認識是,我們都來自宇宙起源時的某個點,而我們也終將回歸這個點,而回歸之路上的一切,皆無意義。佛的意思就是覺悟者,覺悟者就是想通的人,想通了,能放下一切,走上回歸之路的人就是佛。在西方,叔本華的思想就與佛教思想非常接近。

實際上,在釋迦牟尼涅槃了一個多世紀之後,才有了真正文字性的佛經記載,所以很多經文此時可能已不是釋迦牟尼在生時的原話,但應該還是比較接近其本意的。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徒為了便於推廣,傳教時融入了大量的儒家思想與中國古代神鬼傳說,並在像《西遊記》這樣的文學作品中,將釋迦牟尼描述成了類似與中國神仙的一個角色。逐漸佛祖變成了一個可以保平安、求升官發財、主持公道的神,並且有很多關於佛與菩薩的打油詩、咒語,還有一些以佛之名所說的勸世良言似的警句都被印成了小本,當做佛經在民間流傳。其實這些東西都算不得佛經,佛經就是後世所記錄的佛在世時候的言論,而唯一一本不是記錄佛的言行卻被佛教界與學術界共同承認的經書是惠能的《六祖壇經》。

很多人現在接受的佛教思想其實都來自於類似《三世因果經》這樣的偽經,希望通過修行做善事(通常是為給功德箱里捐錢、燒高價香)帶來好運,但釋迦牟尼本身更多是在討論虛無與存在,並沒有那麼多善惡是非參雜於此,對於大覺悟者來說,善惡是非是無意義的,世間所得一切都無意義,你希望自己在這個世間有好運,本身就與佛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某種程度上是矛盾的。也有的人把皈依佛門當做一種時尚,認為有一個這樣的信仰會使自己看起來與眾不同,但當越來越多這樣裝模作樣不求甚解的人湧入佛門,就使這個群體看起來愈發庸俗。還有很多企業家與明星找所謂佛教大師算命、祈福,修鍊各種神通、法門,請各種佛牌,這些其實都是將一些茅山法術、巫蠱之術、相術、以及西藏苯教的一些秘術披上了佛教的外衣,只要追本溯源的想一想最初的印度佛教是什麼樣子,就能明白這些東西跟佛是沒有任何關係的,至於這些東西有沒有用、靈不靈,那時另外一回事。

就像最開始所說,佛經更多是一種哲學思想,只是在如今承擔了太多人的誤解與奢求。每當我來到寺廟,都會閉上眼,上一柱心香,我把這當做是對最高智慧的一種致敬方式,以及對我自己生命與意志原點的一次追溯。


「再不會被這世界裡任何的事物束縛,而他卻擁有對別人最多的愛心和了解。」 ——一行禪師《故道白雲》,新版名為《佛陀傳》


迷者眾生覺者佛


唐媽(大學語文老師)說 遁入空門之後的修行如下:

【字形】

僧:曾經是人

佛:不是人 (「弗」即否定)

【字音】

「僧」和「佛」在咱們的字典里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僧:sēng 除了這一個字 字典里再也沒有發seng的字 séng sěng sèng都沒有(除了化學元素這些後造的字)

佛:fó 同理。

以上。唐媽還說了人是慾望的洪流 成仙成道的過程就是不再是人的過程。(大致是這個意思)

最後 表白唐媽。ε (?&> ? &<)7з


我悟釋迦摩尼佛

我聞我難我西遊,我解如來真實意。

何為佛?頓悟者見如來(人人皆可成佛)

何為魔?頓悟者以其法為惡為魔(佛魔本一體,善惡一念間)

何為頓悟者?頓悟者在人世、頓悟者遭涅槃、頓悟者開天眼、頓悟者具慧根、頓悟者渡眾生、頓悟者得永生。

何為頓悟?心思閃電腦中破,世間散法融貫通(頓悟之前遭劫難,頓悟之後遇涅槃)

何為涅槃?往事過眼雲煙,魂魄升華重生為涅槃(腦電波太強,差點掛了)

何為天眼?世界旁觀者之眼為天眼(上帝之眼,時空無限)

何為慧根?世界妙智慧為慧根(知無法,不偏不倚)

何為眾生?大千世界萬物為眾生(蒼生,有相或無相)

何為永生?廟中佛非佛,是名佛(佛在人心傳萬載)

何為色?花花世界為色(入世)

何為空?靜看世界為空(出世)

何為悟?閉目思空為悟(靜夜思,思靜、思能、思空)

何為禪?頓悟者之空為禪(哲學)

何為參?信為不死為參(參一生也參不透)

何為正果?善有善報,善報為正果(世界是公平的)

何為修?行者行善為修

何為善?見惡人不殺為修佛者善;殺惡人即是善為佛者善

何為法?事物運轉之理為法(存在既有理,變通、猴子72變)

何為無法?萬物運轉之理為無法(佛無變,寓褒貶、別善惡)

何為法非法?本義寓意(虛意真意)

何吾悟佛?以有法悟無法,以無法為有法(知行合一,把自己的法化施於某一領域)

---------------------小道故事---------------------------------------------------------------

昔日,如來和天尊雲遊到南海,見一老翁在沙邊看一蟹數日而無動。不解其為,遂上前問之。翁若夢中驚醒,對如來說:"我看的不是蟹,是寂寞",然對天尊說:"我看的不是蟹,是世界"。如來和天尊恍然頓悟,而翁復續看蟹,其心所念:"美味,美味,何以食之?」


佛是覺悟的人。

我想補充的是,大家雖然知道佛是看透看空一切,很牛,但不要瞎模仿。不是對什麼事都「無所謂」,就是「空」。否則不做功課的人也成「佛」了——功課也是「空」嘛,佛法也是「空」嘛。這都是對佛教的誤讀,尤其是大乘佛教,禪宗在中國世俗化後在民間產生的普遍誤解。當然,武俠小說亦有貢獻。

在討論佛教相關問題時,還是要「正信」,如果沒有經過佛學訓練的話,建議多看少說。(所以我不再多說了)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辨是非,

金剛怒目;

明因果,

菩薩低眉。

此心彼心 ,

是為大慈;

非我非彼 ,

方得大悲。

俗雲雷霆顯菩薩,

西語猛虎嗅薔薇,

萬花世界,

千葉菩提,

佛我之間

不懂而已。


「佛」這個字是「佛陀」的簡稱。「佛陀」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就是智者、覺者。「佛陀不是一個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種狀態。」(《正見》p122)

有人把佛當成釋迦牟尼佛,這對嗎?也對也不對。為什麼呢?

