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的黑鷹】腓特烈在七年戰爭的輝煌,慘敗與消耗
本人第一次在乎上寫文,如果有啥不對的地方請指出,由於掛著VPN,所以更新會
非常。。非常。。。非常慢。。。。為了報復腓特烈大帝在兩次西里西亞戰爭中對奧地利的入侵和羞辱,經過奧地利的一番外交努力,特蕾西亞女王終於與波旁法國和沙皇俄國達成了聯盟來共同對付普魯士,顯然,腓特烈的普魯士這一脆弱的強權崛起已經威脅到了兩大歐洲霸主和東歐巨熊的利益。
為了破壞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結盟,戰爭一開始,腓特烈大帝果斷採取了進攻行動,開始入侵奧地利的盟友。
1756年秋天,腓特烈大帝的普魯士軍隊突然攻佔了薩克森,薩克森軍隊在兩次小規模遭遇戰後之後便向普魯士投降。之後腓特烈大帝的軍隊又長驅直入波希米亞薩克森是一片富饒的國土,佔領了薩克森,腓特烈大帝就又得到了一個可以為自己軍隊提供足夠保障的戰爭基地。薩克森也像西里西亞一樣,人口稠密,人口總數相當於當時尼德蘭的2/3,農產品豐富,可以普軍提供近四年的戰爭物資,而在之後的幾年內,普魯士對薩克森犯下的罪行也是沉重的,當然,這已經是後話。1756年的冬天,腓特烈大帝不得不讓他的部隊在薩克森度過冬季,這一停頓可能是致命的,因為腓特烈的敵人因此有了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軍事上的對策,果不其然,腓特烈大帝將在1757年同時對付奧軍和法軍,他預計法軍在這一年的春夏時間將從西向東朝薩克森方向開來,威脅他脆弱的側翼。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在法軍到來時能有精力對付它,腓特烈大帝必須在法軍到來之前,就把奧軍從薩克森和西里西亞一帶趕出去。於是在當年開春春天,普軍沿多路進入波希米亞,於5月初到達布拉格。腓特烈大帝讓部隊在布拉格北側的一個高地上停下,在此他的驃騎兵發現了奧地利查理親王行動遲緩的部隊。他立刻下令普軍以縱隊向南機動,以便各排向右轉90°,整個戰鬥隊形正好面對奧軍的右翼,當奧軍的結局似乎已經以慘敗告終時查理親王手下一名很有才幹的指揮官(名字我忘了。。)他不僅率領奧軍處於二線的三個線列步兵團趕往右翼,而且在普軍正通過一處複雜地形時,這三個團立即展開成戰鬥隊形,向撲來的普軍發起反衝擊。普軍處於第一線的第6擲彈兵團,第40燧發槍兵團,第28線列步兵團和第19擲彈兵團被這突如而來的反扑打亂了陣腳,和奧軍前後兩線部隊絞殺在了一起。為了保證攻勢的繼續,腓特烈下令前線將領發揮普軍向來引以為傲的機動,讓剩餘的部隊避開奧軍的第一線部隊,在開闊地帶發起全線攻擊,在30分鐘的激戰後,腓特烈在奧軍已被削弱的右翼方向投入的第1和第4胸甲騎兵團,數百名經過「肉樁」訓練的普魯士胸甲騎兵衝過疲憊的普軍步兵陣列前引起了一片的歡呼,在他們高昂的戰吼聲中奧軍的右翼片刻間便蕩然無存,普軍步兵如潮水一般湧上前試圖撕碎整個奧軍。但勝利再次與腓特烈失之交臂,擺在他突破部隊面前的是奧軍穩而有序的多達三團之眾的後衛部隊,奧軍主力大部分得以退回到布拉格城中,腓特烈只得下令部隊打掃戰場。會戰中,雙方的戰損率都在22%左右,這令腓特烈感到奧地利軍隊這支當初西里西亞中的那隻腐朽,僵化的軍隊已經脫胎換骨了。退回布拉格後,查理親王的一小部分兵力,加入到了正從東面向布拉格方向開進的道恩元帥部隊當中。
道恩是一位很有經驗、很能幹,又很謹慎的指揮官,奧地利陸軍從西里西亞戰爭時期的腐化到七年戰爭前期的頑強堅韌和他近幾年軍事建設的成就是分不開,這位元帥註定是腓特烈軍事生涯中最可怕的對手。為了解救被圍攻的查理親王,道恩元帥高明的選擇不攻擊腓特烈的軍隊,而是打算直接切斷普軍的後勤供應,甚至直接繞道攻奪薩克森。腓特烈因此不得不分軍前去捕捉道恩,在科林與其相遇。腓特烈懊惱的發現奧軍已在幾個低矮的山丘上展開了戰鬥隊形。處於被動的腓特烈首先率軍發起了攻擊,他依舊打算故技重施越過奧軍隊形,攻擊其右翼。但道恩很快發現了普軍的企圖,立即將正面的六個線列步兵團和三個輕步兵團部署成面向右方,普軍受到了可怕的奧軍輕步兵的頑強阻止,在炮兵火力和滑膛槍齊射火力打擊下,腓特烈遭遇了可怕的傷亡。近黃昏時,普軍只得全線撤退,而道恩出於他那「謹慎」的考慮,擱置了麾下將領建議追擊的建議。但光論交戰中,普軍傷亡近1.4萬人,占其總兵力的43%,這對腓特烈是一個沉痛的打擊,他不僅沒有擊敗道恩,而且還不得不放棄圍困布拉格。而奧軍只損失了9000人,僅占其總兵力的20%。特蕾西亞紀念館前的道恩元帥像
