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佛教有什麼好處?
以聞正法故 能止於惡法
以離惡法故 常得安隱處
以聞正法故 其心得清凈
能令心安住 不作眾惡業
聞法能總持 聞法不造惡
聞法知業果 後得於涅槃
聞法故知法 聞法故信佛
智者聞法故 能解脫眾苦
以聞正法故 能知真法相
是故有智者 當勤聽正法
聞如來說法 能離於生死
斷離三種愛 得至無盡處
以聞正法故 知四法因緣
及諸法生滅 聞法皆能知
以聞正法故 了知陰界入
如是二種相 智者應修行
第一大力過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知
以惡大力故 縛一切生死
以聞正法故 一切皆能滅
於一切轉相 一切不轉相
以聞勝法故 一切皆能知
若死時欲至 則受大苦惱
以念聞法故 死苦不能亂
以聞智慧故 燒諸煩惱樹
以智火燒故 滅已不復生
聞法不放逸 則得一切樂
聞法故安隱 是故應聽法
得聞正法已 近智及耆老
能到無上處 永離老病死
聞故不造惡 聞故順法行
聞法故離苦 聞法最第一
以聞正法故 得三業清凈
若求清凈者 當勤聽正法
以依聞法故 堅固勤精進
是則能速度 廣大三界海
聞法之財富 世間最第一
多財不知義 智者說貧窮
遠離於師長 失聞正法財
是人無命果 為惡所破壞
放逸懈怠人 親近惡知識
是人無命果 如殖種沙鹵
遠離見聞法 是則為盲人
若人遠離法 而行於非法
是人舍離葯 攝取於疾病
若人近善友 增長無量法
猶如注大雨 河流皆增長
順法寂靜行 夙興念正法
必定得安樂 不為放逸誑
既知智功德 智者應修行
非是無智者 而得受安樂
沒什麼好處
佛陀從來沒有強迫讓你相信「輪迴」
從來沒有強迫你相信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
從來沒有強迫你相信一切事物皆無自性。
從來沒有強迫你相信涅槃是唯一的出路。
甚至從來沒有打擾你「享受」輪迴,「享受」慾望。
佛陀只是提供了一個「解脫」的方法。
那麼信仰佛教有什麼好處?
沒有好處我們的習慣的思維方式一般來講分為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
感性思維是人類認知外界存在的基本方式,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科學研究,首先是依靠感性思維。感性思維是理性思維的基礎,它所產生出來的感性信息被挑選整理之後變成經驗,為理性思維的概念、邏輯提供了材料,最終成為理論。
感性思想的運動過程是:我們肉體上的五類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與世界存在的各種景象:光波、聲波、氣味粒子、熱能、材質等相接觸,受到刺激,感官將信息傳達至中樞神經進行區分處理,形成了感性信息。
感性思維的認識方式是感知、體驗。從嬰兒的行為中可以觀察到全然感性思維的情形,或著從有些藝術家身上可以看到。感性思維是非理性的,不著痕迹的。我們俗稱「用心去感受」,這個「心」在哪兒?分析是找不到的,只是去感覺外界時所用的就是了。感性思維無法用語言文學描述。我們平常表達出的「感覺」只是冰山一角,一旦落入語言文學,感性思維得到的信息則被損失將盡。
理性思維又稱邏輯思維,它是人類思維的升華。理性思維的形成是這樣一個過程:來自感性思維認知世界的感官信息——確定各種世界存在形態的內涵、外延,形成各種各樣的概念——運用邏輯的各種方法找出概念之間的關係——形成關於世界存在形態間關係的理論,用以指導實踐。
理性思維的貢獻極大,使人類從紛繁雜亂的感性信息中找出頭緒,是一條尋找世界存在規律的捷徑,使複雜的事物變得簡潔明晰,它所產生的理論最終發展成為科學,有科學指導的人類行為變的理智、有效,從而形成現代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
佛教的認識世界的方式是「禪」,我這裡稱之為禪式思維。
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進入「禪」之中。最終,他覺知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並且發現人類只有將習慣的思維方式拋下,重新覺知世界,才能了解真理。
一般的哲學家、科學家、平常人對於佛教中講的東西不理解,對「禪」不理解,原因在於他們不知道禪是超越了意識活動中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而佛教的整個理論體系均是圍繞如何以此方法去認識世界並恢複本有的智慧的。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這種方式稱為「覺知」,以區別意識層中感性思維的感知、理性思維的認知。
難於理解的關鍵在於:按照通常的理論,人離開了意識活動是無法認識世界的。
但是從古至今,無數禪修者以自己實證的方式無數次地驗證了人類在超越了意識活動後,會恢複本性中所具有的對世界真理的覺知能力。
在心理學那裡,弗羅伊德發現人有潛意識存在。顯意識與潛意識共同支配著人的行為,統稱為意識。無論潛、顯意識,它們的認識方式是以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完成的。之後,他的最得意的門生榮格通過實踐東方佛教的「禪」的實證,發現人類除意識之外還有更廣、功能無比強大的「無意識」狀態,它的認識能力遠遠超越了意識。其實榮格領悟到的「無意識」只是「禪」的表層。
禪式思維是在放棄了意識層的各種努力,讓感性思維、理性思維所產生的各種形象、觀念、概念、邏輯、理論、意識形態不再發揮作用之後,人類本性中所本有的天然覺知能力得以恢復、顯現,從而全然直觀地覺知認識的方式。
事實上,「超意識」、「禪」並非多麼神秘與困難,它本身屬於我們人類的自性能力,在平常生活中,可能會偶爾顯現。只是由於在我們從嬰兒的感性思維為主導到成人的理性思維為主導的人生中,習慣用「腦」去認知,用「心」去感知,不習慣用「自性」去覺知。故而當「禪思」發生在我們生活中,亦無法察覺,或是沒有能力將其保持,太微弱以至無法發展成為一種力量。看幾個在生活中發生的例子:
當你躲貓貓被同伴跳出驚嚇,這之後的情形仔細體味:在一個竄出的黑影映入眼睛,一聲怪叫傳入耳朵之後——與 被嚇得跳開喊「媽呀」(感性思維下意識動作),以及 回過神責怪道「嚇死我了」(理性思維、判斷) 之前,是不是有一段大腦非常清晰、卻又沒什麼念頭的空白?還有,當你被債主或女朋友猛扇耳光或受到外物猛烈擊打時,頭腦中一剎那有一個黑色的背景,其中金星閃爍,一閃而過,仔細體味,是有的。沒有感覺,沒有判斷,沒有念頭,不是感性、理性,卻存在著認識能力,清清楚楚。那是什麼狀態?
