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蘋果樹
原文首發於百度貼吧子五連丸吧,在2017/12/30
之後在2018/2/4在方舟水手吧進行了幾處改動,具體請直接看我的百度貼吧的個人主頁。
二稿鏈接:
再訪蘋果樹
Tzon-w
目錄
序………………………………………………3
哲學熱身………………………………………4~6
文明的不同……………………………………7~12
三個函數………………………………………13~15
命運與因果律…………………………………16
再訪蘋果樹……………………………………17
後記……………………………………………18
序
大家好,我是Tzon-w,曾用名238892343w。
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
那就從頭說起吧。
我是在2017年6月末開始逛貼吧的。從這開始我發了一些貼之後,自己深有感悟,再加ACG中少數腐朽思想刺激了我的愛國之心,於是揮筆寫下了一篇《手把手教你當中國人》。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邏輯混亂,把自己要表達的分散成許多點,使人難以理解。不過這其中也包含了我的一些基本思想的萌芽,算是奠基之作吧。雖然這個「基」也不是很好......
不過我也在努力啊!雖然之後的三篇仍然「不堪入目」,但是起碼最後一篇《蘋果樹下的告別》我是稍稍認真的寫了啊!
好吧,玩笑就此打住。不過前幾篇寫得太爛卻也是事實,這也正是催逼我寫這個的原動力之一.......
閑話休提,直入主題吧!
Tzon-w
2018/1/30 冷颼颼的
哲學熱身
(一)互依平等
任何兩個相互對立的概念,都是平等的。所謂的差別只是我們對其的主觀感受不同而導致的。
只有強的代替弱的,沒有好的代替壞的。
舉個例子。
如果民風淳樸,那麼「壞人」就可以活的更好。從而「好人」被打壓了,使社會震醒,出現動蕩,激發社會的進步(比如推動防盜門的發明)。
如果民風妖氣重,那麼「好人」反而更受歡迎。從而「壞人」被打壓了,使社會幸福,趨於穩定,使人人得以安樂。
這個例子依然是相對概念,並不絕對,但是這是總體趨勢。
同樣,有多少正義,就有多少邪惡。它們也許有時不在表面,而是深藏於人的內心,等到
時機成熟就一同爆發。
兩個相對概念相互依存,由此平等。
(二)一些探究
人的三觀是後天產生的,所以人能夠獲得的三觀也都是建立在人世間這個基礎上的。
1.哲學與科學,物質與精神的關係
哲學是科學之母,科學是人的哲學。
哲學是人世間與非人世間的所有物質與精神的規律總和。
科學是人在人世間發現的規律。
哲學促進人類思想的變革,推動社會的發展。
科學奠定了人類發展的基礎,是人的價值本源。
哲學是一切三觀的總和,人只能擁有其中一部分三觀。
同樣的道理可以運用到物質與精神中去。
物質是精神的基礎,精神是物質的拓寬。
沒有脫離物質的精神,也沒有脫離精神的物質,這兩者互依共存。
比如一個意識體,它一定要有某種物質載體才能在相對應的世界中發出思想。
比如一塊石頭,是因為意識體主觀對它賦予了情感它才是一塊石頭,否則它什麼都不是。
但是,有的唯物主義者看到這一點就很不服,憑什麼你說那塊石頭你不知道就什麼都不是?