在科林戰役給腓特烈重創的道恩可以說是腓特烈最強勁的對手
在如同上面這類防禦性的會戰中,奧軍的炮兵起到巨大的作用。正如一名參加過當時會戰的普魯士人證實:
「炮彈像暴雨一樣從我們頭頂飛過,絕大多數都落在了我們的隊列中,許多士兵紛紛倒下。……我向旁邊看了一眼,看見一名軍士的身體被附近的一發炮彈撕裂,其慘象是那麼的可怕,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他接著說道:「我們奔向一塊齊頸高或許可以藏身的莊稼地,當快到達時,密集的霰彈像下雹子一樣覆蓋了我們整個的隊形。我們仍然背著槍,我可以清楚地聽到霰彈擊中刺刀的聲音。」
科林註定是腓特烈人生中的一次挫折。在前兩次的會戰中,腓特烈大帝的損失僅是軍稍多一點,但是這一次會戰,他的損失慘重。由於奧軍在兵力總數上佔有優勢,而且腓特烈還得去對付其他的對手,這樣,腓特烈似乎已沒有能力,再去攻擊預先選擇好陣地的敵人。腓特烈採取與敵線式戰鬥隊形平行前進,然後突然展開成戰鬥隊形的戰術,雖然取得了布拉格會戰的勝利,但緊接著在科林,再採用這種戰術,只能是讓自己的部隊去正面攻擊佔據有堅固陣地的敵人,而這正是道恩所希望的。實踐證明,訓練有素的奧軍不但非常難以對付,而且戰敗後的恢復能力也很強,而非廣大軍迷所鄙夷的「奧受」。另外,查理親王的策略運用,也為奧軍科林之戰取勝提供了必要保證。在布拉格之戰失敗後,他沒有像腓特烈所希望的那樣撤到波希米亞南部,而是繼續堅守在布拉格。他這樣做,完全打亂了腓特烈大帝的預設方案,即首先將奧軍逼出薩克森和西里西亞,然後再抽出主力對付法軍。科林的失敗,不僅完全打亂了腓特烈的戰略計劃,而且也迫使他放棄了對布拉格的圍困,並從波希米亞撒出,腓特烈只能暫時不管查理親王和道恩元帥,轉而準備對付法軍。 當腓特烈率軍退回薩克森,並在薩克森集中部隊時,查理親王又率領奧軍不慌不忙地進入西里西亞,包圍了施維德尼特斯要塞。如果攻破這個要塞,奧軍主力將直接威脅西里西亞首府布雷斯勞。而此時,腓特烈大帝卻在疲於奔命的向西機動,準備迎擊法軍。 腓特烈大帝在西線面對的是一支由蘇比茲王子指揮的紀律鬆散的法軍。蘇比茲王子很早就以在戰場上生活奢侈而聞名的廢柴公子,而且他手下的軍官都效仿他的做法。在會戰結束後,普軍從法軍營地俘獲的戰利品中就可以得到證明。普軍的戰利品中不僅有僕人,而且還有演員,以及其他貴族化的生活用品,包括「成箱的香水,連火藥都有香水味。數不清的禮服、帽子、遮陽傘和睡衣,甚至還有鸚鵡」。另外,由奧地利元帥希爾德伯格豪森率領的一支德意志軍隊,不久也加入了王子的法軍隊伍。這支軍隊是德意志諸侯國軍隊的一部分,紀律同樣鬆散。按照合約,這支軍隊的大部分供應主要都由王子負責。這兩支部隊在三十年戰爭中,就採取瘋狂掠奪佔領區的方法來供養自己。
當腓特烈大帝只率領其總兵力的一半,即2.2萬人向法德聯軍衝擊時,「聰明」的王子和希爾德伯格豪森立即就率軍撤走了。然而,當腓特烈率軍轉而向東來威脅西里西亞時,他倆就馬上返了回來,使腓特烈不得不又一次率軍趕回來。終於,在羅斯巴赫要塞附近,腓特烈的軍隊趕上了他們。此時法軍已面向東,佔據了一個有利位置,採取防守態勢。而腓特烈一生中的頂點即將來臨。普軍在聯軍對面展開後,王子和德意志聯軍統帥試圖西施效顰,將部隊在羅斯巴赫南側擺開成戰鬥隊形,以威脅普軍的後勤供應線。然而,他倆的意見並不統一,元帥希望和普軍決戰,而王子卻不願將兵力全部投入。
於是當看到聯軍向羅斯巴赫南側機動,腓特烈立即將部隊調回,而聯軍的指揮官卻錯誤判斷普軍要撤退,於是改防禦為追擊。而利用兩個小山丘和周圍森林做掩護,腓特烈重新將部隊埋伏在聯軍必經之地。在塞德里茨少將的胸甲騎兵從山丘後衝出對驚慌失措的聯軍騎兵實施突然攻擊,並擊敗他們後,普軍八個步兵營以整齊的隊形齊射聯軍步兵。而此時,絕大多數的聯軍步兵還沒來得及展開,隊形毫無組織、混亂不堪。在普軍騎兵和步兵的猛攻下,聯軍全線潰敗。羅斯巴赫,普軍僅損失了不到600人,而聯軍卻損失了1萬多人。羅斯巴赫的勝利不僅僅是腓特烈個人軍事生涯的巔峰,也為其掃清了西線的顧慮,現在他可以全力在東線作戰了。