一旦放棄了意識活動(注意:這裡的放棄不是讓意識活動停止),進入到超意識狀態的「禪」中,認識主題與認識客體之間的界限由於意識的淡化,瞬間化為烏有,因為這種界限本來就是「人為的」,本為烏有。原先的「我」一下消失,成為世界的一部分。關於世界存在的信息一覽無餘,而且是真實的。
禪式思維」訓練、運用的過程是一條從迷到覺,從意識到無意識,從「有我」到「無我」的「思維超越」之路。是一場內心的革命,相應地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使人變得更加智慧、慈悲、熱愛生命。這正是佛教的核心精神。
禪的訓練以「明心見性」為界大體是兩個階段:「修」與「行」。
1、修
首先,或是由人生體驗中感受到人類的渺小、無知,而發起探求世界真理的願望;或是閱讀了歷代證悟者的典籍而受到啟發。這一階段可稱為「知道」——了解了一些原理。其次,進入到「降伏其心」的過程。目的只有一個:讓意識活動的妄念不再影響本有的智慧。由於這段仍是意識活動,而意識活動因人而異,所以有「八萬四千法門」 方法太多了,是針對不同人的情況對症下藥的。由此才有佛教的各個宗。那並不是黨派之爭,只是如醫院科室的不同。不過使用的基本的方法是通過「戒」、「定」、「慧」的訓練,使清靜心、平等心、正覺心次第生起。最後,當意識活動被淡化到一定程度,恢複本來覺知的能力,如黑洞中找鑿開了一個小孔,本有的光線照進來瞬間將黑暗打破,即是「明心見性」。
修是回歸,是由不真實到真實;修是修正,是清除內心的污穢,還一個本來清凈。修是內心的超越,並非形式上的故弄玄虛;修是挑戰自我,是勇者、智者之舉。修的終點是明心見性,是長征走完了第一步。
2、行
這個過程始於明心見性,直至恢復無礙圓滿地了解世界真相的能力——「圓覺」。由於剛恢復的覺知力尚十分微弱,會被習慣的意識活動覆蓋,故而需要在生活的磨礪中訓練自己的定慧力。如同將初鑿開的小洞不斷擴大,讓更多的光透進來。這時的人內心已漸漸充滿智慧與慈悲,眾生之間差別已真實消失,開始純粹無我利他之行,我們將之稱為「菩薩」。達到極至稱之為「佛」。行是鞏固,是把真實長存心中。行是增加,增加智慧與慈悲。行是真心的恢復,並非讓人膜拜;行是戰勝自我,是聖賢之路。
「禪修」所要達到的是擁有所能夠直觀覺知世界真實的能力。禪修成就者是既有至靜的能力,又具有活潑的思維力,對宇宙人生的變化、本質有著深刻的體驗,具備極深廣的智慧,對生活充滿熱情與愛心,無私無我地對待著眾生,豁達、平和、安詳地完成他自己生命的人,他可能是總統、乞丐、教師、商人、水手、主婦......外在的形象並不代表內心的境界,人們只是喜歡與他在一起相處,卻不知他是能量的化身,是真正的人。沒有任何好處,浪費時間,招來霉運
心靈雞湯,找個寄託
沒有好處,也沒有沒有好處。
生活在極樂世界。比如:歡喜佛,你懂的。
http://zhuanlan.zhihu.com/sun-a 我的專欄 《基督教,佛教和哲學的統一》
好處很明顯,你可以象絕大多數信佛的人一樣號稱不愛錢,出家人嘛,四大都空了。然後理直氣壯不幹活、死要錢,因為念經念的沒時間幹活,要錢是修金身,誰反對你就是反對佛祖要下地獄。還可以不近女色是因為你是出家人,大量近女色因為要修鍊《時輪經》……反正你就是常有理就對了。不信教的人心中有道德信仰、有法律觀念,無法做到像信教人那樣不羈的生活。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以陶弘景真人,神霄派掌門為首的道教歷代宗師都修佛,是否道教可以佛道雙修?
※什麼是佛油子?
※【月悟法師】臨終徵驗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