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安止定之舍

【舍】是一切安止定的基礎,同時舍受亦是安止定之果,因舍而得舍受,非常的合理。舍受是安止定最為明顯的特徵,而作為動詞的舍則是區分四禪八定修行與其他種類修行的關鍵,可以說理解了安止定之舍,那煉神與鍊形下手之分,還有何為趨向解脫道的習氣之類相關問題也就是不是個事兒了。

四禪是整個禪定修行的扛把子,前三禪是四禪的基礎,後續無色定不過只是對於四禪的機智運用。從禪支(安止定效果)角度看,四禪與無色定都是「舍念清凈」,也就是所謂的舍受,與其相關的話題在過往的回答中已經談過好多次了,這次的主題主要針對作為動詞的舍,就如同為了搓出大火球必須得先給予一定熱量,安止定之果恰恰就是安止定之因,為了實現對應的感受(舍受)必須得先將心調整到對應的位置(舍)上,因此也可以說這篇文章的核心是什麼樣的心才能成就安止定

雖然很麻煩的樣子,但還是先貼一下經文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

  「他是平靜、專註、住於樂者」的第三禪。』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樂的舍斷與苦的舍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凈的第四禪。』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因此,比丘們!在這裡,如果比丘希望:『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就應該好好作意這入出息念之定。

安止定的進階過程本質上就是不斷舍離粗略之物的過程,無色定有點小不同暫且放一邊,先看色界禪。

咳咳,儘管明確提及舍受的只有四禪,但這一點問題都沒有,完全不影響我之後的理論

我認為色界四禪均是舍在不同純度上的體現。從定境感受出發,三禪之中就已經包含了「絕對滿足」的特性,體會過四禪之後就會明白這就是舍禪支較為粗略的體現,此外色界前三禪除了對應的感受之外,均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呼吸精微化體感模糊化,在四禪突破臨界點實現真正的入息出息止;結合開頭強調的安止定之果等於安止定之因,可以確定我的觀點是成立的,即離欲(初)、舍尋伺(二)、舍喜(三)、舍樂(四),均是不同程度的舍。

那麼【舍】具體是一種什麼樣的操作呢?答:為了實現的自己的目的,面對本可以逃避的困難也依舊勇往直前的決心,簡稱:努力、勇氣、信心。

這種明擺著就是照搬少年漫的定義是不是有點吃驚呢,非常遺憾可能也是非常幸運的是,即使把我可能是不負責任的口胡帶來的偏差考慮進去,意思估計也是差不到哪裡去的。這也是為什麼之前我一直說,只需專心把心識收回來就會滿足初禪離五蓋的條件,畢竟能將心念從欲界日常中收回,全身心投入到修行中,且不管能堅挺多久,這其中絕逼會包含一定程度的舍念。

換個角度說,堅韌無畏之心(四禪心)的相續由此帶來清凈無染(四禪舍受),也是合理的髮指不是嘛。每個人的日常中總有那麼幾秒鐘是能和梵天五五開的,問題關鍵就在於如何完美支配那些殊勝心境,這就是單純的關於自身控制力的課題,用腳趾頭想想就知道捷徑是不存在的,樸實的努力貫徹自始至終,且也只有把那些難啃的問題一個一個手撕才能獲得稍微能看的控制力。性質上還真有點像和波旬桑廝殺,畢竟是出離欲界的境界,自然面對的也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欲界特色不善法。你的決心能堅持多久呢,少年。

這裡就表現出了與道教入手完全不同的思路,決意才是安止定的特性,舍不是無欲,而是世間最純粹最極致的慾望,不誇張的說性質上基本就是把比自身粗略之物按在地上摩擦吧,曖昧、無為、放任自然等等都不是修安止定的路子。

啊對了,三禪心應該就是愛♂吧

愛(三禪心)的相續而得平靜的幸福(三禪樂),同樣也是合理的無言以對。

隨著這個詞的出現,各種花里胡哨的東西也可以加進來了,此處可能會有同學覺得奇怪,為何愛也是一種舍呢,我想這個問題甚至只需在腦子過一遍就會知道答案吧,單純思考一下人們在愛的引導下產生的行動,無需別人的提醒我們自己也是再清楚不過的不是嘛。當然三禪心是最純粹的愛,日常中哪怕就是幾秒種也是很少見的,多數情況都會帶一些雜染,但將其作為原料相續起來也會產生快樂,這部分就由初二禪補上。

四禪各方面要求都極其苛刻,最純粹的決心,不允許一絲鬆動,觀察者心識與被觀察物合一,不做到這程度根本實現不了征服色法,因此談論四禪時除了舍還是舍,存在的東西永遠只有唯一。然而在前三禪各方面元素卻都是十分多元化,有些地方甚至怠惰一些都是不影響的,不過還是得強調一下【決意】到底還是得決意,不自主的、軟綿綿的心依舊與安止定無緣,只是對於何為心的強大方面,突然就『人性化』了一些。