此時在東線,奧地利的查理親王不僅攻下了施維德尼特斯要塞,而且還消滅了布雷斯勞數量不多的守軍,攻佔了布雷斯勞,使腓特烈大帝失去了這個地區近1/3的領土。經過12天150英里的強行軍,10月初,腓特烈大帝率軍和布雷斯勞3300名守軍會合,並在一個叫洛伊滕的村莊附近,與6.5萬名已排成戰鬥隊形的奧軍相遇。
腓特烈將計就計,直接向奧軍隊形挺進,做出如以前一樣要威脅其右翼的樣子,然而此時普軍的縱隊突然向右轉,改為與奧軍隊形平行前進,並消失在一片小山丘之中。雖然站在洛伊滕教堂的塔上,但查理親王卻什麼也看不到,得知普軍威脅其右翼後,他如同布拉格戰役一樣立即將預備隊調向了他的右翼。此時,訓練有素的普軍兩個縱隊的先頭部隊繼續前進,直到越過了奧軍的一翼才停止前進。各排之間的距離與每排正面的寬度保持精確一致,在指揮官小利奧波德親王的統一指揮下,兩個縱隊的各排同時向左轉90°,面對整個奧軍隊形,所有的普軍突然展開戰鬥隊形。像勇敢、剛毅的斯巴達人一樣,挺著刺刀向奧軍的翼側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普軍步兵擺成傳統的二列戰鬥隊形,採用交替射擊方式猛烈衝擊奧軍的翼側。查理親王急匆匆地一會兒率軍趕到右翼,一會兒又率軍趕到左翼。但是,奧軍隊形的縱深太大,足有五十列之多,相互紮成了堆,彼此不能支援。只有奧軍的兩個龍騎兵團從右翼衝出來實施反擊,但很快就被塞德里茨的胸甲騎兵擊退。幾個小時後,奧軍全線潰敗,損失了2.2萬人,而普軍只損失了不到1.2萬人。普軍乘勝追擊,很快包圍並奪回了布雷斯勞,俘虜了1.7萬名奧地利和薩克森守軍。通過積極、靈活的機動,腓特烈牢牢控制了薩克森和西里西亞。另外,通過與蘇比茲王子、查理親王和希爾德伯格豪森元帥的幾次交戰,他還繳獲了大量的物資,這使得他在這兩個地區的佔領更加牢固。
奧地利軍隊撤回到了波希米亞,特蕾西亞女王從這兩年戰爭中惟一得到的,就是她的妹夫、查理親王的辭呈。 腓特烈運用靈活的機動戰略,阻止了奧軍想重新佔領西里西亞的企圖。其實,在和腓特烈大帝最初的對抗中,蘇比茲王子和希爾德伯格豪森元帥,就成功地運用了這種進行戰爭的必需手段——機動。在腓特烈大帝率軍到來之前,倆人立即率軍撤走,而當腓特烈大帝離開之後,倆人就又率軍趕了回來。這迫使腓特烈大帝不得不又急忙撤回來,使查理親王得以使用絕對優勢兵力,不慌不忙地從普軍手裡又奪回了西里西亞。只不過,腓特烈大帝利用戰略機動是在空間上取了優勢,而他的對手運用相同的戰略僅僅是在時間上取得了優勢。而且,蘇比茲王子和查理親王通過這樣的密切配合,保證了對布雷斯勞的攻佔。假如他倆能像那次一樣,密切協作、共同對付腓特烈大帝的話,那他們一定會獲得巨大的勝利。 古羅馬的尼祿將軍(不是那個暴君傻皇帝尼祿←_←),在和漢尼拔的弟弟哈斯德魯巴對抗時,曾運用靈活的機動戰略製造了一個絕好機會,將毫無防備的迦太基逼到了一條大河邊;英格蘭的愛德華親王,也曾運用靈活的機動戰略,巧妙地周旋在蒙特福特父子之間,並以突然的行動分別擊敗了優勢的敵人。然而,蘇比茲王子和希爾德伯格豪森元帥卻放棄了經過機動獲得的優勢,並由於倆人意見不統一,致使在羅斯巴赫遭到慘敗。查理親王也沒能抓住機會,本來他可以堅守不出,卻突然迷之自信選擇了在一個地形不利的地區和普軍交戰。不過,查理親王還是迫使腓特烈大帝,為了搶收莊稼,並奪回他的重要軍事基地西里西亞,不得不和兩倍於他兵力的部隊交戰。然而,在這次交戰中,查理親王卻犯了拜占庭將軍貝利撒留所忌諱的錯誤,給了敵人第二次取勝的機會;他本來可以利用時間上的優勢,打破腓特烈在空間上的優勢,並取得交戰的勝利。靈活運用機動戰略,強調積極進攻,對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很有信心,以及集中主要兵力攻敵一翼的戰術,所有這些都是腓特烈敢於多次與強敵作戰的關鍵。另外,對手的不稱職,也有助於腓特烈在對手選擇好的戰場上交戰,並取得勝利。再者,不像1757年上半年進行的交戰,在羅斯巴赫和洛伊滕之戰中,腓特烈重視後勤也使得供應也很充足。普魯士西部本土的物資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向普軍前線的供給。
