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背後的歷史

微信公眾號:蝸牛亂翻書(woshiwoniuge)

說起體育題材的電影你會想到什麼?勵志?青春?激情?熱血?愛國?……似乎都是能在新聞聯播里出現的辭彙。蝸牛哥一向對體育類電影青睞有加,尤其是橄欖球和棒球題材,可惜這兩項運動在國內並不普及,相關的影視劇更是難得一見,橄欖球電影幾乎都是美國人拍的,棒球電影大多是美國人和韓國人拍的。所以當蝸牛哥看到台灣導演拍攝的棒球題材影片《KANO》時,確實是眼前一亮。

這部電影由馬志翔執導,黃志明、魏德聖監製(《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的導演),於2014年上映(當然不會在大陸公映),當年獲得金馬獎多項提名。影片與其他此類題材電影類似,講述了一個又熱血又勵志的故事。「KANO」的意思是「嘉農」,即「台灣公立嘉義農林學校」的簡稱,是現在「國立嘉義大學」的前身。「嘉農」棒球隊曾是一支名不見經傳的球隊,但在聘請日籍教練近藤兵太郎後,成績突飛猛進,於1931年獲得台灣地區高等學校(高中)棒球錦標賽冠軍,並代表台灣參加「甲子園」比賽,一舉殺入決賽,最終得亞軍,贏得「天下嘉農」的讚譽,這也是台灣地區高等學校征戰「甲子園」賽事的歷史最好成績。

有必要做些相關背景知識介紹。現代棒球運動據說是源自英國移民帶到美國的板球運動,美國人於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確定了相關競賽規則,並將之命名為「Baseball」。明治五年(1872年),一個叫威爾遜的美國教師為了提高日本學生的身體素質,將棒球引入日本(也有說是1871年或1873年)。另一種說法是,1876年由曾在波士頓大學留學的日本學生平岡熙帶回日本。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進的,現代的,文明的,所以他們幾乎是帶著一種敬畏的心理來學習這項運動。依託越來越完善的基礎教育體系,棒球在日本的大中小學迅速普及起來,時至今日,已經發展成為日本的「國球」。

「甲子園」最早指的是位於日本兵庫縣西宮市的甲子園棒球場,目前是日本職棒球隊阪神虎隊的主場,因該球場完工於1924年,當年為甲子年而得名。甲子園棒球場建成後,已於1915年開始舉辦的「全國高校野球選手權大會」移至該球場比賽,俗稱「夏季甲子園」,到今年已經是第98屆(日文中稱棒球為「野球」)。1925年,於前一年開始舉辦的「選拔高等學校野球大會」也移至甲子園球場,俗稱「春季甲子園」。一年一屆的「甲子園」比賽因此成為日本高中棒球錦標賽的代名詞。

日本共有47個都道府縣(相當於中國的省),每個行政區只有一到兩個參加夏季「甲子園」的名額,目前每屆參加「全國大會」的球隊約五十餘個,而參加預選賽的學校則超過4000所,並且不設種子隊,往往第一輪便是強強對話,所以競爭堪稱「慘烈」,而且高中球員通常到高三時才能代表球隊出戰,單場淘汰制的「甲子園」比賽對他們來說是一生中僅有一次的機會,因此也是極為殘酷的(請自行腦補《棒球英豪》或《灌籃高手》中類似情節)。春季「甲子園」則是邀請一年來成績較好的強隊參賽。能夠連續獲得春季和夏季「甲子園」冠軍的球隊就已經是一等一的強隊,更不用說蟬聯兩屆夏季「甲子園」冠軍。對於失敗的球隊,他們可以帶走「甲子園」球場的泥土留念,這也是每屆比賽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

