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佛教是什麼樣子的?
佛教
佛教是非常分裂的存在。
在基督徒、穆斯林面前,佛教徒說自己是無神論。佛是教化,佛是老師,然後扭頭對著石頭金屬雕像頂禮膜拜。
在無神論者面前,佛教徒說佛法是超越了理性與感性的存在,佛在菩提樹下悟了7天便悟出了宇宙真理。
他們聲稱眾生平等,卻在佛教的畫像中將各種猛獸作為佛祖菩薩的坐騎,說好的平等呢?他們聲稱要清心寡欲,然而佛門七寶哪個不是珠光寶氣的?那些正規的寺廟主持哪個不是穿金戴銀的?
我眼中的佛教,
是以第八識如來藏為核心、以成佛為目標的般若中觀和唯識種智。
不是主流的六識論雞湯佛教,不是鼓吹即身成佛男女雙修的喇嘛教。
我眼中的僧人,
是以玄奘大師和禪宗諸真悟祖師為代表的宗教俱通,持戒精嚴,破邪顯正無所畏懼曠劫精勤難行能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勝義僧寶。
不是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顯密大師。
南無佛法僧
若我此生,若我前生:
從無始生死以來,所作眾罪,
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
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接近佛法時間二年多了,談下我的感受。一、認同佛的宇宙觀世界觀。我認為這是佛法的起點,我認為這是宇宙世界的真相,明白了這一點後面的就好懂了。二、佛法是心法,一切向心求,而不是外在的一切。除了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還有什麼可以依靠的呢?並由此給出正確的方法論,我們該如何修行,找到我們智慧的本心。
三、世尊講法幾十年,能得真傳的有幾人,後人能得世尊之一二己是了得。因為後人的理解偏差、添加、杜撰、翻譯……好多早己面目全非。爭論太多、文字堆砌、眼花繚亂、思維混亂。正反兩方面都可以看看,兼聽則明。本就是個體的修行,要形成共識是不可能的。
四、只需要最接近世尊的常識就可以了,如修習四念處,踐行八正道,實證無常、五蘊十二處非我,實證苦集滅道,實現涅槃寂靜。謝邀 ,我作為善信接觸佛教比較早,大概十七八歲開始背誦金剛經法華經,因為理解淺薄,而且教授的師父是信凈土宗層次不高,導致世界觀受到一些消極的影響。
後來逐漸接觸東密有了上師並且修行了好幾年,有機會追其源流,逐漸了解佛教更多的方面。這個問題應當分好幾層來講
佛教首先是宗教集團,任何宗教黨派都有為其利益驅使服務的先天性。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很多明顯或者不明顯的商業噱頭,這一方面佛教自古以來做的比較好,緊靠上層路線,把握流行趨勢,引導輿論風向。
因為其普傳的性質,勢必要把入門難度放到很低,方便信眾理解,理解不了的,也會有興趣聽法會。
門檻低,導致傳播魚龍混雜,真經偽經並行,真解邪見各由其說。
解放以前中國文盲的程度較高,寺院是學習文化的重要場所。佛門講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各色人等都能將寺院當作暫避之所,然而佛法廣大,卻沒能度盡惡人,所以有些惡人披上袈裟,還是惡人。
十方叢林小社會,高僧大德層出不窮,作惡多端的僧人也從未斷絕,無非比例不同。
修行層面講,次第分開各宗派各有所長,長於修性的,命功獨特的,性命雙修的,依然是修不到這個地步,就不要問這個地步的問題。現在資訊發達,什麼經書咒語都能搜到,反而不是好事,無端迷了雙目。很多人喜歡叉著腰站在門外罵娘,那是不好的。你不修行,當然不理解。罵出來的東西也會很可笑。當然部分有關修行的東西水分很多,這也是因為普傳的原因,要自己學會撈乾貨。密宗的話,你需要個正知正見的好上師。
很多人講佛教迷信的成分多,這要看你怎麼理解了。我天天給你講黨章你願意看嗎?
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佛教。用佛教的語言來講,發心不同而已。
手機打字費勁,先說這麼多,以後再補充謝邀。坦率的講法,人人眼中佛法都不同,因為人心分別。我眼中的佛法就是三個字:平常心。我們的心每天都在劇烈波動,各種情緒洶湧噴薄,好像在坐過山車。我現在的心情,就是想從這台過山車上下來而已。阿彌陀佛,頓首!
