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博士之死:心魔,阻斷了他所有的退路

2017年12月25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在讀博士楊寶德獨自從學校離開。當天夜裡,他在灞河溺水而亡,警方判定系自殺。

當時的楊寶德,只有29歲。

研二時,楊寶德選擇了碩博連讀,但當時的碩導沒有帶博士的資格,於是便將他介紹給了一位姓周的教授。

可周教授並沒有給他提供多少研究方面的支持,讀博一年半,楊寶德的科研工作幾乎陷入停滯,開始「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

根據微信記錄,周教授經常要求楊寶德做許多超出學術範圍之外的事情,比如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帘等。並親昵地管楊寶德叫做「皮特」或是「臭小子」。

在周教授的權力壓榨和職業霸權之下,楊寶德成了導師的小工、廉價勞動力,甚至淪為各種工具和道具。

周教授還建了個學生群叫做「粉絲群」,總是以撒嬌的語氣給楊寶德發消息:

隨意點評、挑撥楊寶德與其女友的關係:

可是無論周教授的言辭如何,楊寶德的回答永遠都是彬彬有禮、內斂自製。而在這番隱忍的態度背後,是楊寶德搖搖欲墜的人生。

他曾給自己從前的碩導發過消息,滿篇瀰漫著無力和絕望:

「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

我不會拒絕人,基本上老師讓我乾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

這導致我很大一部分時間在做無用功,得到的是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上博後的第一年我就想過自殺,覺得這樣的生活沒有意思,讓我看不到希望;

無論怎樣,我既然選擇了讀博,所有該承擔的都得自己承擔,好的壞的都得抗,我已然無路可退。」

這次並非是楊寶德第一次輕生,之前有一次,他去幫以前的碩導寫了點東西,被周教授知道後批評了一頓。當天晚上他獨自走到秦嶺山區,幾次試圖自殺但沒有成功。

楊寶德曾說:人生無趣,希望渺茫。

女友曾勸他「要不咱就不讀了」,可是楊寶德回答說「好不容易讀了這麼多年,如果我現在不讀的話,連碩士學位都拿不到」。

但根據《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籍學歷管理規定》,碩博連讀研究生學滿一學年,可以申請自願降為碩士研究生。

就在自殺前的一段時間,周教授曾答應過楊寶德出國留學的事,那段時間的楊寶德覺得未來又有了希望。他很高興,想考個英語資格證,然而在一次實驗結束後,卻因學英語而被周老師批評,這讓他明白周老師可能不會放他出國。

三天之後,楊寶德在灞河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而那位周教授,始終不曾理會。

大眾都在為生命的離去感到可惜,憤怒地批判導師的自私冷漠。但世界上的無良導師不只有周教授一人,也並非每個學生都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真正折磨楊寶德的,其實是他的心結。

01

楊寶德並不是第一個自殺的博士生,在他之前已屢有先例:

2005年,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一個在職博士生,於2月2日凌晨在宿舍浴室內上吊自殺。該博士姓劉,據報道,他的自殺「可能是因健康和學業造成的心理壓力過大」所致;

2009年,武漢大學在讀博士楊志高在家自殺身亡,時年34歲。據報道,楊的自殺「疑與論文難以通過有關」;

2011年,中山大學在讀博士阿洋從5樓跳下,年僅28歲。經調查,阿洋選畢業課題時沒理解導師的意圖,論文沒寫好,擔心畢不了業,壓力大因此跳樓自殺;

……

並且我相信,楊寶德之後,這類悲劇也不會停止。

在我們的印象中,博士生都是高材生,懂得道理比平常人都要多,怎麼會想到自殺呢?

事實上,他們雖然讀了很多書,但這些書從來沒有教過他們如何面對壓力和挫折;他們也的確都是高材生,但他們的好成績並不一定能給他們帶來好心態。

基本每個博士生都這樣想過:我都比別人多上了這麼多年學,要是沒法畢業,我的青春就全部浪費了。

在他們心中,要是寫不好論文,整個人就沒有價值;要是畢不了業,整個人生就毀了。

可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可怕的後果到底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他們自己臆想出來的?

90%是想像的。

因為從小都是優等生的他們,絕對不允許自己敗在「學習」上;已經為此投入數年青春的他們,不允許自己從頭再來。

因為出身寒微,從小被教育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並以此為信條努力求學,希望用學歷晉陞來跳出農門改變命運,光耀門楣。

不敢輸,不能輸,不可以走錯一步,在他們的世界裡,只要活著,就不能失敗,就沒有退路。

02

你覺得自己寒窗苦讀二十餘年,卻始終不被這個世界善待,但大多數眼裡的成功者就是一帆風順的嗎?

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更努力地活著。

曾經見過深夜酒醉痛哭的男人,也曾見過地鐵上紅著眼眶的姑娘,人世百態,總有千般滋味,工作迷茫,感情坎坷,生活艱難,最難熬的時候,哭著哭著,也就睡著了……這世上,沒有誰比誰過得更容易。

如果每個人只有這樣非此即彼、非生即死的選擇,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選擇,每個人都可以有許多種選擇,每種選擇都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但對於楊寶德來說,除了博士畢業留校任教能看到光明,其他的選擇都是地獄。可這世上只有他一個人攤上了這種倒霉導師嗎?難道這個導師就沒有別的學生嗎?壞人處處都有,可我們為什麼要為他們的無恥卑劣而死?

其實,楊寶德並非僅僅死於某個導師、某種制度,是他自己逼死了自己。

他無法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無法接受自己的壞運氣,更無法接受自己的人生軌跡偏離了預期。

我們必須承認,遇上這樣的導師是不幸的,可我們還是一個自主的人,我們有權利選擇在逆境中成長或是墮落。

人們之所以絕望,往往是因為別無選擇;可事實上,人們總有選擇的,或哭或笑,或留或去,無論哪條都不是絕路。

真正的絕路,是心魔。

03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博士學位重要還是好好活著重要?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自然是好好活著重要。

如果讀博士實在是很痛苦,痛苦到不想活下去,那麼繼續堅持的意義又在哪裡?難道重新尋找新生活是那樣的難以啟齒嗎?新生活的希望在數年的痛苦壓抑面前就那麼不值一提嗎?

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向榜樣學習,而榜樣通常是完美無缺的。可教育的失敗恰好就在這裡:他們只告訴孩子要成為和榜樣一樣的人,卻從不告訴他們榜樣也有失敗的時候。

他們從未被告知,除了向前沖,人生還可以選擇退出和重新開始。這不是懦弱,而是勇氣,輕言死亡者才是真正的懦夫。

畢竟,這世界從不嘲笑敢於選擇的人。

不用因 為博士讀不下去就拚命否定自己,也不用恐懼自己除了讀博就別無出路。即便沒有一紙證書,也沒有人敢否定你的努力。

你走過的路,吃過的苦,終究會回饋於你。

推薦閱讀:

渣男都是什麼下場?
18歲是什麼梗?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少年!
我很討厭男朋友打遊戲,可又不想因為這事經常生氣吵架。該怎麼解決?
一段感情是怎樣結束的?
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女人有多難?

TAG:社会现象 | 情感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