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手必看:初學篆刻愛好者容易進入的四個誤區

書法篆刻展覽文化已經經歷了轟轟烈烈三十年的發展歷程,篆刻這門曾經是極少數人雅玩的精英藝術也在聲勢浩大的展覽文化的影響和帶動下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篆刻藝術在新的時代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的良好機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認識並喜歡上了這門將書法與雕刻高度合而為一的古老藝術,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由老中青互為組合的篆刻人才梯隊。老一輩篆刻家現今在世的像劉江先生、錢君陶先生等年事已高,稍年輕一些的像韓天衡、李剛田、祝竹、馬士達、劉一聞、林健、陳國斌、王鏞、蘇金海、石開、翟萬益、崔志強、徐正濂等在印壇依然很活躍,再年輕的像朱培爾、王丹、徐慶華、張公者、許雄志、戴武、魏傑、趙山亭、周斌、馮寶麟、鞠稚儒等等,可謂眾星閃爍,舉不勝舉。

時下年輕一代印人已經成為活躍於當代印壇的一支勁旅,他們同時也像一台台播種機,在全國各地播撒下了許許多多希望的種子,中國篆刻的春天早已到來。

然而,畢竟還有很多喜歡篆刻藝術的愛好者因為種種客觀條件的制約,學習環境比較艱苦,而且缺乏名師指點,進步十分緩慢。筆者在周遊全國各地當中發現很多篆刻愛好者在學習當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通過和他們的接觸交談,從中了解到很多實際問題。我分析認為,初學篆刻的愛好者很容易進入以下四個誤區:

一是僅憑興趣,茫無目的。這種情況表現為相當一批篆刻愛好者學習篆刻不知道從何入手,也很少購買相關書籍和音像資料進行觀摩學習,有的甚至連篆刻所用的工具材料也不熟悉。有用木頭刻的,有用橡皮刻的,也有在大理石上刻的。興趣雖然很大,但是無法真正進入篆刻的學習。

建議有這種情況的愛好者,要到書店去購買至少一本篆刻入門的指導性書籍,搞清楚學習篆刻所需的工具材料和相關參考書籍,以便進一步深入學習,篆刻入門看什麼書比較好?初學篆刻入門書推薦?有的人認為這一類的人還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篆刻愛好者,其實不然,他們只是缺乏引導,尚未入門而已。但他們對篆刻充滿強烈的好奇心理,如果將這種好奇心進一步穩定為一種熱愛藝術的興趣,再進一步加以引導,就很有可能是一個篆刻方面的好苗子。

事實上,我在和很多已經功成名就的篆刻家比如燕守谷先生、蘇金海先生、翟萬益先生、曾翔先生、張公者先生交談的時候,他們也有意無意地提到自己早年學習當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說實話,筆者當初學習篆刻就曾經在前面提到的那些材料上刻過印章,這種情況在物質還很匱乏的時候也是很難避免的。那時候家庭條件差,沒有餘錢購買足夠的石料和書籍,只能就幾方章料磨了刻刻了磨,而且石頭的每個面上都刻滿了,是地地道道的「印貧六面刻」。現在生活條件相對而言要比那時候好多了,就沒有必要在那些材料上浪費時間了,可以儘快進入正式的篆刻臨摹學習,以便早見成效。

二是不知秦漢,見什麼刻什麼。「楷法晉唐,印宗秦漢」,這是學習楷書和篆刻的一條幾成定律的路子,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別的什麼捷徑可走。這種類型的愛好者所佔的比例還比較多。學習篆刻多年,他們早已明白篆刻所需的工具材料,但就是不懂得如何繼承篆刻的傳統。

他們見到報刊上的篆刻作品就跟著臨摹,不知道何者為源,何者為流,篆刻流派及印人略談,秦漢至今中國主要流派集。也分不清何者為雅,何者為俗。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印面上的文字越是華麗就越是好的篆刻作品,事實上並不盡然,初學者認為是好的印章,往往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下品。