我眼中的佛教,是一切知識與智慧的教育。
佛陀教導我們整個宇宙唯心所變,唯識所現。所以一切緣起性空,一切性空緣起。
緣起則建立世界六道輪迴,因果業塵。性空則度脫一切苦厄,而又真實不虛。
佛法則窮盡天人之際,遍說八萬四千法門,一一對治人心,上中下根,有緣得度。
有教就有信,教義不同,悟性不同,所信也不同。
佛教派別枝葉眾多,方便不同人入門。記住,是入門,修行在個人。回歸正題:
我眼中的佛教,說直白點就是,一群不明真理的和尚(機構),忽悠著一群心中有求的信徒(散戶)。佛家說,有求皆苦,讓眾人心無所求,自然歸真。可大眾卻去求佛家,你說的對,快點告訴我真相吧……不讓你求,你來找我干甚?記得在天津大悲禪院遊玩,進入正門,回頭看,幾行大字,記憶深刻
」來此做甚,莫向外求,心即是佛」我再補一句,」回頭是岸」。所以要回頭看………佛教是給那些外求之人準備的港灣。內求之人,心是港灣。無求之人,既是佛!一頭扎進錢眼裡。
一個告訴我人人都有成為聖人的教義一個科學為它證明的教義
一個不放棄任何人的教義
一個簡單到只要信只要念佛就能到極樂的教義一個不傷害任何生命尊重有形無形萬物的教義一個聖人輩出有錢有權人都爭相結緣的教義希望有一些有意義的,中肯的回答! 那些帶著情緒的,一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隻管一頓亂懟的,就不要回答了。 提出這個話題,是為了讓大家了解佛教,而不是為了給你提供一個發泄的平台! 感恩!南無佛陀耶!
佛教是宗教,所以在我眼裡對它的基本看法和其他宗教一樣:
尊重信仰自由,,反對(反感)所有宗教。
有時無佛無教,有時處處佛處處教,有時有佛無教,有時有教無佛,有時佛教,有時自學,有時不有時,無時無不時。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什麼是真正的佛教? 答:符合佛陀的教導。
轉載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微信公眾號
作者 柳師兄什麼是佛教
我們很多人到寺院燒香拜佛,只知道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但佛教到底是怎麼回事卻說不清楚,這裡用最通俗的方式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佛教。簡單的說,佛教說的主要有有兩件事: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如何解決生死問題?一切宗教都是解決生死問題的,佛教也不例外。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生死。
佛 佛不是唯一的,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佛。單是《佛說佛名經》上記載的佛就有一萬一千一百位。大家熟悉的有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彌勒佛等。
我們這個世界曾經有過許多佛出世,最近的佛是距今2500多年前在印度中部出世的。原名叫喬達摩·悉達多,是古代印度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太子,後來因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感悟人世無常,出家修行悟道成佛。成佛後號釋迦牟尼佛,就是釋迦族的聖者的意思。現在印度與尼泊爾還有許多佛和弟子們當時說法和活動的遺址。現在寺院里大雄寶殿里供的就是釋迦牟尼佛。現在的佛經大部分記載的是佛當時所講的佛法。菩薩 菩薩是指覺醒的有情眾生,並且自覺覺他,教化大眾。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地藏菩薩等。菩薩大慈大悲,一邊普渡眾生,一邊修行成佛。阿羅漢 簡稱羅漢。修行的人修證到阿羅漢這一步就能超越生死了。如何從表面上區別佛教與其它宗教
