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曾因馬雲投資而股價暴漲的零售公司現在怎樣了?

阿里巴巴自 2016 年 10 月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持續投資或收購以線下零售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包括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這些公司的特點是低估值、盈利能力疲弱,急需有所改變。

來自線上的「顛覆者」同樣面臨瓶頸。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過去 5 年裡平均年增長率高達 43%,但如今線上銷售額已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大約五分之一,再想維持高增長變得越來越困難。當線上銷售額與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趨於穩定時,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戰略,推動線上線下融合。

但至今,相比剛宣布投資後的股價高漲,這些被投資公司的後續財報並沒有獲得明顯改善,於是股價又出現持續性下跌。據 Wind 數據,截止 2018 年 1 月 29 日,相比於剛宣布後的暴漲,三江購物的股價已累計下跌 62%、新華都累計下跌 43.6%、聯華超市累計下跌 28%、蘇寧雲商累計下跌 33%(自2015 年 8 月計算)。

如果說 2016 年底至 2017 年,是跑馬圈地的階段,「新零售」還是一個頗為模糊的戰略,並不具備立即執行的可能,投資者並未從中看到持續穩定的機會,造成急買急拋。對阿里來說,2018 年需要打造幾個成功的「樣板間」,讓想法可執行。

縮水的市值

三江購物是阿里第一筆投資線下商超的交易,至今已有一年多,相比其他時間更近的交易,三江購物更具代表性。目前來看,雙方投後的整合併沒有達到資本市場當初的高預期。阿里在 2016 年 10 月宣布「新零售」戰略後一個月,便宣布入股三江購物,以 21.5 億元占其 32% 股權。

阿里的投資使其股價在隨後的 20 個交易日內累計上漲了 310%,但至今仍未改變三江購物連續三年營收增速下滑的趨勢,在 2017 年年報依然增速下跌 7.78%(營業總收入 37.77 億元)。事實上,如果截取最近三年三江購物年報的營收同比增長率,其下滑趨勢在加大,2015 年是 -1.95%(43.57 億元),2016 年是 -6%(40.96 億元),2017 年是 -7.78%(37.77 億元)。

對於利潤指標來說,三江購物在 2017 年有所好轉,在前三季度實現了 0.95 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速為 23.83%。但 2017 年整個超市行業的凈利潤都增幅可觀,永輝超市更是實現了 13.92 億元,70.74% 的同比增幅,相比之下三江購物凈利潤基數更小。截止 2018 年 1 月 29 日,三江購物的總市值為 80.71 億元。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聯華超市和新華都上。阿里於 2017 年 5 月與易果生鮮簽訂《股權轉讓合同》,阿里向易果生鮮購入聯華超市 18% 股權,成為聯華超市第二大股東。由於港交所沒有當日漲跌幅限制,復牌次日聯華超市實現了 24.44% 的漲幅。

在零售業,聯華超市並不是很優質的標的。在香港上市的聯華超市,其自2014年以來連續營收增速下滑,2017 年中報依然下滑 6.16%(143.3 億元人民幣)。凈利潤更是出了問題,聯華超市自 2012 年中報以來,僅在 2016 年實現了增長,其他時間的同比增速都在下跌,2017 年中報更是下滑了 263.7%,虧損 0.05 億元人民幣。

若將聯華超市自 2012 年以來的歷年凈利潤相加,總額為虧損 5.28 億元人民幣。截止 2018 年 1 月 29 日,聯華超市的總市值為 31.8 億港元。

新華都的情況比聯華超市稍好。阿里於 2017 年 9 月宣布入股新華都,復牌後新華都出現了7個漲停板,累計漲幅達 113%。新華都於 2016 年扭虧為盈,實現了 0.49 億元的凈利,2015 年則為虧損 3.94億元。但 2017 年 Q3,新華都又再次陷入虧損,凈虧損 0.11 億元,同比下滑接近一倍。截止 2018 年 1 月 29 日,新華都的總市值為 62.16 億元。