打個比方來說,佛好比是老師,你們數學老師姓張,語文老師姓李,張老師、李老師都是老師。同樣的,釋迦牟尼佛是佛,彌勒佛是佛,還有很多別的佛,你可以理解成這是張佛,那是李佛。

但是為了簡便或出於尊重,當你稱呼張老師或李老師時,不一定帶上姓,而是直接叫「老師」。當你叫張老師「老師」的時候,「老師」就是張老師。同樣的,我們這個世界的佛教徒在說佛的時候,常常也就是指的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就是所有佛教徒的本師(本師就是根本的老師,老師的老師的老師……)。

老師有很多,佛也有很多——據說多到數不清。釋迦牟尼佛只是其中之一。釋迦牟尼佛曾說過,所有的眾生都有佛性,都有可能成為佛。

釋迦牟尼佛以前就是個平凡的人,名叫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是他的名字,喬達摩是他的姓。有人可能覺得悉達多不夠平凡,因為他是迦毗羅衛國的一位王子,但是他之所以成為智者、覺者,並不是因為他是王子,而是因為他也有痛苦和煩惱,通過刻苦地學習、訓練和思索,發現了徹底的對治痛苦和煩惱的方法——這被稱為證悟。當悉達多證悟以後,就被稱為佛了。

悉達多生活的時代是在公元前六世紀,大約是與我國的孔子同時代,迦毗羅衛國位於喜馬拉雅山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面積約320平方里(相當於我國雲南、西藏邊境山區的一個鄉的面積;據百度百科)。悉達多的母親去世早,由姨母撫養,父親凈飯王很愛他,給了悉達多非常好的生活條件,只想讓他快樂,不想讓他不快樂。這有點像現在的有些父母那樣,把孩子當作嬌嫩的花兒一樣放在「溫室」里養。悉達多的物質生活雖然非常優裕,可是他卻對精神生活感到不滿,他覺得生活在富麗堂皇的宮殿里,到處束手束腳,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

有一次,悉達多在晚年回憶說,小時候父親凈飯王帶他去看為次年播種而舉行的耕作儀式,這是每年一次的慶典,村裡所有人都參加。凈飯王把悉達多安置在閻浮樹下,囑咐看護人員好好照顧他,然後就去主持儀式了。可是後來看護人也跑去看耕作儀式了,丟下小悉達多一個人在樹下。當耕地被犁過之後,悉達多注意到嫩草都被連根拔起,新芽上的蟲子和蟲卵也都死掉了,小男孩看到這樣的情景感到說不出的悲傷,好像殺死的是他的親戚一樣。(《佛陀》p72)但是這種悲傷非常特別,這不能說是一種痛苦,而是給他帶來一種出神的體驗,也就是說像是站在自我的外面觀察這一切,這使他產生一種無私的悲憫。這種體驗使他獲得了短暫的精神解脫。據說這對悉達多後來的證悟有關鍵的作用。

再後來,悉達多長大了,並且娶了妻子,有了一個兒子,但他最終還是決心離開家去尋找解脫束縛和煩惱的根本方法。

他跟隨不同的老師學習,還嘗試過苦行,這種苦行有點像自我折磨,悉達多有時什麼衣服都不穿,有時只穿粗麻,在寒冷的冬夜他睡在曠野里,甚至吃自己的屎尿。那段時間他瘦得不行,如果你摸他的腹部甚至能碰到脊柱。他的頭髮也掉光了,皮膚也老皺了。有一次路過的人見他倒卧在路旁,氣息微弱,還以為他死了。當他盡了最大努力苦行後發現還是徒勞無功,才放棄了這種做法。

最後,悉達多終於證悟了。就像我們經過很多年的學習得到了某個學位,他證悟以後就得到的學位就是「佛」。不過說他「得到了學位」其實不準確,因為他所證悟到的真理就是無所得,就連「自我」也放棄了。不過「放棄自我」這種說法也不準確,因為他發現「自我」本來就是變化的,是「空」的,既然本來是空的,就無所謂放棄不放棄。所以在佛那裡,就沒有什麼所謂的佛,佛是一個概念,而佛的智慧是超越概念的,有任何的執著都不能說他是佛。

要想在這裡說清楚悉達多的證悟是不可能的,也不是這個回答的任務。總而言之,佛陀不是具體的人名,一個人成佛之前也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也有痛苦和煩惱,他們為了徹底地對治痛苦和煩惱,付出了非常大非常大的努力。他們不是為了成佛才努力的,而是在覺悟以後,人們無以名之,就以佛來稱呼他們。但對於佛們來說,佛只是一個標籤,一個概念,他們並不為此自得。

有一天,有人看見佛陀在樹下靜坐,他從未見過如此自製、寂靜的人,就問佛陀:「你是天人嗎?」佛陀說:「不是。」他又問:「你是天使……或是神?」佛陀告訴他不是。這人不信,再問:「你是人嗎?」佛陀說:「我非人。」佛陀問這人是否見過「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譬如:或青蓮,或紅蓮,或白蓮生於水中,長於水中,不為水染,猶自出水挺立,正是如是。)他告訴這人:「我也是生於世間,長於世間,但已超越世間,不再被世間所污染。」(我生於此世中,長此世中,勝於世間,住於不染。)那人問應該如何稱呼佛陀呢?佛陀告訴他:「你就稱我為覺者吧。」(婆羅門!故我是覺者。)(出自元亨寺版《增支部·四集·第四輪品》)(《佛陀》p169-171)

