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表達欲當合格創作

文|胡穎婕

一年半前,膨脹的創作欲和表達欲幾乎要左衝右突地從體內流瀉出來,於是,自省成為了一種為了保持抽離而慣用的技巧。

第一,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我認為是持久、專註和孤獨感。這三點一定程度上可以稱之為一個創作者的自身素質,而我認為其實非常難做到。一個專業寫字的人、搞創作的人,他的體力、韌性、耐力甚至身體的健康狀況往往是比較容易被看輕的。寫作也是一件要靠熬的苦行,連坐都坐不住談何創作,所以業餘的寫作者往往以為寫字=寫作,那麼這個人的東西無疑是文字垃圾。在這方面我非常敬佩村上春樹,27年跑步生涯,為了內化寫作的專註力和持久性,他堅持長跑,以至於都可以被拉出去跑馬拉鬆了,所以我在讀《當我在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時候一再淚濕眼眶,為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為了延長自己的創作生命,而做出的努力。談到孤獨感,比如《鯉》在上一期的「旅館」主題中,有談到「旅館寫作」這樣一個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台的古老的寫作方法——作家將自己封閉在旅館裡,除了吃喝拉撒外徹底隔絕塵俗,用著那種現在基本絕版的打字機,沒日沒夜地敲,有的一寫就是幾年幾載。這種刻意營造的孤獨感,所謂的「聽靈魂在體內的迴響」,是許多藝術從業者都需要的吧。在這裡推薦一個「rainymood」的網頁(rainymood.com/),我在寫東西的時候非常喜歡用它(蕎麥和周嘉寧幾個人曾經想過買斷版權製作一個手機APP版本的,因為實在太好用),它模擬的雨聲可以讓我任何時刻立即跌入狀態。

第二,勇於形成自己的風格。創作者最初是模仿,模仿自己中意的風格,再一點點為我所用、推陳出新。這不可恥——又拿村上春樹舉例子,他非常喜歡雷蒙德卡佛和菲茨傑拉德,所以他的東西有這兩位非常深的影子,同理可推莫言等一票寫魔幻現實主義的中國作家和馬爾克斯。這當然不可恥,因為絕大多數的創作者都是那個跟風者,開天闢地者畢竟是少數。自己的風格需要探索,但我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很多作家一生都在搞文學實驗,在尋突破,不過代價也確實不是沒有。誰說文科的東西不需要實驗精神呢!沒有結果不了了之的實驗者太多了,和那些實驗站科研所里終老的人並無差別。

第三,不要逃避自己的粗糙和遲鈍。思考和表達完全是兩碼事,而文字、話語其實真是很糙的東西,千萬不要否認這一點,因為這跟文字感或者所謂通俗說法的文筆,很有關係,在腦袋裡成形的東西和流在紙筆上的東西之間一定有差距,往往差距還不是一般的大,不論是色香味還是質地、觸感都會差很多。而我認為比這點更可怕的是,對外界和內在的知覺的鈍化,才是創作靈感枯竭的真正原因。並不是所有人都要食字為生,但對於從事創作的人而言,保持清澈的知覺,敏感的直覺,甚至一些可愛的神經質和變態心理,特別關鍵。至於為什麼這樣有助於創作靈感,領悟不到的可能也就永遠領悟不到吧。

第四,對自己的情懷有所克制。分清表達欲和真正的創作之間的區別吧。現在的雞湯X、道德X、情懷X太多了,不論是五毛還是段子手。像當年中國現代文壇曾湧現過的「問題小說」時期一般,「只問病源、不開藥方」,擺出的姿態雖說是很重要,但是現在太多的創作終究是「感動了自己」的「情懷黨」。感動是一種很廉價的東西,也是一種極具欺騙性的東西,因為它時常蒙蔽事物本質。又引用一句我校中文系周遊老師點評周嘉寧的話:剋制的表達,不代表沒有真情,真情從來騙不過讀者的眼睛。

推薦閱讀:

吉普賽人為何如此頻繁地出現在各種文學作品中?
有哪些想像奇絕,形象生動令你眼前一亮的比喻?
魔法器材店 | 知心男人 (2)
我們的困難——老兵尹吉先回憶錄籌備進度(三)
如何評價石康?

TAG:文学 | 写作 | 中文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