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在中印之間的尼泊爾,最終會選擇跟誰混?
汪峰老師有一句這樣的歌詞:就像我們都未曾見過的那串加德滿都的風鈴, 它不在這裡,無處可尋,可它在我們心底,揮之不去。加德滿都是亞洲國家尼泊爾的首都,去過那兒玩的同學應該對這個城市印象深刻,那裡並沒有什麼風鈴,有的是狹窄的街道,骯髒的馬路,污濁的空氣,看了就沒有食慾的街頭小吃。既然首都是這個樣子,那麼其它地方也好不到哪兒去,當然這也是一個落後國家常見的模樣。
尼泊爾的國土外形看上去像個長方形,長方形的三條邊都和印度接壤,所以印度對它的影響必然就小不了。既然印度很多城市都給我們留下了髒亂差的印象,那麼尼泊爾的首都髒亂差成那個樣子也就不覺得意外了,畢竟好東西要學過來很難,而不好的東西學起來飛快,學到手之後再想改掉就更難。尼泊爾的第四條邊和我國接壤,因此尼泊爾就是一個夾在中印之間的內陸國家。如果你善於聯想的話,此時應該想到北邊那個夾在中俄之間的內陸國家蒙古國。如果說外蒙是中俄之間的緩衝國,那麼尼泊爾就是中印之間的緩衝國,這兩個緩衝國的相似之處還在於過去和現在都很窮,而且過去都跟我們不太親近,如今看著我們這邊發達了開始有了主動搭訕的意思。外蒙比較幸運一些,因為交通便利他們可以隨時開著貨車到內蒙買日用品,但是尼泊爾的運氣就不太好了,因為尼泊爾和我國交界的地方是喜馬拉雅山脈。
山的這邊是我國西藏,山的那邊是尼泊爾。尼泊爾整個國家就像是一個建立在斜面上的國家,北邊是高山、中間是丘陵、南邊是平原。因為北方的高山,所以每年去那裡爬山看日出的遊客提高了尼泊爾的知名度,給他們帶來了不少旅遊收入。高山的阻擋使得過去我們和尼泊爾之間沒有太多的恨也沒有太多的愛,能跨越這萬水千山彼此發生點正當的關係是建國之後的事了,中國和尼泊爾於1955年建交,而且我們掏了巨款在兩國之間修了一條公路。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要想混得好,就需要用高超的外交手段在大國之間玩得好,尼泊爾的計劃應該是從中國這裡進點貨收點過路費,在印度那邊獲取點生活物資開闢一片市場。如果單純從生意的角度看和我們合作當然是最佳的選擇,可是印度對尼泊爾的巨大影響力和控制力是我們無法憑藉一條公路就能取代的,公路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或許修一條鐵路會大大提升影響力,但是印度方面肯定不願意看到尼泊爾和我們走的太近。
尼泊爾的生存嚴重依賴著印度,但是這種依賴又影響了它的進一步發展。比如尼泊爾不出產石油和天然氣,所有的這些能源都來自三面圍著它的印度,如果尼泊爾選擇和我們走的太近,那麼印度只要停止給尼泊爾供應能源,尼泊爾人的日子馬上就會變得很艱難。同時尼泊爾基本上就是一個原始的農業國家,90%的人口是農民,能出口換取外匯的基本上是一些比較低端的手工業製品。
雖然有90%的人是農民,但是這些人大多數都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們種的土地是租來的,從哪兒租的呢?從地主那兒租的。所以農民種地除了要養活了自己以外,還要給地主家交餘糧,那麼窮就是必然的。但是對於這種貧困的生活,尼泊爾人倒是自我感覺良好或者習以為常,最起碼沒什麼太大的抱怨,小日子過得平淡安逸。那些去尼泊爾的同學一不小心就會被這種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所打動,得出尼泊爾人雖然窮但是知足幸福的結論。他們到底是不是幸福呢?我們這些整天追求好房好車的人很難把那種生活跟幸福聯繫起來,換個說法是我們很難理解那些種著別人的地過著貧窮日子的人卻還能保持那份淡定,這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宗教的作用,這個也是跟隔壁印度學的。我們曾經說過,印度的窮人相信輪迴轉世的說法,認為這輩子的苦難是佛祖對他的考驗,這輩子越苦,下輩子就越土豪,所以印度的窮人甘於貧窮,甚至有人覺得自己日子不夠苦,乾脆改行做起了職業苦行僧,試圖用這種方式打動佛足讓他的來生比一般人更土豪。