跑題一會兒:幾乎在棒球傳入日本的同時,中國的「留美幼童」們在美國也接觸到了棒球,詹天佑等人甚至在耶魯大學組織了一支「中華棒球隊」(就是設計京張鐵路的那個詹天佑)。1895年,北京匯文書院(教會學校,大學部後成為燕京大學的一部分,中學部就是今天的北京匯文中學)組建了有記載的中國大陸第一支棒球隊(十年後,美國傳教士將棒球引入韓國)。其實在建國前,棒球跟足球一樣,在中國是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南開校長張伯苓就酷愛棒(壘)球,南開系的學校號稱「班班有球隊,周周有球賽」。抗戰時期,在延安和敵後的八路軍部隊中也能看到打棒球的人們。但建國後,中國採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在社會主義陣營中,棒球成了曲高和寡的體育項目,尤其是文革開始後,棒球更是被定性為資產階級的體育項目,導致棒球在中國一蹶不振。

甲午戰爭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棒球運動也隨著殖民者來到台灣。1906年,台北出現了最早的棒球隊(台北一中,今台灣名校建國中學)和有記載的棒球比賽。隨後台北工業學校(今「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和台北商業學校(今「國立台北商業大學」)等早期棒球名校相繼建隊,三校均多次代表台灣地區高中出戰「甲子園」。1928年,嘉義農林學校棒球隊建隊。1931年,近藤兵太郎正式登記成為「嘉農」棒球隊的主教練。近藤兵太郎畢業於日本高中棒球名校愛媛縣松山商業學校,作為球隊隊長參加過「甲子園」的比賽,大學時期是早稻田大學棒球隊的名將,後出任松山商校教練,1919年率隊打進「甲子園」八強,同年赴台工作。1925年起,近藤任教於嘉義商工學校,由於該校沒有棒球隊,每年暑假近藤仍回國指導松山商校。

「嘉農」棒球隊成立後的首戰即遭大敗,首任教練是一位名叫安藤信哉的日本人,球員們聽說著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就在附近的嘉義商工學校,便拜託安藤勸說近藤來校執教。在近藤的悉心調教下,「嘉農」棒球隊於1931年首次奪得台灣高中棒球錦標賽冠軍,獲得了代表台灣出戰夏季「甲子園」比賽的資格,並一路過關斬將,連勝三場殺入決賽(首輪輪空),最後輸給了中京商業學校棒球隊(中京商校是「甲子園」歷史上唯一取得三連冠紀錄的傳奇球隊)。在近藤執教時期,「嘉農」先後於1931,1933,1935和1936年四次殺進夏季「甲子園」,並受邀參加一屆春季「甲子園」(1935年),但最好成績就是1931年第十七屆夏季「甲子園」亞軍。

在1931年以前,代表台灣地區高中出戰「甲子園」的資格全部由台北三校壟斷(即台北一中,台北商校,台北工業),三校球員幾乎全部是日本移民子弟,因此由台灣原住民,漢人和日本移民組成的「嘉農」無論是稱雄台灣還是出戰「甲子園」都具有特殊的意義。近藤兵太郎在執教過程中,對不同背景的球員一視同仁,進行了號稱「斯巴達」式的嚴酷訓練,並在全台灣尋訪有潛質的年輕球員,不到三年便將「嘉農」訓練成一流強隊。二戰後,近藤被遣返回日本,先後任新田高等學校和愛媛大學棒球隊總教練,於1966年去世。在「嘉農」期間,他培養出吳明捷,蘇正生,吳昌征,吳新亨,今久留主淳,今久留主功等著名球員。「嘉農」的崛起,打破了當時台灣棒球界「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流,位於台灣島中部),更奠定了嘉義在台灣棒球發展史上的基石地位。

順便再推薦一部關於「甲子園」的日本影片――《Again第28年的甲子園》,主演中井貴一,就是當年出演《天地英雄》,飾演日本遣唐使,號稱「第一位為中國英勇戰死的日本鬼子」的日版陳道明。

推薦閱讀:

大聯盟有隻靠直球的投手嗎?
RUN!RUN!RUN!我打棒球的這七年
如何評價鈴木一朗打出MLB生涯第3000支安打?
算是對新專欄和自己的簡單介紹吧(?)
棒球手套的尺寸有沒有限制?

TAG:棒球 | 台湾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