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賭石歷史梗概

很多玩翡翠的朋友都喜歡一開始就去買賭石,其實賭石不是不可以玩,關鍵問題是玩賭石你提高了嗎?理由很簡單,好的賭石會輪到自己嗎?尤其是想花小錢買到好石頭的朋友。緬甸公盤每年舉行三次,代表了翡翠界的最高水平,而三次公盤立下一個遊戲規則——必須切一刀。為什麼要定這個規則呢?這要從翡翠的歷史講起:

最早玩翡翠玩到至極的是清末民初以騰衝為主的一批老玉商,他們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到密支那開採翡翠礦。騰衝自古就是有名的文化之鄉,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很大。這批出去的玉商秉持儒家的思想,開創了翡翠的輝煌,賺到了騰衝的第一桶金,產生了四大名玉而傳為佳話。但是,由於是人工挖掘,所以開採量很少,有名的場口都挖的很淺,出場的頂級翡翠按今天的審美來說量也很少。看看清宮留傳下來的翡翠實物就可以發現,那時候重色,而對水不是太重視,所以導致翡翠的歷史就是看重以「綠色」為主的一個基調。玩的方法呢,也是以賭石為主,直到今天雲南邊境還繼續沿襲這個傳統模式,擦口和蒙頭為主流。這批翡翠界的前輩,總結了他們的經驗,包括老場口的一些規律、包括今天的很多的行內術語,都源自騰衝的這個系統。

上世紀60年代,國際環境趨於大發展,亞洲四小龍經濟突飛猛進,導致翡翠需求一度上升。而跟隨國民黨殘軍部隊李彌為首的雲南籍官兵和華僑,開始做起了翡翠和鴉片的生意,把帕敢的翡翠毛料運到泰國緬甸的大其力和美賽鎮交易,之後移到清邁,使得很多香港、台灣的玉商來清邁購玉賭玉,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末,創造了翡翠歷史的第二次輝煌「清邁時代」。在那個時代出現了翡翠界的很多傳奇故事,今天緬甸的各大中介公司均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由於歷史的慣性,這個時期還是以賭石為主,還發明了一套類似幫會的手勢,只有行內人帶才可領悟其中奧秘。看石頭也必須熟人帶領,不然看不到什麼好東西。賭石一般都是從緬甸運寄在清邁的幾個大公司,由這些中介公司聯繫台灣、香港有實力的老闆看貨購貨。這一時期也造就了一批賭石高手,很多人因為賭石發了財,但是絕大多數人最後都是傾家蕩產。因此,賭石界有句名言:「不是石頭風險大,而是人心水太深。」

第三個時期是上世紀改革開放後,以瑞麗、盈江、騰衝和瓦城為主,這一時期有一個顯著特徵,就是中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導致大量翡翠毛料湧入雲南邊境,吸引人們到雲南邊境採購玉石,尤其以廣東玉雕廠、昆明工藝品進出口公司以及北京玉器廠採購的數量最為巨大。這個時代又造就了今天廣州、昆明、北京一批翡翠界的老前輩。

第四個時期是03年以來以揭陽、平洲、四會為主的廣東時代,也是這個時期,翡翠才真正進入了發育期、青春期。隨著機械化開採工具的運用,越來越多的翡翠毛料被發現,人們開始更深入的了解翡翠到底是什麼?也開始了解了賭石的風險,所以定下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大型的交易,石頭必須切一刀。白色玻璃種的瘋狂漲價、藍水的運用以及蛋面的製作工藝的提高等,把傳統的觀念全部拋到了初級的邊緣,而進入了中級的階段,這個青春期,是以陽美為最高水平代表。

現代翡翠市場

(一)緬甸翡翠公盤

緬甸國家玉石秋季公盤地點設在內比都。按緬方規定,每人需交50000歐元的押金方可領到入場券,且必須提前預交。緬甸玉石協會的同仁介紹說,按照緬甸國家的法律,不經申報私帶大量外鈔入境是違法的,將予沒收。曾有兩個河南人各攜50000歐元到公盤處交款,後幸得緬甸同仁從中幫忙斡旋,說他們不知道相關規定,並最終重回機場申報,才免卻了處罰。進入公盤的奪標者有數萬之眾,且多為內地華人,鮮見歐美人士,而華人中又以福、廣人士居多。近年來,廣東商家所進玉石便是通過仰光公盤奪標後由海路直接運回的。公盤場所為一大廳,周圍為寬闊的廣場,玉石按種類分置於廣場不同的片區。進入廣場,一邊陳列有各種老廠石,另一邊放置有大量的新廠石,大的比人還高大,重達數噸,這裡玉石的特徵是大,且幾乎都是明貨。大廳有兩層,裡面用來陳列各種中高檔貨,且同樣也都是明貨,這跟中緬邊境一帶熱衷於搞「滾個子」、「葯個子」,用不開口或只有擦口的「賭石」來忽悠人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除新場石外,幾乎所有參展的翡翠原石都有很大的解口或被分解為數塊,且每塊、每堆石頭前均設有標籤,並一律用英文註明和編號,標明重量、價格等。人所共知,在緬甸只通行美元,可現如今歐元取代了美元,想來這裡有政治因素。公盤物品的標價由業內人士或市場公議核定,多則數千萬,少則數千元。這很有點像過去玉石廠的「叫崗」。所不同的是,在玉石廠,崗家規定的價格若貨主不同意,則崗家必須購下。可在這裡,公盤規定的價格如若沒人應標,則貨物仍然是貨主的。粗略瀏覽了一下公盤場地里所有貨物的價格,感覺有一半以上高出騰衝、瑞麗等地的實際交易價格,少數貨品價格甚至走的很遠,只有二至三成相差不大。其投標方式不像流行的競買,這裡通行的是暗標,即各自寫明所投的價格,然後交到公盤仲裁處,統一由仲裁處揭標。翡翠公盤每年舉辦4-6次,由緬甸政府或軍方舉辦和主持。翡翠礦主將開採出來的翡翠原石,交由緬甸政府或軍方礦業部統一編號,集中於仰光進行拍賣,拍賣採取暗標形式,即將待拍原石標出底價,由競拍者將自己估算的合理價位投入暗箱,出價高者中標。拍賣所得政府抽稅25%,剩餘75%,由國家按一定匯率摺合成緬幣存入原石所有人的帳戶。在緬甸嚴令禁止翡翠的私下交易,否則會被視為違法。第一次參加公盤,必須得到緬甸礦業部門或者當地翡翠貿易公司的邀請,否則無法進入公盤現場,之後有了交易的記錄,申請進入公盤就容易許多了。