1758年,作為普魯士唯一盟友的英國派出了部隊進入漢諾威,並成功地牽制了法軍,所以腓特烈不再擔心法軍的威脅。然而,東線強大的俄軍卻又成了他的心腹大患。雖然俄國在七年戰爭之初便對普魯士宣戰,但俄國國內的政局影響了軍隊的動員準備、後勤補給和戰略計劃的制定。奧地利特蕾西亞女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提出將俄軍調往西里西亞作戰。而俄國最高宮廷會議不出所料的否定了奧地利的建議,根據俄國的利益制定了進攻東普魯士的計劃。東普魯士是普魯士東邊的一塊「飛地」,其面積約為普魯士全部領土的一半,戰略地位很重要,俄國早就對它垂涎三尺。俄國計劃將主攻指向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助攻指向北部的梅梅爾。兩地都在波羅的海沿岸,只要佔領其中一處,俄國即可從海上獲得補給。預計出動陸軍約8萬人,總司令為斯捷潘·阿普拉克辛。波羅的海艦隊配合陸軍行動。1757年5月俄軍才緩緩開始軍事行動。當時腓特烈正親自率普軍主力在西里西亞對奧軍作戰,沒有成為俄軍的對手,而在東普魯士只留下萊瓦爾德將軍指揮的少量兵力監視俄軍。因此俄軍參戰初期利用奧、法對普軍的牽制,取得了一些進展:7月初佔領梅梅爾,月底佔領提爾西特,8月繼續向東普魯士腹地進軍。俄國人在佔領區大肆劫掠,並強迫當地官吏和居民宣誓效忠沙皇,企圖永遠霸佔東普魯士。但此後,俄軍總司令阿普拉克辛不是按預定計劃迅速向哥尼斯堡進攻,而是遲疑坐困,貽誤戰機,使腓特烈大帝得以調動部隊迎擊俄軍。8月30日,萊瓦爾德將軍指揮的東普魯士軍團在格羅斯一耶格爾斯多夫村地區,對俄軍突然發起了奇襲。俄普兵力對比約為7萬人對2.5萬人,俄方占絕對優勢,但身為總司令的阿普拉克辛張皇失措,放棄指揮。萊瓦爾德的兩個擲彈兵團以刺刀衝鋒在炮火掩護下,一舉突破了俄軍戰鬥隊形的中央,使俄軍幾乎潰不成軍,萊瓦德爾順勢將第4擲彈兵團投入戰鬥,同時擊潰了俄軍毫無防備的側翼。在萊瓦德爾即將創下又一個普魯士軍事奇蹟的時候,俄軍少將魯緬采夫指揮的一個步兵旅趕到戰場,不待命令,魯緬采夫主動攻敵側後,三個步兵團以密集橫隊的火力打垮了普軍的側翼。這一行動出普軍意外,奇蹟的扭轉了戰局,原來潰敗的俄軍部隊也乘勢在主將的勉勵下轉入反攻,最後擊退了萊瓦爾德的普軍部隊。俄國日後的名將魯緬采夫開始初露頭角。這一仗的勝利,為俄軍打開了通往柯尼斯堡之路,但阿普拉克辛卻命令俄軍撤回梅梅爾,致使俄軍1757年第一次攻勢以無結果告終。他之所以作出這個坑爹的決定,主要是獲悉女皇葉維塔病重,擔心親普魯士的小彼得登基,因此預留後路。葉維塔病癒後,立即將這害群之馬辛撤職辦罪,指定費爾摩爾繼任俄軍總司令。
俄軍在佔領了東普魯士之後,繼續向西推進,直接威脅著普魯士的心臟地帶奧德地區。為了解除俄軍的威脅,腓特烈大帝採取了和去年對付法軍一樣的戰略:在對付俄軍之前,首先將波希米亞的奧軍趕走。為了避開把守進入波希米亞要道的奧軍,1758年春天,腓特烈率軍侵入摩拉維亞,包圍了有著堅固防禦工事,且有重兵把守的奧姆特斯要塞。他希望奧軍前來增援奧姆特斯,從而能在一個有利的位置擊敗奧軍。 然而,他面臨的對手又是謹慎的道恩。道恩依舊和之前一樣,利用他的輕騎兵襲擊普軍的草料隊,從不發起正面實施攻擊,而堅持運用破壞普軍後勤供應線的戰略,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位置。當得知普軍4000輛運送彈藥的四輪馬車隊正從西里西亞趕來,道恩馬上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在訓練有素的輕步兵協助下,襲擊了這支運輸隊。結果不但破壞了所有的四輪馬車,還使護送運輸隊的9000人損失了2000。曾經領教過道恩的後勤消耗戰的厲害的腓特烈無可奈何地放棄了對奧姆特斯的圍攻,退回了西里西亞,只能向北迎擊正向奧德挺進的俄軍。 雖然去年普軍曾和俄軍交過手,並領教了俄軍步兵和炮兵的厲害,但腓特烈仍對俄軍有點蔑視。腓特烈大帝率領1.4萬人趕到奧德附近,並和負責阻止俄軍的另一支部隊會合。由於缺乏應有的攻城訓練,俄軍只是對奧德城進行了毫無成效地封鎖。腓特烈決定對俄軍實施誘攻,以分散其兵力。 當俄軍指揮官費莫爾將軍,將他的部隊布置在佐恩多夫附近一條小河後面的一塊十分荒涼的地帶時,腓特烈大帝立即率軍從各個方向將俄軍圍住,然後從後面發起攻擊。但俄軍巧妙地倒轉了一下隊形,使腓特烈不得不從正面和俄軍交戰。1758年初,俄軍重新發動對東普魯士的進攻。