與魔軍廝殺的勇氣,寬恕一切的溫柔,甚至是對於親愛之人的愛等等都可以作為企及梵天境界的力量。慈悲什麼的在四禪境界上看,可以說是非常豹笑了,但對於前三禪來說確實可以是相輔相成,反倒是四禪才不正常,理論上說只要是有色法存在的世界就必然伴隨著對於他者的愛染,只在不同層次上產生不同的體現,盡量往好的方面想人類的愛雖是建立在欲界肉體之上,但也確實包含一定與色界兼容的成分,剩下也就是加上一點決心就可以和大梵天師兄談笑風生了。再者,以這類看似不是那麼硬派的力量一路走來面對四禪時,同樣也用不著再另外捨棄什麼,通過前三禪的考核不論主觀上怎麼想,客觀上心識都必然與舍非常熟悉了,剩下只需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邁一步就夠了,換句話說溫柔的少年不會因為四禪而變得無情,相對的冷漠系boy也不會因為三禪而變得慈悲心爆炸。

某種意義上說,色界就是將我們世界中最美好的東西作為組成世界的原料,且在日常中恆久相續。通過色界禪我們能認知到世間最美好的一面,那些最強大同時也是最溫柔的東西,話說有時候也會感慨,雖說是善與不善對半開,但人道果然還是善道,哪怕就是為了自身的保存,或是徒有其表的假象,群體的或是個體的價值觀大體上還是會趨向於向上的一面。(此處應有王陽明)

然而,無色定表示:呵呵,↑這些其實都沒什麼意義。

無色定是對於一切價值的否定,除了無色定本身之外。愛不用說,甚至連代表四禪特質的決心都被吃了,理論上無色定也只是更進一步的舍斷,但「決心」這詞畢竟是針對色法存在的世界而言,無色定的舍已經很難以決心來定義。換個角度說,色界禪中因為知道存在著粗略的外殼,所以才要下定決心去舍斷,因為『我』比『你』強,所以要更進一步,但在無色境界中早已沒有比較級的概念,剩下的能被超越的對象只剩下意識本身,這其中已沒有色界禪時那麼明確的理由,僅僅因為上面還走得通。

在解脫道中有個叫做八解脫的東西,其中色界禪需要進行一些轉換變成「有色者見諸色」,「內無色想者見外諸色」,「只傾心於清凈的」,四個無色定則是乾脆直接加進來,一方面我認為是因為無色界沒有動與靜的概念,只需正念相續就會變成安止定,另一方面我想就是因為無色定上手就已經否定了一切價值吧,很有解脫道感。

數論哲學認為世間一切由原質化現,原質本身不可顯,但會因自身具備的善性、動性、惰性之間不穩定作用進而演化出世間一切名色法,這些演化物同樣也具備著原質三性。

數論派仙人們認為安止定具備著暫時降服動性與惰性,回復善性本質的效果,善性本身又與最終證悟解脫有著直接聯繫。結合現在的理論,我認為這個善性就是舍受了,在修行中積累的東西,同時也是理論上無論怎麼舍斷都必然會存在的東西,以及最關鍵的:舍受是趨向解脫的習氣。上面我說舍本身是最極致和最純粹的慾望,將這份世間最勝欲進行至極致反倒是觸發了出離世間的習氣,又考慮到這還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特質(大乘並感),可以說卡密sama是很心機了。

另外這裡是包括了一切名色法,可不止是doge是否有X性這種程度,而是連路邊石頭都包括進去了,這又是什麼鬼呢?無色定那塊也談到了,雖說依舊是舍還是更精微的舍,但在沒有色法存在世界裡已經很難以決心去定義了,同理在色法存在世界裡,決心這詞也僅僅只有在善趣有情身上才能被確認,至於花兒為何盛開,鳥兒為何歌唱,其背後就不存在什麼理由,也不需要什麼理由,世界自無始之始起就已欽定了這樣的原始屬性,哪怕在看似沒有生命的地方也一定存在的最純粹也是最原始的力量(尼采感),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欲啦,在不同層次上以不同的形式體現,【道法自然生生不息】與【君子應自強不息】,是不是有點像是無色與色界之間的關係呢。

回到修行上,用不著去考慮什麼無欲,心性提升之類的,先明確自己的目的,什麼拯救地球啊、追求力量、全家螺旋升天,或是單純的追求真理都是可以的,越是純粹、明確越好,任何修行幾乎都是由粗略到精微,再到根本無法形容的抽象(為道日損),起始都是由粗略開始,只要不是什麼畜生習氣就好。還有應該就是西哲始祖之認識自己吧,思考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願望,明白自身『欲的傾向』,再依照自身根性選取適合的法門,剩下的也就是樸實的努力積累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修禪定後常常遺精?
真正深入最終禪定是什麼體驗?
佛教一切經教論是不是都是指月之指?
禪定記錄1 . 過去的5年

TAG:禅定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