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使巫女》中一些關於日本刀及劍術的常識
本文不對該片的設定和劇情做任何探討,僅介紹其中出現的一些日本刀劍常識。
日本刀
日本美術刀劍保存協會(日本刀劍收藏和研究的專門機構)把我們通常所說的日本刀分為太刀、打刀、脅差、短刀。
刃長不滿一尺即短刀;一到兩尺即為肋差;長於兩尺為打刀或太刀。
一般而言,太刀比打刀更長,彎曲的弧度更大,但兩者之間並不以長度和外形區分,而是從刀裝、佩帶方式、刀銘等進行嚴格區分,不過光這些東西就夠出一本書了,也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這裡僅結合動畫簡要介紹。
- 太刀的佩帶方式是刀刃向下掛在腰間,主要是方便在騎馬時佩帶。流行於平安時代(12世紀)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當時騎兵盛行,所以太刀主要是馬戰時騎在馬上使用。
- 打刀的佩帶方式是刀刃向上插在腰間,這是打刀與太刀之間一個重要區別。流行於室町時代中期(15世紀後半)到江戸時代末期(19世紀中葉),因在進入江戶時代後長期的和平狀態,武士們多為步行,打刀遂得以興盛。
- 此外,如今日本人展示太刀和打刀時,也會有不同的擺放方式。和佩戴一樣,擺放太刀時,刀刃向下;擺放打刀時,刀刃向上。
- 打刀在收刀時一般也是刀刃向上收刀,太刀反之。
- 此外,片中的五所的初高中連讀的特殊刀劍類從事者訓練學校(神奈川的鐮府女學院、岐阜的美濃關學院、京都的綾小路武藝學舍、奈良的平城學館、岡山的長船女學園),其實類比了五處日本刀發祥地,通稱其為「五傳(五箇伝?五ケ伝)」。
- 「五傳(五箇伝?五ケ伝)」本指鑒定日本刀時按其風格製法分成的五大類。按照歷史的悠久順序,五傳分別為奈良的「大和傳(大和伝)」、京都的「山城傳(山城伝)」、岡山的「備前傳(備前伝)」、神奈川的「相州傳(相州伝)」、岐阜的「美濃傳(美濃伝)」。然而五傳僅是後人研究日本刀時的分類標準,並非當時的刀工做出的分類。不同地域的制刀風格在當地推廣開來、繼承併流傳至其他地域,吸引新的特性繼續發展,才形成了後人所整理出的五傳體系。本作中的五所學校也正位於五傳的起源之地,故借「五傳」之名來稱呼。
劍術
這裡僅對第一集出現的一些招式做一下簡單整理。
隱劍(隠剣 おんけん):沙耶香的流派是小野派一刀流。一刀流有所謂「架九品(かけきゅうひん)」的架勢,其中第九式即為「隱劍」,指持劍於體側的架勢,讓身體正面的敵人無法看到劍的位置。
蜻蜓:這裡薰把刀高舉在身側的架勢就是薰所承的藥丸自顯流中著名的「蜻蜓」,這裡舉在右邊的就叫「右蜻蜓」。
鷸返翅(鴫の羽返し):姬和所承的鹿島新當流中「霞之太刀七條(霞ノ太刀七ヶ條)」中的一招,字面意思即為如鷸扇動翅膀般迅捷的一招。
「霞之太刀七條」中的技法有一部分是用來在對陣持長柄刀(薙刀)或槍的敵人時進行防守的招式,因網上找不到其演武等的視頻,只能猜測這一招是先張開雙臂誘敵劈斬,之後迅速橫向擊開對方的一式。
正眼(正眼の構え):劍道有所謂「五行架勢(五行の構え)」,其中中段(中段の構え)又稱正眼,以此為遠點無論是攻擊或防守都能靈活轉向對應的架勢,攻防中漏洞都較少。
居合術(居合術 いあい) :柳瀨舞衣所承的北辰一刀流有傳授居合術。 日本古武術中有所謂「拔刀術(抜刀術)」,指以收入鞘中的狀態帶刀,通過從刀鞘中拔出的動作給予敵人打擊,或是接下敵人的攻擊並以第二次揮刀給敵人致命一擊。 拔刀術中坐姿(跪坐)狀態進行的稱為居合,站立狀態進行的稱為立合(立合 たちあい)。
車之式(車の構え しゃのかまえ) :十條姬和所承鹿島新當流中有代表性的一個架勢。持刀於體側(脇構え),刀尖向後方下垂,肘部向前凸出,誘使敵人攻擊自身的肘部。正面的敵人無法看到刀,注意力會集中在露出的肘部。
一之太刀(一ツの太刀):十條姬和所承鹿島新當流的開祖——戰國時代的冢原卜傳(塚原卜伝)所創(一說是向松本政信習得的)的奧義,集全身之力將敵人一擊必殺。據傳後曾將該奧義傳授給足利義輝(足利義輝)和北畠具教(北畠具教)。
推薦閱讀:
※劍道怎麼學習二刀流?
※為何美國有蝙蝠俠日本有座頭市?
※練習日本劍道,該如何考取段位?
※現實生活中的劍道是否有「打刀雙刀」流?
※劍道中的seme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