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子女教育問題

這一篇和架構設計無關,只是剛好和別人談起家庭教育問題,我也沒有其他專欄可以寫,所以寫在這裡。

不過嚴格來說,寫在這裡對架構設計這個主題應該有益的,因為這是一個架構師眼中怎麼看待教育這個問題的。

架構師看問題,總是要看問題的實質,因為對架構師來說,整件事情的成功,不是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而是取決於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如果架構師看不到問題的實質,這個團隊的努力就會失去方向。看實質,是架構師的基本技能。實質看得對不對另說,但本質工作如此。

子女教育這個問題同樣如此,我們有些人重視素質教育,有些人重視狼性教育,有些人重視自然教育。這些都是策略,但對架構設計來說,策略不能領先於目標存在,沒有目標無從判斷一個策略的好壞,因為策略沒有好壞,策略只有「能否達成目標」一說。

有些家長會說,「孩紙,我什麼都不需要,我只希望你未來快快樂樂」,這不叫目標,這叫萌蠢(萌蠢在遇到大事的時候還有一個說法,叫誤事。在被誤事的人眼中,還有個名字:叫邪惡,或者叫害人——說這麼多,還是給你強調,名可名,非常名,別以為有「稍好」的東西,好壞不受你個人意願左右的)

為什麼「快快樂樂」不是目標呢?因為這不是一件事,這是附屬於一件事的一個屬性,以個人快樂為目標,不能左右戰略方向,這仍是一個選擇策略。你總以個人快樂為目標進行事情的判斷,這樣的策略只會把你帶到溝里去,當官你會當貪官,當民你會當刁民,什麼事情都干不好。這就是為什麼夫唯不居,所以不去。你能選擇的是事,不是這個事情上的屬性。事情上的屬性是隨著事情自然得到的東西,不能作為事情的目標。把屬性作為目標,不就是原地踏步嗎?:

我們談家庭教育的「目標」,是要選擇那個和你的現在有距離的那個點,不是身邊的那個點。所以我們才說寵辱若驚(身邊的東西),貴大患若身(和目標的距離)。因為你和目標有距離,所以你才能發揮你自己的活性,所以你的所有謀略,智慧,能力才得以發揮作用。所以你才活著,所以你活著才有意義。所以你才在乎環境,在乎策略,在乎居善地(找好發力點),心善淵(定位下個目標點),與善仁(通過幫助集體獲得集體的幫助),言善信(保證系統策略的穩固性),政善治(保證周圍的變化因素的穩定性),事善能(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再胡思亂想,全力一拼),動善時(找到環境的節奏,跟著節奏向下一舉突破)。這就是我們活著的最基本策略了,是最能「合道」的方案。是在沒有深入細節前,可以有的最好原則。在我們面對千變萬化無所適從的時候,最好的初心。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願意直接談《道德經》,《道德經》裡面沒有道德經,事情上才有道德經。家庭教育裡面有,構架設計裡面有,「《道德經》演變考」裡面也有,但《道德經》本身沒有。

回到家庭教育的目標問題。其實我們並沒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因為目標的設定和你的環境是相關的,你家裡還沒有解決溫飽呢,你心懷天下,培養一個知道如何治國的孩子?這就叫長了一副小姐的身子,養了一個小姐的性子,卻是個丫頭的命。這話聽著刺耳,道出的卻通常是結果。你喜不喜歡聽,結果就是如此。

所以,隨著自己的真心,選擇一個讓自己,讓家庭變得更好(你覺得更好)的目標就可以了。但選擇目標的時候,有一個原則才是我們最需要銘記的:選定目標後,一定要讓目標得以成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這個是我今天這裡要談的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原則。

教我拳法的老師非常強調「打贏」這個要求,他經常說,打贏一場架,整個人的氣質,信心,出手都會和以前完全不同。這個事情我干過一次,不是兩個人你推我我推你那種所謂切磋,而是隨時有生命危險,自己也不知道變數是什麼的那種鬥毆,打之前之後都是頭腦空白,血流加快,渾身發軟,靈魂好像在另一個世界,打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平時學的所有技巧統統忘掉……等這些都結束了,第二天才開始志得意滿,信心十足了。

贏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沒有贏過,你的策略全部是想像,你對什麼是最重要的沒有什麼理解,你看到千變萬化,卻不知道要領是什麼,只有你贏過,你才知道在這件事中,什麼是真的重要的,什麼僅僅是表象,根本不需要管。沒有贏過,你對世界是沒有欣賞能力的。

我看過很多軟硬體工程師的設計,很多都是資料的堆砌,沒有什麼設計目標和邏輯的。這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從小不在乎贏帶來的結果。他們在做這些設計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指望這些設計能最後支撐整個產品的成功(或者說僅僅是他自己的這一部分能成功)的,他們只是「表明」,「我幹了你讓我乾的事情了,趕緊給我錢,趕緊讓我升職,趕緊給我頒獎……」。他們習慣了等老師來對他的事情打分,而沒有看重事情本身。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談工作的時候,很多人老是一不小心就從「這個事情怎麼干」中跳出來,變成「這個事情我沒有錯」。 他們的成功是等著別人成功他才能獲得的,他從來就沒有指望過自己成功,他們只是在「沒有錯」中等待組織成功,然後希望從中分一杯羹。我也不是評價這有多不好,我只是告訴你有這個區別,結果會如何,你自己推演去。