1月13日魯緬采夫師佔領提爾西特,1月22日費爾摩爾佔領哥尼斯堡。這樣,俄國陸軍可以從海上獲得補給,並可得到向普魯士進軍的契機。打開了向普魯士本土(波美拉尼亞和布蘭登堡)進軍的道路。按最高宮廷會議制訂的計劃,俄軍應在波茲南地區集結,從該地向普魯士腹地發起進攻,為保障俄軍左翼的安全,應同奧軍保持聯繫。但是,鞏固對東普魯士的控制需要時間,加之當時正值解凍期,道路泥濘難行,俄軍須到夏季路幹才能行動。於是,腓特烈大帝利用這個時機南下進攻奧地利。1758年4月,俄軍主力渡過維斯瓦河,開始向波茲南一寇斯特林方向前進,8月包圍寇斯特林,對普魯士首都柏林造成了威脅。在此期間,魯緬采夫奉命去奪取科爾堡,以便從海上取得補給,但未能完成任務。腓特烈大帝獲悉柏林方向吃緊,立即改變部署,留下一支部隊在西里西亞繼續對奧軍作戰,自率主力馳援柏林。費爾摩爾聞訊,解除了寇斯特林之圍,在曹恩多夫村附近佔領陣地。8月25日,俄普兩軍在曹恩多夫村地區發生會戰。俄軍約4.2萬餘人,普軍約3.3萬人。腓特烈故技重施首先把主攻指向俄軍右翼,以步騎兵猛烈攻擊,普軍第16,18步兵團和第1擲彈兵團的攻勢在堅韌的俄軍步兵的嚴防死守下均未奏效,奇騰麾下的驃騎兵對俄軍中央的攻擊也受挫,反而因此損失了500人。雙方激戰近10個小時,腓特烈大帝不禁感覺到這場戰役天平的傾斜。
然而上帝用奇怪的方式眷顧了腓特烈,一發炮彈命中了費爾摩爾的側邊,彈起的炮彈擊殺了這位統帥的副官,這位一直處於後方的元帥面色蒼白滴倉惶騎馬逃竄,主帥的逃離引起了俄軍陣線極大的恐慌。魯緬采夫的部隊雖趕到戰場,意圖再次包抄普軍側翼,但腓特烈預先布置的亨利親王的第9步兵團令他不敢採取行動。魯緬采夫只好下令他的師轉入後衛戰,抵抗發起衝鋒的普軍塞德里茨的胸甲騎兵。在普軍重壓下,魯緬采夫的行動得到了對手的讚揚,腓特烈稱「這支軍隊有這樣的將軍,實在是難以擊敗的對手」普軍損失1.3萬餘人,俄軍損失2.3萬餘人。正打算乘此役後一舉擊退俄軍的腓特烈這時卻得到薩克森地區告急的軍情,他只得率領普軍主力前往薩克森,放棄了次日挫敗俄軍的目標。令部將多納率1.8萬人留下監視俄軍,俄軍也很為知趣的退去,打算來年再有大行動。
俄軍的一位目擊者在戰後這樣描述普軍的攻擊:「他們的武器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這情景是多麼的令人害怕……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威武行進中的普軍隊形,」他接著回憶,「一個輝煌、令人害怕的時刻,行進中的普魯士軍隊,突然展開成二個縱深很淺,令人吃驚的戰鬥隊形……之後,普軍震耳欲聾的戰鼓聲和戰吼聲傳進了我們的耳朵。」在這次交戰中,俄軍也同樣非常頑強,另外一名目擊者回憶:「俄軍的這種頑強、勇敢的精神簡直令人難以描述;人們心目中最勇敢的部隊都趕不上它。儘管普軍的炮彈炸倒了一排一排的士兵,但沒有一個人亂,沒有一個人有撤退的意思,第一列戰鬥隊形出現空隙後,馬上就會從第二列或者預備隊中補上來。而一名普魯士軍官在戰場看到普軍傷員「手腳並用向前爬,還有一些傷員將滑膛槍的槍托夾在腋下當拐杖蹣跚而行」。他還看到「運送彈藥的四輪馬車和手推車被燒得東倒西歪、破爛不堪,車子附近到處都是被燒焦的士兵的屍體,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戰馬也難逃厄運,他描述「戰場上到處是俄軍的二輪馬車和被打死的戰馬,地上流滿了戰馬的腸子」。這次交戰,普軍損失了總兵力的35%,俄軍損失了總兵力的53%,但是俄軍可以很快的彌補損失。俄軍撤退後,腓特烈以每天22英里的行軍速度,急忙率領部分兵力向薩克森挺進。因為這時道恩元帥正率軍捲土重來威脅薩克森的首府德雷斯頓。當腓特烈大帝率軍趕到時,道恩立即就撤退了,雙方互不進攻僵持了1個多月。