佛以自己的實踐向我們證明了,在這個煩惱世界裡,人們還是可以做到寂靜自製,與自己以及眾生和諧共處,但是要做到寂靜調伏,人們必須先不執著自我。因為佛的說法超出了一般人的常識,所以很難得到理解。

很多人都去過寺廟,向佛的塑像跪拜,求取保佑,求佛幫助他們實現各種現實的功利願望,比如,保佑我孩子考上大學呀,保佑我生兒子啊,保佑我家裡人身體健康啊等等。但是佛並不能幫助人們實現這種願望。甚至,佛也會反對崇拜偶像。佛不是神。

——————

前面說,「佛陀不是一個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種狀態。」按照佛的說法,可能這個說法也是要否定的,就是不要以為真的有個什麼「心」,「心」也是一個概念,不要貪著。

如何是佛教徒,按《正見》里的說法(p26)——

如果一個人接受下列四項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諸行無常

諸漏皆苦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這四句話被稱為「四法印」,一般認為這四法印就包含了佛教的一切。

四法印的本意就是讓人直接了解,這就是佛教的一切了,再沒別的了。再有別的都是附著。它沒有道德訓誡,也沒有儀式性的內容。沒有唱經,沒有跪拜,也沒有什麼風吹僧衣動人心弦之類。

如果佛違背四法印當中的一條,那當然也不是佛了。但是這四法印也不應該被看做法律那樣的戒律,因為戒律也是輔助的手段。

以上都是看書得來的,再加上自己的發揮。


在這個時代,佛陀大約有4種形象

第一、民間形象:主要是對佛教的迷信而產生的形象,和天神上帝甚至保安沒啥區別,拜拜他就覺得能保佑自己。

第二、哲人形象:主要是一些文化界或學術界的認識,認為佛陀和蘇格拉底,柏拉圖,孔子等人一樣,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他的成果都是通過對終極的問題的思考而得出,所以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第三、小乘形象:小乘人認為這個世界的佛陀就是釋迦摩尼,原本只是一個凡夫,因為見到生老病死後,發心出家修行,這種修行已經不是簡單的思考,而是從身到心的一種實踐驗證,最終覺悟成佛,具備十種功德,成立僧團,度眾生,在八十歲的時候入涅槃

第四、大乘形象:大乘認為,佛有法、報、化三身,也就是三種」形象「,清凈法身不一不異,圓滿報身教育地上菩薩,千百億化身則是教育其他六道眾生。釋迦摩尼就是所謂的化身佛,其實他早就成佛,因為要度這個世界的眾生,所以再故意走一遍流程,讓大家模仿,凡夫是如何解脫


佛是過來人 人是未來佛


.


佛有兩種含義:

第一種含義指的是覺悟者(覺行圓滿者);——我認識的多數人印象中的佛都傾向於這個解釋。覺悟者是他自家事,自不覺悟有何相干?

第二種含義是指覺性、如來,宇宙人生的本源。血脈論云: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

所以說,每個人本來是佛的「佛」,就是靈覺之性。明見自己的靈覺之性才是真正的「見佛」。為什麼說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因為知覺乃眾生,知覺之性就是佛性——這是眾生平等的究極真相。

《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所說的如來,指的也是每個人本具的靈覺之性。唯有盲從的信徒們才認為佛在說自己——須知真佛非是外佛,只是自心作。

覺悟者與「覺性」的細緻區別, 是「認知者」與「所認知的真相」的混淆,當然這是我們思維強要分別的結果,一旦了悟覺性自然明白能認知與所認知的,本是一味。

一般人理解的所謂神聖不可污辱的佛,指的是覺悟者——認識到覺性並圓滿與之合一無二的「人」,表現在世間就是三十二相,神通具足等等。

但是,我們還應該明白:禪者見性以後,即使一時不能做到完全的識心退位,本來作主,但是他的每句話,每個行為的出發點,都應不離「本分事」——如若不然,他還認為有一個三十二相可得,五眼六通可用,那還是個明白人嗎?

這並非否認三十二相、五眼六通的存在,只是於自性中,這一切本自具足——跟穿衣吃飯有什麼區別呢?

從覺性這個「真佛」出發,一切現象乃至眾生、聖者都沒有不同;從覺行圓滿的佛出發,他是一個完全合於「覺性」的眾生,他也是作為人者最完美的表達式,而初悟人雖明見覺性但還會掉井裡,眾生未見覺性路途尚遙。


忘記了在哪裡看見過一種說法:完美的人格和能力。


習慣從說文解字上理解,佛拆開是人、弗,直譯為「不是人」,但又有不妥。因仍依從於人字為偏旁,整體上看有點介乎「是人而非人」的感覺。這是否在暗示說,佛由人而修成,又非普通人,更像是大徹大悟非世間之人。


說的有點不敬,更改下。

按釋迦摩尼的解釋,佛是覺悟的人。

但是經過歷史的演變和宗教傳播的需要,

佛逐漸變成了一個偶像和神話,和基督教的上帝和伊斯蘭教的真主一樣。

佛教必須要建造龐大的佛像,建造宏偉的寺廟讓佛來居住,讓眾生來崇拜。

佛根本上是一種信仰。

信仰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眾生在迷茫的時候獲得指導,在絕望的時候能夠看到希望,在痛苦的時候獲得慰藉,在快樂的時候懂得分享,在幸福的時候懂得感恩。。。