我想,可以用薛定諤的貓這個例子做個類比。
你把貓放進去,由於你事先不知道它按照哪一種三觀模式運行,所以綜合所有三觀得出來
死或者不死,概率都是二分之一。
同樣,你不知道那塊石頭,所以你不知道它事先按照哪一種三觀模式運行,所以就根本無法確定那個到底是什麼。
我這個異想天開的唯心主義者對著你們這些先入為主的唯物主義者笑了。
關於這個,我還有一個例子。
擲硬幣,大家都知道吧。
現在給你一個硬幣,你去扔一次。
唯物:「概率始終為1/2」
唯心:「你並不知道它之前被擲了多少次,萬一它之前被擲了無數次且都朝上呢,所以這
次硬幣朝下的概率也許可以無限趨近正無窮。」
唯物:「無論我擲多少次,概率分別都是1/2,客觀事物不因主觀事物的改變而改變。」
唯心:「你說的也許是對的,因為綜合起所有三觀模式扔一個硬幣分別的概率都是1/2。
但是我說的也不一定錯。」
唯物(嘆氣):「這麼說來,有一種三觀模式和有無窮的三觀模式結果居然是相同的呢。」
唯物隨後上前一步,拋出了那枚硬幣。
硬幣在空中閃著銀光,但是......總會有一個結果。
~命運標記~(1/2)
2.人
我們可以把人,分為基礎部分和拓展部分。
所謂基礎,就是認同自己活的這個世界是真實的。
如果你不認同,那麼社會就把你淘汰。
所謂拓展,就是利用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例如他人或者藝術)來創造出這個世界的價值。
馬克思·韋伯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其此之謂乎?
熱身到此結束。
文明的不同
(一)中國文明
我們從我曾經發過的一個帖子開始。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歷史(百度貼吧中的一個帖子):「中國的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我跳出來反駁:
古中國本來就不是一個能夠得到很好發展的國家,首先是君王一直在扼殺思想(焚書坑儒,禁王陽明的書院,文字獄等等),為什麼?第一,因為國家過於巨大,如果隨便讓百姓發揮自己的思想,那麼不可避免的就會起來反抗君主,搞分裂。並且君主也難以管理,因為權力集中在一個人手上,但他的力量總強不過無數進步人士吧?那麼就有人不服,就會搞總統,議會。哪個皇上覺得會這樣讓你干是對的?貧苦的畢竟是大部分人。所以古中國雖是各種發明都有,五花八門,領先世界,但這些都不能對君王的統治造成極大的損害。第二,站在統治者的角度,只要自己在皇位上坐穩,別丟臉就成(被割地,外交侮辱),還有皇帝大多都喜歡自己享樂(慈禧),若人民覺醒了,那麼自己就死定了(路易十六可以做個類比,但是也是因為法國人民餓了,覺得這法子好像不對頭,於是就展開法國大革命了)。第三,我們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我大中華),西方國家火槍火藥,我們笑看鞭炮,古中國是有火炮的,但比不上西方國家,我們的火炮都是從葡,西那裡倒賣再自己加工出來,但是效果比他們的都要好(原來我們的本事從那時就有了啊!),別人都可以策馬揚鞭,我們就被迫築長城,除了蒙古族之類愛好征戰的民族統一中國,才會有大面積的領土擴張(元,清),其他朝代都是自給自主,很少打仗。領土擴張少了,與其他國家的接觸自然少了(況且周圍除了個半封建半資本的俄羅斯什麼進步國家都沒有。元之前都是旁邊國家學中國),融合他國文化中的優處就顯得難以實現(元,清,也堅持自己的文化)。總而言之,言而統之:中國是有自己的歷史的。從狹義上講,有一種「君主覆滅」的歷史,那也是有啊。從廣義上講,中國並非沒有進步,丞相,內閣不也可以制衡君權的嗎,雖然沒有君主立憲制那麼厲害,但是也減少了皇帝一人獨斷的機會。說中國沒有歷史,指一部分時期則可,若加於全體,那簡直是誣衊。
我認為,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如此,根本原因是因為地處黃河流域,土地肥沃。並且有兩大地質階梯,除了四川那裡因為幾面環山易守難攻之外,交流都是很方便的。
同時,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我們的農業文明,農業文明的長足發展註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重農抑商的道路。我們的皇帝是「真龍天子」,神權和皇權結合在了一起,即治權和思想控制權落在了一起,人口眾多,國土面積龐大,君王勢必要禁錮思想,這些都是有根有源的東西。