(二)廣州翡翠玉器市場

1、荔灣廣場珠寶玉器市場。荔灣廣場是廣州老城區最大的商廈之一,品牌號召力突出。一至二樓的珠寶玉器市場是廣州最主要的市場之一,其水晶的批發量長期處於廣州第一的位置。

2、華林玉器街市場。位於舊時稱為「玉器坊」附近的街道。南起廣州市商業步行街下九路的西來正街,北至長壽西路的新勝街,華林玉器街以華林寺前為中心,包括西來正街、華林新街茂林直街、新勝街、長勝街等連綿500米的內街中。街道兩旁有玉器店鋪142間,內設近千個玉器珠寶檔位。

3、華林珠寶玉器城。該大樓6000多平方米,有上千個檔位,其中超過一半檔位用於安置原玉器大樓拆遷業戶經營。玉器城全為出租單位,可容納逾千店鋪,以批發為主。正在進行鑽石、寶石首飾等其他類別的批發及零售商進駐。

4、廣州名匯珠寶城。該大樓8000多平方米,有上千個檔位,其中超過一半檔位用於安置原玉器大樓拆遷業戶經營。玉器城全為出租單位,可容納逾千店鋪,以批發為主,高、中品種較多。

5、十甫名都DIY珠寶主題公園。廣州十甫名都商業經營管理公司正計劃在十甫名都商廈地下開設廣州首家DIY概念珠寶主題公園。十甫名都於去年提出CEPA創業園的招商創意但反響不佳,運營商有意將商廈地下負一層、負二層和首層的西區(即清平路西側)改建為珠寶市場,消費群體將主要針對年輕一族。

6、花都國際金銀珠寶城。由花都區政府扶持發展的國際金銀珠寶城佔地120公頃,定位於以金銀首飾加工工業為主的複合型產業基地。花都國際金銀珠寶城選址於花都區新華鎮內。被列為花都區三大產業之一。

7、番禺珠寶街。內有商戶70餘家,多為港澳台及日、法、德、美、意、新加坡等國進行珠寶首飾代工,款式接近國際潮流。由於番禺珠寶具有設計新、品質好、價格低的特點,深受國際買家青睞。番禺珠寶製造業目前已在全球珠寶生產方面擁有一席之地。

(三)四會翡翠市場

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所屬縣級市四會市,距廣州67公里。周邊村屯分散著幾千戶以家庭為單位的玉器小作坊,在四會市內形成玉器街、玉器城、天光市場三個玉器銷售板塊。「街」是四會城東一條500米長的小巷子,兩側約有近500戶玉器經營檔口,每戶10平方米左右;「城」是一共九棟樓房,底層是玉器檔口,二樓以 上是住宅和雕刻加工作坊,每天午夜時都能聽到整街的「吱、吱」玉器加工聲音。四會最有特色的是天光市場,是全國唯一一個農貿集市型的地攤玉器市場,規模和東北農村集市差不多。之所以叫天光市場,可能是因為早上3、4點鐘開市,天亮後7、8點鐘散集,每天都能看到天亮過程而起名。天光市場每天能聚集約 1000個地攤,一個地攤能有一塊麻袋大的地方。以批發翡翠小件為主,而且多數是沒有經過拋光的毛坯貨,採購者憑經驗批發後大多在當地專業負責拋光的門市拋光,然後由該店主郵寄或託運到目的地,一般不會出現差錯。市場90%是大路貨,價格便宜,全國各地包括廣州華林玉器街都來拿貨,好的極少。到這來主要是趕早市,即逛天光市場,全國價最低。在民間常把喜歡翡翠同吸鴉片相聯繫,意思是人一旦真正愛上翡翠就很難擺脫它的誘惑,有「中華翡翠加工基地」之稱的廣東省四會市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 地方。日前,四會市與全國工商聯金銀珠寶業商會聯合舉辦的中國(四會)翡翠博覽會上,翡翠玉器展、玉器精品評選、玉飾品高峰論壇、翡翠玉器拍賣會等活動引 發了前所未有的中國翡翠熱,吸引了東南亞、歐美、港澳台及內地的3000多家客商參會。據說,在清朝末年,不少宮廷的玉器匠人流落民間,一些玉器匠人「南飛」廣州,經營玉器生意,一些四會的青年農民跟著他們當學徒。此後,為了躲避戰禍,不少人回到四會老家,這些人也將玉器加工技術帶回四會,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全國70%的翡翠玉器產自四會,廣州、揚州、上海、北京等玉器銷售市場,大部分的貨源都來自於四會,其產品還遠銷港澳台以及東歐、東南 亞等地區。目前,四會的玉器商鋪已發展到近1000家,玉器加工廠400多家,玉器加工經營戶已經達到40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8萬人,年加工玉璞量達到7000噸以上,年銷售額超過15億元。走在四會玉器街,處處都能聽到車玉聲,「玉器之鄉」不負盛名。天光墟,這個在四會玉器業中有標誌意義的市場,從某種意義上是商戶自發創造的。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不少四會的玉器加工戶去馬田公園旁擺燈光夜市,不久這個馬路市場就出現了規模效應,發展成為頗具特色的「天光墟」。2002年,四會大道旁一塊近3萬平方米的老廠房用地被改建為新的「玉器天光墟」,有攤位3000多個,每個攤位每個月只收取100元的管理 費。從此,玉器天光墟就遷入新址經營,但經營時間和經營方式都延續了原來傳統的特色,上市成交額高峰時超過百萬元,平常也有60萬-70萬元,成為遠近聞 名的玉器天光墟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黃金時期的四會市,正借「中國玉器之鄉」、「中華翡翠(玉器)加工基地」、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三大國字型大小品牌的效應,不斷優化玉器市場環境,打造翡翠玉器產業航母。四會玉器產業的發展,培育了一大批玉雕工藝師,生產出的玉器產品構思巧妙,工藝精細,有許多產品被評為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優秀作 品。今年8月25日,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上,來自四會的玉器作品「凌波仙子」、「觀自在」、「天地柔情」、「苦盡甘來」、「無憂仙境」五件作品獲得 金獎,占獲得金獎作品的一半。全國工商聯金銀珠寶業商會會長萬資坤對四會的玉器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四會玉器的設計理念很新穎,形式非常有個性。設計大師在設計上有自己 的理念和獨特的風格,另外再加上精湛的技藝,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很有特色。」台商蔡聰明說,他在台灣做了30年的玉器生意,他非常看好四會的玉器市場,「四會是玉器最大的加工地,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英,可以從這裡延伸到國際舞台上,這裡卧虎藏龍,人才很多,可以把所有工藝往外發展。」