新華都是福建省的連鎖超市龍頭企業,永輝超市亦起家於福建省,但以生鮮為特色的超市業務遍布全國,2015 年 8 月和 2017 年 12 月京東與騰訊分別入股永輝超市。永輝超市的業績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其 2016 年實現了 492 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16.82%,及 12.14 億元的凈利潤。

2017 年 Q3 永輝的營收增速依然保持了 20% 的高增長,永輝 Q3 的營業收入為 150 億元,相比之下,同期三江購物 -6.78%(9.39億元)、新華都 2.84%(16.54億元)、聯華超市 -6.16%(2017 中報)、高鑫零售 3.14%(2017 中報)的營收增長相形見絀。截止 2018 年 1 月 29 日,永輝超市的總市值為 1072 億元,蘇寧雲商的總市值為 1246 億元,二者的差距在 2017 年內不斷縮小。

高鑫零售是繼銀泰百貨、聯華超市之後,阿里投資的第三家全國性線下零售企業。2017 年 11 月,阿里擬投入約 224 億港幣,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 36.16% 股權。高鑫零售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大賣場運營商,運營 446 家大賣場,旗下有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品牌。2016 年營收為 1009 億元,同比增長 4.27%,凈利潤 25.71 億元。

自此,阿里已涉足零售業態的 3C 家電連鎖(蘇寧)、百貨業(銀泰)、超市便利店(三江、百聯、聯華)、商超賣場(高鑫)。

在阿里提出新零售戰略之後,高鑫零售是真正有分量的一筆交易,此前的諸多投資標的,要麼僅是區域性的,要麼財務情況較差。之所以阿里在初期會投資這些標的,一位業內人士強調:「這種策略是阿里的一貫做法,先找『後進生』入股布局,然後對其改造,這些公司的改革意願也較強,再拿改造後的『樣板間』去吸引其他人。」

一位阿里公司人士對《財經》記者說,「雖然阿里投資三江購物有一年多時間,但雙方的很多想法還沒有顯現出來,2017 年依然是播種期,可能在 2018 年 Q2 會有明顯的結果。」

按照以上邏輯,雖然在短期內扭轉線下零售的頹勢很困難,但如果能成功打造具備顛覆潛質的「新零售樣板間」,讓投資者看到清晰的路徑,將是不錯的方案。

超前的戰略急需落地

雖然「新零售」的理念很美好,但其與線下零售商如何落地合作?具體模式是什麼?依然是個「謎」。

在阿里入股三江購物時,三江購物曾遭到上交所多次問詢,問詢函中的疑問包括了雙方在「新零售」方面的具體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等。

但三江購物的回應只有寥寥數語,對具體模式絕口不提。在 2016 年 11 月三江購物與上交所的問詢函往來中,上交所問:請你公司(三江購物)說明擬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構建「新零售」的具體合作模式和盈利模式,對「新零售」模式的成熟度、行業內線上線下合作案例的實踐效果進行分析,並就該模式相關經營風險、市場風險進行風險提示。

三江購物的回復僅為:「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尚處在提出與探索階段,行業內已經存在的線上線下合作案例不是「新零售」的商業模式,向「新零售」轉型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一位業內人士解讀說,這個回復只是在說以前的模式不是「新零售」,但至於什麼是、會有什麼風險,完全沒說,只是讓投資者注意風險,態度很「硬」。

在上交所第二封問詢函的追問中,三江購物披露了未來對「超市門店全渠道改造項目」的規劃。其中,三江購物為此將投入 16.74 億元,這筆錢對於三江購物來說很多,三江購物 2016 全年凈利潤僅為 1 億元。

這筆錢的 73% 擬來自新募集的資金,為 12.21 億元,這部分全部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這些改造主要包括建築工程安裝、設備投資等項目,例如信息化建設、空調和製冷系統改造和安裝、超市配電系統改造和安裝、超市照明系統的改造和安裝、懸掛鏈、輸送線及提升機、地推式貨架、手動液壓車等設備採購。

