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反抗應試教育的人,是真蠢
如果你是富二代,一個億隻是小目標,可以直接忽略這篇文章。如果你和我一樣只是個為了生活而掙扎的普通人,請繼續。
今天是1月19號,距離2018年的高考只剩下不到140天。
「中國式」教育的核心是高考制度,是千萬人一起過獨木橋,是那所謂的「多考一分,擠掉千人」,是那「一考定終身」的制度。
在中國,高考是「中國式」教育最終的答卷,似乎也成了橫樑一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成功與否的標準。
BBC曾經拍過一部關於中國式教育的紀錄片,並在國內外播放,使得「中國式」教育走上了風口浪尖,讓很多人對「中國式教育」產生討論,懷疑和批評。
先不說該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角度和剪輯等等問題,而是看看自己身邊的孩子們,又或者是回顧一下自己的求學歲月。
從幼兒園到高中,中國孩子的書包一直都是滿滿的,重重的,抽屜里裝滿了書和各種文具。
寫不完的作業,看不完的書,背不完的單詞,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
忙忙碌碌,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這就是我們的孩子,這就是我們從小所經歷的一切。
沒有人想經歷痛苦,沒有人想讓自己的孩子壓力倍增,也沒有人願意如此「虐待」孩子。
於是,飽受批評和爭議的「中國式」教育,迎來了「被壓迫」的人的反抗——有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反抗「中國式」教育。
01
2006年,河南考生蔣多多高考時故意交了白卷。
她在試卷上用雙色筆答卷「批」高考,把自己的筆名「碎心飛魔」寫到密封線外。這個有個性、叛逆的女孩,在高考試卷上留下「不滿和宣洩」,試圖以此來反抗高考,反抗「中國式」教育。
2007年,瀏陽考生陳聖章在高考中故意不答題,直接交了白卷,以此對抗當前的填鴨式教育。
2008年,雲南考生吉劍高考4科僅得168分。
事後,吉劍解釋,原本是想要考0分的,考理科綜合時,他抱著「閑著也是閑著」的想法胡亂做了些題,沒想到還得了132分。
2008年,貴州考生李堅,高考中全部科目故意考0分,同時考場上即興撰文《作文與嫖妓》反對當前套話作文,欲以此來反對現行應試教育。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高二前埋頭苦幹,高二時接觸批判當前教育的文章,後思索自己的「三人行教育」。因求助名人幫忙宣傳理念無果,2008年效仿蔣多多以0分的關注度來宣傳。
每年高考,總會有那麼幾個「0分」英雄,用自己的成績,來吸引注意力,以此表達自己對「中國式」教育的不滿。
的確,只要一有「0分」英雄的出現,他們就會成為媒體的焦點,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點。
可是,在熱度退卻之後,在曇花一現之後,他們又得到了什麼?又經歷了什麼?是否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是否真的如當初所說的:「不悔!」
02
不悔只是少數,年少還是衝動。
蔣多多2006年進入一家技校上學,事後曾表示:「這件事我現在覺得有點可笑。」
陳聖章則後來幫藥廠推銷藥品,推銷保險。
至於雲南的吉劍,睡過大街,撿過垃圾,干過工地苦力,做過餐廳服務員,做過編輯,當過車間裝配工,打字員......後來,有人說,他成了百萬富翁。
李堅的悔意來得最快,當年被江西某翻譯學院破格錄取,2009年轉校,進入南昌某科技學院新聞系。
至於徐孟南,2017年又上了一次頭條。在高考10年後,他選擇回老家報名,準備參加2018年的高考。
在這10年,徐孟南後悔了無數次,他曾拿著條幅與4000份傳單,到南京、合肥等地學校宣傳,用他親身經歷勸告考生,珍惜高考,希望大家不要效仿自己。
他說:「如果當初有過來人勸我,我可能也不會去交白卷。」
在無數用0分,用退學來反抗高考,反抗「中國式」教育的例子中,很少有人不後悔,很少有人不遺憾,很少有人不為沒上大學而感到難過。
03
2011年七月白岩松到鄭州大學演講,稱高考是最公平的:「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中國式」教育的確存在問題,的確有不足,的確需要改革。但是,對於目前的中國人來說,對於大部分需要通過高考來實現階層流動的人來說,它還是最好的方式。
中國學霸何江在哈佛的畢業演講視頻,曾刷爆了中國人的社交圈。
何江是典型的寒門子弟,出生農村,家庭貧寒。如果沒有「中國式」教育,沒有高考,想來我們根本不會看到他在哈佛的畢業演講。
是教育,改變了他的命運,讓他沒有一輩子生活在湖南的那個小農村裡。
劉強東,大部分眼中的成功人士,也是通過高考,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北京大學法律系研究生劉媛媛,登上《超級演說家》舞台成了冠軍,還出了書,同樣是通過應試教育成了眾人眼中的寒門貴子。
假如你是普通人,你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想突破自己的階層,但你卻在反抗「中國式」教育。
那麼,你終將是一個普通的蠢人。
04
前段時間,當年的叛逆少年韓寒發表了長文,提起退學往事,他感慨:
「舊時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隨後他又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所理解的教育》,文中結尾送了大家兩句話。
一、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讀書的確未必在學校,但學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二、別以為讀了幾本書,有了點知識,有了個文憑就了不起了,這只是開始,是人生的標配。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幫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吧,你會寧願復讀十年的。
記得直到2013年,韓寒還在博客中慶幸「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並炮轟「高考作文很蠢」。
但現在,他卻後悔退學,認為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
有人說,韓寒變了,成了油膩的中年男人,成了他昔日最討厭的那種人。
可是,我卻極喜歡現在的韓寒。
年少的我們,總覺得自己不會後悔,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一切,覺得一切都是無所謂,覺得這個世界非黑即白。
可是,當你經歷了時間的滄桑,經歷了人生的百態,經歷了酸甜苦辣。
你才會真正懂得:年少終究年少,少年終究是少年。
推薦閱讀:
※得過NOI金牌後再參加NOIP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六所中醫藥大學入選「雙一流」,你怎麼看?
※生孩子後,如何妥善保管手辦之類的物品?
※科普一些關於現代前沿物理領域的知識是否真的有意義?
※如果只是為了喜歡學而漫無目的去學 不為找工作或實際應用 那麼所付出的時間金錢到底是不是一種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