(四)揭陽翡翠市場

陽美村位於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揭陽市東山區磐東鎮陽美路西側,是一個集玉器加工、貿易於一體的玉器專業村,總面積近68平方公里,總人口3000多人,素有「金玉之鄉」之稱,國內的中、高檔翡翠玉器 90%出自陽美。每年,從緬甸開採出來的中高檔翡翠原料75%以上流向陽美。今天的陽美村已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型、最集中的高級翡翠、白玉生產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中心。2004年珠寶首飾玉器工業總產值107.2億元,約佔全國同行業工業總產值20%,出口創匯2.4585億美元。陽美村發展傳統玉器產業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陽美人不僅把玉文化和經濟緊緊地糅合起來,打出了玉都品牌特色文化產業,也成為揭陽特色經濟的一個亮點。陽美村2005年4月,亞洲珠寶聯合會授予揭陽市為「亞洲玉都」的稱號。2006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授予揭陽「中國玉都」稱號,這是中國玉器界的最高榮譽。

自2000年起,陽美村產銷的玉器從數量和質量上都已超過香港,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高檔玉集散地。從事玉器加工已有上百年歷史的揭陽市陽美村,近10多年來發展迅速,玉器加工規模不斷擴大,加入玉器加工行業的人員大量增加,但一直以來其加工的玉器只是被 香港珠寶行收購包裝銷售。亞洲金融風暴後,香港不少珠寶行生意大不如前,而以質量上乘、工藝獨特的陽美玉器業務卻不斷發展擴大,許多原先在香港取貨的世界珠寶商紛紛取道直接到陽美收購玉器,使陽美玉器生意更加興旺。目前,陽美已成為世界上主要優質玉料產地緬甸的最大客戶。通常都有來自美國、新加坡、台、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及 深圳、北京、廣州、遼寧等地的上千名客商聚集該村從事玉器設計、加工貿易等業務。近年來甚至連緬甸人來到陽美長駐,加入陽美玉器加工貿易的隊伍,他們認 為,只有陽美才能為玉料創造最大的價值。一根橫截面僅指頭大小、長約一米的亂紋「廢」玉料,購進時僅80多萬元,經加工售價竟可達上千萬元!陽美著名 的翡翠設計師林潮明笑著說,這就是「開放型技術」帶來的神奇。他認為,陽美的成功在於技術和經營的開放。所謂「開放型技術」是指把「璞」雕琢成「器」之前,將「璞」置於公開場合讓所有懂玉者對其如何成型發表看法,以求將「璞」發揮最大的價值雕成玉器。如前文 所提的「廢」玉料,初看起來整條玉料顯深綠色,色彩高貴端莊,但仔細端詳卻可發現該玉料上還有許多「黑線」,這使該玉的價值大打折扣。「這樣的玉料,在香 港也許只能作為廢玉來處理」林師傅說。然而在陽美,此玉擺出來之後,許多師傅都會來參觀,對「廢物」如何利用出謀獻策。最終確定的方案是將玉料鋸短,雕成 「盤龍柱」,將「黑線」在圖案的雕刻中剔除掉。果真,把玉料鋸成10多段,每段表面雕成精緻的蛟龍騰飛圖案後,「黑線」被剷除得一乾二淨,每段成品的價值可達近百萬元。這種相互切磋技術的方法在陽美都是公開的。林師傅說,陽美的雕玉師傅不靠保密,而是靠硬功夫賺錢。事實上,公開的技術使陽美的玉器創造出最大的價值,也博得好聲譽。許多緬甸產玉料的公司都認為只有陽美才能真 正發揮玉料的價值,喜歡與他們建立合作關係。許多外國客商也認為陽美在進行工藝品設計時不落俗套、質實工精,產品經得住市場考驗。據介紹,這些都是陽美玉器業能逐漸發展壯大直至成為世界最大高檔玉器集散地的重要原因。另外,陽美獨創的「公開股份制」(即在一塊玉料礦石鋸開之前,許多人都會來自由參股,沒有合同和協約,是好玉大家共享,是廢料大家分擔損失)和加工工藝的 創新也是陽美玉器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原因。由陽美玉器設計師傅自己發明的「浮雕托地機」把雕刻玉器的機械由傳統的「側刻」改變成為「豎刻」,「豎刻」速度比「側刻」快10倍以上,成本卻大大降低。林師傅說,雕玉沒有一成不變的技藝,只有博取眾長、因材施「刻」,才不至暴殄無物,才能雕出玉中珍品,而公開是這一切的有效保證,陽美的成功之路就是這樣走出來。

