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被美國拉開?

匯通網1月31日訊——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甚至開始和美國爭奪世界第一的位置。以美元計算的GDP計算,近10年來中國首次失去了追趕美國經濟的有利位置。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美國GDP較2014年增加了5900億美元。彭博彙編的數據指出,中國2015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9%,其GDP增長4390億美元要小於美國,因為人民幣貶值削弱了以美元計的出口產品總值。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牛軍(Niu Jun)先生指出,得益於技術創新,美國成為經濟復甦中的領頭羊,但是中國的經濟正在下滑。

  經濟數據數本身不能成為太樂觀或悲觀的理由,但如果中國不能成功地對其經濟進行改革,中美兩國之間的真正差距將擴大,使中國趕上美國的時間被拉大。

  2015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25年來的最低,2006年首次沒能就縮小了美國的差距方面取得進步。

  2015年美國經濟連續第二年增長2.4%,但是中國舊經濟引擎重工業和出口開始放緩,使其經濟增長率出現了25年來的首次下滑。

  2016年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6.5%,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預計將下滑至6.79,從2015年平均7%以上的水平上出現下滑。


挺好的,燈塔國車開得快,咱們搭便車才更爽。

只希望Hillary能讓美國重新承擔起第一大國的責任,平息中東戰亂,維護世界和平,對抗外星怪獸,重建自由市場,播撒民主之花。


科技,軍事,工業水平趕上美國之前,圖一個GDP第一的虛名就是作死。


你的數學老師會被氣活過來……


1.題主說,美國復甦是因為技術創新,然而美國到底創新了哪些革命性大到足以復興一個經濟體的技術?

要知道,即便是唱空中國的索羅斯都承認,美國的復甦是極其脆弱的,而我們國內某些人卻好像兩年的緩慢復甦就能千秋萬代了一樣。

世界經濟目前還看不到好轉跡象,美國是否能脫離其他經濟體始終一個人高歌猛進?2-3的增長能不能持續?這都是問題。

而如果看其他數據——如美國的人均家庭收入,家庭中位數收入,那你會發現——這個國家哪有復甦?空有gdp增長,然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越變越差呀。

2.今年增量落後美國到底是因為自身太渣,還是美利堅太厲害?

都不是。

原因只是簡簡單單的匯率終於回歸到合理區間了而已。

13年開始到頂的人民幣,在15年下半年開始與美元脫鉤,改為盯緊貨幣籃子,因此匯率急速下滑,而結果就是美元計價的gdp增量看起來很低。

那麼問題就來了——現在匯率是6.57,假設未來會到一個如6.8-7的合理區間,那明年增量不就又回來了么?

難道匯率還能跌跌不休不成?

3.匯率低一定是壞事么?

大家都知道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結果就是日元被逼的不斷升值,從對美元250對1,一度升到120對1,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因而現在安倍經濟學的關鍵就是控制匯率,要把匯率降到140,無法忍受匯率升到115,為此不惜祭出負利率的大招。

而13年開始,我就看過好多對我國硬撐著匯率高位的批評了,現在回到合理區間就又是藥丸?

順便一提,我國目前的匯率波動,是因為不只盯美元了,改綜合著盯歐元日元等貨幣籃子里的其他幣種,如果我國匯率波動有一天大到藥丸的程度了,那隻能說明歐洲日本乙烷了。

4.人人都在提勞動人口問題,好像這個問題直接判了我們死刑一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截止15年,我們還有7000w完全沒有參與到市場循環里的赤貧人口呢?

這些人在統計上算作了適齡勞動力,但實際上根本沒參與到現代化生產中來。而按照扶貧計劃,每年要脫貧1400w,如果嚴格落實政策,那去除老人孩童,實際上每年也有八百多萬新增勞動力呢。

我國現在數據上每年新增適齡勞動人口是多少?——不過1600w。

所以明白一點:我們數據上的新增勞動力在下降,但實際上每年真正參與到市場循環中,能算得上工業勞動力的人在不斷增加。

這批人,在以年齡劃分的新增勞動力數據上看不出,但實際能填補的空缺多少?自己算下就知道。

那,既然存在像這7000w一樣,完全沒參與到工業生產和市場循環中的人,自然也存在參與市場程度不夠的吧?