值得注意的是,懸掛鏈是盒馬鮮生大規模使用的「特別武器」。在盒馬鮮生店內,屋頂處可以看到鏈條式的傳送帶。利用這套「懸掛鏈系統」,盒馬可以在10分鐘內,將線上下達的訂單在店內揀貨打包,懸掛後幾十秒內快速周轉至後台合單裝箱,再派發至配送人員手上。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此大額的資金用於固定資產投資,說明阿里正在打造「新零售」的「樣板間」。三江購物、新華都這些公司本身業績不好,阿里的慣用手段是先投資這些『後進生』,他們也更有意願做出改變,然後再打造出可複製的成功樣板,通過這個樣板去激發線下零售商合作的意願。

當真的有一天線下零售商大規模接入阿里平台時,阿里已經通過歷年雙十一購物洪峰的訓練,具備了足夠的技術能力,這些改變將在 2018 年漸漸顯現。

三江購物回復上交所稱,改造計劃將分三年逐步實施。並對這筆「新零售」投入給出了預期回報:預計稅後內部收益率 19.07%,預計稅後投資回收期為 7 年。

另外,在線下超市與阿里的合作中,必須要剝離煙草業務。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煙草批發及零售被列為禁止外商投資的產業,而杭州阿里巴巴澤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外商投資企業法人獨資企業,若引入為戰略投資者,需停止從事與煙草零售有關的業務。三江購物與新華都都剝離了煙草業務,為阿里澤泰入股掃清障礙。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認為,目前阿里的線下零售業態已經包括了購物中心、超市、便利店等。最近入股高鑫零售後,順勢將勢力延伸至大賣場,進一步完善了業態。從地理位置來看,阿里目前仍然聚焦在華東地區。三江購物和新華都分別是浙江和福建的地方性連鎖超市,銀泰、聯華和高鑫(41% 的門店在浙江、江蘇、上海)的強勢區域也都在華東。

在美國,亞馬遜也在積極的投資線下零售業,但亞馬遜的目標更清晰,收購後的整合動作也很多。 2017 年 6 月,亞馬遜宣布以 137 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全食超市於收購完成後退市,這是亞馬遜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

亞馬遜在收購完成後的第一天,便將全食超市商品的價格降低。據彭博社報道,在曼哈頓東 57 街的全食超市店面,有機富士蘋果的價格從每磅 3.49 美元降至了每磅 1.99 美元;有機烤雞從 13.99 美元降至了 9.99 美元,這些降價的商品均有橙色標誌,上面寫著「全食超市+亞馬遜」。此外,亞馬遜還把旗下智能音箱 Echo 在一些全食超市上架銷售。

亞馬遜亦通過全食超市來改善自己的生鮮業務。據數據分析公司 One Click Retail 數據顯示,2017 年最後 4 個月,全食超市售賣的商品推動了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銷售額增至 1.35 億美元,較此前的 4 個月增長 35%。

「亞馬遜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多動作,是因為它收購了全食超市,並且令其退市了。」一位分析人士說,阿里除了在銀泰百貨中是第一大股東,其他幾個都缺乏控制權,所以不可能像亞馬遜一樣對全食超市的商品售價進行干預,缺乏控制權在客觀上拖慢了整合進度。

「線下零售的限制因素很多,不會像線上那樣在短期內就取得成功。」上述人士說,他認為一年時間對於阿里來說依然在布局期,如果不考慮短期收益,阿里 2017 年在覆蓋面上的布局更加有成果,但 2018 年需要有投資後的整合案例。

更多互聯網的詳細資訊請關注公眾號:聚創大咖匯


推薦閱讀:

請問哪裡有雲棲大會馬雲的演講?
阿里巴巴有什麼特別的公司文化?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最新的「大中台,小前台」組織架構?
如何評價馬雲的英語水平,馬雲去考TOEFL,口語能得多少分?
馬雲說過:「 熟人買賣,你賣給他多少錢,都會覺得你掙他錢,賣給他多便宜也不領情!「這話嗎?

TAG:马云人物 | 阿里巴巴集团 | 新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