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飛機航電運算能力如此低下

本文首發於網易航空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跟隨著電子工業蓬勃發展,航電系統也在高速發展而且整合程度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複雜。

現代飛機的航電系統包括了很多子系統,例如通訊系統,導航系統,電傳飛控系統,發動機電控系統,氣象雷達,飛行任務管理系統,防撞系統等等。

空客A320不同的通訊和不同的導航系統安裝位置

因為航電包括了這麼多複雜的子系統,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電傳飛控系統(fly-by-wire)。

1955年第一台裝備了電傳飛控系統的飛機——英國火神轟炸機首飛了。

1972年NASA改裝了一台海軍的F-8十字軍艦載戰鬥機成為一台電傳飛控試驗機。

因為機載電腦的運算能力低下,NASA把這台戰鬥機的所有戰鬥系統都拆了才把飛行電腦塞進去,而此機載電腦來自於阿波羅登月項目的登月艙。

因為電傳飛控系統把飛行員的操作與飛行控制舵面之間的機械連接斷開了,極大地降低了飛行自動化的難度。因為在不同的飛行高度和速度下,同樣的操作會產生非常不同的飛行姿態改變。而電傳飛控系統實現了,不管在什麼飛行狀態,飛行員一樣的操作就會產生一樣的飛行姿態改變,這同時也極大降低了飛行員的工作壓力。而且例如在盤旋的時候,機載電腦可以算出最優的尾翼舵面角度,乾淨的進入一個盤旋弧線,降低了飛行阻力。

在機載電腦中,也有保護程序,它可以保證飛機一直在飛行包線內飛行,而且正常狀態下會忽略飛行員極端的操作,例如剛剛起飛就向上拉到底,這會造成失速墜毀。

其次配合氣象雷達,飛控可以算出氣流對飛行姿態的影響,用舵面操作來提前補償,降低甚至消除顛簸。

1969年,作為第一台裝備了電傳飛控的商用飛機協和首飛了。

1987年,空客首飛了第一台裝備了電傳飛控的亞音速商用噴氣客機A320。

因為電傳飛控無與倫比的優點,越來越多的飛機開始配置它。

除了電傳飛控以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電子系統,發動機電控,它最新的版本名字叫全許可權電子發動機控制FADEC(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

商用航發FADEC

軍用航發FADEC

FADEC會根據不同的飛行狀態和推力需求來調整發動機工況,比如噴油量和壓氣機定子角度以及部分型號可以在有些工況下對外殼吹冷卻氣降溫。這提高了發動機的壽命,降低了磨損。

此外FADEC可以儲存發動機數據,顯示它的健康狀況。

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發動機磨損消耗最嚴重的地方在於高溫高壓區域,也就是燃燒室和高壓渦輪,而這個部位的高溫高壓給實時測量造成了很大困難,無法長時間可靠的測量數據。所以工程師會將一款發動機的各部位在地面測試台和控制測試台工作特性摸透,然後做個虛擬發動機在FADEC里和真發動機一起運行,然後用一些比較容易測量的數據例如軸轉數,進氣壓力,排氣溫度來修正虛擬發動機。對發動機的控制命令也同時給真發動機和虛擬發動機。而虛擬發動機的所有數據都是隨時隨意讀取的不需要測量。

上圖為一台商用航發和一台軍用航發的FADEC系統結構簡圖,大致功能一樣,接受從飛行員或者自動飛行系統來的命令調整推力,控制壓氣機定子角度(軍用航發還可以通過收斂片調收斂擴張超音速尾噴的幾何結構),控制燃油系統,發動機工況顯示,以及點火。值得一提的是下圖的發動機型號FADEC是通過燃油來冷卻的,因為高空燃油溫度比較低,可以有效為FADEC降溫,只要還有燃油就可以為其降溫,而當燃油耗盡,也就沒有必要再控制發動機了。雖然航電系統功能這麼複雜,因為它的工況也同樣複雜,而對系統穩定性健壯性要求極高。想像一下,靜不定氣動布局的戰鬥機在戰場上機動躲避導彈,突然飛控電腦宕機重啟了。或者載著幾百個人的客機剛從機場起飛,飛控宕機了,載著幾百條命和一兩百噸燃油以幾百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向居民區撲了過去。

戰鬥機的FADEC要健壯到扔到火里燒,然後拿出來放到冰里,再從樓上扔下去,接上線就能用,要經歷各種振動測試,個人電腦在這種振動下5秒鐘都活不過。

其次航電系統還要經歷電磁兼容性測試,系統之間不能互相影響。

這些比航電運算性能都更為重要,安全性和健壯性首先要保證,運算性能夠用就行。

飛機與外環境電磁兼容性測試

飛機內部系統電磁兼容性測試

而航電對於飛機的安全性至關重要,所以當一個型號換了航電單元以後也就失去了適航證,需要再走一遍取證過程。這需要巨量的資金和精力投入,所以在一個型號幾十年的生產過程中核心航電系統變化也很小,而且一個飛機型號在設計時很有可能選的航電系統是當時的成熟技術,而不是當時最新技術。而當時的成熟技術再加幾十年,和幾十年後最新的手機電腦運算性能當然是差遠了。而這又催生了一個生意,在這款飛機生產的後半程,可能很多航電系統供應商已經不生產了,而飛機生產又不能停。就有一些人先買很多系統來囤積,等供應商停產以後再以極高價錢賣給飛機製造商。他們可是賺了不少錢。

原始的航電系統是每一個子系統輸出一個數據要個別分給所有需要這個數據的系統,例如靜壓力數據需要發空速計算單元和飛行高度計算單元等等。

而現代航電系統進行了模塊化改造使用LRU(Line Replaceable Unit)單元,每個單元會把數據輸出到數據匯流排中,再從數據匯流排中讀取自己需要數據。而在LRU在閑置時可以利用自己的運算能力來分擔別的LRU的運算任務。

上圖為傳統航電架構和現代LRU航電架構的示意圖。下兩圖為傳統的航電架構的安東諾夫An225航電艙和現代LRU航電架構的空客A320航電艙,可見新架構的空間節省效果,和線纜簡化程度。

最後,喜聞樂見打廣告:盧西:真正支持十字軍東征的動力是什麼?

推薦閱讀:

航模最多能飛多高?
中國的航天技術比美俄落後至少 50 年以上嗎?
拯救禮炮7號(下)
Fedor:俄羅斯的人形機器人不僅會開車,還想上天了
火箭構型主要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TAG:航空航天 | 科技 | 工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