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肺癌患者因放療引起的放射性肺炎是怎麼回事?

放射性肺炎在接受過放療的肺癌患者中比較常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就是醫生的治療方案有誤。放射性肺炎的發生、肺部損傷的嚴重程度與放射面積、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關係。

一般來說,放射量越大,發生率越高,肺的損傷越嚴重。一般在5周內放射量閾值在25Gy的常規照射量較為安全。放射劑量在6周內20Gy極少產生放射性肺炎,在相同時間內,劑量超過40Gy,放射性肺炎發生率達100%,放射量超過60Gy,可引起嚴重肺損傷。

此外,以同樣大的劑量作大面積照射治療引起的肺組織損傷遠較肺局部照射更為嚴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產生肺損傷。其他影響因素如個體對放射線的敏感性,肺部的原有疾病如肺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間質性疾病等或第2次放射性照射均易促進放射性肺炎的發生。甲狀腺癌、咽喉部腫瘤放射性治療,包括頻繁的CT檢查也可以引起肺損傷,產生放射性肺炎。老人和小孩對放射性治療的耐受性差。化學療法所用藥物(如博來黴素)引起的肺毒性可能加重放射性肺的損害。對於身體比較虛弱的病人,臨床一般建議在放射治療前一個月左右服用人蔘皂苷Rh2等能夠增強身體耐受力的藥物,以便治療能夠順利進行。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變化可分為急性放射性炎症改變和慢性纖維化病變。急性炎症改變多發生在放射治療後1~2個月,亦可發生在放射治療結束後6個月。主要表現為肺毛細血管,小動脈充血、擴張和栓塞,血管通透性增高,肺泡細胞腫脹,Ⅱ型肺泡細胞和肺泡巨噬細胞增加,淋巴管擴張和肺泡內透明膜形成。肺泡壁有淋巴細胞浸潤,急性可自行消散,也可有結締組織增生和纖維化。慢性階段的肺組織變化為廣泛肺泡纖維化、肺泡間隔增厚,肺泡萎縮,血管內壁增厚、玻璃樣變和硬化,管腔狹窄或阻塞致使氣體交換功能降低和肺動脈壓力增高。若繼發肺部感染可促進放射性肺纖維化,也是導致死亡的重要誘因。

放療治療腫瘤,目的在於拯救患者,將步入死亡邊界的病人拉回健康。倘若放療效果不理想、放療產生的毒副作用較大而損害機體更方面下降,那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那麼,放療的主要副作用有哪些呢?

1、厭食、噁心、嘔吐:主要是由於放療引起的功能性紊亂與失調,造成胃腸功能的紊亂。

2、皮膚問題:乾性皮膚表現為瘙癢、脫皮;濕性表現為濕疹、水泡以及潰爛。

3、粘膜癥狀:輕者口腔等器官出現紅腫、口乾等癥狀;中重患者可出現疼痛甚至出血、潰爛癥狀。

4、發熱癥狀:主要可能有兩方面原因導致。第一,放療本身會對機體組織造成損失,特別是腫瘤組織壞死吸收將會引起低熱;第二,放療的抗癌藥物可導致血象下降、免疫力下降,也易引起病菌感染而發燒加重。

5、免疫力下降:放療將不可避免的影響正常組織細胞,在高強度照射下,會造成患者白細胞下降,從而導致免疫功能紊亂。

因此,放射治療雖然是治療癌症最有力的治療方法之一,但是也不能過度治療,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推薦閱讀:

如何陪伴肺癌腦轉移的親人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該不該拒絕患有肺癌的親戚來我家吃飯?
PD-1/PD-L1免疫療法在亞裔肺癌人群中的療效如何?
肺癌可「治癒」?別高興的太早!
談談如何治療我母親肺腺癌的治療方案

TAG:肺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