佛教:在我們漢族,寫明**寺、**庵,供佛和菩薩、羅漢,有比丘或比丘尼常住,常住者穿僧服、不留頭髮,才是佛教寺院。其中寺院一般為比丘修行之地,庵為比丘尼修行之地。信佛是為了超越生死,不再入輪迴。道教:寫**觀、**宮,供無量天尊、三清天尊、太上老君等,一般有道士常住,道士或道姑留長發,持拂塵、令牌等法器,即為道教;信道教的目的是升入各層天道。基督教(或天主教):信仰上帝(或基督),教堂有十字架標誌,目的是為了死後到達上帝掌管的天堂。伊斯蘭教:寫明清真寺,信仰真主。在我國,信眾多為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信伊斯蘭教的目的也是為了死後能生往真主掌管的天堂。神鬼崇拜:寫明**廟,供山神、土地、海神、龍王等自然神祗,或古代歷史人物(如供岳飛的岳王廟)。為神鬼崇拜。祠堂:一般是祭祀宗族祖先。佛教的特點
*提倡眾生平等,追求完全意義上的心的解脫。*提倡菩薩行,大慈大悲、普利眾生。*極重視修行者個人的智慧和實證,追求理性,反對盲從。*佛經典籍浩如煙海;有一套完備乃至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有一套系統的修行方法。從普通人到佛的境界,修行的每一步都可得到親自驗證。*與現代科學相兼容。佛法包含的科學性和真實性得到許多現代科學家、哲學家的肯定。包括愛因斯坦、羅素、尼采、魯迅、孫中山在內的許多人都曾高度稱許。現代科學中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玄理論、現代天文學等等,無一不驗證佛法的真實不虛。佛教的一些基本觀念
因果觀念因果律是一種因果關係,什麼樣行為造就什麼樣的後果。世間任何事都有其前因後果,任何事物都逃不過因果律的法則。對生命體來說,從淺近而言,比如種植能得收穫,付出多有回報,予人快樂則得人善待,作惡多端必自斷生路;從深遠而言,行為的影響能跨越多生多世的生命之流,過去世的行為同樣影響今世的結果。因為因果是一種對等關係,善惡報應就很好理解了。善行能結善果,惡行只能結惡果。但此對等關係只是性質的對等,而非量的對等。在實際上,結果往往遠遠大於起因。比如一顆種子能結數十乃至數以千萬倍的果實。種子只是因,即根本原因;除了種子這個因之外,還有陽光、水土、肥料等等的作用,這些都是緣,此二者為因緣關係。因是決定因素,緣為輔助條件。因緣共同作用而產生果,這就是因果。因果報應不一定都是立竿見影,正如種子下地,還有個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過程,而且發豆芽菜一夜可成,種果樹數年才有收穫;為善如果有惡果,必定是善業未熟,而過去的惡業先成熟了;為惡見善報,必是過去世的福報未盡,而今世的惡業未熟。對因果報應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深遠的眼光。實際上,善惡報應不是一種很理想的表達方式。因為善惡的標準因人而別、因地不同,也因文化背景等差異迥然各異。因果律的概念更能體現其本來意義。因果報應不一定要等到下輩子,今生今世、此時此地就可看到。就象站在太陽底下,影子隨時都在腳下。仔細推究下來,一切結果都能在今生今世找到原因,即使是上輩子的惡業,也多半是藉助今世的惡業或貪、嗔、痴念成熟的。比如不孝敬父母,必然大幅度削減人應得的福報,老來也絕大部分得不到兒女的孝敬。同樣,虐待公婆的人,幾乎個個都晚景凄涼。大富貴之人,幾乎沒有不孝父母的,而貧困之家,比比皆是。只要有這份心,貧窮永遠不是理由。比如偷盜,按因果律是得貧困報,我孤陋寡聞,至今沒見過一個因偷致富的,相反見到一個個活得潦倒不堪,錢來得不明不白,就必定去得不明不白,留下的只有如影隨形的惡報。再如殺生,按因果律得疾病短命報,殺得越殘忍報應越慘烈。這在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再如邪淫(正常夫妻之外的、或非正常的性行為),也是大幅度損耗福報的。邪淫太過的人,往往生活處處不如意,被人輕賤。同時對婚姻的影響也很大,直接果報是得不到佳偶,即使對方是個大仁大義的人,也會單單地對你不好;婚後邪淫,不管做得多隱密,必然導致夫妻關係自然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個人的行為影響個人的未來,社會普遍行為影響社會的未來,以國家名義的行為影響國家的未來。