於是就會想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了——到底什麼叫勞動力?什麼叫人口紅利?

空有人口,卻沒有生產技能,像印度一樣,能說咱人口紅利充沛么?

所以就很明白了,人口紅利,是適齡勞動人口,和勞動者平均效率的結合。

有些人光看前者,就覺得一片黯淡了,那你有沒有看到勞動人口實際效率的不斷增強?

有沒有看到每年受教育人口的增加?

有沒有看到工業人口的增加?

有沒有看到城鎮人口的增加?

難道一個採菊東籬下與世隔絕的老農,其所能創造的價值等同一個受教育的職業工人么?

說日本歐洲老齡化導致經濟停滯,那是因為科學技術的局限,讓他們的效率無法再提升下去了。

但對於我們來說,如果以人均gdp來比擬人均產值,我們每個人勞動所產生的價值只有美國的六七分之一,增長空間大著呢。

所以,與其說未富先老,還不如說,只有富了,老才是一個致命的,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

5.老齡化和生育率問題真的無法逆么?

日本生育率05年觸底1.26,接下去就不斷回升,12年就到了1.41,之後13,14,都是上升。

韓國也是05年觸底1.22,10年到了1.26,今年到了1.33

俄羅斯95年觸底1.25,現在回到了1.73。

與慣常印象相反——俄日韓這些每天都在播少子化問題的國家,十年來生育率都是在不斷走高的。

6.去年增速6.9,所以以後增速就一定會比6.9低?或者說,未來就一定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實際上,按照十三五計劃李相的解讀,中國經濟是今年觸底,17年開始回升。

目標是未來五年,平均增速6.5以上,2020年經濟總量17萬億美元,人均12000以上,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這些都是官方白紙黑字寫著的。

當然,信不信是個人選擇,老實說我也覺得有點擔心,但官方給出的目標,總有其能實現的信心和可能所在吧?

我是90後,可能生的有些晚,總之在我關注時事以來,中國給自己定的經濟增速等目標,就沒有一個是脫節太多,以至於要屢次修改的。

相比第一季度說保3,第二季度說保2,第三季度說保1,最後年末說全力以赴爭取不負增長的台灣,還有其他數不勝數的逗比國家,本國政府給人的信心還是挺足的。

7.工業放緩?到底是哪些工業放緩?有沒有哪些工業在進步?在快速發展?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弄潮兒,列舉一堆註定要被時代淘汰,註定要衰落的行業說藥丸藥丸,難道中國是只靠著這些行業撐著?

更可笑的是,拿出一堆不存在的數據來說工業降速。

譬如之前看一個新聞,說哎呀勞動人口不足,東莞大批企業用工荒了呀,哎呀用工荒怎麼辦呢,東莞就大批工廠倒閉了呀,連辦得xxx展覽會都沒多少廠家去了呀。

實際上呢?後來的闢謠不提了,看gdp增速就知道了。

整個廣東,15年gdp增速逆勢上揚,而東莞更是明星中的明星,從一季度到四季度,每個季度gdp增速都在往上躥——簡直是一副已經擺脫泥沼,產業升級成功,重新大踏步前進的樣子啊。

因此,你說東北老工業基地要衰落,你說遼寧那地方基本都沒增長了真是藥丸,那有沒有看到廣東這個經濟引擎又重新恢復活力了呢?

有沒有看到重慶貴州還像是活在08年之前的中國,狂突猛進呢?

有沒有看到今年還有那麼多目標增速是7以上的省份呢?

廣東,山東,江蘇,浙江,四川,新疆,寧夏,甘肅,陝西,天津,重慶......一堆省份目標增速還是7以上呢。

中國很大,大的超乎你想像,盲人摸象,還言之鑿鑿自己摸到的一定是對的,是會遭嫌棄的。

綜上——我怎麼看待15年增量不如美國?