中國有非常深厚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當中也有非常多智慧的火花,

但是在WG當中被摧毀殆盡,只有藏傳的佛教還保留的比較完好些,

所以現在很多的明星非常崇尚藏傳佛教。

當中比較聞名的有索達吉堪布和加措活佛。


佛是一種超越社會、自然等各種系統,從精神層面上審視世界的境界。

因為精神和肉體事實上是無法脫離的,因此佛的境界可欲而不可求。


人是未覺悟的佛,佛是覺悟了的人。


-

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貼過來。

-

「佛說覺悟-究竟什麼才是佛?」

林林總總,寫了十來篇有關佛學的文章。

但是,一直都忘了說,「佛」,究竟是什麼。以至於有同學告訴我:「看到『佛』字,就會覺得好難懂耶,完全不是適合人類閱讀的樣子。」

的確,不是我的同學故意傲嬌。人們對於一些詞語,會有一個固有印象,心理學上叫:impression。

說起「佛」,大家想到的,

或許是《西遊記》里,金光閃閃,一巴掌把孫悟空鎮壓了五百年,自來卷超嚴重的如來佛祖。

或許是一些寺廟裡,煙霧繚繞下,傻傻分不清楚的各種泥偶。

或許是一些明星因為獵奇,拜的藏傳佛教里,所說的「上師」。

再或許,你有聽過「佛在心中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覺得,佛,只是心中一個更高的存在,就像基督徒心中的神一樣。

以上這些,不管是有些道理,還是純粹謬論,都,不是「佛」的本意。

首先,與人們固有印象相悖的,佛教是非神論。

只因,就連佛教徒尊祟的釋迦牟尼佛(佛陀耶),也只是「智者」與「覺者」。

就是說,佛學,是一門覺悟的學問。內覺人生本身,外覺宇宙環境。

你若把覺悟的功夫做好了,達到最終涅槃的境界,你便是佛了。

和神不神的,沒有關係。

其次,「覺悟」二字,到底所指為何?換句話說:「好端端的,覺什麼覺呢?」

南懷瑾先生有講:「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

要我說,佛家也可比作藥店,若真是好端端的,大可不必理會這浩如煙海的佛之義理。

就是困惑,就是不解,就是想問個很多事情是為什麼,才,接近佛。

在佛學裡,把這些不解與困惑,稱為「煩惱障」,如,人生當前所受之苦;如,不自由;如,不平等。和「所知障」,如,惡難遣,好難求,得易逝;如,情多異,事多變,理多秘。

覺悟的,就是這「煩惱」、「所知」二障。

最後,借一個考試時的標準答案,來總結佛之釋義。

「起覺察,覺悟的功夫,對治煩惱、所知兩種障礙,而開發智慧(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的本性德能,這就是學佛之始末。但能依之以自行,那是小乘的羅漢;又能兼之以化他,則是大乘的菩薩;若又能自行,又能化他,而且做到覺行圓滿,究竟至善的境地,那就是佛了。」

以上。

-


佛,覺性也!人人本來成佛,只因妄想,分別不能證得。具備無盡的慈悲,廣袤無垠的心量,無礙的智慧,奉獻利他的品質,這就是佛。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


起床,刷牙,吃飯,工作,睡覺,我們怡然自得,我們皆是佛


佛法真實不虛!

歷史學中大家都學到過,釋迦牟尼佛是放著太子和國王不做,為了究竟了解宇宙真相的、解決生老病死種種的苦而出家修行吃了種種苦,最後證道的。證道後,說過的話,被弟子記錄下來,即成了佛經。2500年前,沒有各種精密儀器,但佛經中記載的很多事例都已被現代科學所證實了。至今為止,佛陀所說的都是真實不虛的。

1. 佛在《治禪病秘要經》及《正法念處經》中告訴我們說:人身是個蟲巢,大別之,有八十種蟲。佛不但說出各種蟲的名字,而且描繪了它們的動作形態。《毘尼日用》中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佛觀一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佛陀時代是沒有顯微鏡的,佛陀、阿羅漢們用天眼就可以看到一缽水中有無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在佛經中被稱作戶蟲、太末蟲等。一缽水中有億萬的細菌;

2. 佛講地球是圓的,地球被佛陀稱為「地圓」,而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是天圓地方,但佛經絲毫不含古代常識錯誤。佛經上說,三千大千世界有十萬萬個太陽。現在用天文望遠鏡證明天空里所有密集的恆星,一個個都是太陽系。佛在《楞嚴經》上講白月黑月,不說圓月缺月,包含了月球反射日光的道理。

佛教關於宇宙年齡的定量接近於科學。朱芾煌《法相辭典》中解釋一大劫『瑜伽二卷六頁云:又此世間,二十中劫壞,二十中劫壞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如是八十中劫,假立為一大劫數。』——這樣的話,一大劫相當於268.768億年。我們處於成、住、壞、空四大劫的住劫。成劫住劫總共134.384億年。現代宇宙運用從最先進檢測手段如荷蘭天文學家通過測定釷和釹兩種元素比例,測得宇宙年齡是120億年。

愛因斯坦說過:「物質是由場強很大的空間組成的……,在這種新的物理學中,並非既有場又有物質,因為場才是唯一的存在。物質和時間只是人們的錯覺。」而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一九○五年,愛因斯坦(EINSTEIN)預測物質與能力可以互相轉變,並認為極小的物質,可以變成極大的能力。他把物質和能的關係立出一個公式 EMC*C,E代表能,M代表物質,C代表光速,C就是光速的自乘,換句話說,物質乘光速自乘的數位,就是能。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即是說極小的物質可以轉成龐大到驚人的能量。原子彈的爆炸,證明了愛因斯坦質量-能量轉換定律的正確性。確切地證實了物質和能可以互相轉變的。更讓人們驚奇地認識到,這就是佛早已開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理。時間和空間都是一種錯覺,可以相互轉化。

3.佛在《修行道地經》《大寶積經》中描述了胎兒在母體內的發育過程,從第一個到第38周,每周胎兒的發育情況,和現代科學一樣。

4.佛在《華嚴經》里,陳述了這個宇宙的結構,是三千大千世界。而不是常人認為的地球中心論。佛陀認為,宇宙本無中心、本無邊際。這個說法也出自《華嚴經》。科學家們用最現代化的天文望遠鏡,望出去100億光年那樣遠,也還沒有看到邊。光年——是表示距離的單位,因為宇宙空間太大了,用我們日常所用的公里來表示實在太小,所以就用光線跑一年那樣長的距離做單位。光線一秒種就跑三十萬公里,30萬乘60秒乘60分再乘24小時再乘365天,這樣遠的距離就是一光年。(946,080,000萬公里)。

