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發現這些美,才可以真正心靈自由

第140期 中國雲詩刊 【百草園詩話】發現這些美,才可以真正心靈自由

莊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本刊特約作者:聶昌碩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不言語,它只兀自美麗著,能否沐浴在天地萬物中,感受到美無處不在,關乎於內心。

我們能欣賞一朵花的美麗,這本身就是幾百萬年人類進化的產物。別的動物,也有眼,甚至比人的還要銳利,譬如鷹;但是,它這銳利是為了看清楚它的獵物,而不是為了欣賞一朵花的美麗。

一個孩子站在花的前面,他會體會許多生命的道理,觀察一朵花的綻放,對生命的誕生寄予祝福;花開時刻,他懂得珍惜,花落凋謝,他領悟這是生命的必然。豁達的心態在生命里產生了智慧。

美,常常是一種智能,而非知識。

每個人完成自我,才是心靈的自由狀態;每一個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樣子完成自己,那就是美,完全不必有相對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意思是,天地之下可以無所不美,因為每個人都發現自己存在的特殊性。

大自然中,從來不會有一朵花去模仿另一朵花;每一朵花對自己存在的狀態非常有自信。在這個理性超越感性、身體日益荒涼、社會疏離感愈加嚴重的現代,我們可藉以學習成為身心五感皆平衡的人,學習去感受美、欣賞美、分享美,我們才能感覺到生命本元的一種熱情,美在我們的自身,也就是一個自我完成的過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只有蘇醒的心靈才能真正看見。

粉的一樹花,白的也一樹花,淡綠和淡粉相間的亦是一樹花……就這樣錯落著鋪滿整條街道。這世上有多少微小的事物都如這櫻花一般,它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認認真真地生著,長著,美著,消失著,並不在乎外面的世界看見,或看不見。

河水靜靜地流,小草從土裡鑽出地面,電線杆下幾隻麻雀在覓食,小雞長到打鳴了,藍草種進明月村的土地,桂花樹結出桂子,紫雲英鋪滿田野……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植物就是這樣教會我們對待每一天的。「花開花落自有時」,不是矯情也不多愁,僅僅只是,花開了,花落了。

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地的大美就在「四時」的輪迴,「百物」的繁衍中。

大自然講述的每個故事都是令人心悸、美麗無比的。她是人類最有創意的魔術師,袖子里總能抖出另一個令人驚訝的東西來。

抬眼望,龍光牛斗,星漢燦爛;俯身察,萬類繁衍,萬物得時。這好端端一個風雨博施、日月隨旋的宇宙,不正是不言大美之所在嗎?

要領略天地之大美,是需要孤獨的。在塵世生活的喧囂中,又何所謂天地之大美呢?領略天地之大美,一方面要進入自然中,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孤獨。

我們古人有登高賦詩的習慣。為什麼只有登高,才能賦詩呢?這主要是登到高處,可以有無比開闊視野的緣故。「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也做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好夢。

登高的時候,不只有開闊的視野,而且很容易慷慨悲涼。雖然「無限風光在險峰」,但畢竟「高處不勝寒」。在孤獨中,總不免悲從中來。這悲涼,一方面來自天地的遼遠,另一方面則由於對歷史、人生的慨嘆。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說達到了天地境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人,在歷史的長河裡,是一個孤獨者,看不見古人,也看不見來者。詩人在遼闊的空間里,同樣是一個孤獨者,天地悠悠,而自己又是何其的渺小,如此怎能不「獨愴然而涕下」?

一個人,只有當他認識到自己只有一個人時,他才擁有真正的孤獨。

我們學習了太多如何與人相處的教條,卻忘了最為根本的一點,即如何與自己相處。人們都愛講和諧,這和諧不只包括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同時也包括人自身的和諧。只有學會了如何和自己相處,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諧。

那麼,又如何與自己相處呢?可以說,孤獨是自己與自己相處的惟一方式。

孤獨,可以成為一種美;所以,我們在孤獨中,完全沒有必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我們可以享受孤獨本身。孤獨,總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為寂寞,我們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雖身處鬧市,卻內心寧靜,在日日夜夜工作生活的城市裡,床頭一本舊書,陽台一抹月色,杯中茶,手中花,無不是陪伴左右卻最容易被忽視的美,能發現這些美,才可以真正心靈自由,做到「大隱隱於市」。

◆往期回顧◆

中國雲詩刊社會調查活動

別怨我,為了生活只能奔波

水鄉印象---小鎮茶亭

孩子,爸爸今生欠你一個完美的童年

養一群鳥來歌唱自己的生活

冬日陽光依然透明溫馨充盈著暖融融的撫慰

一群群丁香一樣的女子款款地來,又婷婷而去

中國雲詩刊

微信號:zgyskwx

關注生活 專註心靈

中國雲·故鄉雲·喊靈魂回家

不管你在哪裡 總有一首詩在回家的路上等你
推薦閱讀:

寫小說時總是收不住結尾怎麼辦?
舉例分析寫作技巧有哪些?以柴靜的一篇博文 《托爾斯泰》為例
又是中秋月圓時
是什麼事情讓你感受到了漢語的博大精深?
這是10篇讓你受益一生的古文,夠膽你就背下來!

TAG: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