答:是匯率變動導致的偶發情況,道路曲折,但前途依然光明

ps:評論里有金融業的朋友來反駁,有些地方確實說錯,然而有些我還是得駁一駁,集中回復一下。

昨日楓不認同我第一點裡說美沒有革命性新技術,舉了幾個例子:頁岩油,機器人,無人汽車,vr

1.關於頁岩油,昨日楓說頁岩油是明日之星,是讓美國經濟復甦的新技術之一,然而從去年油價低位之後,這個概念都沒什麼人提了,今年油價破30美元,美國頁岩油公司直接游40多家宣布破產,把它算作讓美國復甦的新技術真的大丈夫?

而昨日楓接著表示,油價低迷是因為沙特破釜沉舟,要打擊美國石油生產,不然自己就活不下去了——然而油價低迷以來,美國直接解禁了石油出口禁令,15年的出口原油數比14年多過百萬桶,並沒有讓沙特搶到市場。與其將這解釋為沙特一個國家的破釜沉舟,還不如說是圍攻遏制俄羅斯的一環——沒有美國配合,油價怎麼可能長期保持低位?

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只要石油企業少賺些利潤就能壓死的行業,一個不管是不是被迫,總之美國政府商界覺得犧牲其利益划算值得的行業,怎麼能撐起美經濟復甦的重擔?——更別說,15年可是頁岩油神話戳滅,大批相關企業死亡的一年。

2.關於機器人。

我剛正好也看到了一個報道,金融時報說機器人技術的鋪開,將讓中國這些發展中國家被拉開差距。

然而機器人並不是什麼高精尖技術啊,只有極少數配件國內難以自產,而就是這些,技術壁壘恐怕還不如汽車發動機變速器來得大呢。而機器人歸根結底是服務於工業,服務於製造業,那麼現在哪個國家有最大的製造業土壤,和最完整的製造業鏈條呢?工業機器人本身各個部件的供應商,以及最大的市場,最多的用戶,都在哪裡呢?

而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意識到,工業機器人,正好也是解決很多人都提的我國勞動力不足的一個路子。如果普及,那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就更高,東南亞印度甚至連血汗工廠都無法與我們競爭了。

所以如果美國再降下身段,回到和中國一樣拼製造業的維度上,那我覺得反而會輸得更慘。

其他兩點我了解不多,就不談了。


原答案是2016年2月5日的,看了那個輕狂124的答案有感而發

當時我放下狂言「兩年之後見分曉」,但是對於油價、匯率等問題還是心存惴惴。時隔兩年,還好經濟最終的走勢是這樣。這個不敢貪天之功,只能說運氣不錯。

不過現在跳出來說打我臉的,這是什麼鬼?

我答案里:

1)基建2015年不好,靠PPP續命(2017年PPP收緊,基建增速下滑)

2)地產我看不清,投資還在放緩,但是客觀地說,增速下降的沒那麼快,還可以(2018年地產投資增速預期5%

3)匯率,當年都覺得會破7,我不敢說話。(現在6.3)

4)這個匯率(以及國際環境)下,出口是什麼預期,大家不用我多說

5)消費是長期的事,還需要往後看。

但凡懂經濟學的人都看得出來,我當年的框架就是Y=C+I+O(實際上應該把I拆成G和I),道理就是這個道理,說打臉的,門口右拐國家統計局。

然後看我反駁的那個答案。

1)美國經濟現在如何?如果現在美國經濟差,那我不知道什麼時候美國經濟好了。

拜託,看看新聞好么?@姚蒙 (在@人的搜索欄里找不到)

2)頁岩油這個,我也不能舔著臉說自己看清楚油價了,不過油價是需要很強的專業性的。我只能說量增長——上面 @輕狂124 看油價。。。

3)匯率,這也不用說了。蒙代爾不可能三角,很經典。超預期的是匯率管制

4)勞動人口和老齡化。。。。。。。。。。這個還需要說什麼么?

我也不敢說自己看對了,大方向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只是建議大家多讀讀經濟學,多看看時事,減少一點大家的交流成本。

少民科,少無腦愛國,妄自菲薄也沒必要。就是這樣

以下原答案


這個問題下,不懂經濟學就不要強答了,真的。什麼時候知乎變成了自干五、民科的窩了?