當然,可稱上品的古今印家的鳥蟲印、九疊篆印、鐵線篆印和一些圖文並茂的印章除外。這就導致這一部分篆刻愛好者雖然學習多年,但事實上還是沒有真正入門。

所以,一開始學習篆刻就要從臨摹秦漢印入手,自學可以學好篆刻嗎?剛開始一定要臨漢印嗎?可先選取比較工穩的代表性的漢白文印進行臨摹學習,通過臨摹不斷揣摩古人用字的特點、章法的排布規律、用刀的基本方法等等。待打下一定的基礎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學習將軍印、玉印、古璽以及明清流派,以逐漸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

三是一味跟風,喪失自我。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有相當基礎的篆刻愛好者身上。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對秦漢、明清印章的臨摹學習功底,但是,由於受時風影響,在摸索自己的風格方面缺乏自己的主見,今日學王鏞,明日學石開,後天又改學李剛田、陳國斌,這樣換來換去,最後還是很難找到自己的路子。

總之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誰當評委,我就學誰的風格,哪種風格入選獲獎我就學哪種風格。當然,作為一種多方面的探索,這麼做的好處還是有的,只是如果長期下去,問題就比較明顯了。

多種面目導致沒有自家面目,數種風格事實上缺乏自我風格,這就是事物的辯證法。儘管一種藝術風格面目的最終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據成功印家介紹,在基礎比較紮實之後,還是要盡量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盡量避免盲目性。

那種漫天撒網,遍地開花式的學習方法最終是事倍功半的。還是要力求避開時風直追古人。或者古璽,或者漢印,漢印文字、特點、形制、發展、分類、制度,或者明清流派之中的某一家,要懂得集中精力,從某一點上進行重點突破,「盡精微方可致廣大」,「取法乎上者僅得乎中」,「不知秦漢,遑論魏晉」?這些經典之論,都很有必要深加思慮,由淺入深,循序漸漸,假以時日,方可登堂入室,一展自家風采。

四是只刻不書,不重理論。這種情況表現為,在篆刻學習當中,配篆只靠工具書,從來不進行書法尤其是篆書的研習。古來印家講究「印從書入,書以印出」,兩者相輔,書印俱佳。有講:篆文種類,刻印須先學篆書,書能佳,刻印自易,書法功底深厚者,其篆刻必有底氣,只刻不書者往往捉襟見肘,不利於深入發展。

想想自宋元以降,文人篆刻興起後,有哪個印家本身不是書法(尤其是篆書)家?即是當代諸多篆刻名家也無一不在書法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中國傳統文人歷來講究詩文書畫樣樣精通,即便精通不了,至少也要有所了解,有所研究。

篆刻本來就是書法和雕刻互相高度結合的一門藝術,不會書法,只會刻印,似乎只可以視作是一個比較出色的「雕工」,是不足以稱之為優秀篆刻家的。再就是理論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理論是空洞的東西,只需搞好創作即可,表現出一種對理論的輕視心理。

我們倒不是提倡篆刻家都同時成為理論家,而是說對歷代書法和篆刻理論的重視以及研究會大大有助於自身修養見識和創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目前在書法、篆刻界有一種不良現象,那就是創作和理論批評各自為陣,各行其是。

我寫我的字,我刻我的印,你搞你的理論,你做你的批評,互不買賬,缺乏溝通。這種情況實質上是不正常的。很有必要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步改變這種互相脫節的局面。

綜上所述,文寶齋小編認為,儘管篆刻愛好者和書法愛好者相比起來要少得多,但不可否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愛好篆刻學習篆刻的行列。書法界特別是篆刻家們應當對那些徘徊於篆刻藝術大門之外的初級愛好者們多多給與關心,能夠撰寫一些比較基礎的篆刻入門講解文章對他們加以必要的引導,以便幫助他們儘早進入較為正規的篆刻學習狀態。

因此,拙文權作為一塊引玉之磚,希望能夠對初學篆刻的朋友們有一點提示和啟發。

附:篆刻入門之學篆刻系列,共十講,僅供學習!


推薦閱讀:

初學者怎樣練習刻朱文?
有沒有什麼美好寄寓的古詩詞能刻在章上的?
有一枚自己的印章是種怎樣的體驗?
初學篆刻用什麼篆刻刀較好?篆刻入門配什麼刻刀?

TAG:篆刻 | 刻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