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疑雲之「香精門」上
序:
最近哥斯大黎加卡內特莊園音樂家系列咖啡生豆疑是加了香料香精的問題在知乎上掀起了一股反「添加風」。
一群「鍵盤高潮」的從業者和一群沒接觸到原產地的人,在某老師朋友圈沒指名道姓、石錘未祭的情況下,依靠著自己的「嗅覺、味覺、灣灣老師」就斷定了,這支豆子是絕對添加了香料香精和無恥的豆子。
這讓我想起了「唐人街探案」中的一句話「人們只是看到了自己所想看到的真相,真正的真相,沒有人在乎。」
你看啊,一個個言之鑿鑿,恨不得一巴掌這個豆子拍死在哥國的土地上。
我就這件事問了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常年奔波在場地的老師則是這樣回答我的
咖啡農只有做水洗和日晒的咖啡,國外沒有這一系列的豆子。
這句話很讓人摸不著頭腦。
國外沒有,為什麼國內偏偏有呢?而且還火了起來?
這,我真的不得而知。
其實,這裡有好幾個問題。究竟有沒有添加香精,如果添加了添加的是什麼香精,以及如果添加了是在哪些出口國的豆子里添加了香精等等。
先撇開這件事情不談,我們先來聊聊哥斯大黎加這個國家。
哥國的地理環境造就了晝夜溫差較大,對於咖啡種植來說,這點有很大的好處。而哥國人,對於咖啡的鐘情度絕對是世界之前茅。哥國人對外來車輛都會檢查消毒,以防感染咖啡豆。而他們對咖啡的栽種也是很嚴格的,不允許栽種羅布斯塔,只能種植阿拉比卡的豆子,甚至都成了法律法規。
所以,這件事,出在哥斯大黎加的豆子,我一點也不吃驚。
記得去年,我曾喝到過一直「葡萄乾處理法」的哥斯大黎加,也是這個莊園的豆子,甚至朋友的烘焙室打出了「獨家蜜處理技術」,我懷揣著好奇之心,去要了這一支豆子,當時還不叫音樂家系列,只是單單純純的叫做「哥斯大黎加葡萄乾蜜處理」,香氣也沒有多麼特別,但風味層次非常明顯。
那個時候是不是有添加香精香料我不知道,但唯一一點我能肯定的是,那支「葡萄乾蜜處理」的哥斯大黎加香氣並沒有那麼明顯,這一支豆子我最早是在去年2月份拿到的,為什麼經歷了一年的時間才讓人記起來,讓眾多從業者抓著它?
這世界總是如此,當一個高段位的主流人士說了一句話,不管是對還是錯,大多數人都會追捧之,信奉為真理,並以此作為箴言。
再說回來這系列的豆子,是不是真的添加了香精香料。
很多人私信我、諮詢我,我統一的回答是「我不太清楚這支豆子是不是添加了香精香料,但它處理法顯示的是特殊處理法,至於是否添加,我不太清楚。」
那麼肯定有人會來說,你?不清楚,那你還說個啥。
我們先不談舶來品咖啡,我們來說說咱們自己幾千年歷史的「茶」。
「中國茶經」中對於茶的分類有「綠、紅、白、黃、黑、烏龍茶「這六類。
那麼有一類茶,同樣是違背了茶農的心思和本意,但它為什麼一直都還能活躍在市場呢?
所以,我們是不是也該跟咖啡一樣去抵制這個茶?
也許有人會說我偷換概念,花茶一開始說了就是「再加工」系列的花茶。
那麼同樣的,音樂家系列也沒有確鑿的說自己沒有添加東西啊,不是嗎?
只是它在處理法上面是能給出非常多的想像的,甚至不亞於就是在直接跟你說,我這系列豆子就是非正常處理法的,要不要,你隨意啊。
再說回咖啡,很多人叫囂說非傳統處理的咖啡會「浪費糟蹋咖啡農的心血。」
啊,還真不對。
大多數生豆從採摘到處理都是由咖啡農完成,那麼有這個處理法,定然是咖啡農被生豆商收買了,或者說這就是咖啡農的想法。
也許很多人看到以上的內容覺得我是在給「音樂家系列」洗白,那請你看完下面的再說這句話。
回歸本源,咖啡處理過程中能不能添加其他物質來吸引消費者?
我覺得我的回答是「能」,但不能長時間去做這些動作。
如果說,一杯香氣飽滿,但風味一般的豆子能吸引到從未喝咖啡的人喜歡上咖啡,這何嘗不也是一種科普的行為?
另一點,所謂添加了「香精香料」的豆子,能到中國來,那麼就表示這一支豆子所添加的東西實際上是符合食品安全的,畢竟我們的海關也不是吃素的。
就以上言論來說,我不反對將這支豆子推薦給從未喝過咖啡的人去嘗試,但我反對這種添加的行為,因為那會使得咖啡失去它原有的光彩,那麼這和哪些曬別人方向盤的漢子有啥區別?
那麼這系列的豆子究竟是嘩眾取寵還是市場需求?我們且走著看吧,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
最後,再說一句話吧。
我討厭也反對在豆子當中添加其他物質的行為,但我反對道德綁架!
僅此。
撰文:Ray | 編輯:Tia & 丹丹 |
推薦閱讀:
※TB上有沒有靠譜的咖啡豆值得推薦?
※阿拉比卡咖啡豆和其他咖啡豆的區別?
※Seasonal·曼特寧aged 旅途咖啡的味道
※有什麼速溶咖啡推薦一下嗎?
※關於咖啡豆研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