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後東亞、歐洲生育率的趨勢
之前在 林霄:如何看待 2017 年我國出生人口 1723 萬人,比 2016 年減少 63 萬人? 里簡要解析過東亞的「房價殺嬰」現象。
在東亞,不論你原先的生育文化有多強,一旦被房價摧垮,底線可以相當的低。
按25~34歲為分母算生育率,日本、台灣傳統的生育文化算是比較強的,他們在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後還有11~12年能維持在1.5以上,而相比之下,韓國的生育文化則弱了很多。
對比如下圖,四個社會人均超過5000美元之後16年的生育率:
在房價的凌虐之下,日本、韓國、台灣的谷底分別來到了1.17、1.03、1.00,目前還不知道中國大陸的谷底會是多少。
其中日本由於房價跌到人們有一定承受力的價位,在2005年之後生育率逐漸恢復增長,2013年之後已回升到1.4以上。而韓國、台灣由於房價居高不下,反彈乏力,2016年分別只有1.19、1.21。
雖然不少人常擔心中國「未富先老」。但從上表可以看出,韓國「先老」的程度還要更嚇人一些。
~~~~~~~~~~~~~~~~~~~~~~~~~~~~~~~~~~~~~~~~~~~~~~~~~~~
歐洲的情況,則複雜得多。目前來看可以粗略分為2類
A類,北歐四國+荷蘭,1980年前後就開始反彈。這個應該跟福利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如下表,分母均按25~34歲人口:
1980~1995之間,挪威的最低點到最高點漲了0.33,瑞典0.61,丹麥0.44,芬蘭0.38,荷蘭0.16,從中可以看出各國用福利鼓動的程度。
B類,西歐其他國家,從1995年才開始反彈,這個跟東歐生育率「從1995年開始大崩潰」有很強的對應關係,至少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東歐的年輕人不斷地被抽往西歐:
芬蘭的移民很少,不論是東歐移民還是中東移民,都很少,她在1995之後,生育率最低點到最高點:1996年1.63~2010年1.88,又漲了0.25,這個0.25基本可以看作福利政策在1995年之後的效果。
其他所有國家全都超過0.25:德國0.66,法國0.41,英國0.74,義大利0.61,西班牙0.78,奧地利0.58,比利時0.61,丹麥0.53,愛爾蘭0.63,荷蘭0.55,挪威0.59,瑞典0.9。
粗略來說,超過0.25的部分,應該就是各路移民的貢獻了。
此外,生育率從低點到高點的回升幅度,紐西蘭0.68,澳大利亞0.66,加拿大0.47,美國0.75,從中也可看出這些國家的移民嬰兒潮幅度。
~~~~~~~~~~~~~~~~~~~~~~~~~~~~~~~~~~~~~~~~~~~~~~~~~~~~
福利制度還是有意義的,否則芬蘭如何從1979年的1.28,漲到2010年的1.88呢?
不過芬蘭這幾年持續回落,2016年已經回落到1.65,跟經濟不景氣有較大關係。
~~~~~~~~~~~~~~~~~~~~~~~~~~~~~~~~~~~~~~~~~~~~~~~~~~~~~
所以講到這裡,我以前的很多觀點也是被顛覆了。我們可以發現:
「房產~土地政策是有用的,福利政策也是有用的,只是不去用。」
A、關於房產~土地。只要拿幾乎同樣面積、人口的「珠三角vs關東平原」一比較,就會發現,珠三角的人口是嚴重集中在幾個點。任選10km2的地區,超過40萬人的有好幾處。而廣大鄉鎮,有大片低於2萬人的地區。
相比之下,關東平原的人口分布則要均衡得多,任選10km2地區,基本沒有超過25萬人的,也基本少有低於2萬人的。
不過,日本由於對「一戶建(兩層小樓)」的政策也不太友好,導致年輕一代許多人不願意繼承父輩傳下來的小樓,寧可把錢拿去擠在市區里,這其實也是在進一步打壓生育率。
B、關於福利。日本、韓國的生育率低於1.5,到現在已經分別31年和33年了,台灣也已經19年,其實可以從側面看出這樣的社會,運轉已經出現了很大問題。
東亞人,我們傳統上覺得勤奮、刻苦是褒義詞,我們的文化鄙視看重福利的懶人。但是當日本、韓國的生育率已經30多年低於1.5,要如何讓人相信這樣的社會是健康的?
因為東亞人重視房屋,所以願意被地產泡沫榨乾最後一點血;
因為東亞人重視教育,所以為了孩子,省吃儉用也要被教育資本剝削;
(學區房,算是兩者結合起來的怪獸)
為了有油水被地產資本、教育資本榨乾,加班加到沒工夫去養育孩子。
教育、地產一旦轉變為資本的剝削機器,對東亞人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因為全世界就是東亞人,願意被這些資本機器榨乾到最後一滴。
C、雖然在東亞,房價暴跌到人們接受的價位,生育率是可以回升的,比如日本2005~2015就從1.17回升到1.44,但是這是一種純消極的、被動的反應,而且一旦房價回升,日本回升勢頭就被遏制。
所以這本質上是「矛盾互相轉化」的問題。
生育率大於2,搞自由資本主義競爭創新、鄙視福利黨,也許更能激發效率;
但低於1.5了,如果再吝於福利,讓百姓持續在資本剝削里掙扎,真的就像「賺錢賺到英年早逝」。
機器人似乎並沒有用,機器人大概率救不了日本,也救不了東亞。
推薦閱讀:
※錢鍾書真的不敢在日本學者面前談論中國的學問嗎?
※如果中國經濟衰退,作為個人該怎樣預防或者度過風險?
※「帶路黨」是否完全等同於「漢奸」?
※你會如何勸諫乾隆結束閉關鎖國,引進西洋技術?
※為何中國會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