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演技好壞是怎麼看的?
經常看到有人比較新版某電視劇與老版比,然後說老版裡面的老藝術家們是真會演戲,而新版很浮誇啊什麼的,我也知道老藝術家們為了塑造形象真的是廢寢忘食,比如趙丹老師為了塑造林則徐的形象在生活中會不經意間把自己當做林則徐。可是在觀眾看來不都挺自然的么,請問演員在一部戲裡演技的好壞究竟是怎麼看出來的?
拍過很多演員,最終我發現在鏡頭裡演技最重要的是「真」。有了真實才有一切。演員演得真實,片子的效果就不會差,否則看著就難受。所以演得真就是演技好,否則表情再豐富放得再開也不能算好。
當然,僅限鏡頭裡。舞台有另外的標準。說一個簡單的標準:以前,看各大電影節頒獎,說XX的演技好,總是覺得很奇怪:他演技到底好哪兒了啊?明明就是在鏡頭前把台詞念了一遍啊,完全沒看出來怎麼演的啊。
直到自己做了一段時間演員,才明白:演技好,正是體現在讓觀眾感覺不出表演痕迹。
演技最差的演員,完全沒有表演技巧,念台詞聽不清楚,表演緊張,看這樣的演員表演,幾分鐘就受不了了。第二檔次的演員,有了初步的表演技巧,但是台詞生硬,表情發僵,能明顯看出來是在表演。第三檔次的演員,普通觀眾完全看不出來表演痕迹,但是如果你對表演有所了解的話,就會發現他在運用技巧表演:比如表現悲傷的時候要嘴唇抖動,表現吃驚的時候要努力把眼睛睜大並且保持住,表現弱智或者自閉症患者的時候走路腿是直的不打彎,等等。最厲害的演員,已經可以純熟的控制身上每一塊肌肉,特別是臉部的肌肉,可以隨心所欲的做出他需要的面部表情、動作,熟練的控制聲帶發出他需要的音色。他可以精確的調動那些表現悲傷面部肌肉,同時讓表現喜悅、吃驚的肌肉放鬆;他可以準確的控制聲帶肌肉發出恐懼的顫音,而不需要捂臉、嚇一跳這些浮誇的動作。此時,即使是專業演員,也看不出他的表演痕迹,感覺他就是在過真實的生活,而攝影機忠實的記錄了他的生活場景。從表演來分析,表演的方法不外乎體驗與模仿,影視表演由於其比較完備的場景設計、剪輯手法,演員可發揮的餘地其實並不多。好的演員可以駕馭話劇,將自身的身體體驗、情感在個把小時裡面隨劇情合理呈現宣洩,但話劇的表演方式一般又會比較誇張。
推薦你看幾部電影:
1995年尼古拉斯凱奇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離開拉斯維加斯》(Leaving Las Vegas,1995),凱奇在早年的電影里為了劇情需要生吃蟑螂,屬於體驗派表演。在這部電影里,他飾演的酒鬼編劇,清醒與沉醉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絕望。最後一幕里你可以聽到他的最後一次呼吸。這種由表演發散出來可以讓很多人感受到的絕望痛苦就是演員的功力。
2008年肖恩潘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米爾克》(Milk,2005),肖恩潘飾演廣為人知的哈維?米爾克,可以對比1984年的紀錄片《哈維?米爾克的時代》(The Times Of Harvey Milk,1984),兩部影片對比觀看後,你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演員可以將自己完全隱身在另一個人之中,這是模仿的極致。
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男演員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我愛莉莎》(Love Liza,2002)里他飾演了一個妻子自殺的丈夫,同樣陷入無名之痛。《卡波特》(Capote,2005)里他亦飾演了一個名人,同樣惟妙惟肖。
但我一直認為藝術作品的評判標準很多,表演也是如此,能打動一個人,喚起那個人的情感與記憶,對於那個人來說,就是好的。
