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襄陽地理位置優越,又處於中國腹地,卻沒有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呢?
02-10
古代定都首先要考慮糧食問題,因為皇都所在必然人口眾多。所以產糧地關中(西安)、河南(洛陽 開封)都可以,東南半壁江山的政權也可以選江南一帶(南京 杭州)。北京比較特殊,因為有大運河,所以元代以後發達的江南可以通過漕運養起北京作為都城。偏安一隅的政權,多少也要選產糧地的中心,比如西南之成都。湖北一帶自古水患較多,不是穩定的產糧地,所以全國政權和東南偏安政權很少定都這裡。當然也不是沒有例外,周秦漢的諸侯國、東晉及南朝齊、梁,五代的南平國多有定都江陵,這涉及下一個問題。其次是地理問題,都城的地利最好要易守難攻,並且是地理單元的中心,不是地理單元中心而是地理單元邊緣的城市要付出更多防禦的代價。關中、四川不說了,自古易守難攻,西安成都作為盆地中心,定都較好;洛陽是河南平原的中心,地利上河洛雄壯;開封則不是個適合建都的地方,四周是大平原,宋代定都的時候考慮到洛陽、長安當時都殘破不堪,所以定都開封,結果靖康之難開封被輕而易舉地圍城兩次,這就是因為沒有地利;北京本身是北方邊關下的城市,屬於華北平原的北界,在控制蒙古高原或者東北的情況下定都北京沒什麼問題,但明朝那種天子守邊就不是個好主意,北方的、東北的敵人一旦破關就直接圍城(瓦剌、清),而來自南方的軍隊切斷大運河後就把北京的命脈切斷了(李自成),有種把自己放爐子上烤的感覺;南京則有長江天險,地利一流。江陵在地利方面類似南京,但襄陽則不是了,它類似於北京,本身是把守江漢平原的關隘,屬於防禦的第一線,定都這裡不是個好主意。
第三則是統治的問題,國都要選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和地形統一、適於交通的地方,一方面人口多本身意味著糧食多,另一方面在人口眾多和地形適於交通的地方,國都能快速、直接支配的資源也是最大的。唐代以前中國的經濟中心和人口中心在北方,所以關中、中原都是定都選擇。宋代開始,南方的人口和經濟超過北方,不過南方地形破碎,不像華北平原那樣可以結成有效的整體區塊,所以定都北方仍然是王朝的第一選擇。
江漢平原本身不大,水患較多,建國後經過荊江治理、葛洲壩和三峽樞紐治水,但水患依然頻發,至今湖北省也才5000萬人口,並不適於建全國政權的都城。襄陽位於江漢平原的北界,地緣上也沒什麼優勢。所以建都就免了,作為軍事要地那還是必須的。定都於什麼地方,還有一點,那就是與政權上層人物的心理狀態有關。定都南京/臨安者,大多偏安一隅,心理上也只想著偏安,不思恢復中原。當然要選擇舒舒服服、時不時吟兩首詩詞的煙雨朦朧的江南了,以南宋最為明顯,直把杭州當汴州的南宋又如何會定都時刻面臨戰爭的襄陽呢?中原百姓也只能在淚撒胡塵中南望王師吧!
而進取中原、志存恢復者,則應以國之要塞為都,以圖克敵於國門之外,以岳飛和天子守國門的朱棣最為明顯。岳飛就曾肯定襄陽的戰略位置,以襄陽為基地,收復中原。朱棣更是把國都遷到離蒙古人最近的地方。
至於糧食,江漢大地素來為魚米之鄉,就算不如江南水鄉般富裕,也總不算差吧。運輸起來總比從江南運往北京來得方便。且水患多為荊州武漢之地,而襄陽位置偏北,與水患關係並不大。誠然,中國腹地就一定好嗎,你像南京,它的地理位置並不是絕佳,而卻有很多朝代建都於此,而其中的原因,避免不了有心理因素的存在。
中國古代建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糧食、位置、人文、經濟、交通、軍事等,在我國古代襄陽雖然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但是它不具備作為首都的必備要素,如襄陽地區交通不便、糧食生產能力較低、經濟不是很發達,還有就是襄陽地區沒有較為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國古代的統治都是精英統治,該地區不具備產生精英的要素和不具備統治的根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