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HPE 和 IBM 的沒落

這是發災難財的資本家的牟利之道。

雲計算對於像IBM和惠普企業(HPE)這樣的傳統科技廠商向來就不客氣。由於這些IT巨頭的企業軟硬體業務被雲替代方案碾壓,它們向雲計算轉型的道路步履維艱,IT界這兩隻昔日的領頭羊在尋求利潤增長點的同時裁減員工也就不足為奇了。

遺憾的是,它們的高管沒有感受到一樣的壓力同樣不足為奇。比如說,IBM首席執行官吉尼?羅梅蒂(Ginni Rometty)每年至少有3300萬美元的收入,在她執掌大權的五年半內大約拿走了1.81億美元,而這期間IBM收入不斷萎縮,股東回報率更是低得可憐:不足0.1%。相比之下,雖然HPE前首席執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的名義工資只有1美元,卻在掌管HPE期間每年進賬數千萬美元,即使HPE在大出血:裁員數萬人的困難時期照樣拿高薪。

很顯然,這是市場為危機資本市場(crisis capitalism)付出的代價:在這種大氣候下,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試著推行外包方案和無把握的收購,看看什麼方法奏效。然而,這不是管理基金或對沖基金付出的代價:似乎只有被解僱的員工才感受到由此帶來的陣痛。

我們為自己無足輕重而感到高興

陣痛是實實在在的。

HPE一直在執行一項使命,那就是將60%的員工轉移到低工資國家,這也是HPE Next計劃的全部內容。

當然,歐美之外的國家不乏優秀的人才。然而回顧HPE的近期發展歷史,就很難發現其目的只是試圖削減成本(而且在此過程中,使管理團隊中飽私囊)。正如肖恩?尼科爾斯(Shaun Nichols)之前在IT外媒The Register上的一篇文章中總結的那樣:「董事會為大規模裁員及其他精簡舉措大開綠燈,以便在2020年之前為公司省下15億美元。其中省下來的約7億美元將重新投入到公司。」

對於在第一波裁員風潮中失去工作的佔總數10%的HPE員工來說,這勢必令人非常安慰。這則新聞對於HPE旗下的CSC僱用的1000名系統管理員來說並沒有變得更好,陪審團裁決CSC拒絕支付強制性加班費的罪名成立(【不付加班費被起訴】IT 巨頭 DXC(原CSC)壓榨 1000 名系統管理員)。對於業績欠佳的業務部門中沒有拿到2017年獎金的數千名員工來說沒有變得更好。

IBM聘請管理諮詢公司貝恩(Bain)來分析應裁減多少數量的員工。與HPE一樣,IBM也試圖將員工隊伍中更多的人派到低工資國家,最初希望將其服務部門的80%外包出去,但在內部遭到強烈反對後,最終只外包了60%。這一切措施其實沒收到成效,因為該公司遭遇收入連續22個季度下降的困境,只是最近才迎來了不溫不熱的增長。

總而言之,變革很難。這個觀點也許比較容易接受,但幾個事實讓人忿忿不平。

我們稱之為「躺著賺大錢」

以IBM為例,調研公司Bernstein的華爾街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Tony Sacconaghi)曾披露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該公司現金創收920億美元,卻選擇以股息和股票回購的方式,將其中80%的現金返回給股東。」

那價值5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旨在使IBM的股票更有價值(這招不管用),同時藉此市場發出了這個訊號:「信任我們。」員工們可能很難信任那位熱情洋溢的首席執行官,因為她搭乘直升機訪問英國各地的辦公地點,同時從股價一落千丈的IBM股票中獲利數千萬美元。HPE在高管薪酬與員工痛苦之間的尖銳矛盾這種情況好不到哪裡。

HPE和IBM的董事會實施完全錯誤的激勵措施,試圖沒完沒了地裁員根本就無濟於事。蘋果等一些公司根據高管增加收入和利潤的能力來獎勵他們,IBM或HPE則不然。這兩家公司實施的管理激勵措施都傾向於削減成本,而不是增加收入。對於HPE來說,股票表現和盈利能力各佔50%。對於IBM來說,70%看盈利能力,30%看現金流。

如此一來,難怪這兩家公司都迅速在實際上犧牲僱員的情況下大如闊斧地進行重組。

這種「重組」也不太可能奏效。HPE在官網上聲稱:「HPE Pointnext[HPE更換了品牌的諮詢部門]的專家們為藉助本地基礎設施實現基於消費模式的IT提供了一份藍圖。」這基本上就是一種編造神話的手法:HPE試圖說服講究實際的CIO們:他們不用實際投入到任何雲,就可以像雲公司那樣來運作。

IBM經常標榜自己是「領先的企業雲提供商」,但實際上獲得的市場份額忽略不計,並沒有真正的創新。正如我們之前指出的那樣:「IBM的雲服務主要是SoftLayer,Gartner表示『自2013年中期被IBM收購以來,SoftLayer的功能特性就沒有顯著改善;它以中小企業為中心,注重主機託管,缺少大中企業客戶所需要的許多雲IaaS功能。」

偶像可能淪為怪物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兩家奄奄一息的企業廠商,未來沒有多大的希望,一貫以來只對過去寄予厚望(IBM就在開始砍掉諮詢業務之前收購普華永道,以壯大其諮詢業務;就在市場全力進軍雲的時候,IBM收購了SoftLayer,這樣的敗筆不一而足)。事後想想,很容易發現這些是糟糕的決策,但同樣很容易預見到這兩家公司都沒有對未來下足夠大的賭注。它們在採取逐步的措施,但是裁員方面力度很大。

人們也許會再次慷慨地原諒這種行為,但別忘了這個事實:這兩家公司仍設法往其高管和股東的口袋裡塞大把大把的錢。與此同時,他們的員工(實際上將負責真正實行變革的那些人)卻被無情地裁減。沒有比這更無情的一幕了,卡爾?馬克思恐怕都寫不出比這更好的劇本。

現在的問題是,這些發災難財的資本家會不會果真切身感受到員工們的痛苦而採取一些切實的措施來停止裁員?

從他們過去六年的運作來看,答案似乎是「No」。真為他們感到害臊,因為他們的員工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傳奇品牌也理應得到更好的待遇,而玷污這兩大品牌的是追逐利潤的短期努力,而不是創造收入大幅增長的長期努力。

HPE 和 IBM 的沒落


推薦閱讀:

美劇《奔騰年代》中逆向IBM電腦的BIOS的具體原理是什麼?(計算機硬體達人請看截圖)
2.5萬職位空缺,IBM全球「用工荒」
你為什麼從IBM離職?
巴菲特為什麼要選擇購買 IBM 的股票?
IBM 的 AIX 培訓有什麼用,針對什麼人的?

TAG:IB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