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和康德美學觀點的異同是什麼?


1.思想來源

康德:對當時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等理論的選擇性接受;

黑格爾:對柏拉圖、康德、費希特、席勒、謝林等理論的選擇性接受。

2.研究對象

康德:把判斷力能實施判斷的對象和實施鑒賞判斷主體都視為美學研究的對象。(也就是研究對象極廣泛啦~(≧▽≦)/);

黑格爾:世界的客觀存在不是先驗真理,確認世界的客觀存在需要人有認識世界的意識。美學作為哲學的一面,只研究作為絕對理念的藝術。

3.觀點

康德提出了「主觀的合目的性」 ,調和經驗派和理性派美學,把感性和理性統一起來;

黑格爾首次將辯證法引入美學中,在康德美學思想的基礎上,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以嘗試解決在康德那裡處於極端矛盾狀態的感性和理性的統一問題。

4.方便記憶的總結

康德主觀,研究審美;

黑格爾客觀;研究藝術。

僅供參考。更多知識請看樓上諸位的回答。


康德認為美是一種具有普遍性且必然性的感官愉悅,這種愉悅不具有概念的普遍性,也沒有意志上的功利性。作為合目的的對象,它自由地與人發生關係。

審美判斷力與之前的判斷的不同之處在於,後者先確立一個普遍性(知性範疇)然後規範特殊性,前者從特殊性中找到普遍性(情感上的)

這樣就很容易發現康德美學的問題:

1、他的美的定義太過單純,並且基於一種主觀的體驗,而藝術往往展示一個世界,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不可能單純正面引起愉悅的內容,而產生悲劇、痛苦、恐怖等反面情緒的更與這種單純的愉悅感格格不入,且會造成意志的不一致。

2、在知性的判斷中,特殊性並沒有被規定,因為知性範疇只是形式的抽象的自身同一,它並不是把特殊規定為普遍,而是去掉特殊使其成為抽象的普遍。在審美中,特殊性以其自身的特殊成為普遍。但是,由於康德只是把這種普遍性視為感官上的,因此它就不能解釋為什麼一種感性對象能夠引起普遍的愉悅,也僅僅把自己的成果,把審美局限於一種單純的靜觀。

3、康德的美學只是「美學自身」,一種單純的形式規定,片面割裂某個在整體中的對象

黑格爾的美學觀念可以概括為一句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這跟黑格爾的核心觀點「具體普遍性」是一致的,因而美是絕對精神的一部分,是滯留於感性顯現中的絕對精神,它以理念本身作為引發美的契機。因此回答了是什麼引發美的問題,也使在美中所實現的特殊與普遍的統一不局限於單純的感官體驗領域,並且整個美的領域涵蓋了整個現實與所有體驗(以理念為尺度,合目的性不再以單純的感官愉悅為標準。)


像這樣的大拿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玩不了他,反被他玩,分分鐘感到泰山壓頂,灰飛煙滅。。。

但是不管,還是要講他。說錯了你來咬我啊。哼唧。

首先,統括地給黑大大定個性,丫是個唯心主義者!「寶寶翻譯器」:他認為精神先於物質而存在,精神比物質更重要。收。(指揮手。。。)

但素!黑大大同時又是一個客觀唯心主義者!(好可怕,什麼都讓他佔全了)「寶寶翻譯器」:他認為全人類的精神是客觀存在的,亘古不變的,一直飄在地球上空的(這句開了腦洞。。。)

除此之外,大大還是辯證主義的集大成者。「寶寶翻譯器」:任何事情都是黑白交融、是非交融的,有時候黑就是白,白就是黑,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 ,不可能只追求美而完全放棄丑,也不可能只有丑而沒有美(有沒有頭暈?這個時候是不是應該上一張八卦圖。。。)

好了,接下來上黑大大的核心美學思想: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有沒有被嚇尿。。。)「寶寶翻譯器」:美是要有內涵的,這個內涵就是黑大大一直強調的「客觀的精神世界」,而美的展現是以各種各樣的感性形式展現出來的。以美女為例,只是五官精緻而沒有內涵氣韻的人不能叫美人;有內涵,還以非常精巧的方式展現了內涵的人才能叫美人。用一個公式來說明,美人=內涵+五官(在內涵指導下的五官)。完美!(金星姐姐手勢。。。)

到此為止,理論部分結束。(長舒一口氣)從上面的黑大大的核心觀點中,老衲推出:

第一,關於美的感受是高度抽象的。

抽象的極致,數學,類似E=MC2 的公式就是極美的。

三次元的藝術作品是現實世界的抽象,比現實世界更美。

二次元的抽象程度進一步濃縮,顯然從美的形式上來說,比三次元更美。從大量網友的評論來看,二次元的世界讓人慾罷不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顏更美,人物設計更典型更聚焦更理想化,情節設計更跌宕起伏更爽。

第二,美的形式背後必須有美的內涵。

亦舒評價李嘉欣,美則美矣,沒有靈魂。(哈哈哈確定不是有點吃酸么。。。)這句話基本上和黑大大的觀點是一致的。

現在大家應該可以理解高中語文老師在講台上撕心裂肺地問大家:文章主題是什麼!這段話背後的意思是什麼!

嗯嗯嗯 ,這正是在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指導下的文本解讀思路。

換到日常生活環境中,大家一下就能get到黑大大的意思。一個衣著光鮮,五官精緻的美女張嘴一口髒話,就是totally不美的例證,因為沒有內涵。

第三,美的展現形式是不拘一格的。

美的展現形式是感性的,換而言之是可以灌注充分的感情的,例如寫文章,什麼樣的詞語搭配,什麼樣的斷句節奏、語氣語調,都因感情而波動,隨時調整,形式不拘泥於什麼模式。

最後,總結一下,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都要表達對生命中真善美的熱愛,這是一個老衲認為的「客觀存在的精神」,從這樣的「理念」散發出去, 二次元世界是一個更加高度濃縮的、美的形式多得多的表達手段。因此也顯得更加純情和極致。一言以蔽之,濃度高。(治腎虧,不含糖,純中藥,不忽悠。。。啊啊啊寶寶到底在說什麼。。。)

只講了黑大大的一點點皮毛就累屎寶寶了。。。果然大師不是人人能當的。。。


既然樓上答過相異點,那我就拙劣地回答下相同點:

1,二者皆以追求美的本質為理論基礎,遵循西方歸納邏輯原點的理論傳統。不同於後現代話語反對從理論原點出發的理論基礎(尤其以現代技術美學為代表)。

2,二者皆在一定的邏輯原點上利用嚴肅的邏輯推理建構各自的理論體系。亦是不同於後現代思維體系所言說的 :形式邏輯不可靠,整體的體系不能反映客觀多樣性的實際。

3,二者在研究本體上,皆屬於唯物辯證法語境下的唯心主義範疇。康德的「審美判斷」作為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而黑格爾的「理念的感性顯現」或者「絕對精神」作為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


推薦閱讀:

叔本華對康德哲學有何繼承、批判與發展?
如何用康德的觀點反駁恩格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的話?
怎麼理解康德的「自由不是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你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怎麼才能看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說什麼?
怎樣反駁休謨的懷疑論?

TAG:哲學家 | 美學 | 黑格爾Hegel | 哲學史 | 康德ImmanuelK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