(五)佛山平洲翡翠市場

國內翡翠賭石市場已經從雲南轉移到廣東,經過幾年的運行,翡翠賭石市場發展較快,南海平洲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翡翠賭石市場。平洲,因毗鄰全國最大的翡翠玉石市場——廣州,連接廣東的揭陽、四會、三水、順德以及香港等地,玉器加工歷史悠久,是近30年著名的翡翠原料集散地。前幾年是平洲人去緬甸,或者去雲南的瑞麗、盈江及騰衝賭石回來加工。現在,緬甸幾家著名翡翠貿易集團大公司,為了滿足中國市場對翡翠毛料日益增大的需求,紛紛在平洲設立辦事處,直接運毛料到平洲銷售,既方便了中國眾多廠家,也增加了原石的價值和經濟效益。由於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翡翠消費大國,而廣州又是全國最大的翡翠市場,對翡翠成品的需求量增大,相毗鄰的平洲翡翠原料加工需求量在加大,周邊加工基地對翡翠原料需求也隨之日益加大,翡翠毛 料的年需求量超過3000噸,也超過了全國翡翠毛料的年需求量的半數。除了雲南之外,全國各地的廠家,紛紛從緬甸和雲南轉移到平洲採購原石賭石。這就自然將平洲的翡翠賭石市場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翡翠賭石市場。平洲玉石交易會儼然成了小「廣交會」,參加「賭石」的商人絡繹不絕。平洲珠寶玉器協會會長梁晃林介紹:「平洲的玉石投標交易,最多的一場能夠吸引3500多名外地的翡翠商人。每次的玉石投標,幾千客商雲集平洲,桂城的各大賓館酒店一時人滿為患。」梁晃林介紹,「翡翠賭石」實際上就是賭翡翠原石中的籽料, 即翡翠的礫石。礫石大小不一,大的上百噸或更大,小的如拇指般大小。在翡翠交易市場上大多為翡翠籽料,即翡翠礫石。由於礫石表層有一層風化皮殼的遮擋,看 不到石頭內部的情況。因此,在交易中,人們只能靠打賭來判斷它內部的好與壞,於是就有了「賭石」的概念。所以人們將帶皮的翡翠原料稱為賭石。他說,平洲珠 寶玉器協會對傳統的賭石進行了改革,玉石投標以暗標為方式,以價高者得為原則,主持公道。這為行業搭起了互通有無、優化玉石資源配置的平台。2003年試 辦以後,好評如潮,吸引了中國以及緬甸的玉石商人蜂擁而至,基本取代了傳統討價還價的玉石交易方式。 目前平洲翡翠賭石市場的特點是:賭石數量較大,但大多數均開過「小窗」或「小門」,屬「半賭」性,部分毛料為「全賭」性。其中「半賭」性帶翠的老種毛料和老坑毛料最受歡迎,翡翠賭石市場的成熟度比較高。翡翠賭石市場的相對較規範,市場的成熟度較高。翡翠賭石的數量較大,毛料較充足。緬甸幾個著名翡翠貿易大公司直接供貨。有大規模的加工基地做支撐。周邊多個有一定規模的加工基地和全國各地較大規的加工廠前來購買毛料賭石。翡翠毛料賭石品種比較豐富,檔次相對齊全。有老坑料,老種料、新廠料以及本地用量較大的「八三」料等。目前翡翠毛料賭石的主要特點:1、擺件用大毛料賭石居多,一般每塊重100公斤至三噸多。2 、手鐲毛料賭石較多,一般每塊重20公斤至200公斤居多。3、掛件用毛料偏少。4、老種毛料賭石偏多,老坑料賭石較少。各場口毛料都有,但帕橄和後江賭石不多。中低檔料多,高檔料較少。5、翡翠賭石的漲幅:一般賭石底價都不高,但成交價往往高出一倍至數倍。老種毛料賭石每公斤從200元上升到700 至800元的成交價;帶翠松花或開小窗有翠者從每公斤2000元上升到6000多元的成交價;帶翠老坑賭石從每公斤一兩萬元,上升到十幾萬元的成交價,一 塊幾萬元賭石成交價達三百多萬元也有。6、翡翠賭石的賭性:開「小窗」和開「門」的「半賭」性毛料居多,「全賭」性的賭石相對較少。翡翠賭石的成交量:「半賭」性毛料和帶翠或飄花老坑賭石成交居多,成交價相對較高,往往成交價驚人。有些老坑賭石的成交價似乎有「麵粉比麵包貴」之 趨勢。有部分「全賭」性的賭石切開賭輸也常見。而「全賭」性的賭石賭漲則為極個別。中低檔料成交量一般。

