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年貨:怎麼防止不小心「抄襲」了某首歌——李榮浩中槍成篩子

天天忙於工作的我,周而復始地接到客戶的brief說「參考這首歌」,」按著這歌來「,而他們所說的」按著這個來」的標準,根據他們自身的品味和層次而參差不齊,最狠的是告訴我「實在不行照著歌抄一下吧,別有版權問題「。

這一天我不禁思考,千萬人寫文章,卻少有抄襲甚至雷同,千萬人做App也少有完全相同式樣的。而千萬人寫歌,卻總是聽起來似曾相識,這個現象在華語音樂圈,不止是歌曲,還有純音樂作曲,都尤為明顯。那麼,歐美日韓是沒有抄襲和雷同嘛?我想肯定不是,而是大家對於他們本土文化的崇敬,把這個現象叫做」致敬「或」模仿「,國內也不乏此類做法,然而很少讓人感受到作者對於原作的」敬意「。

那麼到底是怎麼樣個」抄襲「法,千人千耳,說法不一。作為一篇乾貨,靠近年關,這一篇年貨就來聊一聊,各類」抄襲「以及怎麼樣避免讓人聽著」抄襲「。

我們先來看看,有多少種「抄」法。

怎麼聽都抄,是人就能聽出抄

我想這個屬於音樂創作車禍了吧……

那麼最近一場耳熟能詳的車禍大概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宣傳曲《2010等你來》,完全抄襲了岡本真夜的《そのままの君でいて》。注意這裡的抄襲我都沒加引號……我們來聽一下:

岡本真夜-《そのままの君でいて》

韓雪-《2010等你來》

最精華的段落,相似程度100%這樣的事情,我想大概不是車禍了,大概是飛機禍…如果硬要說不同,大概就是定調和一些演唱時候臨時發揮的轉音(也可能是作曲)上不同,但,在同樣的和弦進行,基本一樣的拍速(屬於同一個速度術語範圍內),一樣的配器手法。要說沒抄,只能是欲蓋彌彰了……

第二個案例:

梁邦彥-《故心鄉》

陶喆-《寂寞的季節》

雖然只是前奏,但是,一模一樣……還是人家的精華樂句……啥也不說了……

第三個案例,大概也是個飛機禍:

Hoobastank-《Crawling in the Dark》

胡彥斌-《尷尬》

這……撞的真的很「尷尬」。主要的旋律一樣,速度基本一樣,吉他音色也是一樣,懶得創作的配器部分也大部分沿用了原作的手法甚至直接搬過來用(就只套了效果器)或者換個把位彈……

大「抄」小改

我想,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此:

Blue-《All Rise》

鳳凰傳奇-《月亮之上》

很多人會說,沒有完全一樣的部分啊,怎麼一個「抄」法?

沒錯,配器不一樣,旋律不一樣,唱法也不一樣……可是,靈魂一樣。框架、層次是一樣的,和弦走向基本一樣。這就像是,你遇到兩個不一樣的人,長相不一樣,身高不一樣,穿著不一樣,可是言談舉止和性格完全一模一樣,這是一種啥感覺……

嗯,這一種手法特別高超,屬於」抄「靈魂,神」抄「形不」抄「。再來看一個:

一青窈-《かざぐるま》

郁可唯-《時間煮雨》

這大概已經不是「小改」了,旋律方面也有借用的嫌疑。但最關鍵還是「抄」靈魂。在配器和編曲手法上與「參考曲目」有區別,甚至混音手法也能明顯聽出不同。依舊神似。

大「抄」大改

大「抄」大改,大概常見於同風格的歌,或者用了完全一樣的和弦走向(和弦走向完全一樣其實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和弦一樣還用同樣的旋律呼吸感甚至是配器或者定調,那就是真的很車禍,但是不至於被說抄襲,最常用的辭彙大概是致敬、模仿之類的)。這些歌,我把它們歸結為「同宗」,如果硬要說「抄」,那就「相煎何太急」了。

來聽聽看這些:

Romeo et Juliette-《La Balcon》

Bon Jovi-《Open All Night》

王力宏-《我們的歌》

陶喆-《Melody》

嗯,數不勝數,他們的爹叫做「1 4 5 17 6 2 2 5「,然後我們再來看一對雙胞胎:

Green Day-《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

Oasis-《Wonderwall》

它們可能是龍鳳胎,因為他們還有一個孩子:

Dean Grey-《Boulevard of Broken Songs》

這就屬於性格不同,但是穿戴差不多的兩個人。

小「抄」大改,就抄你個范兒

說到這個,那天下都是一大「抄」,不過,特別明顯而且特別新鮮的,大概是下面這個例子:

John Mayer-《Stop this Train》

李榮浩-《藍綠》

彈一個范兒的吉他,用一個范兒的唱法,寫一個風格的旋律……

John Mayer-《Slow dancing in a Burning Room》

李榮浩-《男女》

不知道他們如果認識的話搞不搞基……

John Mayer-《St. Patricks Day》

李榮浩-《兩個人》

可能是只聽了一首歌,但仔細聽還真是兩首歌,很不同……

John Mayer-《Friends,Lovers or Nothings》

李榮浩-《不將就》

他們一定可以成為Soul Mate,大概吧……Lick借鑒了一下而已……

John Mayer-《Vultures》

李榮浩-《太坦白》

聽到這裡我覺得他們可以合開一個演唱會……

不「抄」,但,本是同根生

剛說有一個叫做「1 4 5 17 6 2 2 5「的爹,說他是爹,因為他孩子不算多,不像接下來要說的兩個祖宗級別的,一個叫做「17654325」,還有一個叫做「4536251」……

這兩個家族可能天天有新生兒,因為這兩個進行用的不巧,基本就是網路大俗歌……用的好也可以是極其高大上的風格,上得了廳堂,近得了柴房……可能近期最紅的這兩個家族的共同的孩子是《我的歌聲里》……

網路上,最早開始流行這個進行,是從這裡開始的:

Canon in D

對,那時還不是「17654325」,而是「15634145」,當大陸的網路音樂圈發現了其中規律,「17654325」的祖宗進行,就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莫名其妙的湧出來。

而這個祖宗級別的進行,可以高大上成這樣:

Les Miserables-《One Day More》

也可以流行成這樣:

Green Day-《Basket Case》

----------乾貨預警----------

那麼,看了這麼多例子,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模仿、致敬不是壞事,抄襲、雷同不是好事。那麼當你想寫作某一個很明確的風格的作品時,又有某種經典的和聲進行的時候,怎麼辦呢?

我們舉一個例子,當你也想寫一個C調的歌,也是15364145的進行的時候,也和某個經典歌曲風格、走向基本一樣的時候,你可以嘗試分析規避「抄襲」的方法。

比如從和弦進行出發,

你看,和弦本身的走向是:C-G-|Am-Em-|F-C-|F-G-|,

那麼,引伸出來了:C-G/B-|Am-Em7/G-|F-C/Em-|Dm7-G-|,

這時候,已經從15364145變成了17654325,但你可能覺得還是太俗,怎麼辦?

再變:C-Bdim-|Am-G-|F-Em-|Dm7-G-|,

是不是韓范兒了?如果再加上一些經過的和弦,並且自己設計節奏,就更獨特了:

Cadd9-Bdim7 E7sus2|Am7-G7 Gm79|F-Em7 Ebm7|Dm79-Gsus4 G

什麼?你問旋律和和弦音有衝突?

沒事,腦洞開大一點,二度以內衝突,你就翻八度啊,變成九度或者七度啊,

別只想著用吉他和鋼琴伴奏啊,可以分配在很多樂器裡面。

然後看節奏,能體現風格的是低音聲部以及打擊樂器的節奏,大多數時候,在要做demo時,當你認準需要模仿的風格時,首先把Kick完全搬過來用,就絕對不會出現方向錯誤這個問題。

不過,當一個客戶告訴你要某風格時,他一定是聽了一個完整的作品,他對於風格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基於的是這個作品的混音,所以,我們要用一個很陰的招——做Loop——就是說,他給到你的Reference中,找到一個只有打擊樂器的段落,做一個Hi Cut處理,只留Kick,然後你可以用自己的音色——無論軟音源、採樣、實錄——去補全這個Kick聲部的中高頻以及泛音部分。

這樣,這個Demo的風格就固定住了。

什麼?沒有打擊樂段落?那也不是沒招,你可以找到這首歌的伴奏(當然不要是消音的)去做這個處理,就是效果會差一點(因為還有貝司聲,你必須切到很準確,還得拉到很輕),或者,找到類似風格的音樂甚至是素材……

至於其他節奏聲部,Snare怎麼打,Hihat怎麼打什麼的,其實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情。因為,整個音樂的律動,都會被Kick牽著走,沒有Kick,就被Bass牽著走…

好了,和弦進行以及最低的節奏聲部一確定,該怎麼「抄」歌的框架也就定型了。至於是「小抄大改」還是「大抄小改」,完全就看你和客戶的溝通咯。偶爾拿Reference里的一句伴唱,搬來當主旋律的不起眼的某一句,也是一種比較陰的方式……在上面說到的基礎框架已經經「抄」變形成你的作品框架時,如果旋律線以及呼吸感依舊「抄」,就肯定是在「大抄小改」了。

所以,多費心思在旋律上吧,認真創作出一條真的屬於自己的旋律,在用別人的基礎變成自己的框架,來贏得客戶的贊吧~~~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Idina Menzel-《Let it Go》

孫楠,譚晶-《冰雪舞動》

客戶一定是說「我們領導喜歡冰雪奇緣那樣的」……

好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咯~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Kevin Hwang

鏈接:zhuanlan.zhihu.com/kevi

來源:知乎

———————————我是廣告分割線————————————

歡迎大家來上海一點音樂玩~上海市徐匯區龍華西路585號華富大廈17B5,更歡迎有作曲編曲錄音混音的大家聯繫我~kevin.hwang@edianmedia.com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