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串串、麻辣燙、冒菜,那是不同的!

茹在巴黎巴士底廣場旁,開了一家串串。

於是,她偶爾得跟客人解釋:

「不是火鍋,不是烤串,是串串。」

當然,對推門而入,滿口四川話的客人,就沒那麼費事。只要問:

「油碟兒還是干碟兒?」

在川渝之外,但凡涮個鍋子的吃法,都算是火鍋。比如,在我們無錫,吃個涮羊肉,是火鍋;吃個白菜、粉絲、貢丸,也算是火鍋。我在上海時,有朋友說「請你吃火鍋」,到了地方抬頭一看,是個骨頭湯火鍋,用來水爆肚——這就挺

入了川渝,便不是那麼回事了。

在川渝地區,說吃火鍋,那是最正經的:紅鍋翻浪,白鍋陪襯,給不擅吃辣又忍不住想嘗嘗禁果的諸位,預備著鴛鴦鍋。雖然許多時候,我要吃鴛鴦鍋,會遭遇本地人無限嘆惋地遷就:「好好,鴛鴦鍋就鴛鴦鍋。」

吃火鍋,下料也是大盤端來。老練的吃客,看一眼紅鍋,就會點點頭,「你們老闆是成都來的?」

——因為重慶湯底,牛油普遍更厚,講究的店,下鍋之前,要一大塊牛油給客人過目,方才下得去;滴在桌布上,須臾便凝結為蠟狀;所以在重慶紅鍋里吃蔬菜,是件極考驗技巧的事:一來蔬菜吸油,二來容易夾雜花椒;一筷蔬菜,可能比一筷肉都厚膩。

成都火鍋,湯底也放牛油,但正經火鍋店,講究底料豐富龐雜,久熬才香。是為與重慶的區別。

下料燙完,起鍋再吃的,是冒菜。冒菜是可以連湯吃的,於是沒有巨大成塊的牛油下鍋。

川渝之外的城市,有這種法子:將食材處理成小塊、下鍋燙後撈起來裝碗吃,是為「麻辣燙」,縱橫中國東部各城市,雄霸宵夜半壁江山的麻辣燙。

將串串擱在鍋里,燙完起來吃的,是串串——粗看,算是火鍋的細節版本。

——對非川渝人士而言,上面這一套簡直像繞口令。「不都是在一個鍋里,吃得我嘴裡麻麻辣辣的東西嗎?」

實際上,真不太一樣。

形式決定內容。

比如,去吃火鍋,大家都要油碟:殷勤的店家會將蒜泥碟送上,讓你看過「確是新鮮蒜泥」,再下麻油。

若吃串串,大家便會要干碟:花生碎,黃豆末,佐以辣椒面和花椒面——貴州有些縣城夜市,吃燒烤也是這個派頭。

比如,在重慶,大家吃火鍋不太耐煩吃羊肉肥牛。川渝地區,很善於把各類邊角料發揚光大,挖掘出細膩周至的吃法來。比方說夫妻肺片這詞,原來叫夫妻廢片。賣牛肉的鋪子,營業到晚,上燈了,牛頭皮還是賣不出去——好大一片呢,就這麼廢了嗎?想點兒法子,把牛頭皮和大家都不要的牛下水,片薄了,加鹵調勻,下好料,賣,應者雲集。火鍋涮料,亦復如此:吃火鍋,進門要的四大金剛,基本是:鴨腸黃喉、毛肚菌(郡?)花,還要問:

「有沒有腦花?有沒有酥肉?」

外地人聽了,很容易瞠目不知所對。

吃冒菜,麻花、酥肉、菌花之類會少一些,而代之以牛肉,毛肚,土豆,藕片,以及各類蔬菜。有口味重的,是可以喝冒菜湯的;但你如果敢喝重慶火鍋湯,那真是鋼食管鐵打的胃了。

形式不同,所以吃法也不同。

吃火鍋,很容易因為撈的問題搶起來。張三喜歡邊燙邊吃,李四喜歡一口氣下一堆久燉;王五吃毛肚喜歡七上八下念叨完,吃一口脆的;趙六喜歡先下一堆菌菇慢慢燉著。甚至一個大鍋里,燙個麻花吃,都容易熱鬧起來:有人偏愛吃煮軟一點的麻花,眼巴巴地守著自己那一個,眼看有人要夾,就喝止:

「我這個煮了好久,快要耙(軟)咯,你吃得脆,各人另外煮嘛。」

吃火鍋,不太好一個人去。彷彿日劇里請吃烤肉:如果一個人去吃火鍋/吃烤肉,佔一張桌子,會顯得怪異;吃冒菜或麻辣燙,又沒有這種「邊涮邊吃」的美妙。

但若一個人去吃串串,岔腿對著一個鍋,下四五十串、開兩三瓶啤酒,說起來,只算是喝夜啤酒而已。我就曾經在夏夜,一個山坡的串串鋪里,一個人吃了五十三串,兩瓶啤酒——鮮香猛辣,直吃得嘴裡一片噼里啪啦,許多味道在煙花般燙舌,滿嘴的香。

「為什麼不直接開火鍋店呢?」我問。

「因為我們開的是串串嘛。」茹如是答。

「但川渝之外的人吃慣的是火鍋,他們也不知道什麼是串串。」

「那就讓懂的人吃咯。」茹答。她是個成都姑娘。

還真是。

對懂的人來說,一個冷門說法,彷彿是暗號。懂了,就可以免去許多交流。

以前,在話語還比較大一統的時代,大家只好尋找一些大一統的解讀方式,說一些最普及的辭彙。而這個時代的優點是:由於互聯網的普及,每個非大眾族群,都能發出自己的聲音。於是,諸如鐵杆曲藝迷、古典音樂粉、冷門運動或球隊迷,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喜歡用行話說話。即方便,又表達親熱,也是一種身份甄別,確認「你是個自己人」。

這種多元化的寬廣程度,終於可以讓巴黎的川渝年輕人,都可以獨立成群了。你不必再去解釋「川式串串火鍋」,而只用兩個字:

「串串」。

一個微妙的密碼。

「其實如果說是開了家火鍋店,也可以。」我再次建議。

「才不要呢。」茹搖著頭,「我花幾個月手把手學炒料,自己再學串串的手藝,學了這麼久,還說自己開的是家火鍋,多對不起自己啊!火鍋跟串串是不一樣的!這是原則!」

您看,跟川渝人討論火鍋的名實之辯,就像跟上海老阿姨討論腌篤鮮要不要加雞提鮮、問北京人涮羊肉能不能用花生醬代替芝麻醬、問天津人煎餅果子能不能配豆漿一樣,立刻就能挑起怒火三萬丈的差別對待來。

身為一個好吃的人,這種摳細節的差別對待,就是我們中華美食的福音書。

這個店的地址:巴黎,巴士底廣場旁,18 rue daval 75011。


推薦閱讀:

吃加碘鹽會引起甲狀腺癌嗎?
為什麼早飯吃的越多中午越容易餓?
從「食慾」到「食育」
戲說東北飲食文化
《穀物大腦》掀起了歐美無麩質飲食潮流,一個愛吃面的北方人,看完這本書後.....

TAG:火锅 | 饮食 | 冒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