我是金融從業者,這個我好意思說自己有一手材料;在新加坡和美國都讀過書,我也好意思說自己還算了解中國和外國。

經濟增長三大馬車,投資、出口、消費。

投資好不好,你去查報表。我們調研過的大型基建企業,在國內2015年就沒幾個好的——15年國家推行政策,剛出了PPP項目,取代了之前的BT、BOT項目,前三個季度基建投資基本都不好。鐵路公路建設還可以,房地產存量太大,投資放緩到什麼程度業內心裡有數——這說的是能在地方政府拿到項目的大型國企。民企呢?呵呵,具體業績到三四月查年報就知道了,非常不樂觀。為什麼提「供給側改革」?因為資源太需要整合了。整合過程中得死多少,民科知道么?水泥、鋼材等等企業要去掉多少產能,民科知道么?

單獨說個匯率問題。年末匯率下跌,才讓中國企業業績好看一點。如果匯率不下跌呢?只能說中國老百姓真是太「單純」了,現在說匯率是調控的結果還有人信,人民幣貶值是離岸金融領頭,是外界看空、做空中國。外匯儲備跌成什麼樣自己也能查到,自己不去查、不去學,然後懂經濟的告訴你情況不樂觀,在這YY強國,這算什麼?

出口方面好不好,同樣看工廠看報表就可以了。一面勞動力成本在提高,一面人口結構在變動。你說現在工廠不往東南亞移資本家信么?出口這麼好,外匯儲備怎麼跌成狗的?

消費長期不看好,看了太多國進民退的事——個人覺得這比別的國家貧富差距拉大更可怕。富翁賺到錢了,再怎麼他也要消費,要分遺產,要傳遞下去;國家賺到錢了呢?現在是繼續做投資——學經濟學的就能想到凱恩斯理論了,我想到的是龐氏騙局——投資是有限的,對居民財富的壓榨是無限的,投資增量上不去了怎麼辦?消費怎麼提升?

所以說,還沒進到社會的,拜託等你不再花父母錢了再出來發表意見,OK?


我國不行了,希望美國能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在扶貧,環保,反恐等領域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匯率變化而已!

在中國經濟形勢悲觀美國樂觀的2015年,中國依然取得了接近7%的增長率,美國不過2.5%,就絕對增長量而言,中國還是領先的,只是匯率變化導致而已。只要匯率變化方向稍作變化,這個就會補起來的!

順便說一句,2016年中國依舊有足夠的子彈和條件實現6.5%的增長;而美元的升值和能源價格的下降,美國能實現1.5%就不錯了!美國經濟的基礎遠比想像要脆弱,不然美聯儲就不會在加息方面這麼糾結,而且美聯儲要時刻做好打臉的準備,不要忘了07年金融危機的教訓——加息不是那麼好加的!


謝邀

答友都答的比較全面了。我只補充兩個點。

1,中美之間比較的話,GDP已經一點都不準了,中美作為在全世界輻射經濟力量的國家,GNP才是反映兩國實力漲消的數據。並不是說GNP的數據中國的比較好看,還真未必,只是更多的比較數據才更全面,迷戀單一數據的比較是低智商人的行為

2,在下一次科技革命之前,中國追趕美國的速度會是比較勻速的,在下一次科技革命之前,中國的人均GDP可能還未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但無論到了什麼階段,只要抓住了下一次科技革命的機遇,佔領新工業產品和科技的金字塔上層,中國的經濟屆時會有一段躍升期,直接跨入發達國家。


只要增速比美國多3%,趕上是幾十年的問題。


只說一個技術性問題。覺得題主有必要重新理解一下指數函數的奧妙。

對於100,10%的增長是10;

對於49,20%的增長小於10。

對於110,10%的增長是11;

對於58.8,20%的增長大於11。

只要時間夠長,2%的增長與3%的增長都會有天壤之別。重要的不是增長的絕對值的差距,而是指數函數的底數。


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情,大躍進是沒有好下場的。


我從04年到05年的時候因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我成了一名黨的支持者俗稱五毛,之後經濟總量先後超過英法德日更是讓我激動不已。因為我相信在黨的領導下,我們中國人民一定可以再一次回到世界之巔。

但是13年的時候,一個數據出來,我國12年勞動力總量出現了首次下降。這個消息讓我十分震驚。因為大家不知道,根據原來的許多報紙上的預測,這個要到2030年才會出現,許多專家仍然說中國人口總量到2050年將會達到16億,之後人口才會下降。最悲觀的預測也是說到2016年中國勞動力總量開始下降。