社會風氣較好的話,世界就會安定,自然災害極少發生;世人普遍沉淪、道德日益敗壞、人心爭鬥、殺業深重的話,必須產生種種社會問題、環境問題,天災人禍與戰亂髮生的機率會大幅度上升。一切結果都是自己造就的,世人不知,總是在身外、心外找原因,永遠想不到是自己的行為導致的果報。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因果不虛,如影隨形。命由自作,福由心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這些都是古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心得。輪迴觀念
佛教認為,生命死後並非什麼都沒有了,而會在六道中輪迴,這六道是:天、阿修羅、人、畜生、鬼、地獄。六道並一定都要齊全,有的世界和時期就只有其中某幾道。在恐龍時代以前,我們這個地球雖然沒有人,但象我們這樣的世界有無數個,人道可以在其它地方存在,空間與時間只是眾生心中的錯覺,故不存在時空的差別,要轉世一念可至。待我們這個世界條件完備,適合人類的福報後,人類就自然產生在我們這個世界,或從其它五道轉世,或從其它世界轉來。其它道的缺失也以此類推。這六道中,越往上心態越平和安寧、越善良、越純凈、越聰明、越漂亮、生活狀態越好、越快樂、越光明,越往下則越暴戾、越恐懼、越自私、越多疑、越痴愚、越醜陋、苦難越多、越陰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知道人死後落到哪一道,看其生前的心態與行為就基本上能判斷了。這六道中,天道福報特別大,壽命極長,性情柔和,是心地平和善良、積過大福德的人的去處;阿修羅道是修過大福報,但脾氣不好的人的居所,這一道條件較好,但其眾生心不清凈、極好爭鬥、戰爭不斷,男性阿修羅長得很醜陋;人道好壞參雜、苦樂相間;畜生道痴愚,生存艱難;鬼道大部分沒有福報,往往數年乃至數百年得不到一口水、一點食物,長受餓渴,那種特別自私、一輩子不做任何善事的人幾乎都入了鬼道,因為其福報在人世間已經消耗完畢,又沒有培養新的福報;地獄是惡人的歸宿,苦難極重,一分一秒都度日如年,但地獄眾生的壽命極長,往往以劫計(一大劫是一次宇宙生成到毀滅的全過程)。六道之中,畜生道痴愚,只會憑動物本性行事;鬼道和地獄苦難太多,驚恐不安、極為痛苦、自顧不暇,很難有條件培養福報,更不說修行了;人道處在中間,修善做惡可自由選擇,就象剛浮出水面的人,上可通過修行入天道乃至解脫,下可沉入萬丈深淵,萬劫難復。這六道的數量是個金字塔形結構,上層極少,每往下一層,數量是相鄰上層的無數倍。比如畜生道中單是昆蟲數量就是人類的1.66億倍。所以落惡道的幾率比落善道的幾率大了無數倍。落入三個惡道要想再回到人道中來,比中500萬大獎的機會少了幾十億倍都不止。這就是輪迴的可怕之處,所以人要抓住做人的這一輩子好好修行,不然等落到惡道,等待下一個機會再回人道,那是太渺茫了。有人認為下一輩子什麼都不記得了,生活狀態如何與現在的自我有什麼關係?我們都不記得幼兒時期的事,那是否幼兒時期就與自己無關呢?我們不知道未來的事,那麼未來是否與自己無關呢?若問你一年前的今天都幹了些什麼,絕大部分人都會茫茫然,是不是那時的我與現在我無關呢?輪迴是個連續的過程,一生與下一生之間環環相連,如同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今年之我與數十年前之我,雖有改變,但還是過去之我的延續。每一生之間還是息息相關的。人道絕大部分不記得前世,但人下輩子繼續做人的機率是非常低的。天道、部分鬼道與部分地獄道還是記得前世的,下一生輪迴到天道,回看過去就僥倖自己以前修行修心;輪迴到餓鬼地獄,回憶起前世,就只能後悔莫及、長受煎熬了。輪迴的動力是業力與心性,善業多且善良平和者入天道,惡業重且暴戾者入地獄道,其它道也是根據業力及心性而入的。業是佛教中一個獨有的概念,換成上面說的一句話也許更好理解:心輕者入天,心重者入地。入哪個道並不是誰說了算的,而是業力的自然運行。如同在萬有引力的規則之下,空氣浮在大地上面,鐵核沉在地球核心,岩石在地殼,液態水在地表附近,根據比重,自然就這樣分布,並不需要誰說了算。這個業的輕重也與人的心態關係很大。