當過於自負(智商下線還得突然腦抽?)的腓特烈,非常粗心地將部隊布置在一個離奧軍很近且又十分暴露,名叫豪斯克斯的地區時,向來謹慎的道恩卻抓住了機會大膽的率軍經過一個晚上的行軍,於黎明時突然向普軍營地發起攻擊,奧軍從四面八方像潮水一樣湧入普軍陣地。然而經過嚴格訓練的普軍卻奇蹟般的只損失了9千人就撤了出來,而奧軍則損失了7千人。本來該決定腓特烈命運的夜襲卻被普軍過硬的素質所化解,不知那時道恩做何感想。當腓特烈得知另一支奧軍正在威脅西里西亞時,立即率軍趕了過去,並很快解了尼斯之圍。之後,腓特烈又以最快的速度率軍返回薩克森,阻止了道恩對德雷斯頓的騷擾,並在冬季前穩住了南部和東部戰線。在1758年,沙俄和奧地利聯軍即使依靠時間,人數優勢,也沒有能打敗精力充沛的腓特烈高效的普魯士軍隊,他依舊靠機動取得了空間優勢。 腓特烈又一次成功地運用了內線戰略,但是在佐恩多夫和豪斯克斯,他卻又損失了大量戰前經過嚴格訓練的士兵。雖然經過補充兵員,軍隊的數量沒有減少,但質量卻不可避免的大幅下降了。而奧地利軍隊經過戰爭的考驗,將一些不稱職的指揮官解職調任,從帝國各個地方徵召更合格的新兵加入軍隊,戰鬥力不減反增。龐大的沙俄陸軍雖然在年初遭遇敗績,但損失不大,依舊可以在新的一年給腓特烈造成巨大的威脅。1759年一開春,俄軍和奧軍立即聯合起來對付普魯士。俄奧聯軍計劃以主力向西里西亞挺進,然後再聯合駐守在羅斯巴赫的希爾德伯格豪森元帥,威脅薩克森。腓特烈大帝打算使用3萬兵力對付投入戰爭的6萬俄軍,使用另外3萬兵力防守薩克森。另外,他在西里西亞還有5萬大軍,隨時準備以戰略機動的方式增援薩克森的守軍或與俄軍作戰的普軍。他的盟友英軍則繼續在德意志的西部牽製法軍。在這一年,腓特烈不再採取主動進攻的策略,而是以防守的態勢靜候敵軍的到來。 俄軍在聰明過人的薩爾特科夫將軍指揮下,向奧德河方向挺進,打算直接攻奪普魯士的王都柏林。他們在凱伊遇到了普軍的攔阻。但經過一番交戰,薩爾特科夫和魯緬采夫輕鬆的擊潰了這支普軍,重新向東挺進,不久就到達了奧德河。他們攻佔了奧德河畔的法蘭克福,並與經驗豐富的勞登將軍率領打的2.4萬人的奧軍會師。不久後,腓特烈聞訊柏林有危立刻率軍從西里西亞撤走向奧德河一帶運動,而在之前豪斯克斯被打了一次漂亮的反擊戰後,道恩元帥又恢復了他以往小心謹慎的作戰風格,沒有去追擊腓特烈的軍隊。最終,腓特烈在一個名叫庫勒道夫的地方捕捉到了薩爾特科夫和勞登指揮的6萬聯軍。然而腓特烈並不知道,他即將遭遇一生中最可怕的失敗。多年爭戰,昔日馳騁疆場的普軍騎兵大量損失,腓特烈不得不把大量原本用於偵查,建造工事和運輸工作的騎兵補充進一線的騎兵團,這使得腓特烈對庫勒道夫的情況一無所知。庫勒道夫毫無疑問是一個死亡地帶,腓特烈只能通過狹窄的沼澤和窪地發起攻擊,但他固執的認為自己可以通過他以往犀利的右勾拳打垮敵人,可他沒有意識到(或者說他壓根不知道),自己的右勾拳即將打到敵人最堅固的工事上。下午2點,腓特烈集中普軍所有的兵力猛攻聯軍陣地的後方和一翼。不出意外,聯軍依託良好的防禦工事,用密集的炮火實施了反擊。擠壓在狹窄地帶的普軍步兵傷亡慘重,險些被擊潰,為了挽救危局帶領騎兵反擊的的塞德里茨也在這一仗中被彈片打傷了手。腓特烈的損失是可怕的,普軍失去了總兵力的37%,庫勒道夫戰役
而聯軍則損失了26%的戰力。在這次交戰中,腓特烈的快速機動戰略,除了使他遭受了沉重打擊之外,並沒有給他帶來其他的任何好處,當然,俄奧聯軍也沒有佔到多大便宜,他們也損失了近一萬兩千人,不得不從奧德河後退,從此看,腓特烈雖然在庫勒道夫遭遇了慘敗,卻在戰略上達到了他的目的,柏林和王國西部得以保全。
此時奧地利道恩元帥率領的大軍和從奧德河退下的俄軍會合後,聯軍開始在勃蘭登堡地區瘋狂掠奪過冬物資,並企圖通過破壞當地的物資供應、稅收以及兵員來源,來削弱普軍的力量,之後計劃向柏林挺進。然而,由於俄軍損失較多,再加上謹慎的道恩也開始懷疑僅靠從勃蘭登堡掠奪的物資能供聯軍度過冬天的設想,於是,聯軍的指揮官們開始猶豫不決,奧地利打算在原地駐守,以靜等南部的奧軍攻佔薩克森,然後再在冬季佔領西里西亞,從而在1760年對普魯士形成致命的包圍圈。然而,俄軍卻不同意這個方案,最終還是像以往一樣,向東機動,進入維斯圖拉地區過冬。道恩見俄軍如此不配合只得放棄攻奪西里西亞,轉而轉向南進入薩克森,攻佔了德累斯頓。由於腓特烈仍控制著薩克森的大部分地區,所以道恩也處在一個不利的位置,東部的俄軍也不打算當「炮灰」,按兵不動,就這樣雙方相持了近半年時間。最終腓特烈冒險對奧德河上的奧軍發動了一次奇襲,才打破了僵局,並俘虜了1.3萬名奧軍。 雖然腓特烈的這次勝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在前一年的失利,但從此以後,普軍不得不採取了防禦戰略,盡量避免交戰。對此腓特烈大帝回憶道:「客觀形勢是,要想達到目的必須進行交戰,而要想進行交戰,通過一次決定性的打擊來結束戰爭,必須要等到敵人毫無戒備地宿營或開進。」然而,奧地利統帥道恩十分謹慎,堅韌的俄軍也不再輕易給腓特烈下手的機會,再加上聯軍在數量上佔有優勢。所以要想等有利的交戰時機,可謂難上又難。回憶起好戰的瑞典國王查理六世,腓特烈繼續寫道:「而且,確確實實,幾乎所有的將軍們又不善於考慮其他的因素,只知道作戰。不是損害他們的名譽,我認為這是缺乏卓越指揮才能的表現。」直到1760年7月,俄軍的薩爾特科夫和奧軍的勞登分別指揮他們的人馬從南北兩個方向攻擊西里西亞。腓特烈見狀立刻率軍進入西里西亞。
