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同大不同——《中國市長》有感

在片頭短暫的黑屏中我們聽到了一個略帶疲態和焦急聲音「八點準時開門,要開會呢」,鏡頭慢慢拉起,隨著搖搖晃晃的攝像機我們看見故事的兩個主角——大同市長耿彥波和他上任後一手打造的即將由傳統行業轉型到發展第三產業旅遊業的古都大同市。

整部片子中有不少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首先是開頭部分剛剛放學的孩子們用著標準的普通話——相悖與片子中大多數使用的方言背誦著古詩,而不遠處的建築正在拆遷,路過灰塵滾滾的廢墟旁孩子們捂著口鼻一鬨而散。前一幕朝氣蓬勃的孩子們與破舊的學校格格不入,而不遠處的建築正在推翻,作者在有意向我們展現這就是大同啊,有著1600歷史的古都大同,依靠傳統能源產業疲軟,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為推動接下來的故事推動交代背景。

第二幕是耿彥波親自到拆遷現場安撫群眾。耿彥波隨著一行人親自到拆遷現場安撫所謂的「釘子戶」,同樣的畫面還有他早上出門被上訪的百姓攔住,然後給他們的上訪書籤字。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很難說耿彥波這樣大刀闊斧的改革對於大同的發展究竟是弊大於利還是利大於弊,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他尚且能夠做到很多人都做不到 的如此體察民情,沒有官架子,我想這是這部紀錄片想要輸出的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念。

第三幕就是耿彥波在檢查工地時發現開發商的建造不合格大發雷霆。耿彥波在整個片子中發火的時段並不多,另一次就是在會議中對於下屬工作不合格的批評。通過一直溫文爾雅的耿市長兩次發火中實則能夠看出他的底線:對於工作必須嚴謹認真。在最後的採訪中耿彥波透露自己的心聲,他也明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現行的體制內選擇輕鬆的方式有很多,但他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出一些改變。

第四幕就是多次出現的一位上訪老人,她按照程序已經分到了一套住房,但是以自己上不去六樓為借口希望再分到一處房子。其實她是很多上訪者的縮影,他們在自己的既得利益沒有滿足的情況下就會拒絕拆遷,但是也有無產權的棚戶區分到70平米的住房時喜笑顏開。所以說,各種利益交織的大網中,看似很多強勢的一方也有自己的無奈,而看似很多無辜的人其實也未必無辜。新聞理論中有一個很出名的理論叫做"信息環境的環境化「,就是受眾接觸的環境是經過傳播媒介信息改造的。我們的認知中群眾一旦與政府或者是其他執法部門發生衝突矛盾,那麼受害者一定是群眾,這種思維認知是因為多年來媒體報道渲染的結果,但是最起碼在這部片子里讓我們認識到政府也有政府的難處,所有流血犧牲的發生都建立在利益二字,但追逐利益的方向上並無高低貴賤之分,片子最後大同市民遊行抗議耿彥波調走,一個小男孩問他的媽媽這些人為什麼怕耿彥波調走,他的媽媽回答:」調走了沒人給他們房子,他們不高興「也是神來之筆。總之,這樣客觀的角度也只有鬼才周浩能做到。

大同大不同,我們熟悉儒家」天下大同「的說法,但是這裡我更傾向於莊子的一種說法」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矣「。說到底,耿彥波與其它千千萬萬服務於人民的官員有何大不同?並沒有,他們都處在體制內,宦海沉浮;但是他與很多人又有不同,他身上帶著文人士大夫的氣節,有著實幹家的理想和氣魄,是非自有人分辨。


推薦閱讀:

醬缸文化中的中國官場
如何評價香港富二代李加和在微博上曬自己在廣西吃國家保護動物穿山甲的行為?
現實中官場權力鬥爭真的像影視作品中表現的那樣嗎?最貼近的是哪部作品?
大領導說「有意見儘管提」時能提意見嗎?什麼意見可以提,什麼意見絕對不能提?
區長出逃了

TAG:大同 | 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