但凡極端自私者,其心態與行為都會相對應,容易憎恨與傷害別人,佔有慾特彆強,那就是入惡道的種子;有的女人對待愛情動輒就是要死要活的,佔有對方的慾望特彆強,這也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情與欲太重者,入畜生道的機率特別大。而心善者更多願意為別人考慮,對自我的執著相對較輕,更願意為別人考慮,也更喜歡做一些公益事業,這些都是入善道的種子。輪迴不僅僅局限在地球上,空間的遠近只是眾生的心感生出來的,在輪迴之時,只有業力的感應,根本沒有空間的差別,不管隔多少個星系,一念可至。這個世界毀滅了,生命就會在在這個世界之上的一些天道或另外的世界輪迴不息。佛不能干預業力的運行,佛陀只是老師,告訴我們業力的存在與運行機制,以及趨吉避凶的方法。聽不聽,該怎麼做,選擇怎麼樣的道路是各人自己的事,怪不了老師。同理,六道也是根據眾生的業力自然感生出來的,佛陀只是觀察到這些,告訴願意相信的人們。就象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的規律,但他不能改變這些規律。要是從房頂上掉下來摔傷了,雖然與萬有引力有關,但不能因此歸責於牛頓。解脫之路佛教中的解脫之路據稱有八萬四千種,此極言其方法之多,條條道路皆指向涅槃。比如觀心、念佛、參禪、禪定、三密相應等等。但我認為最基本的一些解脫方法還是不能不修,即四諦。這是學佛的基礎,也是佛教的最基本的基石。許多人念佛一輩子,最終功虧一簣,與此不能說沒有關係。比如出離心都無法生起,如何往生?四諦指:苦、集、滅、道,苦是生命無常引發的種種煩惱,集是苦生起的原因分析,滅是與苦相對的解脫目的、即涅槃,道是走向解脫的方法,即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分為七大類,計有三十七道品:1.四念處,2.四正勤,3.四神足,4.五根,5.五力,6.七覺支,7.八正道。四諦是走向解脫的框架,三十七道品是個細化的修行的路線行程表,相關的佛教經典中有詳盡的分析。佛教的思想內涵極為豐富,單純是漢傳大乘佛教中,大藏經與續藏中的經典就有一萬多部。佛學典籍浩如煙海,理論博大精深,極為繁複。一個人窮其一生,也難盡其學。所以佛教各個門派也只是『弱水三千,各取一瓢』。前面的介紹也只是腳下的一個路標,佛法還遠在遙遠的山那邊。但學佛者也大可不必畏難不前。佛法萬語千言,破一妄心。佛性非關文字。一語開悟者,古往今來,比比皆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一字不識,在街上賣柴,偶然聽人讀一段《金剛經》,即契心法,後成一代宗師。參一句話頭,念一句佛號成就者,更是多如繁星。即使不求開悟,因在佛法中有對世界的根本認識,我們學習之後,也會大為受益。求富貴可得富貴之道,求安寧可得安寧之道,求長壽可得長壽之道,人類的許多需求,都能在佛法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大海無邊,可各取自己需要的那一杯水。學佛的過程有很多的樂趣,最少也能修到心境淡定平和;修行到一定層次還有很多神奇的體驗,自然生髮神通。佛法很深邃,使人離苦,佛教就呵呵了,凈是迷信。
小時候,是西遊記里的如來。長大點,是關帝廟裡的觀音。再長些,是中二時期的幻想。而現在,是止增笑耳的談資。
佛教中崇拜的某些神靈是揚升存有,也就是和靈魂連接後揚升到很高維度的存有。比如觀音,佛陀。重要的是,人類以後也會揚升到高維度。
佛教的吃素打坐,念經誦佛確實是能提升頻率,凈化身心靈。但是有些佛教的教義是編程洗腦操縱人的。特別是廟宇自己印的一些小本本,廟宇牆上貼的一些「八榮八恥」。非常的好笑。
以上參考資料來自 cobra博客 ,揭露宇宙,覺醒字幕組,星際文明探索中文網,國際黃金時代官網,準備轉變公眾號。推薦閱讀:
※佛對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如何減少得失心?
※《壇經》並非釋迦牟尼的言論,為什麼可以稱為一部「經」?
※【雲居山夜話】五龍潭的龍,搶了我的手機
※怎樣正確理解「緣起」?
TAG: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