可惜的就在這兒了,被印度三面圍著的尼泊爾就大面積地接受了印度教這種神奇的東西,據統計尼泊爾有80%的人信仰印度教,知道這個普及率的話,對於理解尼泊爾人的那種淡定和知足應該是有很大幫助的。民間的這種宗教普及率是有歷史原因的,過去整個尼泊爾還屬於封建君主制的時候,國王就是利用印度教來統治這個國家。國王會告訴尼泊爾人,自己和身邊的大臣們是高種姓,你們這些人是低種姓,大家要接受這個殘酷但美好的現實。因此過去的尼泊爾不但是封建君主制國家,還是一個宗教國家。當年雅利安人想統治印度的時候,就大力推廣印度教這種神奇的宗教,雅利安人發現只要成功給印度人安利了這一套東西,統治起來就非常得心應手,下面的人逆來順受從不給領導添麻煩,簡直是太神奇了。所以當尼泊爾王國的第一任國王在創建自己的家族企業時,毫不猶豫地採用了印度教作為國教,皇室利用印度教統治了尼泊爾將近240年,直到2006年才廢除了印度教作為國教,在2008年徹底推翻君主制,這一切變革也不過是10年前的事而已。
那之後尼泊爾採用的體制是議會總理制,這個估計也是跟三面圍著它的印度學的,而印度是當年殖民他們的英國人留下來的。這種制度規定所有的黨派參與爭奪議會的席位,哪個黨派占的席位最多,哪個黨派出面組建政府執政,總統是虛職,總理是國家一把手。在過去這10年時間裡,尼泊爾換了9屆總理,可見這些政客們這些年都在忙著幹啥?政壇動蕩成這個樣子,那麼國家的發展速度就可想而知了,政客混戰比軍閥混戰好不了多少。
就在前兩天尼泊爾舉行了今年的大選,這一次大選是尼泊爾大選的第二個階段。它家的選舉要舉行三輪,第一輪先從基層單位選起,也就是先選縣市一級的議會,這一階段在今年的5月份已經完成;第二階段也就是本周27號舉行的省級單位和眾議院議員的選舉;第三個階段是上議院也就是國民會議的選舉。目前第二階段還沒有完成,因為第二階段也是北方地區先選,選完了隔一個禮拜南方接著選,南方選完後才能知道最終的結果。關於任何國家的選舉我們國內的媒體都比較低調,這大概是因為選舉方式的不同所以不方便報道吧。但是三面圍著尼泊爾的印度媒體可沒有這些意識形態的顧慮,他們對此進行了大肆的報道,印度媒體最近所有報道的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話:尼泊爾這一次選舉的結果直接決定了尼泊爾將來是靠向中國還是靠向印度。印度媒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尼泊爾目前爭奪議會席位的政黨主要分成了親中派和親印派,哪邊勝出尼泊爾將來就倒向哪一邊。
親中的那一派算是個成分不單一的執政聯盟,名字可以整體概括為「尼共」,這個「共」字是哪三個字的縮寫我們就不說了,尼共代表的是中下層階級,這對於一個9成人口是農民的國家來說市場潛力巨大。尼共堅持的思想就是我們馬哲課上學的那些東西,不過我們官方倒是不承認我們給他們傳播了這些寶貴的知識,說他們完全是自學成才,過去尼共就是走了農村包圍城市這條經典路線才從默默無聞混到有人喜歡。如今我們的高速發展算是更加堅定了這個黨派對馬哲課的重視,表示將來一旦勝選肯定要做個主席的好學生虛心向我們學習。
親印的那邊叫做大會黨,是印度全力扶持的黨派,大會黨代表著地主階級和貴族階級多一些,因為潛在的客戶太少所以大會黨的政策也會有意識地向窮人靠近。大會黨表示一旦勝選將投入印度的懷抱,發展和印度的關係。這並不是說大會黨的眼睛瞎覺得印度比我們發達或更好,而是印度支持他們黨派的活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印度三面包圍的巨大影響力和喜馬拉雅山絕對的阻擋力,不過是採取了他們認為務實的策略,與尼共的理想主義情懷算是差別明顯。尼泊爾的情況就是如此的尷尬和艱難,和我們走到一起會遭到印度三個方向的全面封鎖讓他們一夜變窮;和印度走得太近有損中尼兩國的關係,似乎會讓國家與繁榮富強背道而馳,畢竟跟印度混了這麼多年也一直不見好。 因此無論是外蒙還是尼泊爾,都面臨著這樣的艱難選擇,到底該怎麼選擇就看他們自己了,不過如果我們保持現在的速度不知疲倦地繁榮下去的話,他們主動靠過來終究是個時間問題。
推薦閱讀:
※被詛咒的尼泊爾
※尼泊爾自助游推薦路線?
※計劃18年1月份去西藏旅遊,有攻略或者推薦的路線嗎?哪些地方比較好冬天去?
※突發|尼泊爾東南部正在遭受百年不遇洪災
※騎行中尼線:你翻越的,不過是心裡的一座山!(走羊湖過珠峰經吉隆去加德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