一切物質均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更小的原子組成的。那麼原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研究發現:原子是由中間一個原子核和外面圍繞它旋轉的電子所組成,而電子比原子核小得多。肉眼是看不見原子的。如果把原子放大到十層樓那樣大,原子核也不過黃豆那麼大,而電子呢,大約也就是一粒微塵那樣大。十層大樓那麼大的一個原子(放大了的),除了黃豆大的一個核,和一個或幾個,或十幾個微塵那樣大的電子之外,就空空如也了。就是這樣一些空空的原子組成了空空的分子。就是這樣一些空空的分子組成了你眼睛看得見手能摸得著的各種物質,於是人們就以為這相世界是那樣堅固,那樣真實。

那麼原子核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研究發現:原子核里有質子、中子等粒子。進一步把這些粒子再分就是所謂基本粒子,已經有300多種基本粒子了。再研究,這些基本粒子會互相變化……再研究下去,就沒有了,不存在了——不是說全沒有了,而是再分下去的那些粒子,『壽命』太短了,通常只『活』萬分之一秒,甚至百萬分之一秒。你剛看見它,它就不見了,這真是:萬物本空,空而妙有!也就是說:宇宙之大,大而無外,宇宙之小,小而無內。世尊二千五百年前的教導,已經為當代科學所證明。

在微觀世界裡,很多常識是不成立的。比如「無中可生有」,在一個相對真空的器皿中,我們過一段時間可以發現它的基本粒子產生了和增加了。這說明無中可生有,這所謂的「無」不是絕對的無,而是虛空的狀態,其實就是「暗物質」(即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黑洞狀態)。宇宙中暗物質是主要的,比我們通常能感應到的物質要多得多。這是科學證明的。而暗物質或者這些反物質的特性,是完全有悖於常識的。所以不要以個人思維去揣測這個宇宙規律。根據愛氏所講:時間是假的,空間是假的。這也被科學所接受,成為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你怎麼去思考?而霍金直接證明了,人類可以在超越光速的情況下,產生時間蔓延現象,就是說人類可以找到未來,可以回到過去。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理論上,如果乘數倍於光速的飛機在太空飛行,時光同樣能不流或倒流,看到過去世的種種事物,這種科學的時空概念,與佛家的時空體證,正復相符。

5.佛在2500年前就講了,眾生因為業報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法界。於是有了不同的維次空間。阿彌陀佛世界就是另外一個法界(維次空間)。我們生活在四維空間里,而佛說宇宙有無數維的空間,現代科學已經證明了五維到十一維的空間,而且科學也證明了從理論上更高維次的空間是存在的。美國科技應該是最高的,它的科學宣稱:我們永遠無法和另外維次空間的生命取得聯繫。因為我們的科技永遠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但是我們可以證明它的確是存在的。這就是說從維次空間和量子物理學的科學角度證明了極樂世界存在的依據。


今天臘八節 到姥姥家吃臘八飯 飯余 我問起姥姥 臘八都有些什麼

「有玉米啊 黃豆啊…還有咱們自己下的面 就是今天時間緊 沒買肉」

「正好明天打算去道觀一趟 去求一個平安符 前一天應該忌葷 正好今天沒放肉 不然怕是吃不了了」我開玩笑的說道

姥姥以為我信了道教 問了兩句後後說道

「不要搞那麼多,左右你自己 。 行善積德,自己就是佛」


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讓人想起「乾屎橛」


也許我的理解偏向於小乘佛教,佛是釋迦牟尼的尊稱。


你這問題不好回答。

你心裡有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刻那就是有佛,心裡亂七八糟就不是佛。

一直保持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佛。


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天人師=調御丈夫=...


迷即凡夫悟即佛


某日思考禪宗和凈土宗的區別。第二天醒來,突然心裡不自覺叫了一聲:南無阿彌陀佛。頓時意識到對我來說,心中「善」才是通往凈土的橋樑。之前一直覺得禪宗的見性凈土近的說法有道理,覺得凈土宗的來世凈土說法未有說服力。但是在那一剎那我覺得兩者融合了。
沒人能說自己見佛,但是,在生活中偶有的所得,帶來醒覺的喜悅還是令人欣然的。
這就是我的小見解


我覺得『佛』字本身很有意味啊

弗人,從人變成非人了

覺悟了就離開地面不賴行走了

造字的人很有趣

Update: 看了下佛經詞典,看來這個字更多的是從音來造的。

通俗來講,佛就是醒來的人。因為佛總說眾生是未醒的佛。


放下了偏見,能夠中觀直視,具有慈悲之心,並切實而行


佛其實是一個人,一個覺悟了的圓滿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錯的人,永遠只考慮別人,從不考慮自己,慈悲到了極處,因為在他心中已經沒有了「我」的概念,眼裡只有眾生。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你也是佛,到時還請別忘了來度我。


維摩詰上人是這樣說的----------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不觀色不觀色如。不觀色性。不觀受想行識。不觀識如。不觀識性。非四大起。同於虛空。六入無積。眼耳鼻舌身心已過不在三界。三垢已離順三脫門。具足三明與無明等。不一相不異相。不自相不他相。非無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觀於寂滅亦不永滅。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無晦無明無名無相。無強無弱非凈非穢。不在方不離方。非有為非無為。無示無說。不施不慳。不戒不犯。不忍不恚。不進不怠。不定不亂。不智不愚。不誠不欺。不來不去。不出不入。一切言語道斷。非福田非不福田。非應供養非不應供養。非取非舍。非有相非無相。同真際等法性。不可稱不可量。過諸稱量。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離眾結縛。等諸智同眾生。於諸法無分別。一切無失。無濁無惱。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畏無憂無喜無厭無著。無已有無當有無今有。不可以一切言說分別顯示。世尊。如來身為若此。作如是觀。以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在我一個已經皈依的小信徒心裡,佛就是我頭頂,身後,心臟,靈魂里的力量。白天在世俗社會中,我不缺物質,不缺笑容,還要佯裝別人的正能量。但當夜晚內心要面對來自家庭,來自自己的黑暗時,我總會抱著我的佛珠躺在地上毫無忌憚的哭。