我們的思想是融合了三大家,儒道法。其中儒教佔大多數。
儒,講究以禮(即內心的尺度)約束行為,使社會重禮重德,即內在的力量。
因為人總是要思考,而如果思考分散了,勢必會影響國家的穩定。所以董仲舒就出了個好主意,既然秦始皇焚書坑儒這種完全愚民政策失敗了,那麼我們就規定一個方向,大家都向一個地方思考,就好多了。
於是他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實則是以儒為主體,集百家之長。在無暴力的情況下完成了文化融合,理性進步,可謂是大功臣。
這個舉動非常重要,因為正是因為我們的「儒」心,讓古往今來無數名臣聖人、俠客好
漢以濟世為懷。
這種濟世情懷,在抗日戰爭中轉化成了宏偉的愛國主義情懷。
這就是國家的凝聚力。
但是這種「儒」的思想,伴隨了我們的古人的一生,他們相信現實,以德來換取名譽。
所謂「信實求虛」,他們也許本身不太光彩,但是他們追求光彩。
(但是中國也不乏有淡泊名利的人,這種人很少成為社會的管理者。因為名利本身也是
一種手腕,可以把不追求名利的人扳倒。)
總而言之,「儒」造就了中國人委婉的個性。(相對西方)
這種「儒」的美夢,這種對道德(名譽)的追求做到了西方用堅船利炮敲開我們國門為止。
其實說實在的,中國按照這個格局下去發展,肯定會分裂。
幸好天佑中華,百年後,不是南北相望,而是隔海相望。
簡單介紹一下道家和法家之後,我們橫向研究一下西方。
道家強調隨心所欲,「盜亦有道」,追求自由,是中國發展的「魂」。沒有道家思想,中國只會陷入「儒」的泥潭裡爬不起來。
比如你是個木匠,那麼根據儒家思想你要守禮,「百善孝為先」,你父親做什麼工作,怎麼做的,你都要按這一套來,不然就是不孝,那麼這樣還有什麼技術創新呢?
所以中國社會不是完全的儒家社會,有其必然性。(順便一提,儒家思想是中國發展的「根」)。
法家強調外界環境的約束,因為人是有七情六慾的,不可能一直克制自己,所以法家極其理性的制定了法律。「以一道束萬家」,但是這種行為規範往往只和商販沾得上邊,所以才有這句話:「親兄弟,明算賬」。過於理性讓人失去了道德。古代人人都在說「錢財乃身外之物「,他們卻拋棄了道德選擇了錢財,放棄了精神上的追求而去追求物質。
根據「互依平等」原理,我們不應該用道德去壓制他們,而是要理性分析。
下面表達一下我的主觀感受:
我認為,人生在世,我們無法避免做壞事。
追求錢財,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是物極必反,等到你死的那一天你才知道這都是過往雲煙,真正珍貴的是你所經歷的回憶。
(二) 西方文明
西方文明的起源是雅典文明。
希臘地處地中海,島嶼、山脈眾多,平原很少,不利於發展農業。南邊是古埃及,地處尼羅河,農業極其發達。
這是希臘文明成為海洋文明,商業文明的地理條件。
長期的葡萄,橄欖通過航行出口,換取尼羅河畔的糧食。這是人文條件。
我想,英國能夠實行君主立憲制,成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霸主,不是偶然。這是它繁榮的海上貿易以及海軍的傳統理念導致的,商業、法律、思想的快速發展皆賴於此。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是它發起的。成立大不列顛,建立全球性的殖民帝國,也是它。
在思想上,歐洲人民曾經被天主教禁錮了一千多年的思想。
但是,教皇沒有大部分土地的治權!只有整個歐洲的思想統治權。
再加上,神聖羅馬帝國的建立,導致了小國寡民,商業繁榮的局面。
還記得嗎?中國思想最繁榮的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我們也是小國寡民。
那時我們百家爭鳴,思想極其繁榮。因為小國之間更需要威望,外交;而不是穩定。
商人們把錢給羅馬教皇,於是他們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建立了自由市。
這是思想解放的基礎,是文藝復興來臨前的號角。
他們最終掙脫了鎖鏈,新教出現了。
但是這一切看似美妙,真相實則瑟縮在壯麗的聚光燈後。
他們有著脆弱的家庭觀念。
他們有著三角貿易,殖民統治,侵略擴張,帝國主義的累累血債。
他們「信虛求實」,信仰上帝/耶穌,對現實的利益充滿著熱情。
當然,有的科學家把這種熱情用在了科研上。
這一切,造就了西方人實在的特性。(相對於中國而言)
(三)總結