認為佔據極大優勢的薩爾特科夫打算徹底在西里西亞碾碎腓特烈那已經千瘡百孔的軍隊,他主動聯繫奧軍的勞登,近九萬大軍不斷試圖抓住普軍的主力與其交戰。然而腓特烈實施靈活的機動,不斷變換位置,尋找戰機。
在里格尼斯,勞登在毫無支援的情況下,獨自向腓特烈的主力實施了一次魯莽的進攻,結果卻被腓特烈預先準備的伏兵擊敗,奧軍損失了其總兵力的三分之一。
而在10月,俄軍的切爾內紹夫率領他的軍隊跨過了奧德河對普魯士本土勃蘭登堡發起進攻,試圖攻佔普魯士首都柏林。俄軍的第一次進攻被從薩克森和波美拉尼亞快速回防的一部普軍嚇退。但是一萬多奉道恩之命北上支援的奧軍與俄軍匯合後,聯軍終於大膽的發動了進攻,柏林於1760年10月9日向俄國人投降。
聽聞柏林失陷,腓特烈立即揮師回援。聽到腓特烈回援的消息,俄奧聯軍搜刮一番後便利索的撤退了。俄國人向東撤往奧得河上的法蘭克福,萊西軍則向南退往薩克森。
道恩率領的奧軍主力則趁機向薩克森進軍,企圖與從柏林撤回的三萬聯軍匯合後進攻薩克森,與腓特烈一較高下。
道恩相信他的行動必定會引來腓特烈的回撤,經過幾年戰爭摧殘的普魯士是絕對不能失去薩克森這個重要的物資供應基地的。
下圖七年戰爭中普魯士財政開支的開源,可見腓特烈對薩克森的掠奪對維持戰爭是何等的重要
於是腓特烈決定在11月2日對已經在托爾高佔據有利地形並依託堅固工事實施防禦的道恩進行攻擊。
腓特烈命令驃騎兵將軍齊騰率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18000人在南方牽制奧軍主力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則率領主力三萬多人,分3個縱隊行軍,悄悄從奧軍右翼外側繞到北面,奧軍的背後發起攻擊。
然而,臨近中午的時候,腓特烈的縱隊在樹林中遭遇了道恩部署在後方戒備腓特烈有可能的奇襲的克羅埃西亞獵兵團,他們與腓特烈的前鋒發生了交火。
身在高地上的道恩意識到腓特烈已經迂迴到了己方陣地的後面,他立即抽調兵力在高地的後方組建了另一條防線,準備迎接腓特烈的猛攻最後一搏。
在意圖已經被發現後,腓特烈打算改變自己的作戰計劃,但腓特烈聽到南面傳來了炮聲。他認為齊滕已經發起了進攻,奧軍此刻必定是有一部無法抽出來應對他的進攻的。因此,腓特烈決定孤注一擲,對奧軍發起攻擊。
到了下午時,普魯士十個近衛軍營(普魯士近衛軍擲彈兵營)對奧軍的後方迎著飛舞的雪花發起衝鋒,這些普魯士最後的精華的出擊似乎已經決定了奧軍的失敗。
然而這些勇士沖了沒五十米時,他們便遭到了嚴陣以待的奧軍炮兵的狂轟濫炸和奧地利獵兵的凌厲射擊,幾分鐘之內,腓特烈的近衛軍就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實力。
道恩則抓住了這次機會,命巴伐利亞王國的三個線列步兵團發起反擊,在一場刺刀見紅的白刃戰後,腓特烈的近衛軍才緩緩退回出發地。
腓特烈此時卻如同殺紅眼的餓狼,下令希爾森子爵的十六個線列步兵營與殘存的近衛軍合流發動第二次攻擊,他明白,如果這一仗勝利不屬於他,他和普魯士將徹底失敗。
在高昂的戰吼聲中普魯士的上千步兵迎著炮火殺上了托爾高的中部高地,但道恩此刻果斷投入了自己的預備隊,將精疲力竭的普軍又趕了回去,白茫茫的雪地上躺滿了普奧兩軍將士的屍體。
腓特烈依舊下令普軍進攻,以拜羅伊特的龍騎兵師為先導,胸甲騎兵和榮格普拉藤的龍騎兵揮舞著馬刀和利劍向奧軍陣地發起了衝鋒。他們環繞著奧軍陣線踐踏著奧軍的陣列,在剛開始佔據了上風,但是很快也被奧軍胸甲騎兵和槍騎兵的反衝鋒給趕了回來。
直到下午4點,腓特烈在前線督促部隊時被一發子彈擊中,他從馬上摔下來,但是萬幸的是這發子彈並沒有打穿他的棉衣。直到他撤出了戰場那一刻,普軍的進攻才算停止。
那麼,決定腓特烈命運的齊藤到底在下午兩點時在幹嘛?