那是我唯一的可靠的不會折磨我拋棄我的寄託。

從不在知乎回答問題,自己太淺薄,光看大家的回答就能學到好多知識和智慧。但這個問題,實在忍不住想要回答一下下啊。

作為一個小小初修者,很多都不懂,兜兜轉轉,機緣巧合下,找到了可以師承的師父。皈依在了星雲大師門下,每周去法會,穿上屬於我的海清,縵衣,我就總是有種難以描述的歡喜,覺得佛的國土好清涼,好清凈,好歡喜。

有人說,學佛的人神叨,形式化,甚至讓人討厭。也許那不是正道,也許是魔道的開始。

世人種類千千萬,又何況對信仰甚至一件事物的看法。有些人走心,有些人走形式。走心的也容易出錯,走形式的也會有他正確的執著。真的太難一概而論。

我資質不夠,可我總想表達出來:

在我心裡,歡喜或者無助的時候,我總覺得星雲大師就是我的爺爺。菩薩好比我的阿姨(暫用世間示現的形象比喻),韋陀菩薩更像是帥氣的大哥哥。他們一直在守護我,保護我,加持我。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去親近這一切。

做一個佛弟子,讓我知道了如何收起自己乖張的戾氣去對待父母。

讓我學會了要對自己的妹妹弟弟有一份「長姐如母」的責任。

讓我學會了對待好朋友要如待自己手足一般。

讓我學會了真真正正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理解,而不是上來就指指點點。

讓我學會了,比起聲張虛事,也許默默努力,低到塵埃,才能完成心中的目標。

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可以為自己活;但發願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足夠強大的能力去保護愛的人,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才更快樂。

有時候,為了愛,為了愛別人而努力,反而更有動力,更幸福。

有時,覺得人生路漫漫;有時,又覺得時間一轉,恍若隔世。我心中所理解的佛,就是在這起起伏伏的人世間唯一的不滅的光。

可能我心裡的答案對您幫助不大,而且您有可能也不會看-_-....。

但要謝謝問題的提問者。您的提問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對自己與自己信仰產生了一種回顧,回味和反思。

Thanks ,and best wishes to you: )


佛即是人,人人皆有成為佛的可能,佛不是廟宇金光閃閃的佛像,不是你你在家中弄個佛堂拜來的,佛在你的心中,只要你破除我執,建立這個我本生不存在這個概念,你就會慢慢接近佛陀。我們經常看見別人拜佛,大多數人都是祈福,我們應該頂禮和膜拜的是佛陀的智慧,而不是迷信那個可以給我帶來好運,在佛堂的那個塑像。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是人,是佛,僅在一念之間。

看破,人便是佛;執著,佛便是人。


佛心,心佛


佛是人永遠無法成為卻又一直想成為的那個自己。這一點無論在神通上或心性上都成立!


佛是能在輪迴之外觀察眾生的錯誤而獲得進步的客體


什麼是佛?這個高居廟堂之上的泥雕木塑也是佛嗎?這些六根不凈,五蘊不空的俗物也是僧嗎?這間物慾橫流,紅塵滾滾的殿堂也是佛寺嗎?佛家的修行講究放下,從酒色財氣到五蘊之苦,直至四大皆空,不垢不凈,與萬物融為一體;世人每天求神拜佛,卻不知心中有佛,何必求佛,心中無佛,求之不得,求佛不過求我,不明真我,佛豈可求?


「佛」字拆開「亻」與「弗」,「亻」同「人」,「弗」為「不」同源字,合起來「人」「不」就是不是人。古人老祖宗們對這群從印度討飯來的乞丐已經有清楚的認識就是不是人的傢伙。


佛是與宇宙合一,佛是去除我執,佛是解脫,佛是平等對待眾生,佛是開悟,佛是當下,以上皆是,佛什麼也不是,不可言說,不可以知覺知。


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 。。。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摘自《達摩大師血脈論》


你問一問黨


佛是過去人,人是未來佛


見性是佛


1、為方便大家了解佛教,末學特製「佛法入門思維導圖」一張。

2、該導圖細述佛教入門常識,主要參考了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居士和其他高僧大德的作品以及維基百科中的內容,主要分:【佛、法、僧、修學、宗派、常識】六大模塊,從諸佛菩薩講起,佛法部分脈絡為四聖諦-緣起論-四法印,接下來介紹了僧寶相關知識及佛法修學的次第、科目與推薦書目,後續的佛教宗派與常識部分內容則更有助於諸君了解佛教基本常識。

3、圖片寬高約為2000*32000左右,大小約9M,手機太小,個人建議在電腦上閱讀。

4、特此分享給大家,歡迎留言提建議、糾錯,以期完善,感恩!

5、願見聞者業障皆除,法喜充滿!!!

6、思維導圖百度雲盤下載地址請見評論,下載不了請聯繫我。

—2017年10月21日更新:新增佛法修學推薦書目,羅列了一系列經典的佛法入門書籍—

—2017年10月23日更新:重新修訂阿羅漢部分內容,常識部分新增佛教宇宙觀—

—2017年11月13日更新:調整僧寶和修學部分內容,其他部分小更新—

—2017年11月16日更新:新增根塵識(十八界)與禪定部分內容,其他部分小更新—


厲害了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佛就是覺悟者,就是徹底從這個巨大虛擬現實醒過來的人。

佛家理論說白了認為我們在阿賴耶識這個「電腦中控」支配下活在一個巨大的虛擬現實里當中,而佛就是洞徹這個虛擬現實徹底醒過來得人。

說我們都有佛性就是說我們與生俱來都有醒過來的潛質,所謂阿羅漢,菩薩這類都是在徹底醒過來成為佛的的過程當中索要經歷的階段,所謂神通就是因為意識到我們活在虛擬世界當中,並且掌握了部分虛擬世界的BUG,所以可以在我們這個虛擬世界當中實現種種不可思議的能力,但是佛家是不提倡神通的,認為神通是修行路上的障礙,因為終會有部分覺醒者會在追求徹底醒過來成為佛的道路上沉迷於神通在虛擬世界帶來得種種便利而不願意醒過來,畢竟不是每個人的革命信仰都那麼堅定......