穩定與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能夠做到平衡才是高明之處。
古代中國的發展基於基礎穩定,但是在民族危機之時卻也總是民族融合之時,為民族帶
來了新的理念。打破穩定思想動蕩而求得發展。
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正因為如此,這個世界才會有許多三觀,
它們共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社會中階級的本質是權力的分配。底層階級(奴隸,農民)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中層階
級通過壓迫和剝削在短期內加強了社會的發展,上層階級掌控思想和管理。
壓迫和剝削是短視的做法,不利於長期發展。同樣,「儒」也是,只是為之後的變革埋
下了隱患,即「深藏於人的心中」。
但是,社會的發展不足,導致了教育資源向中上層傾斜。但是紈絝子弟多不願靜下心來讀書,寒門子弟更容易發奮苦讀。所以這個制度雖然把有才之士的思想禁錮了,卻也有些道理。
社會發展,是加速度增加的加速運動,使教育能夠普及大眾。這時候貴族如果再壓迫人民,就不會像之前一樣推動社會發展(因為教育發展不夠,所以人民起義是威脅穩定)而是倒逼社會退步了。這時候人民就會通過起義來掙脫束縛,從而使社會重新進步。
社會發展的總方向,是先進生產力代替落後生產力,由無限趨近於純唯物主義到無限趨近於純唯心主義,由無文化到有文化再到文化交融。
1.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也許可能會因此爆發戰爭。因此,日本對我東北三省實行奴化教育,短期內確實使社會發展了,但是卻是為之後的抗日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國人怎麼可能屈服?
2.人類從唯物到唯心的過程是漫長的,目前除了傳統藝術(樂器書法繪畫......)之外,出現了一種新興的舞台--ACG,即動漫,漫畫,和遊戲。它們也許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名字,叫做二次元。
二次元是一個充滿想像與創新的舞台,它的存在,客觀推動了繪畫,樂器,動畫等行業的發展。
它的自由帶來的,像是一個更好的「三觀供應器」,我們能夠用更少的時間獲取更多信息和人生經歷。
但是,二次元本身的自由發揮性也是它的敗筆。
它是精神毒品,是自由帶來的惡性競爭的產物。
所謂惡性競爭,就是誰的三觀最不正,誰最嘩眾取寵,誰最含蓄的描繪出最猥瑣的畫面,
誰就賺最多的錢。
我想,廢宅(三觀不正的二次元消費者)和販毒師(製作這類事物的人)都該負責任。
如果我是個冷血動物,我會呵呵一笑,隨便你們怎麼浮躁,反正進入社會就是我淘汰你。
還有什麼別的話可以說呢?
但是我是個好人,有好人卡為證。
我希望二次元的風氣能夠好起來,能夠帶動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把這種腐朽的三觀帶給處
於青春期的逆反少年或者自以為是的青年。
這是我的心愿。
So,how?
以「禮」服人。
三個函數
(一)幸福函數
幸福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
它的相對性在於,越強的人,ta的幸福係數越大,即受到的幸福與痛苦越大。(總體趨勢)
它的絕對性在於,一個人內心的實力(可以用ta經歷的幸福與痛苦的多少衡量)與這個人的幸福係數之比為一常數。
比如,一個商界精英,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就喜形於色。
人在進步的同時,ta的幸福係數也會提升。
(二)工作函數
工作函數的奧義在於,權力與能力相符。
如果不相符,那會被淘汰,一時的不符是「埋下隱患」。
在這個社會迅猛發展變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多面型的人才。由此多面型的人才有更大
幾率掌握權力。
這裡可以提提民主制度。
我的態度是:
我們不需要民主。
我們需要的只是當權者能使國家的人民更加幸福,發展的更好。
而那些所謂的民主自由,實則充滿了貪腐以及混亂相爭、勁不往一處使。缺乏國家的凝聚力。
權力要與能力匹配,但是妥協只會帶來動蕩與別國勢力的滲入。
你們都很幸福,這就夠了。
(三)人生函數
什麼是人生?