(六)瑞麗翡翠交易市場

瑞麗翡翠交易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傣族勐卯古國。《瑞麗市志》記載於傣文貝葉經里的瑞麗,是勐卯果占壁王國、滇越乘象國、麓川王國的國都,是傣族文化的發祥地。勐卯自古就有珠寶交易。地名姐相(傣語)譯成漢語是「寶石街」,是古代進行翡翠珠寶交易的場所。傣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與中原內地和東南亞國家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原政府通過穿越勐卯傣族地區的「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與東南亞國家和印度一直保持著經濟文化上的往來。傣族地區成為經商的必經通道和貨物的集散地。絲綢、茶葉、土雜等物由這裡出境,換回寶石、玉器等特產,促進了當地和中原的經濟發展。翡翠出產在哪裡?據史書記載:「紅翡綠翠水玉王,精雕細琢傳家寶。均生帕敢」。翡翠產於緬甸密支那以北東經96°3北緯25°8的帕敢地區烏龍江流域。自東漢在騰衝設置永昌郡管轄地域就遠達密支那以北的帕敢地區。明朝時設騰越府,《滇黔遊記》上有「騰越出碧玉」的記載。所謂「玉出雲南」(玉出勐卯,玉出騰越)指的就是出產地密支那北部的龍肯和帕敢地區。這地方原來是中國雲南的管轄地。《中印緬交通史》中述:「自元代開滇以來,數百年間,產於勐養土司(瑞麗勐卯管轄地)之翡翠,紅、藍寶石,瑪瑙琥珀等珠寶玉器,因交通便捷,逾為內地人所注目。商人采之,轉販各處。雲南地當中介,為重要市場,故購買珠寶者,輒或疑雲南為其產地,呼其為『雲南玉』。」直到1885年,英國侵佔緬甸後將翡翠產區帕敢一帶劃入緬甸版圖。從此,「翡翠產於緬甸」成了後期的固定說法。有種說法稱:翡翠從漢代就傳入了中國。據史籍記載,早在東漢永元9年(公元97年),雲南永昌(今保山)傲外蠻及撣國王雍「調遣重澤奉國珍寶」。這是緬甸玉石首次進入中國。撣國,即今緬甸西北勐密一帶的帕敢地區。從漢代開始,瑞麗便成為我國與緬甸進行翡翠貿易交往的重鎮。當時,從四川成都出發,經宜賓進入雲南的昭通,經下關(大理南昭國)到德宏的勐卯(瑞麗)從姐告進入緬甸的木姐、南坎到帕敢、再到中亞;另一道則從德宏盈江縣銅壁關進入緬甸密支那帕敢翡翠產區,然後直抵印度、中西亞,形成了一條「南方絲綢之路」。這條「南方絲綢之路」比「北方絲綢之路」要早好幾百年。當時,沿著這條「蜀身毒路」,馬幫、象隊(公元前4世紀,傣族統治地區史稱「乘象國」,國都在現在的瑞麗勐卯鎮)絡繹不絕,販運大量的玉石毛料。從明代至抗日戰爭後期的近500年間,緬甸開採的玉石毛料都幾乎運入瑞麗(古勐卯王國國都)、騰衝,只有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接著兵分三路,一部分向東,經大理、昆明;一部分進入四川宜賓到成都,或從宜賓經長江運出,再遠銷內地和沿海;一部分運到東勐即泰國的清邁。當時,玉石不僅是勐卯王國的珍寶和生活飾品,還是對西漢、明朝的貢品。那時,這些珠寶玉器還不能作為一般的商品進行交易。這些珍奇的綠色石頭,明朝稱碧玉,滇西永昌郡稱翠生石。中國的王孫貴族視為異寶,競相佩戴裝飾,成為貧富等級的劃分。有的還以玉去作裝飾,區分官級。直到明代中葉,中國皇帝派太監駐永昌郡麓川(瑞麗),專門採購珠寶玉器。明末熹宗天啟《滇志》載:「官給本錢,由民收寶石入於官」。官私合作,使當時大量勐卯翡翠進入中國(當時,緬甸密支那勐養管轄的勐拱、帕敢翡翠產區,均隸屬古勐卯王國)。

綜上所述,緬甸翡翠產區(勐養)勐拱、帕敢曾是勐卯傣族王朝的管轄地。歷史上,瑞麗既是中國翡翠的源頭,又是翡翠進入中國的主要通道和集散地。瑞麗珠寶市場重新興旺發達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瑞麗邊境貿易日趨繁榮,南方絲綢之路重放異彩。邊貿的繁榮同時帶動了瑞麗珠寶產業的急速發展。緬籍華人、傣族、景頗族等民族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國珠寶翡翠商紛紛從泰國清邁和緬甸各地轉向瑞麗珠寶街經營珠寶翡翠。往日古勐卯王國車水馬龍的姐相珠寶翡翠街的盛況,今天又真實地重現在世人面前。雲南的騰衝、大理一度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已換成了瑞麗。如今的瑞麗翡翠市場是我國翡翠交易品種最齊全和最具有人文特色的大市場。經營者有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等國家的人。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在同一塊土地上、中國的西南邊陲瑞麗經營著同樣的珠寶翡翠。瑞麗翡翠市場的繁榮,不僅得益於瑞麗獨特的地理位置、國家一級口岸和姐告唯一的境內關外政策,還與緬甸政策緊密相關。緬甸政府從1998年3月起,正式允許翡翠毛料以邊貿的方式進入瑞麗。每年從緬甸進口到瑞麗的毛料約有6000噸左右。今天的瑞麗,仍然是中國翡翠的源頭和全國最大的翡翠集散地之一。進入21世紀,瑞玉憑藉得天獨厚的口岸優勢,使珠光寶玉帝王翡翠再次大放異彩。其玉雕精品巧奪天工、精美絕倫,玉雕作品曾經多次獲得大獎。雕刻工藝獨樹一幟,蜚聲海內外。如今,瑞麗珠寶交易日漸繁榮和興旺,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近幾年緬甸調整珠寶經營政策,不允許帕敢翡翠產區原石直接經過密支那轉向中國口岸盈江的那邦、昔馬和騰衝的古永、猴橋等口岸出口,必須將原料運到曼德勒(瓦城)珠寶交易市場和仰光進行公盤交易、納稅。緬甸最大的珠寶交易中心曼德勒(瓦城)到瑞麗姐告口岸僅390公里,盈江528公里,騰衝650公里。姐告距緬甸最大翡翠交易中心最近。近水樓台先得月,獨一無二的地域優勢造就了今天姐告和瑞麗珠寶翡翠市場的繁榮昌盛。