以上都是。。胡說八道


佛是一切智人。

佛分為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

一切眾生皆是法身佛,包括你我。

報身佛是報土的佛,比如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在無勝國土,那裡居住著報身佛,再比如我們熟知的阿彌陀佛,也是報身佛。法身佛無法救度眾生,但報身佛可以。

化身佛,比如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示現生老病死出家修道等。

我們學佛的人,都希望能成佛,這並不是一個不能實現的事情。

當然,也有方法的選擇問題。

佛法,分為聖道門和凈土門。

聖道門,成佛很難;凈土門,很容易。祈願所有的眾生早日成佛,南無阿彌陀佛!


我不懂佛法,沒學過,只是零星片段地看了一些論點,我覺得第一,佛法不是一種理論,而是一種描述,描述的是世界是什麼樣子的,這跟使用物理學,化學,數學是一樣的,科學可以推導,可以證實或證偽,佛法卻不在意這個,他只表達他看到的,他認為的,你看不到他看到的,他教你怎麼能看到。第二,科學一直在發展進步,未知的太多了,不說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很多連看都還沒看到,大家嘗試用數學方法去推導,用物理實驗去證明,但依然有很多知識在人類認知之外。我覺得不應該抱有當前科學不能證明的就是假的,錯的這樣的態度。第三,佛的世界觀是奇妙的,很多認知與現在科學已經驗證的並不密切吻合,但是誰看到的就是真相,還真的不一定。人類不能憑空想像產出認知的事物,但如果佛真的見過呢?所以,我覺得科學愛好者沒必要完全摒棄佛法,宏法者也沒必要硬向科學靠攏,畢竟佛教和基督教這些信奉神的教不同,佛教徒不應該像崇拜神一樣崇拜佛,即便佛有大威能,即便佛是全知全能,也只是引路人,先行者。你跟不跟著走,是眾生自擇的。你信,你無功,你不信,你也無過,總不過是求自我解脫的方法罷了。


一念覺你就是佛,一念迷你就是魔。

佛的意思是智慧。


佛有兩種含義:

1,覺悟者(覺行圓滿者);——所有回答都傾向於這個。覺悟者是他自家事,自不覺悟與我何干?

2,覺性、如來,宇宙人生的本源。血脈論云:佛是自心,莫錯禮拜。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

如上:每個人本來是佛的「佛」,就是靈覺之性。明見自己的靈覺之性才是真正的「見佛」。為什麼說
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可成佛?因為知覺乃眾生,知覺之性就是佛性——這是眾生平等的最後真相。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裡所說的如來,指的也是每個人本具的靈覺之性。(佛在任何經典說的都是這個,唯有信徒們才認為佛在說自己,真佛非是外佛只是自心作。)

初悟人與覺行圓滿佛的細緻區別, 是「認知者」與「所認知的真相」的混淆,當然這是我們思維強要分別的結果。於自性中有這些水貨嗎?

一般人理解的所謂神聖不可污辱的佛,指的是覺悟者——認識到覺性並圓滿與之合一無二的「人」,表現在世間就是三十二相,神通具足等等。

從覺性這個「真佛」出發,一切現象乃至眾生、聖者都沒有不同;從覺行圓滿的佛出發,他是一個完全合於「覺性」的眾生,他也是作為人者最完美的表達式,而初悟人雖明見覺性但還會掉井裡,眾生未見覺性路途尚遙。

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還會得么?


佛教崇尚的是無神論,從來就沒有什麼全知全能的佛或者是神的說法,佛否認是神創造世界。釋迦牟尼自己也從來不認為自己高於眾生,他在世時是個王子,有嬌妻美眷,成佛後在佛教的地位不是基督教的創世神,而像是班長或者說大師兄。

大師兄的佛法高深,學習成績好,最先考上大學,於是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備考秘籍免費供我們在論壇上下載,這是大善舉。我們也不知道西天極樂那些個大學環境怎麼樣,反正凡界只留下了大師兄的傳說。這也是為什麼佛認為只要有機緣,人人都是未來佛。只要肯努力,智商又夠的話,小山村考上清北也是可能的。

佛不指代一種階級或神職,而像是一種特殊的資格證,就跟CPA、CFA一樣,成佛就是你有資格拿到了這個資格證。佛說的持戒就像過CPA要看教輔書刷習題一樣,不持戒很難真正體會到緣生性空的境界,但不刷題光看理論就能過CPA的大牛有沒有?大概也有,不過是少之又少,所謂立地成佛的,佛門中人也就是拿來打個比方,教人從善,自己也不很信的,這種學神bug級的存在太傷人自尊。所以佛贊成持戒,卻並不強制,甚至因為用的教輔書不同大家還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佛對事物的看法是因果,有因才有果。比如你如果沒考上大學,原因可能是你這些年沒努力,別人在刷題,你睡懶覺活著貪於吃,或者交了女朋友天天運動去了沒學習。這輩子你感覺沒希望考上了的話沒關係,你還可以復讀,就是修來世。下輩子還考不上繼續修,但只要心誠努力了一次比一次好是肯定的。

現世佛教的存在就類似於輔導班,有些輔導班比較不正規,宣傳的教義泯滅人性。有的教義又過於寬鬆,傻子都知道這麼happy肯定考不上大學。但偏偏我們凡人誰也無法分辨誰的教義對,只能靠自己判斷,畢竟一旦成佛的就上天了大家再也見不到,所以說修行還是要看個人。

看了幾本經書說著玩的,勿當真。


我們普通人是迷失的佛,佛是覺悟的人。 佛和佛學不同,佛學是研究佛的,明心見性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都是放棄了人世間榮華名利,而研究佛學的人還在路上


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


佛就是已經開悟的人,人就是還沒有開悟的佛!