看電影時別想那麼多,放開自己,觀察,感受。個人認為有兩個方面:1、對角色的理解領悟能力。從第一次讀到劇本的時候開始,對整個故事、每個場景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因為演員常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可能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的性格特徵演出任何的故事,特別是很多時候跟演員本人的人生經歷距離超級大的情況下,就要看演員對劇本特別是人物的理解能力了。2、表演能力。 2.1表現力具體就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實現劇本和導演的意圖,能夠讓觀眾的感到信服、感動。這個就是考驗表演能力,以對角色的理解為基礎,通過自己的表情形體台詞肢體語言將這種理解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來。個人感覺這部分難度很大,幾乎無法超越,每個人對自己表情(微表情)和肢體的控制力不同。現實生活中的各位也有體會,雖然不是演員,但是有的人可以做出很靈動的表情,有的人就相對比較撲克臉,而且撲克臉即使通過訓練也很難變成一個表情豐富的人。同理,有的演員年紀輕輕一出道就感覺演技爆棚靈氣活現,有的人則演了一輩子戲還是演啥都像自己,差異就在這裡了。這部分能力基本上是天生的,那些能夠對自己表現力控制的非常好的人,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老天爺賞飯」。 2.2恰到好處
表現能力除了對自己的表情肢體台詞適當的控制達到表演的目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能否恰到好處的表演。很多人表現力不夠,但是也有不少是用力過猛型的。特別是一些所謂科班出身的,特別喜歡大鳴大放感情爆髮式表演,不知道該用多大力,沒有層次感,也不知道如何收。個人認為不懂得收放自如的表演就不能算是好演員。這方面特別是一些舞台劇演多了的,會逐漸走上用力過猛的路線,乍看演技驚人,很快就覺得膩歪。
看看張國榮的程蝶衣那就是演技
一舉一動會給人符合那故事的里的世界觀。他就是那世界的的人。不會給人一種維和感。
當你看某個角色的時候認為他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某個人表演的,這人就演到家了
非專業人士,以電影愛好者的角度來說的話,我感覺就是:一般來說這個演員就是這個角色,二者以融為一體,以至於你看見他出現在別處都會感覺在戲裡。比如趙雅芝的白素貞,張曼玉的小青,李明啟老師的容嬤嬤,六小齡童的孫悟空……角色太深入人心以至於他們出現在哪都是當初那個角色的樣子,可是這也就證明他們的演技。當然還有更厲害的高一級,演什麼像什麼的,演誰他/她就是誰的。比如周星馳、梁朝偉……
其實語言、光線、音樂對演員發揮的程度和給觀眾的感受都有影響,而除此之外,一個好的演員是能夠揣摩角色使之高於角色的,尤其在感情的爆發點能夠掌握好度,不多亦不少,這是非常難得的,而且也是使他的存在不可替代的地方。
我不懂理論,不會分析出一二三,我就看一條。這個人的眼神。看情敵看初戀看知己,他是否因為自己身份不同,對方在心裡的地位不同,而用眼神就可以區分出來。最近新看的《十六個夏天》,楊一展演技不錯。
借用一句以前看到過的話,「好演員和爛演員的區別在於前者演誰像誰,後者誰演像誰」。
emmmm別人不敢說
但是某小花的楚喬傳可以說是尷尬得我一集五分鐘看完之後,直接棄劇。可能是我get不到她的演技點?但是我覺得,一個演員在不應該讓觀眾感到尷尬的劇集里,讓觀眾確實感到了無比的尷尬僵硬,那演技可能就是很差了。。。。請不要噴我,不黑,只是客觀覺得是這樣。
也不要拿農村女孩勵志人設說不容易,她不容易不代表我就得說她演技好啊,對吧。楊小花,陳某冬,宋公主和大寶貝也恕我直言…你們也是很尷尬了。非專業人士,其實我覺得演技這個東西,最能體現的就是共情。如果你能跟隨劇中人物為他開心為他難過,這就說明他演的合格了。如果你看一段戲,腦子冒出來:要飆演技了這幾個字,恰恰說明這個人演技一般,或者說做作不自然。
來張圖。蔣欣演了紫薰上仙,演了宋凝,大家還是會彈幕說華妃來了。娘娘又來了。我把這歸結為好演技。忘了本人的名字,只記得那個角色。比如容嬤嬤。比如雪姨。
氣質的契合,讓人產生信服感,明白確認這個演員表達的特質就是這個角色應該有的,演員本身的氣質和角色的設定完美融合,不多不少,想像不到換一個人來演會成什麼樣。
對角的的演繹 演什麼像什麼了
一句話簡評:讓自己成為那位所以扮演的角色。
大聲的告訴我看完的感受哦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432640/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483675/演得好感覺真實,演得不好一看就是在演戲。
刻骨銘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