然而這個速度比最悲觀的人預測的還要早了四年。

我能認識到勞動力總量下降的恐怖。因為我之前一直都很喜歡看NHK的記錄片,也一直在關注日本的經濟,它為什麼飛速發展又為什麼走向了一蹶不振的二十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95年日本勞動力總量出現負增長,直到2006年日本人口也出現了負增長。95年之後日本的經濟總量一落千丈,被美國越甩越遠。曾經的日本第一也成了南柯一夢。

因為勞動力關係著消費,創新方方面面。

在那之後,我脫離了五毛的隊伍。因為大家都知道,勞動力總量下降本可以不來的這麼快,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計劃生育。如果沒有這項政策,我相信中國在2023年左右經濟總量就可以超過美國了,但是因為計劃生育,我們走向了歷史的另一條路——未富先老。

日本好歹是發展到發達國家勞動力總量才開始下降,當時它的人均GDP甚至超過了美國,但是我們還遠遠沒有,連人均一萬美元都沒有達到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果不其然12年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一年比一年困難。雖然政府走在亡羊補牢的路上:譬如開放單獨二孩,全面開放二孩。但是為時已晚。

原來我最崇拜的偉人鄧小平,還有為大家所尊敬的周恩來在我眼裡都成了技術官僚。他們沒有遠大的認知,只看到當下的發展。包括周提出的晚稀少,鄧領導下實行的計劃生育。乃至蛤時代的持續,胡時代的立法,一步步走向倒退。

這是因為從古至今的一種家長制思維,或者說認為群眾是愚昧無知的羊群,他們才是牧羊人。認為群眾智慧不停地像豬玀繁殖,他們只有化生聖人遏制住他們不受控制的混亂慾望。從政府的各種管制都看的出來。只要放開他們只會拚命地繁殖。

而事實是逐漸放開之後,生育人口遠遠小於官員的預測。

對於計劃生育,毛澤東選集裡面早就有過駁斥。人是一切財富的根源。

如今,我們重回世界之巔的夢想已經破碎,我們應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的重回漢唐,重新成為世界中心的豪言壯舉,我看許多13年的紀錄片,包括——中國
新超級大國這部紀錄片里許多學者官僚的豪言壯語不由得感到滑稽和悲哀。

是的,我們放棄了最後一次成為世界第一的機會。


怎麼看待?不信!雖然我朝經濟發展態勢放緩,但仍處於全面追趕超級大國的路上。開車不能一直轟油門,腳酸了也要緩緩。


經濟實力排名

國內生產總值 購買力評價(GDP PPP)早在2014年就超了美國

國內生產總值 國際匯率(GDP Nominal)恐怕要等到至少2030以後

人均GDP更是被美國拉了一大截


沒人覺得這不是在反捧殺么?去年人家還說我們GDP超美了呢!依我看我們人均上差這麼一大截還要啥自行車!


我國14 15億人 美國3、4 億人。其他就不說了。。。。


也不要太悲觀,是不是增量不如美國就一定趕不上美國了,從直覺來講是對的,我現在指出你的邏輯漏洞。

首先有一個前提,中國具有後發優勢,增速比美國快,後發優勢在人均GDP等於美國時會消失。

中國雖然增量不如美國,但是通過增速大,十年之後中國的底數也會變大,從而增量會追上美國,指數函數的特點。


再次說明了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還不夠強,我們還得改革,我們還得轉型,我們還得加把勁!


經濟總量不重要,效率才是關鍵。大而不強只會變成綿羊。


統計局的誰被逮了,所以我們這次輸了?


頭兩年不是有個以人名命名的經濟學嗎,牛逼吹早了吧


然而15年按國際匯率,中國是世界上唯三正增長的國家之一


推薦閱讀:

人口難題——飄零的夢想
如果人類平均壽命延長100年,會對地球帶來什麼的影響?
因為「計劃生育」死亡的嬰兒大概有多少?
老齡化是不是個偽命題?
如何預測某個姓氏的人口是增長還是減少?

TAG:美國 | 經濟 | 人口 | 中國經濟 | 如何看待評價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