當腓特烈的主力出發之後,齊滕沒有急於發起攻擊。因為他知道腓特烈的部隊進入攻擊陣地需要時間。齊滕的部隊下午2點左右從樹林里出來。他的斥候這時向他報告奧軍勞登的部隊已經抵達了道恩的側翼鞏固防線。
齊滕這時下令炮兵開火併下令部隊向勞登而不是道恩發起進攻,他不知道自己的這一舉動險些葬送腓特烈和整個普魯士。
齊藤的部隊對勞登發起進攻後才得知腓特烈主力受挫的消息,他轉而脫離與勞登的接觸,轉向道恩的陣地發起進攻。但由於道恩的陣地防守嚴密,剛開始齊滕的部隊幾乎沒有進展,傷亡慘重,但他的進攻也極大牽扯了道恩的兵力。
此時的一切似乎註定了普魯士人的失敗,近一個下午的惡戰,普軍已經損失了近一半的可用兵力,如果奧軍此刻集中兵力反擊普軍任一方向,普軍都將面臨全軍崩潰的危險。
但這時命運女神再次對腓特烈露出了微笑。
奧軍的統帥道恩在三點時的戰鬥時同樣負傷,可他的傷情卻惡化,以至於他不得不離開戰場。
而真正的轉機在腓特烈派出給齊滕送信的騎兵中尉,這個中尉在奧軍陣地的西南方發現了一條不曾被注意的小路。這名中尉立即向他的團長報告此事,而他的團長則火速將這條消息報告給了接手普軍指揮的希爾森子爵。
而在腓特烈離開戰場後接手指揮的希爾森此時正在重組部隊,當獲悉齊滕再次對奧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他決定再次放手一搏,希爾森集合了剛剛抵達的兩個擲彈兵團和之前惡戰中殘存的部隊,從正面和那條小路同時發起攻擊。而此刻,勇猛的齊藤也發狂的從南面向奧軍發起了最後的衝鋒。
當普軍同時從南北兩個方向向奧軍陣地發起攻擊時,接替道恩指揮的艾爾唐納將軍驚慌失措,他已經被奧軍的傷亡和普軍的玩命所震驚,他直接下令開始撤退。而在此刻撤退無異於火上澆油,奧軍的陣型還沒來得及改變就被玩命的普軍直接衝垮,不少人還沒來得及投降被普軍用刺刀捅穿。最終,托爾高的奧軍突然崩潰了。
當勝利的消息送過來的時候,相信當時已經對戰局不抱任何希望的腓特烈會高興的說不出話
之後腓特烈重新集結部隊猛攻奧地利人,迫使他們撤向德雷斯頓。當然,在這一系列惡戰中,普魯士付出了慘重代價,他們損失了其總兵力的33%,道恩也損失了29%的兵力。
之後腓特烈立刻率軍北上在西里西亞與俄軍交戰,他借鑒了道恩的做法,運用防禦手段構築了有利的堅固陣地,主動引對手來攻,三周中,雙方多次交手,可俄軍的補給卻在此時出現了困難,只得主動退回北部休整。而在薩克森遭到重創的奧地利人此時一時半會也無法對普魯士構成威脅。
而重視後勤的腓特烈已經在西部領土準備了足夠10萬人使用的物資,普魯士1762年的預備軍4萬多人也已經準備就緒,雖然他們素質無法與之間縱橫歐洲的老普魯士軍人相比,但他們的統帥是腓特烈,這可以抵消這一劣勢。(也就是說,所謂依靠俄羅斯沙皇續命只不過是某些人一廂情願,普魯士不介意再把戰爭拖延至下一個季度)
9月份,隨著俄軍開始撤退,1761年的戰役結束了。
1762年,就是大家所孰知的事情,俄國新沙皇彼得三世登基,沙俄不但退出了戰爭,而且還和普魯士結盟。直到1763年他和奧地利停戰前,腓特烈再也沒有受到嚴重的威脅。
西里西亞仍歸普魯士所有。腓特烈保全了他的國土而奧地利試圖奪回西里西亞,消滅普魯士的美夢破滅了。
七年戰爭期間,普魯士失去了18萬人口,國家財政也受到了極大損失。普魯士的戰爭負擔一部分來自製造錢幣,這和通貨膨脹一樣對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失,但在腓特烈日後的不懈努力下,這一創傷被逐漸回復。
七年戰爭的亮點無疑在於腓特烈憑藉其不凡的智謀和手段為普魯士這一新崛起的強權取得了鞏固的機遇,最終成長為影響歐洲和世界的的一大強國。
全文完。
推薦閱讀:
※戰爭中敵方陣營裡面那些作戰英勇,敢於奉獻自己的生命的黃繼光式的軍人是否也值得尊重?
※對越反擊戰:一仗打出兩個「猛虎連」和一個「董存瑞」
※二戰中撤退戰指揮優秀的將領有哪些?
※為什麼中印戰爭勝利之後還有那麼多領土爭端遺留至今?
※貝當和戴高樂是不是法國有默契的兩邊下注呢?
TAG:战争史 |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 | 普鲁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