(七)騰衝的玉興玉碎

在西方人眼裡,「玉文化」是中國顯著的一個特徵。中國人弄玉,考古證明已經有上萬年的歷史了。中國歷史博物館裡就收藏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其鋒利堅硬,足以砍下人頭。在金屬工具沒有出現以前,它是最適宜的工具材料。中國玉類屬上被劃為軟玉,如和田玉等。而玉中的翹楚卻是產自今緬甸北部帕敢地區的翡翠,它被譽為「東方人的鑽石」,硬度可達7.5度。拿塊緬玉代替金剛刀劃玻璃,是商人證明真偽翡翠的常規動作。翡翠行業的人公認,是一些穿越「蜀身毒道」到緬甸、印度的馬幫商販發現了翡翠。比較可信的說法是:13世紀某個馬幫到緬甸販貨,回來時為了平衡馬背上的馱子,順手在一個小河谷里撿了幾塊石頭壓重,回國後卻發現那壓重的石頭是上等美玉—翡翠。其後很多騰衝人循舊道追蹤到附近山地,卻一直無法找到那條流淌著翡翠的河谷。《騰越州志》記載:13世紀雲南官府派出許多人,前來尋找寶藏;也有湖南官府派人到緬甸尋寶的記載,但據說幾乎所有人都葬身在了緬北的原始森林裡。據緬英政府1912年的「密支那地區的葡萄(緬北中緬印三角地區)報告」說:「直到1784年,中緬敵對的狀態結束,雙方大規模的貿易開始。經過長期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富有冒險精神的中國商人,終於在勐拱地區帕敢的霧露河右岸發現了翡翠的儲藏地。」這個地點在北緯24°-28°,東經96°左右,礦脈南北長約 240公里,東西寬約170公里,處於高黎貢山和巴蓋崩山的夾峙之中,霧露河橫貫整個玉石場區。翡翠的形成要求在低溫高壓、擠壓強烈的構造帶中才能生成,帕敢地區恰好處於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的俯衝帶和礦脈出露層上。日本、美國、俄羅斯、哈薩克、瓜地馬拉雖然也有硬玉岩,但都不出產頂級翡翠。因此勐拱是頂級翡翠全球唯一的出產地。其地處大金江畔,幾條河流在此交匯,注入伊洛瓦底江。水路、陸路可直通八莫、佤城,與中國騰衝有多條商道,直線距離只100多公里,騰衝成了那時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毛料集散和加工貿易中心。大量的史料證明,玉石產地勐拱「在朱明之世已錄版籍,延至清乾隆百年後」,仍屬「滇省藩籬」的土司轄地,所以有「玉出騰越」之碧玉」。乾隆《騰越州志》卷三曰:「蓋大金江內外,萬寶鱗萃……皆從騰越進。」到了緬甸洞吾王朝的興起,加之英國殖民者入侵,包括勐拱在內的大片土地劃入了緬甸版圖,翡翠遂成緬甸國寶。據英殖民者當年的記載:「每個季節,一般有20-30支中國馬幫隊來到這裡,只有很少人可以返回。在Amarapura(緬甸某地)建起的中國寺廟內,在一張長長的死者名單上,記載了大約6000多名死在緬甸的中國商人的名字。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為了尋找寶石而喪命的。這個上面記載的僅僅是那些有錢有勢的商人名字,如果計上那些默默死去的小商人、採礦工和冒險家,他們的名單將更長。」記者多次遠赴雲南騰衝並深入緬北探尋這段厚重的歷史。了解到那名單上的6000多名中國人的名字,後來被刻在石碑上,立在離曼德勒20公里的甲敢尼的「雲南墓地」里。再後來因為涉及緬北領土舊屬中國的敏感話題,該碑被緬方人為砸成幾段,沉入了伊洛瓦底江。除了玉石礦外,帕敢還蘊藏有黃金、鉑金、琥珀、柚木等資源財富。原住民為克欽、撣、蕪、傈僳等少數民族。1800年,緬明當王執政時,鼓勵中緬貿易,並於1806年在場區設置了稅局,有30名士兵常駐在此,保護貿易並徵收高達33%的交易稅,開拓了以勐拱為中心的翡翠交易市場。到清中形成街市,勐拱取代八莫成了翡翠原石交易市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旱季的采玉時節,蜂擁至緬北叢林的挖玉人多達數十萬人。很多廣東商人追蹤而來,大量的雲南人也來到了帕敢。幾百年發展下來,緬甸礦場達數百個,早年這裡僅3萬-5萬人,如今已發展成50萬人規模,經營著采銷翡翠生意。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商民為抵制英國侵華暴行,全部撤出玉石場區,玉石場冷落,採掘者寥寥。1842年,一個勐拱的緬甸官員,還專程到騰衝了解發生什麼事情。直到1860年,中英關係趨緩,玉石貿易才漸漸好轉。