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藝 | 苗綉,一針一線中的修行
市場上關於苗繡的書並不太多,最有名的一本,出自日本學者鳥丸知子及其母親之手。這對日本母女,曾花費近30年的時間,走遍了黔東南地區,探訪了180多個苗寨,將見到的所有苗綉技法記錄成冊,取名為《一針一線》。
這四個字,簡單又貼切。因為對於苗族人來說,苗綉,就是他們在平凡生活中一針一線的修行。
▼
在黔東南的朗德苗寨里,年輕的姑娘小侯正在專心的綉著手中的綉片,這塊枕頭大小的綉片,她已經綉了3個多月。
這三個月來,從圖案設計到繡花縫製,全都是她一個人獨立完成,每一步都是純手工勞動,沒有絲毫的代勞與敷衍。綉片已經完成了一大半,但她仍然有些不滿意,打算明天再向村裡的老綉娘請教修改。
貴州黔東南的朗德,是一處擁有百來戶人家的苗族村寨。這裡離西江千戶苗寨並不遠,雖然只隔著20多公里,卻一直與熱鬧的西江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比起那裡流於形式的民族表演,朗德上寨的苗家生活則更加原汁原味。
行走在村寨的巷子里,至今還能看見身著苗裝,蹲坐在門口做活的綉娘。他們有些已年過半百,彎腰駝背,卻仍然神情專註的穿針走線,在手中的布上綉出曼妙的圖案。
歷史上苗族,是一個飽受遷徙之苦的民族。在從北往南的數次大遷徙中,苗族先民不斷遺失著自己的土地與文字。
文化無法落地生根,唯有將祖先的故事以刺繡的方式記錄在服飾上,世代相傳。苗綉就像是苗族的「無字天書」,細密的針腳間,記滿了他們的驕傲喜悅,也記滿了他們的顛沛流離。
有人說,苗族刺繡,幾乎代表著中國少數民族刺繡的最高水平。單是刺繡技法就多達十幾種,有些綉種還有更細緻的劃分。而苗族有上百個分支,不同支系也擁有不用的刺繡風格。
苗繡的紋樣很少表達具象的生活場景,更多表現的是苗人的世界觀,宇宙觀,以及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其中一些神秘的符號密碼,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人類文明的源頭。
對於祖先虔誠的信仰,給了苗人堅定的力量,因此在刺繡這件事上,苗族姑娘們從來都是毫無保留的付出,不惜花去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的時間,特地製作一件華美的繡衣。
千千萬萬的綉娘用自己的雙手和時間,共同保存下了苗族古老的記憶。小侯也是其中之一。
幾年前,熱愛刺繡的小侯在自己家裡開起了苗綉體驗工坊,平時一邊售賣苗綉飾品,一邊教前來遊玩的客人學習刺繡。
雖然沒有國家認證的「傳承人」稱號,小侯卻一直在堅持著這件有關「傳承」的小事:她向每一為來訪者講述自己民族的故事,演繹苗繡的製作過程,再教他們在土布上綉出自己的名字。
朗德苗寨的遊客並不算多,在小侯家體驗刺繡的人更是屈指可數,但只要有一個人感興趣,小侯都會立馬放下手中的活計,熱情接待。
比起賣東西,她似乎更喜歡教人做刺繡。「買東西的人付完錢就走了,很多時候,她們無法體會作品背後的寓意。」在小侯的眼中,苗綉和人之間,並不止是簡單的消費關係。
一幅苗綉作品,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更是製作者和自己內心的一場對話。
很多苗族姑娘久居深山,甚至一生也從未離開過故土,但卻從未停止過對廣闊世界的探尋和想像。她們將平日里的所見,所聞,所感,一針一線的幻化為抽象的圖案,綉進自己的衣服里。每一幅作品的背後,都是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是製作者的記憶,是不可複製的感悟和情緒。
小侯說,希望客人在體驗苗綉時,也能有同樣的感受。因為當人們把自己的名字綉在布上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和綉品之間建立了某種聯繫。苗綉是活的,每一針每一線都有生命力,那是雙手對內心世界的回應。
當然,如果客人願意嘗試更高難度的圖案和綉法,小侯也非常樂意教授演示。
一位專程從深圳過來向小侯學苗繡的客人告訴我們,現在的東西都太容易得到了,像這樣耗費心血的東西,反而有它不可替代的味道。「家裡的舊衣服一包一包的往外丟,自己製作的一小塊苗綉卻像寶貝一樣被珍藏起來。」
沒有特殊意義和生命力的產品,終究只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短暫停留,轉眼間,便會被新的物品所替代。「機器降低了生產成本,卻也降低了人性在產品中的付出,讓人漸漸脫離了自己與內心,與天地萬物間的種種聯繫。」
而苗綉,則像是一件滿載記憶的藝術品,永遠具有直達心靈的感染力。
在如今的朗德苗寨里,你依然能見到小侯為客人講解苗綉時快樂的身影。
苗人在苗綉里獲取精神力量,淬鍊修行。而前來學習苗繡的人們,也期盼著在這場近似禪修的一針一線中,再次找回自己。
-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青苔旅行(qingtaitrip),一起探索更多的民俗手藝
推薦閱讀:
※怎麼磨出一把鋒利持久的快刀?
※你還記得多少兒時藝人、小販的叫賣聲?
※摺扇都分什麼材質的?古方或和尚頭是怎麼分的?古方的好不好?
※木匠故事(三)
※中國傳統民間工藝中,有哪些即將要失傳的老手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