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發展
最近幾天看了很多關於共享經濟的討論,有的關注共享經濟的定義,哪些是共享經濟,哪些不是,有的則直接過渡到有關共享經濟發展的討論。如果你還沒有看過,我非常建議你先看下這些文章,寫得都非常好:keso的《分享經濟的邊界》,霍炬的《在行、分答、Airbnb和共享經濟》,共享社的《滴滴、Uber和Airbnb是偽分享經濟嗎?》神州和滴滴是偽共享經濟?國外為了Uber早就操碎了心》《或許是一篇可以釐清「真偽共享大討論」的綜述》
在看這些文章的時候,我的大腦是分裂的,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可能是因為處於行業中的緣故。就像你在雕刻雕像的腳的時候,看到了很多有關整個雕像的描述。這種宏觀和微觀的衝突,讓人禁不住思考,二者之間的聯繫是什麼?這種思考很痛苦。
思考之後,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從現象推發展方向是比較困難的,但是知曉了過程和原因就比較容易想清楚。
首先說一下對共享經濟的理解,我比較認同這樣定義寬泛的共享經濟:基於分享未充分利用的資產的經濟模式,可以是有形或無形之物,可以收費或免費。這樣來算,優步和快車中的大部分、順風車、airbnb、部分租車平台都是共享經濟。當然這樣的定義,必定是不會讓理論主義者滿意的。因為共享是一個如此偉大的詞,這麼松的定義肯定是少了些真善美。嚴格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可能需要再增加一條篩選標準,即共享行為是否因共享而產生。這樣一算,優步和快車自然從一開始就不是共享經濟,因為這兩種的模式的司機之所以送你從A地去B地並不是因為他們本來要去而順路帶你,而是他們本身就是為了送你從A地去B地,所以才有了這次行為。嚴格意義上的共享經濟就只有順風車和airbnb了,而且也不能保證這兩個平台的每次交易都是共享經濟。
當然,糾結定義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畢竟學界也沒法達成共識。但是思考定義,有助你思考這個問題本身。下面要討論的是寬泛的共享經濟。
keso說
但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因素綜合作用,將導致分享經濟很快就抵達它的邊界。其一是受益於分享經濟,越來越多的人會更願意購買資源的使用權,而不是購買資源的所有權,這將導致不再有可供分享的物質資源;其二是人的趨利性導致職業化服務提供將逐漸擠出業餘化服務提供,謀生者擠出分享者,在此過程中不斷降低成本以最大化收益
霍炬說
按照現在的市場狀況,我有一個比較個人推論: 「越傾向分享物質資源這端,越容易成為純粹的商家提供使用權租賃服務。越傾向於分享時間這端,越容易成為專業人員的謀生平台。
keso和霍炬都非常敏銳地觀察到,供給端開始職業化,平台有介入跡象。但是他們誤以為是因為存量物質資源有限導致的,或者是因為謀生者擠出分享者導致的。
這些推論都不是很完美。比如,如果是物質資源有限導致的,那麼如何解釋兼職越來越少?既然存量有限,平台應該大力挽留才對呀。如何解釋現階段巨量的存量都還沒有開發完,這些現象就開始發生了?謀生者擠出分享者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因為需求是如此的龐大,謀生者時間和能力有限,根本就吃不完這些流量。
另外,為什麼快車和優步這麼明顯,而順風車就不明顯。為什麼這些變化在出行領域比住宿領域要更明顯,而住宿領域中,國內的又要比airbnb更明顯。
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出行領域比住宿領域的更明顯,是因為住宿領域遠要比出行成熟。任何一個市場需求,總是先滿足有沒有,再滿足個性化。就好像餓的時候,先滿足有沒有麵包,再滿足麵包是否帶來獨特的體驗。而迅速滿足海量麵包需求的路只有一條,就是標準化、規模化。這就是出行領域的現狀,海量的出行需求被點燃,用戶渴望穩定的、高效的出行方式,就像渴望住宿領域的酒店一樣,你能想像你現在出去旅遊,但是基本上沒有酒店是什麼情形嗎?
在這種情況下,平台在短時間內就渴望穩定的、規模化的運力,自然諸多措施偏向職業的運力,兼職的運力日漸轉向其他模式,比如順風車。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優步和快車正急於打造出行領域的酒店。這就是共享經濟在優步和快車上變化的原因,這是市場和平台共同選擇的結果,並不是共享經濟模式本身演變的結果。物質存量確實會有影響,但遠不是現在。這樣來說共享經濟在出行領域就結束了么?當然不是,前面已經說了,優步和快車對標的是住宿領域的酒店,順風車對標的才是住宿領域的Airbnb。你看順風車不就一直很共享經濟么。定位不同而已。
Airbnb為什麼就沒有發生這些?Airbnb並不強求標準化、規模化的房子,或者是職業的房主。Airbnb也不會做出利於謀生者的措施,而趕走分享者。因為住宿領域已經有酒店了。那些有特色的,各種主題的好玩的房子,難道酒店打造不出來?你看看迪斯尼的酒店,不也很牛逼么。標準化對Airbnb一定是一條不歸路。拼標準化,Airbnb一定拼不過酒店,Airbnb的優勢在於獨特的體驗,本地化的體驗,和房東的交流等等。所以Airbnb才不願意把拿鑰匙這件事線上化,逼著用戶和房主進行交流。國內的短租走了樣,主要還是因為國內的酒店服務、價格和供給本身有欠缺,即使沒提供什麼獨特體驗,也還是活得挺好的。
同理,順風車也必須要回答這個問題,當標準化、及時化的出行唾手可得時,為什麼我要選擇非標的順風車?
至於是否物質的共享經濟是否會更容易成為平台提供使用權,分享時間是否就容易成為謀生者的平台。其實都不一定。快車現在不就成為了很多謀生者的平台了么。這取決於市場和平台的選擇。
知識共享領域和出行領域很像,都是連酒店都沒有,就被移動互聯網點燃了需求。我覺得這個領域一定會出現對應的快車和順風車,一種提供標準的規模化的服務,就像酒店,這種平台會被謀生者佔據,甚至平台會規模化地僱傭或培養提供服務的人,用戶並不關心服務者到底是誰,只要按需付費即可。我想起我在自學編程的時候,是多麼渴望這樣一個平台,幫我找bug,回答技術困惑。一種提供個性化的、非標的體驗,就像Airbnb,這種平台不像前一種窮盡辦法鼓勵交易量,而是注重交流和體驗,用戶應該是享受類似XXX的午餐的服務,並且關心和自己分享知識的到底是誰。
由於知識共享並不像出行那麼剛需,所以上述平台的出現和成型也會稍慢一些。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華峰的思考
推薦閱讀:
※據說滴滴這次估值會縮至三分之一,會是真的嗎?
※為什麼這次我認為滴滴做錯了
※與易到用車,滴滴專車,一號專車合作,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一紙政令後,滴滴的千億美金估值在何方
※吃貨出行指南:滴滴大數據告訴你去哪兒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