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自由反而束縛了個性,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一樣了……

https://www.zhihu.com/video/929366569375649792

? 點擊觀看視頻 ?

隈研吾很喜歡喝紹興酒。

他覺得魯迅文章中吃炸臭豆腐蘸著豆瓣醬、配上紹興酒的場景,就是一個男人理想中的夜晚。

但在日本,他的夜晚很少這麼輕鬆。

他一般是6點半起床、8點半到公司,忙到夜裡12點半或是1點回家。

「每天大概就睡四個小時左右吧」,他對Lens說道。「雙休日的時候也是按照這個作息來走的。」

他是日本第四代建築師的領軍人物,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的設計者。

他在場館裡里種植了很多樹,「站在它附近,你甚至都能感受到杉樹的香氣。」

還有蘆葦,因為它是東京很常見的植物。他很在乎參觀的人能在他的作品中感覺到幸福。

他不喜歡混凝土的建築。

「我認為木頭這種材料輕便自然,更利於建造有人情味的都市。」

他在80年代末開始設計生涯。

「那時真的會接到很多大訂單,都是要我去造高樓大廈;那些項目的周期非常緊,完全沒有和工地的匠人進行交流的時間……接到的單子越多,我越感到空虛。」

中國現在的樣子,會讓他想起那個時候的日本。

「中國現在的都市好像更注重外觀一些吧,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建築還真的很少。」

很快趕上泡沫經濟破滅,他被「逐出」了東京,有12年沒有在那裡接到項目。

然後,他去了日本鄉下,在那裡做了龜老山展望台、石材美術館等作品,還在北京的長城腳下做了「竹屋」,都是利用當地材料,融於環境中的「小房子」,在和各地匠人們的合作中,他說自己找回了建築的樂趣。

「3·11日本大地震」後,他開始「想做讓人能夠聯想到死亡的建築」,就像日本傳統的那些不斷更替的房子一樣,他覺得日本人的思維方式正是從中滋養,並形成了一種「放棄」的美學。

他希望這種意識能夠在21世紀重新回來,在那裡,人們會獲得更多安慰。

12月初,Lens在東京和隈研吾做了幾場對談,拍了上面這支視頻,下面是對談的部分內容。

Lens:你理想中的住宅是什麼樣子的?

隈研吾:我自己理想中的建築,應該是比較亂糟糟的吧,有很多noise的感覺。如果周圍的環境都是一塵不染的,即使有一點點垃圾存在,也會覺得很礙眼。讓周圍變得亂糟糟的,住在裡面就不會有很多負擔。

Lens:這和日本給人乾淨的印象非常不一樣……

隈研吾:其實以前日本並不是這樣的。古代的日本常常用泥土來建造牆壁,而且是那種沙沙的、不光滑的表面,反而有一種凌亂之美。到了20世紀以後,日本的住宅變得太乾淨了。

Lens:凌亂之美的潮流復興的原因是什麼?

隈研吾:如果人每天都面對這樣一絲不苟的東西,其實是會心生厭煩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更加容易對規矩的東西產生反感。他們總是希望能夠活得不要那麼一絲不苟,希望在更多的地方都能有寬鬆的空間。

Lens:日本傳統「放棄」的美學,對你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有什麼影響?

隈研吾:人活在世上的時間非常短,年紀大了,身體也會漸漸不聽使喚,無法所有的事情都如自己所願。但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事情無法在自己掌控中,我反而把它看成是一種樂趣。

如果從建築來講,那就是要享受noise的感覺,從凌亂之中感受美;而且,在建築中使用的材料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產生變化,變得越來越臟,這些變化是我近年來覺得非常有趣的現象。

Lens:唐宋的文化對日本影響很大,但從美學的角度來說,是不是宋代的美學對日本影響更顯著一些?

隈研吾:我書架上就有一本宋代介紹建築方法的書。這些建築知識從中國傳到日本,隨後日本古代的建築基本都是參照中國宋代的樣式建造的,可以說影響力非常大。

像茶道、禪宗,都是那個時候傳到日本來的。可以說宋代的美學一直影響到現代的日本;有些在中國已經消亡的東西,反而在日本仍然能夠得到保存和流傳。

Lens:宋代美學最突出的特質是什麼?

隈研吾:應該是簡練和放棄的美學並存吧。在宋代,人們想的並不是要把國家的疆土如何擴大、要使國家如何強大之類的問題,而總想著在某些場合需要用到放棄的智慧。這個觀念一直在宋代的文化裡面流傳下來,而這些特質會使人覺得放鬆舒適。這個又和現代人的心理需求是非常吻合的。

Lens:現在的年輕人都非常強調自己的個性,但看上去又都很像,你對此怎麼看?」

隈研吾:這可能跟家庭和學校都有關吧。在家裡,父母不會要求你一定要成為誰誰誰;在學校,老師也不會教育你一定要怎樣,大家都變得非常自由,也正因為這份寬鬆的自由,反而使年輕人的個性不能夠鮮明地凸顯。

因為太寬鬆了,就沒有反抗;沒有反抗,就沒有個性。

現在的孩子很少說「我討厭這樣的父母」「我不要上這樣的學校」。反抗不夠激烈,個性也就不夠鮮明。

現在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自由成長,但這份自由反而束縛了個性的發展,年輕人變得越來越一樣了。

我父親是45歲時才生的我,因為年齡差距很大,我在他面前總是非常緊張,戰戰兢兢的,他對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所以,那時候我和他關係非常僵,但也正因為有了那個時期的反抗,才形成了我現在的個性。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推薦閱讀:

【瞎看】隈工才不會哭暈在廁所
如何理解隈研吾的「負建築」設計概念?
作為一個建築系學生或建築師,可以從隈研吾這樣的建築大師身上學到什麼?
如何評價東京奧運會新國立競技場競標方案隈研吾 PK 掉伊東豐雄中標?

TAG:隈研吾 | 建筑师 | 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