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什麼都會一點卻都不專好,還是只掌握一項技能但比較專好?


就我所知,要在某一方面做到世界頂級優秀,必須要能融會貫通,所以其實依然是要懂很多方面東西才行。


技術全面,特長突出,沒有明顯漏洞——國家乒乓球隊的指導思想。


這個不是反映了領導和工程師的情況嗎


能做出東西最好。


夏洛克·福爾摩斯曰:一專多能,T型結構最好……

比如把一個樂器玩到極致,其他樂器稍微玩玩就能挺唬人了←_←


我堅信一個一句名言:一生只做一件事。

事情可以多了解,知識可以多學習。但技能請您一生盡量專註於一項。

這不是死腦筋,也不是一根筋,而是人生只有這麼短,能做好的事只有那麼一兩件,別覺得自己是超人,幹啥啥都行,你真不行。也別覺得東方不亮西方亮,真的不會亮。

年輕時我很鼓勵多嘗試,決定了自己的事業就做到底,倒了可以再爬起來,但是絕不能走岔路,那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危險和未知。


專業課老師第一堂課回答我的疑問的時候說,精通一個方向可以讓你活下去,然後什麼都懂一點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突然覺得「有趣的靈魂」真難……


人在小時候總對新鮮事物有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 用我舉例子,小時候真算一個全才了。在我10歲以前,涉獵了不計其數的活動,也以玩的心態接觸了雜七雜八的知識。那個時候我纏著父親給我講解力與運動的關係,站在母親的背後看她怎麼包餃子; 那一張張餃子皮在她手上像牽了線的木偶樣靈動又聽話,身邊的一切都讓我著迷。那時候我覺得這世界真簡單啊,什麼我都了解,生活又怎麼能難倒我呢?

結果,就這樣雜七雜八的濫學一氣之後,前陣子我想加一個明信片互寄群,結果審核問題有一項是: 你的特長與愛好。這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我...沒有專長。這時候我突然反應過來,當年跟我一起抱著籃球滿操場跑的小豆丁們,有的在校隊叱吒風雲,有的轉了職業繼續發展; 跟我一起看紙飛機隨風而逝的二逼青年們,有的去當了飛行員,有的沉浸在無人機的世界裡不亦樂乎; 跟我一起在圖書館拿著時間簡史互相瞎吹的「科學大佬」們,大都去了相關專業深造; 跟我一起在課本上塗鴉的熊孩子,有去魯美的,也有人去了國美。而我夾雜在其中遊盪,為自己涉獵了這麼多知識而沾沾自喜,而最後卻一無所成。眼見發小們一個個都有了明確的未來,而自己還在渾渾噩噩,喟嘆自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可,當初若是我未曾在那個午後離開籃球場,或許現在我也打得一手好球; 若沒有因為嫌幼稚而放棄了對天空的追求,也許我可以成為一個飛行員; 如果沒有因為晦澀而拋棄物理,說不定我正在實驗室,或是研究什麼的; 如果沒有因為被老師責備而不再畫畫,也許我也能拿的出一副好畫。曾經我深信「技多不壓身」這句老話,可我卻忘了學藝在精不在多這種道理。技多不壓身,也只局限在把技藝學精的情況下,才是不壓身的,而不是隨隨便便看了兩眼相關知識就覺得自己精通了這門技藝,那樣的技藝只會成為日後茶餘飯後的吹B資本。


都不好,一項很專,配以若干項不那麼專,最好,耶。


看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才是專,所謂的「不專」也能「專」。

比如說你在某個領域中,什麼都會一點,基礎相當紮實全面,這樣你可以遊刃有餘的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比如居中調控啊管理啊布局啊,這難道不是「專」嘛。

所以這東西還是要看你所處的位置,和你到底想要什麼。


只要一項學得很專很專,

就可以去混得很好很好。


什麼都略懂一點,生活更多彩一些


五門省二打不過一門省隊


在某些特定職業中,能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專的人已經很少了,大家都很心浮氣躁,對於如何將自己的水平提升到一線,他們不願意去思考,他們只會思考怎樣速成,怎樣收益大,拿不出什麼優秀創意,更沒有什麼優秀作品 年薪很高社會地位不錯這就是他們唯一目的 這年頭什麼都會一點,也沒什麼不好,但是真正可貴的是在某一領域突出的人,熱愛工作,思進取才是最需要的


前者可以來到知乎大家庭當大神


兩種人才都需要,不分好壞


你應該精通領域內的「乾坤大挪移」,「吸精大法」,哦不對「吸星大法」。

一個是:

乾坤大挪移是運勁使力的法門,又是集一切武功之大成,一法通,萬法通,任何武功在他面前都已無秘奧之可言。

另一個是:

這套神功是將別人的內力吸收,將這些別人的內力化成自己體內的內力,或將真氣排出。

說白了,一個就是理論基礎。另一個就是實踐copy。

有理論基礎了,就可以有選擇的抄,抄的多了,就可以自由組合。你就變得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換個說法,應該精通領域內的「寫輪眼」,你得深度就是寫輪眼,你得廣度就是寫輪眼copy來的,啥都是一眼見原理。。。


這個問題有點空泛,但仍然不失為一個好問題。

首先,兩者各有所長。我也曾經懷疑過,學了一堆雜七雜八的東西,但又學得不深,是不是有可取之處,直到我試著去考了一次公務員。不同的職業崗位環境,對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儘管大部分職位都需要有一技之長,但仍然會有不少場合會用到所謂的雜學。

其次,兩者並不矛盾。受學習能力和個人精力所限,大部分人能夠專精一門已經是了不起了,像達芬奇這種異類是極少數,像陳景潤這樣只懂一門剩下連照顧自己都不會的也是極少數,什麼都不懂的人也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有所擅長而又有所涉獵。

再者,學什麼東西跟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對自己的需求有關。即使是某一門的專家,對自己所專長的領域也會有一些其他相關內容需要了解,更別說可能還有業餘的個人喜好。只要能適應自己的位置和需求,專精一門通常是必須,其他涉獵的,順其自然就好。只要別專精錯了地方,比如史上某些擅長書畫詩文甚至木匠手藝的皇帝。

個人以為,在年輕的時候,最好是諸多涉獵,以便構建知識系統和世界觀,壯年時,應在某一方面有所專長,等到老年的時候,那你就愛啥啥吧~~~


這個相似問題的都已經有非常非常多了,很多人回答的都非常好,發表一點點我的淺薄的看法..

總的來說通才和專才世間都很多,而通才卻比專才多的多

學生時代,有些同學會偏向某一科目。比如說數學沒回都可以拿到接近滿分,而其他科目卻是很低。還有一些人,他們每課成績都在優秀左右,沒有哪科過低也沒有哪科過高。可是我們總會發現後者比前者成績理想些。因為這個階段屬於基礎性知識,並不是精華,能做到具有一定偶然性

但是再往後走,有些人去了技校,有些人上了大學。技校培育某項固定技能,大學選擇某項固定的專業。這都是為了精於這項目標,不是為了泛泛的了解,而是為了以後走向這條路,畢竟未來的某一階段工作只有一個。

這就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的道理

當今社會更需要的是專才,比如說大家更信賴那些成為專家的人,比如說匠人精神,也是在某種技藝方面造詣達到了最好。


推薦閱讀:

月入五千的徐家匯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入五萬
為什麼很多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那麼差?
程序員一般都戴什麼牌子的手錶?
人類的好吃懶做可以到什麼程度?
哪個人的突然出現改變了你生命進程?

TAG:生活 | 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