1861年,第一批從海上去的廣東商人到達曼德勒,他們購買了緬甸所有庫存的老玉石,然後從海上運回中國,這一單生意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自此開闢了玉石海路。1825年,不懂玉且經營虧損的英國人,將翡翠的開採、貿易和稅收悉數發包。雲南騰衝人毛應德、張寶亭中標,他們經營得法,成了最早的一代翡翠大王。自此帕敢玉礦的包岡採挖,幾乎被騰衝人壟斷。那時從緬甸到雲南的官道上,經常有七八千甚至數萬匹的馬運輸翡翠玉石等物資。騰衝海關驗貨廳每天都擺滿了各路馱貨。據清朝進士寸開泰撰寫的《騰越鄉土志》記載:「騰為萃數,玉工滿千,製為器皿,發售滇垣各行省。上品良玉,多發往粵東、上海、閩、雲南邊境地區。」明末清初翡翠尚不被重視時,僅和一般琥珀、瑪瑙、琉璃等值,在騰衝市場上僅以銅斤計。用一些散碎銀子或衣食工具類就可換取成堆成馱的上好原石,價格十分低廉。到了近現代,隨著好礦越來越稀少,翡翠的價格狂漲。有人統計,在中國,精品翡翠近50年來,價格已經上漲了10000倍。清康熙、乾隆、光緒諸帝,以及慈禧太后都非常喜愛翡翠玉器,台灣故宮珍藏的那棵「翡翠白菜」,就是在此背景下進貢入宮的。清廷皇室的喜愛直接抬漲了翡翠的身價。至晚清、民國初年,愛好翡翠的風氣日盛,加上歐亞各國對翡翠也有需求,玉石貿易量急劇上升。據騰衝海關統計,上世紀初中國從緬甸進口的玉石已數量驚人:1902年271擔(每擔為100老斤,每老斤為16兩),1915年628擔,1917年801擔。每年有2萬多匹騾馬穿行於騰衝至緬甸間,運送量占當時全世界玉石交易量的九成。這一時期是翡翠商貿的鼎盛時期。那時的騰衝海關,成為僅次於廣州海關的中國第二大進出口貿易海關。1939年進出口總額摺合人民幣達16億元。世界列強在騰衝開設了100多家商號和銀行。由於騰衝距礦場較近(290公里),過去在緬甸購買的原石90%以上都必須從水路或山道直接運至騰衝,經分解、切割、加工後,直接發往北京、上海、廣州乃至世界各地。1942年夏,日軍侵入上緬甸,5月,緬北密支那淪陷,繼而,我國的瑞麗、畹町、芒市、龍陵、騰衝先後落入敵手。中印公路被完全切斷。日寇的封鎖,給珠寶玉石的流通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商貿遭受了巨大的損失。1942年5月,日軍沿滇緬公路自畹町進入中國,沿線駐防的滇軍和新28師被打散。駐守騰衝的滇軍龍繩武(龍雲的兒子)部、縣長邱天培(中國首個乒乓女子世界冠軍邱鍾惠的父親)也望風而逃。騰衝城百姓也基本逃空,239名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進佔幾乎是一座空城的騰衝。擁有300多家玉石商號的騰衝玉石業完全歇業。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發起滇西大反攻。7月中旬圍攻騰衝,日軍在高黎貢山且戰且退,死掉500-600人,余部撤回騰衝城內固守。到1944年9月14日光復全城,全殲日寇2025人。這一仗,日本人稱之為「騰衝玉碎」,指的是他們全軍覆沒。但對於中國人和騰衝人來說,9000多名遠征軍將士陣亡、打成一片廢墟的世界玉石之都騰衝,才是真正的玉碎!中國軍收復騰衝後,100多家外國大商號和銀行迅速返回騰衝,但面對焦土抗戰的一片廢墟,只有徒勞興嘆,堅守幾個月後,不得不紛紛撤走。抗戰勝利後,整個亞洲瘡痍滿目,民不聊生,經濟一片蕭條。翡翠銷量已不足100擔,市場低迷,貿易銳減。根本談不上恢復,馬上又迎來了解放戰爭。滇西是蔣殘餘勢力盤踞的地方,沿中緬邊境,境外都駐有國民黨殘軍,上世紀50年代國民黨殘軍還在滇西反攻,短時攻陷佔據了雙江、耿馬、鎮康等縣,封鎖邊境成為當時最大的軍事、政治需要。玉石入國之路和復興的希望,徹底被阻斷了!騰衝邊貿完全停止,玉石行業那時被視為是舊社會的殘存、「搞資本主義」,加工銷售的路子基本被堵死,騰衝的玉石傳統,只存在於國營工藝美術廠和民間了。依靠幾百年來祖輩留下的玉石殘餘,他們的玉石傳統繼續著。地底的歷史遺存如此之多,竟然支撐他們搞了幾十年。以至於騰衝玉石協會會長杜茂盛介紹說:「騰衝地下的玉石邊角碎料之多,被稱為埋著一個小帕敢。」他回憶說,1944年戰後重建時,城裡城外的彈坑是最好的玉石碎料傾倒處,「大家棄之唯恐不及,都往裡倒,然後填平」。現在那些丟掉的玉石料子,可都是好東西。