上個周末去洛陽玩了兩天,看了龍門石窟,香山寺,白園,麗景門街區,洛邑古城,白馬寺,天堂明堂,國際佛堂和洛陽博物館。洛陽是一個文化氣息很濃的地方,而且非常信仰佛教。

參觀了很多佛像,寺廟,遇見很多虔誠的信徒,石窟上蔚為大觀的尊容。之前很淺薄的駁斥過關於「信佛」的信仰,無知的時候以為自己參透了真理和真相。回過頭來再看,到底曾經還是年輕思想太不成熟。洛陽博物館有這樣一段話:「龍生活在圖騰中而非現實里,它代表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嚮往,也是對強大力量存在的崇拜。」古代不管非洲,歐洲,亞洲等,不同地域的人都存在對一種「外界力量」的探索。他們有大量用來思考的時間,開始用拼湊起來的跡象作為線索,探尋那些「所以然」的原因。他們不約而同的得出結論:人作為渺小的存在,需要現世的努力,得到神秘力量的眷顧。心中有了光的人,自然而然渴望著更大的恩賜。於是生活中各種磨難和歷練都變得生動並且有了意義。他們遵從心中那些光亮的指引,大徹大悟。

信仰給了人心靈的凈化,去追尋著純粹的極樂世界。時代進步了,科技發展了,科學向人們解釋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人們也相信信「佛」和「上帝」只是服務於政治統治的手段和工具,給人們心靈的束縛和教化,並且一步步讓人走向愚蠢和無知。於是大家自以為聰明的什麼都不相信了,牛馬蛇神算什麼了不得的東西。一切都是虛假的,一切都是勾畫和想像出來的。一切都是不值得信任的。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東西,因為你什麼都不相信了,再也沒有滿心歡喜的憧憬和渴望被救贖的虔誠了。生活變得像時鐘上的指針一樣,機械的前進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喪失了心靈的力量,一切索然無味,循規蹈矩。

之前給佛磕頭都是父母長輩的意願,自己並不認為佛和神靈是真實存在的,所以一切都是形式和走過場。當我開始真正抱有一種尊重,吸收和接納的心態時,真正想要了解並且深入到一種文化當中去的時候,我去想在磕頭那一剎那我想傳達出怎樣一種願景。到底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期待是什麼,也就是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信仰是一場回歸自我的旅途。對宗教的虔誠是對真正自我的發掘和深入認識。我們選擇相信什麼,憧憬什麼,就會藉由強大的吸引力法則,將這些事物更好的和我們串聯在一起。「你夢想中的人生,你想成為的樣子,想去做或想去擁有的每件事,其實比你所知道的還要接近你,因為能讓你擁有想要一切的力量。就在你心裡,有一個無所不在,至高無上的力量在掌管這個大千世界,而你,是這力量的一部分。現在就讓你生命的神奇力量開始展現吧」--朗達拜恩《力量》

你要有一顆澄澈的心,心中的愛和力量變成期冀的燃料。你要有念念不忘,牽腸掛肚的懷想,像古人對神靈的敬畏一樣,去點燃心中熊熊燃燒的火焰。

透過宗教表象,我看到的是一顆熾熱,發光的心靈,並且只關乎你自己。最重要的神奇和瑰麗全然在於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藉由佛和上帝,我們得以窺得真諦。


具一切智即佛.

不迷.

迷就是糊塗.


不知道


你的答案,是我的輪迴。我看不到,是我的心在看我。

是佛在看你。。

什麼是佛?

什麼不是佛?


覺悟並且證得佛果的,是佛。


覺悟之能力,是謂佛

覺悟之道,是謂法

全身心投入覺悟之修行者,是謂僧


一片浮雲歸大海

幾人知是達摩來


佛,就是你自己!


佛其實就是自己,拜佛就是拜自己,求佛就是求自己。

這些其實就是認識自己,剖析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佛只是假想的自己罷了。

ps:

其實所有的信仰和偶像都是同佛的理解一樣的。

個人見解。


什麼是佛?即心即佛。


究竟什麼。


活得明白,死的明白


佛:怎麼來的?說了什麼?怎麼實踐?會怎麼樣?

起源:某個人,意識到人有煩惱,想擺脫煩惱,便有了佛

理論:一切皆空,因緣和合;人有習性,傾向執著;兩者矛盾,有了煩惱

實踐:如實觀照

結果:見習性,見空性,消了煩惱

--------------------------------------------------------------------------------------------------------------------------------------------

簡潔了整體框架,知道的是這樣

空性,實踐等細節,不細說了


佛是了悟的人,禪是覺醒的心!


佛是什麼還真的難以說清,這樣說吧!

亂世,世人向佛,然僧人關門閉世,後人唾之,曰:佛,不足道。然,非也,世人應思之。何為佛?佛有萬千,化於一,佛隱於心,顯於心。庭有一花,花也?佛也?

朝去禮佛,晚歸禮佛,祈佛以保之,然佛托物以言,曰:動之即太平。佛托之?心思之?佛曰動之?心曰動之?世人知其所向為佛,然不知其所向,世人知其所唾為佛,然不知其所唾。愚也。

簡單點就是這麼多話了,多了都是贅敘,打動佛還不如打動你自己。淺顯看法,望有高人指點


佛就是吃飯喝水拉屎時候都心懷眾生的人類


推薦閱讀:

佛教修行的最終目標——涅槃,究竟是一種什麼狀態?
佛教正念和冥想
成佛之前是不是先要得到佛的授記?
佛教思想和毛澤東思想的分歧與聯繫在哪裡?
佛教最基本最核心的教理是什麼?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