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由來及其旨要

《大學》是儒家經典四書之一,原本是《禮記》中的一篇,到了北宋時候,程子(程頤)將其從《禮記》中抽出單獨成篇,其後到了南宋,朱子(朱熹)把它與《論語》、《孟子》以及《中庸》合編為《四書》,並寫成《四書章句集注》,由此成為儒家必讀的經典之一。自宋以後,《大學》成為科舉考試的欽定科目。

《大學》的作者,舊傳為孔子學生曾子(曾參),但一般學者認為是秦漢時的儒家作品。

《大學》原本沒有分章節,朱子將其進行整理和修訂,分為經一章和傳十章,他認為經一章是曾子根據孔子的言論而述說,而傳十章是曾子門人根據曾子之意而寫。經文是全書的提綱,而傳文則是對經文的解釋。此外,朱子將全書概括為三綱領、八條目,並撰寫了《格物致知補傳》,使得全書的內容和意義更為完整。

所謂的三綱領,是指「明明德」、「親(新)民」以及「止於至善」,「明明德」是指彰明自身光明的道德,新民則是指革新人民的道德,止於至善是指明明德和新民都達到至極的狀態。所謂的八條目,則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平天下」,是古代君子進行道德實踐的次序和環節。

程子將《大學》視為初學入德之門,他說:「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朱子則將其放在學習四書順序的優先位置,並給予高度的重視,他說:「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推薦閱讀:

儒釋道三家在養生方面有哪些共同點?
解讀中國模式者都不懂中國
什麼是真正的自知之明?
承認無知更需要勇氣|儒學辨義 論語 為政篇第二 17

TAG:儒家 | 国学 | 新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