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都去IOE了,十八摸怎麼還活的這麼好

去年一個新聞領域的朋友問了我一堆的關於IBM的經營方面問題,我的回答還是挺負面的。但她最後問我IBM會不會倒閉、分拆,我非常堅定的回答她說不會,相反IBM會活的很好。這兩天看到了IBM的好消息,經歷了23個季度的折磨,IBM終於同比正增長。好吧,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

首先先排除一些雜音:

雜音一:我是一向瞧不上十八摸的雲計算的,更瞧不上那個沃森,所以IBM恢復元氣和雲計算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別看報表裡號稱雲計算增長了多少多少,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雜音二:從IBM目前發布的2017年各季度的業績來看,2017年總營收應該在790億左右,利潤嘛110多億。要知道2001年,IBM的業績已經是差不多900億的營收,90億的利潤了。Sam

上台後利潤就一直都是100億以上,記得好像曾經到過150億。當然Sam那是殺雞取卵。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01年的900億和現在的800億比起來,大家都應該知道一個通貨膨脹的概念,經過了這麼多年,這800億的營收相當於當年的多少呢?有學經濟的幫忙算算。

這幾年雲計算的勢頭實在是太大了。大家都快把IBM忘了吧!!!但就是在傳統IT軟硬體供應商紛紛走弱的情況下IBM還是像一個頑強的小強在堅強的活著,而且還活的不錯!!!我覺得大家可能還是過多的沉浸在雲計算的歡樂裡面了。其實雲計算對IBM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迅速膨脹的互聯網市場沒IBM什麼事了;二、傳統IT領域的低端部分市場被蠶食了。而IBM傳統的高端市場好像還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阿里光棍節的天量交易反應到各大銀行就是拚命升級總行的主機。大家沉浸在購物的歡樂中的時候IBM的銷售們也沉浸在主機升級的歡樂中。

迄今為止,在傳統交易型計算領域,IBM的大型主機和iSeries小型機仍然是所向披靡的。我不是說性能和易用性,談綜合能力。15年前,大量的業務從綠屏終端連接主機的計算類型轉向了基於Web的計算類型。而十幾年走下來,大家發現,最有效率和安全保障的還是傳統的交易型計算。新的趨勢不是替代它們,而是把它們獨立出來作它最擅長的事情,而一些交互性的計算由新技術來完成。而這些傳統計算領域就是IBM的高端壟斷領域,沒有競爭對手。為啥?因為這部分傳統業務雖然在增長,但佔IT比重越來越小,而門檻還挺高,資本已經不再追逐它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IBM的綜合服務能力。享受過IBM服務的人都會把IBM罵個狗血噴頭,但回過頭來還得用,為啥?因為一、沒別人能幹;二、出事了沒別人能兜。IBM是IT行業唯一一家從數據中心到終端應用全套服務的綜合供應商,而且前面說和那些傳統交易型業務都是各大企業的命根子,一旦出故障真的是要命的。我自己經歷過的曾經一個小小的操作系統bug,業務影響大概有十幾分鐘的省級業務中斷,IBM投入了上百萬美元派駐工程師團隊守著,天天開會研究,直到問題解決。別的公司真的撐不住。IBM並不一定提供好的服務,但IBM一定給你兜底,給你交待。目測IT領域還沒有一個競爭對手能提供這樣的服務。企業的核心賬務系統和交易系統的運維領導是需要這個保障的,真正從作決策的人的角度想想就知道了,屁股決定腦袋。

十八摸能不能煥發青春我不知道。江山代有才人出,這一茬人是夠嗆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方面我都不看好IBM會有什麼發展。但IBM

一定會活的很好的,放心吧!!!

後記:這兩天在搞一個開源的項目。使用開源產品的痛苦就是文檔之不規範和錯誤百出。只好到各個社區去挖材料。遙想當年十八摸的文檔雖然枯燥,但一個好處是只要你一步一步做下去,一定是成功的。這就是十八摸的秘訣:我笨,但我一定陪你堅持到最後。

推薦閱讀:

量子計算機工作原理
世紀初CPU畝產萬斤的局面是什麼原因呢?
從 IBM 收購普華永道諮詢業務,到 Dell 收購中國區的畢博。這一系列的收購趨勢說明了什麼?這些的收購,可以帶給 IBM 和 Dell 什麼好處?
IBM放棄諮詢業務了嗎?還是只是合併部門?
IBM智慧城市在國內外應用情況如何?

TAG:IBM | IO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