我前面寫的那篇《怎樣做項目管理》下面,有人評論說「現實是:大部分的管理層對於風險是不了解也不想了解」,這也是個活生生的例子。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是否考慮過:我們到底是打算要做成那個項目,還是要給管理層表演你的「勤奮」?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無論管理層怎麼想,他們首先需要的是項目成功,如果他們連這個能力都沒有,這個管理層自然就會失敗,如果他們失敗不了,那你的目標和戰略是什麼?如果你認為他們會失敗,你的目標和戰略又是什麼?

另一方面,我說的贏,不是說要當世界第一,而是「心想事成」,你想幹什麼,在自己的努力下,真的把事情干成了,這就是贏。

小孩去洗個碗,把碗洗乾淨了,這就是贏。我讓我小孩去洗碗,我不會每次去廚房看著的。他不能拿起洗潔精,回頭看看我——「爸爸,倒多少?」,洗一個碗,回頭看看我——「爸爸,這個夠了嗎?」。更不能,他一邊洗,我一邊在旁邊嘮叨:「你看看你的袖子,又濕了,你看看這個地面……」,這不是他在洗碗,這是我在洗碗, 他只是擔了「洗碗」這個名,當他獨立去洗碗的時候,他是沒有任何信心的。我寧願事後給他說,「你看看你的袖子——下次去看看你媽是怎麼做到袖子不濕的」。或者偶爾去看一次,回頭給他說,「我看你每次都洗5遍,這有點浪費水哦,我覺得如果你XXXX,你洗3遍就可以很乾凈了……」。

人在一次次這樣的成功中,會得到很好的鍛煉,只要他不蠢,他自然知道面對環境變化,怎麼找到最優的狀態,但是,沒有贏過的人,長大以後,已經沒得教了。在我家庭中,我會考慮培養我的小孩(還有近親的一些小孩),但在我的團隊中,我從來沒有指望過「培養」過任何人了,因為贏得太少的人,已經基本上毀了,我對團隊管理的方法是,全力去實現團隊的商業目標,每個人要自己在這個目標的帶領下找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的自然淘汰,那些不是我可以幫忙的。我把目標定義得準確和高大,讓整個團隊發展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上,能贏的人自然會跑到最前面來, 不能贏的,我們已經幫不了他了。這不是個意欲的問題,這是個能力的問題(無論是我的能力還是別人的能力)。

其實,如果站在這個角度,小孩也是無法培養的,只是我們因為更容易控制他們的環境,所以把這種控制看作是一種「培養」,而工作中,我們基本上把吃奶的勁都使上了,就沒有什麼培養一說了。

所以,家庭教育,說到底就是把家庭現在面對的事情,小孩可以解決的,讓他獲得這個機會,去參與解決,去體驗,去成功,提供背後的支持,剩下的事情,不是你可以左右的。

這些事情裡面,其實最大的一個可能是學校教育。對這個事情,我有這樣一個經驗:對大部分小孩來說,沒有任何理由學不會小學到初中的任何知識。而且應該是還有餘力。

所以,對於學校教育這一塊,我有這樣的策略:在高中以前,不能有任何知識「不會」。

這個原則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在學習中都會遇到困難,但那些困難都是可以突破的,你每次考試,有錯的題目,有些是因為粗心,有些是因為老師作死(比如某些主觀題,老師非要有標準答案),有些是因為你真的不會。正常的學生要建立這個信心:這些是做人的基本知識,你沒有任何理由學不會,如果沒有搞懂,那只是一時的障礙,要不惜代價學會它。我沒有見過做不到的小孩,我只見過早早放棄的學生,父母和他們一起放棄了——我的孩子就是沒有別人聰明——拜託,這些知識還沒有到拼天賦的時候。一旦你在這些地方放棄了,你就開始習慣你是「贏不了的」,這種心態會全面污染你的所有戰略,導致你早早失去解決問題主動性,過上一種依附的生活,養成一種依附的決策模型。(主動)成功就離你很遠了。(大部分能被名字鎖住的人,都是這種情況。所以我才讓學生不要去看道德經,先去做事)

只要父母能用這個策略堅持到高中,我想基本上就可以形成慣性了,後面如何做,那就是看孩子自己的機遇了。


推薦閱讀:

我們真的是自己的主人嗎?關於「選擇」的一些思考
小時候出去玩太久父母以為你走丟了,他們是怎麼找你的?
殊不知,terrible two竟是建立規則,培養好性格、好習慣的絕佳時機!
不走尋常路的陸毅竟然是「寒門貴子」的典範,想模仿需做到這兩條
孩子真的不能打嗎?

TAG:软件架构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