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國學
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儒家應該不是國學的全部,大家現在都特別熱衷的宋明理學似乎也不能完完全全代表國學。如果從我的角度上來講,應該三教九流更加符合一些。所以我們這一方面在關心國學,同時我覺得更要關心我們所認知的國學所產生的時代,我們現在所定義的國學應該大多數是春秋戰國時代那個時候百家爭鳴。更應該來關注國學產生那個時代的土壤,為什麼那個時候會出現這麼多學派,而且這麼蓬勃。我覺得這個有可能是在關心國學之外的一個問題了。
我不覺得不是一種要求,我覺得應該是種思考,我們應該去思考,為什麼那個時候所產生的這麼多學派,我們現在依然是如此敬仰,而且現在依然要依靠他們的力量,為什麼?
我個人覺得全盤西化是種邪路,全盤復古是個死路,只有以儒家的為核心,所有的學派,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樣的一個組合拳,有可能才會擊破我們想擊破的那個壁壘。所以現在大量的國學機構在我們看來有可能有點像所謂的穿著中式服裝,把自己弄得像一個店小二一樣,掛羊頭賣狗肉,結果是羊頭掛不起來,狗肉也賣不出去。
我們作為一個媒體人來說,當然是藉助自己所在的這個平台,儘可能的通過自己把我們對國學的一個理解,其實真的不難的。而且我個人也覺得,所謂的學問跟美德不存在一個正比。一個農村的老太太,她從來沒有讀過書,她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但是她善良,看來善良是跟國學沒有太大的關係,或者跟學習沒有太大的關係。那麼我們能夠做什麼,我們就是把我們通過學習之後更加對善良的堅定、對所有人類美德的堅定傳播給大家,在我們的平台上。所以我們也盡量地希望在我所做的節目當中,《天天向上》當中,我們有中華禮儀之美,中華文明之美,儘可能地開一些小小的窗口。
其實萬事開頭難,于丹開了一個特別好的頭,最起碼讓大家認知了,然後所有後來的詬病這個很奇妙,是因為大家更加了解了之後,才會詬病,所以這個前提是因為她我們認知了,因為我們認知了我們去深究,深究之後才會發現她說的有失偏頗,所以不管怎麼樣,她開了一個好頭。
我不覺得我們這是在談論,我覺得我們有可能是在面對,是真誠地在面對它,是面對這樣一個熱潮出現,我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它。面對有很多,有熱情的追捧,有冷靜的思考,我想我們今天在這個地方應該是後者。所有的學者在這個地方,接受這個獎項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在冷靜的思考,為什麼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獎項,獲得這樣獎項之後,我們應該以一種更加冷靜的態度去面對接下來舉著獎盃的每一步。
我不覺得,其實我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每個人身上的國學,我曾經在我們台的一次活動當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當然這個話是我之前看到的,就是你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中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光明,中國的未來就一定不會黑暗。每個人身上他的正直,他的善良何嘗不是我們所謂國學的DNA注入到中國人的血液當中,何嘗不是這樣?所以千萬不要把國學看得更加高深,你孝順父母何嘗不是國學,你友愛朋友何嘗不是國學,我在接受您採訪的時候,用「您」何嘗不是國學。一點都不要妄自菲薄說,天吶這是高高的在廟堂,這是在書院,不是。
推薦閱讀:
※幾句話告訴你,怎樣聊天才得體
※如何理解朱子對《中庸》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的注?
※你是如何看待南昌大學國學研究社副院長性侵事件的?
※《戰國策》經典20句,通古今,曉人情
※韓國國旗的太極八卦畫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