我們生活在不同的階層,以淘汰推動社會的發展。學習只是為了躍出海面而潛入深處獲
取更大的出水速度。
把前兩個函數綜合在一起,我們就得出了人生函數。
其實,在沒有嚴格的管理條件下,工作的人沒幾個是乾淨的。
但事實上是,乾淨的做不了工作。因為上級提拔你,手裡一定有你的把柄。
這幾個互相抓有各自把柄的人還可以組成一個小團體,變成一條船上的螞蚱。
也許你會想,讓所有人都變得正義,不就好了么?
很抱歉,互依平等原理告訴你這不可能,你這個舉動只是埋下隱患,就算你洗了全世界
的腦......
但人總要發展的,也許一個幾率很小的事情發生,你的洗腦就土崩瓦解。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如果世界上都是壞人,那麼世界就會向好的一面發展。
總之,有多少正義,就有多少邪惡。有多少殘忍,就有多少悲憫。
所以這樣想來,那些整日活在陰謀詭計中的人,其實是幫下層承擔了這個社會角色,讓下層免受太多痛苦。
什麼?沒錢還是難過?
額......不要太傷心了,我來說點輕鬆的吧。
之前聽過一個笑話,說讀書有什麼用?不過是大學畢業的給初中畢業的打工。
細細一想,確實有理。大學畢業的知識面廣,專業性強。初中畢業的有更多社會經驗和
更多人脈。
但是社會在快速發展啊!這個加速度已經超乎想像了!
初中畢業的,時代發展係數太低了!時代觀跟不上了!
所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無非是初中畢業的不夠了,大學畢業的找不到工作就只好自主
創新,結果一看。誒嘿,還挺符合時代潮流的。
但是別人畢竟有技術和人脈,你再怎麼跳也飛不到天上去。
社會也是有穩定性的啊。
(四)總結
這個社會的階級是金字塔結構的,但是如果把這個金子塔平均分為一層一層的話,那麼每一層的「質量」都相同。因為人數低的那一層的「人生係數」也較高一些。
所以,我們到底做什麼樣的人呢?
也許......
~命運標記~(2/2)
命運與因果律
所謂的命運,其實就是站在某個時間點後觀察這個時間點的前面。你當然會認為這一切
都理所應當。
但是,我們卻總能在一些時間節點上感受到命運的力量。
比如,夢帶來的「似曾相識」的感覺。
不知為何,中國古代都很信命。
而且大量的史書都大書特書,說有德有才者得天命,恩澤萬民,享榮華富貴。
其實,這個「得天命」,就是抓住了歷史的機遇。
比如紅軍,共產黨的「得天命」,就是得民心,得人民。
因為那個時代,民眾有知識,卻又受剝削,生活凄苦。
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戰略,「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由此贏得了「天命」。
而現在,我們的公共設施建設,精準扶貧都做的極其出色。私企也表現出了驚人的民族凝聚力,不得不說,信「儒」的中國真的是得了「天命」。
天佑中華!
因果律所遵循的原則,其實就是「互依共存」。如果一時埋下了隱患,那麼這個隱患所造成的傷害會隨時間增長而增長。爆發後,會把情況推向另一個方面(更加誇張地)。
那麼,順著因果律的腳步,我們走向那個「終極」。
再訪蘋果樹
樹還是那棵樹。
樹上結的無限個果子依然是無限個三觀。
摘果子的動作同樣叫做經歷人生。
只是人變了。
它就在那條人類的發展之路上,靜靜的佇立著。
你好,朋友,我們又見面了。
後記
感謝各位的支持!
我是Tzon-w。
2018/2/9 更新日誌:格式修改,內容基本保持不變。
其實為了方便閱讀啦~
文明的不同-西方文明處添加一句話:因為小國之間更需要威望,外交;而不是穩定。
順便一提這是我在《蘋果樹下的告別》(寫於2017/12/29)提到過的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德國可以拒絕美國而日本不可以?
※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一)
※如何評價朴正熙?
※《論中國》——站在老美的角度看中國變遷
※「」紙上談兵」的趙括最後真的自殺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