特別是在礦廠出產的好玉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騰衝縣委宣傳部的馬、李兩位副部長介紹騰衝的這個「新時代風俗」時說:「騰衝有段時間(上世紀80年代),很多人不願蓋房子,怕一開挖就把地底下的玉石弄跑了。城裡只要有誰家拆房子,就會圍著許多人,一般地底下的東西,誰先撿到就是誰的。地底下的這個習慣,甚至影響到了我們小娃娃的讀書學習。騰衝好多小學生,上學時都會隨身別一把小耙子,上學放學路過,見到有搞市政擴建的工地動土時,都會湊上去耙一耙,掏一掏,在土裡整幾塊玉石碎料回家去。」更有「二戰」日本老兵,上世紀80年代開放後,拿著地圖在城裡亂轉,有時推門要求「參觀」居民的老房老院子。經常第二天這家居民起床後,發現院子里牆根被刨了個洞,一些戰時被侵略佔領軍埋藏的玉石就此「飛走了」。記者採訪到的真實的一個例子,發生在當年曾作過日軍慰安所的蔡家大院,有一天當年日本人做翻譯的白翻譯(此人在中國遠征軍圍攻騰衝時臨陣反水,並提供了日軍轟炸機隊將要助戰的情報,最後導致多架日機被中美飛虎隊擊落而立功)回來了,在蔡家大院轉來轉去。第二天有人發現院子門口的一塊石板好像被人翻動了,扳開一看,底下留著一個埋罈子的空洞印。騰衝人一直認為白翻譯偷偷取走了當年日軍搶掠埋藏的金銀珠寶。走訪騰衝老玉加工的僑鄉和順、荷花鄉時,見到很多這種地底下刨出的老玉碎料,是加工小掛件、小物件的搶手材料。因為好玉難求,一般礦廠發現好材料了,就會有大量從事「掮客」、當中間商介紹人的消息靈通人士,負責把這消息告訴各路做玉「神仙」。成交後,中介費根據行規按5%-10%計、好玉高更高。大部分玉石料外面都有一層璞,也就是行家所說的「皮子」。買石料者一般只能根據出礦的井口的總品級和一般礦屬性來判斷。賣方一般在礦石的皮上,開一小點磨窗現出裡面的玉質,雙方根據這一點「露肉」,反覆觀察,分析玉石的成色。看好了後賣主漫天要價,買者著地還價,價錢講定就不能反悔。解上一刀,虧賺立見。這種交易方式被形象地稱為「賭石」,是自古進廠購石的主要交易方式。騰衝人胡建茂就是這樣一個長年行走在帕敢,開商號走廠「賭石」的行家。像他這種走廠的,光騰衝就有100多號。出國進貨時,不可能身上帶那麼多現金,那邊兵匪黑道的人太多,很不安全。商人就在自己的銀行賬戶上,往專門從事中緬雙邊匯兌的這類地下錢莊在國內開設的賬戶上,劃撥一筆需用額度的資金。然後帶張條子到帕敢那邊按黑市比價提現緬幣,錢莊匯兌收取1%的手續費,相當講信譽。從事這行的,多是在緬華人華僑,甚至很多就是騰衝人。有時劃撥的錢用完了,而這邊還想進貨,人頭熟的還可以賒賬,回國後再歸還。胡一般每年出國走廠幾次,有時達到10-20次,一般帶(匯)過去幾十萬到幾百萬元,回來在海關給所購玉石上稅就算合法。因為近些年緬甸一直不允許玉石從廠區直接對中國出口,有時會將走廠的中國客商抓起來。胡2006年就在緬甸被抓,關了半年多,最後找人花錢費了老大勁才放回國來,進的貨也全被沒收了。但他還是每年去走廠多次,照樣購石運回來。抓著就當是虧了,反正那樣也比直接到佤城進石和到仰光競石的成本低得多。他經營的翡翠毛料和成品,有70%-80%賣到了廣東。關於賭石,他說自己只是略有賺頭,當然這只是不把話講滿了的意思。杜茂盛會長為此特地帶我們去見了一位叫李本志的走廠人,他是行內公認的「賭石」高手,前不久在緬甸「賭石」大賺了一把。因李本志有「賭石王」的美名,一般他開價時,會有很多同去的人一起押寶,這樣風險共擔,賺了也按比例分成。那次出國他一共「賭」了幾十塊石頭,都虧了,別人都不跟了。這時他又看中一塊 2公斤多的石頭,他湊借押了40萬元。一刀解下來,裡面是純綠的極品翡翠,光材料就值過千萬元。在他的大成公司商號櫃檯,有人見到了用這塊翡翠加工出來的幾件玉器,三件一套的小掛環售價20多萬元,一隻雕琢成辣椒狀的綠翡翠掛件,售價40多萬元。夥計介紹,同樣用那塊玉雕成的一個珠串和一對手鐲,分別在香港賣了1700多萬元和400多萬元…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恢復了玉石業的貿易及生產加工。1981年恢復了邊境小額貿易,騰衝人重新得以由緬甸進口玉石,中緬邊貿也隨之活躍。由於歷史地緣優勢,逐漸形成了畹町、瑞麗、隴川、盈江、騰衝五大交易市場。


推薦閱讀:

相玉秘訣(賭石秘訣全要領,讀懂了算半個專家!)
【翡翠哥獨家】記錄世界上最大的粉色翡翠觀音賭石過程(四十七)網店
醉·翡翠 | 醉美藍水、晴水、油青。
翡翠掛件-你可能不知道的寓意(3)
翡翠中的浮雕之美--真的特別美!

TAG:赌石 | 翡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