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ay Pacific (國泰航空)為何翻譯成「國泰」?


其實只要維基一下就有……

以下內容引用自中文維基百科國泰航空詞條,基於CC-BY-SA 3.0協議共享:

在法瑞爾等人決定逃離上海前往香港續業時,已決定為新公司改名。法瑞爾、德坎措與數名朋友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間酒店談及新公司的名稱。他們皆表示不想叫「Air Hong Kong」、「Hong Kong Airlines」等普通名字,而法瑞爾本人則特別喜歡「Cathay」這一個在外國人心目中十分典雅的名詞,因這一詞是中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的古稱呼,意指「契丹」,亦即當時(中世紀)國力興盛的遼國。這個名詞可讓外國人想起種種關於中國古代的浪漫事迹:包括「馬可波羅」、「成吉思汗」、「絲綢之路」、「香格里拉」等回憶。於是乎,改名為「Air Cathay」似乎是理所當然了。可是法瑞爾及德坎措的夢想是希望有朝一日,他們建立的航空王國可越過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因此,他們最後決定新公司的名稱改為「Cathay Pacific」(直譯為「契丹太平洋」,1949年,名稱是國泰太平洋航空公司)。

新公司名稱隨即於1946年9月24日在香港註冊。可是公司的中文名稱在初時卻是「太平洋航空」,後來亦出現過「英商太平洋航空」、「香港太平洋航空」等等名稱。改為「國泰」的原因一說是「Cathay」一詞在當時的中國內地也十分流行,而名稱為「Cathay」的公司,中文名字多稱為「國泰」。另一說則是來源於與中國為鄰的俄國。在俄語中,對應「中國」的辭彙為「Китай, Kitay」,與「國泰」發音相近。於是,「Cathay Pacific」於50年代簡化公司中文名稱為今日的「國泰航空」。


國泰航空公司,於1946年,由美國人Roy Farrell及澳洲人Sydney De Kantzow在香港成立。最初,他們以『澳華出入口公司』的名義在上海發展,後遷往香港,並註冊為『國泰航空公司』。

1946年,正值國共戰爭的動蕩年代,「Cathay Pacific」直譯為「中國太平」,翻成『國泰』較簡潔,也寓意「國泰民安」。

【Cathay的演變】

Cathay,由蒙古語的「Khitan」(契丹)演變而來。

有關Cathay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於西元1000年(北宋初年)中亞的《摩尼教》文件裡,發音為「Cathai」。因係音譯,各語言轉譯後,有十餘種拼法,Cathay則是英文的寫法。

歐洲人應是13世紀蒙古西征後,才普遍採用Cathay這名詞。


Cathay以牛津詞典的解釋是古義的中國...泰也許是取「太」的同音?個人理解...


推薦閱讀:

TAG:英語 | 航空 | 翻譯 | 飛行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