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學常見典故(二):婚姻嫁娶

看多了明清小說,就會發現其中每論及婚姻嫁娶,大多有一些現成文字可以套用,這節就說一說作者們常用的辭彙及其由來。

一、曠夫怨女

和現在一樣,明清時代的父母也是為子女的婚事操碎了心,那麼小說里怎麼形容家裡的剩男剩女呢?

形容剩男一般說:

【曠邈、久曠】

《聊齋志異·嬌娜》:

兄曠邈無家,我夙夜代籌久矣,行當為君謀一佳偶。

【無家、無室、無家室】

《水滸傳》第三十八回:

他是個沒頭神,又無家室,只在牢里安身。

形容剩女一般說:

【摽梅、嫁杏】

摽梅,典出《詩經·召南·摽有梅》: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取梅子已熟,君宜採擷之意,類似於「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嫁杏,典出宋代張先《一叢花·傷高懷遠幾時窮》: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指桃杏猶且知道凋謝之前嫁與東風,自己卻空老閨房之意。

常見用法如「年逾花信,尚待摽梅」、「摽梅有待,嫁杏無期」、「摽梅已過」、「摽梅失侯」、「嫁杏愆期」、「詄梅」之類。

【久曠】

這個其實是說沒有男人很久了,小淫書里用得比較多,通常這個詞後面就是不可描述,所以用例就不放了,以免有瀆視聽。

那婚姻及時怎麼說?

婚姻及時可以用「桃夭」、「燕燕」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二、做媒

古代成婚沒有媒人可是不行的,做媒有以下幾種說法:

【執柯(斧)、作伐】

這兩種說法系出一典,《詩經·豳風·伐柯》: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故而做媒亦稱「作伐」或「執柯(斧)」。

【執冰、作冰】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

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晉書·列傳第六十五》 :

孝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紞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

媒人也因此稱作「冰人」、「冰斧」,談論嫁娶之事也叫「冰議」。

【蹇修】

出自《離騷》: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

屈原令蹇修去見宓妃為其做媒,後遂以「蹇修」代指媒人。

【掌判】

典出《周禮·地官·媒氏》:

媒氏,掌萬民之判。

【保山】

《紅樓夢》第一一九回:

況且還有舅舅作保山。

取保婚姻如山一般堅固之意。

三、擇婿

女婿有很多種說法:

【東床、東袒(坦)、袒(坦)腹】

郗鑒擇婿時,王氏兄弟中其他人都去拜見,只有王羲之袒腹躺於東床之上,後來郗公以女妻之。後世遂稱女婿為「東床」、「東袒(坦)」、「袒(坦)腹」等。

【乘龍快婿】

源出秦穆公嫁女弄玉於蕭史,夫婦乘龍跨鳳而去的故事。

【嬌客】

幼時看《包青天》演到真假狀元之時,假狀元自稱「宰相嬌客」,我因此愣了很久,後來才知「嬌客」乃是女婿之意,但自己說出來也未免有些太不要臉了吧。

宋·黃庭堅《次韻子瞻和王子立風雨敗書屋有感》:

婦翁不可撾,王郎非嬌客。

任淵註:「按今俗間以婿為嬌客。」

【雀屏之射】

大家都知道「比武招親」,其實還有一種更文雅的說法,叫「雀屏之選」,這說的是唐高祖李淵的故事。

《舊唐書·后妃傳上·高祖太穆皇后竇氏》和《新唐書·太穆竇皇后傳》都記載:北周將軍竇毅覺得自己女兒才貌非凡,不可以隨便嫁人,一定要給她選個好夫婿,便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讓前來求婚的人各發兩箭,暗中約定誰射中眼睛就把女兒嫁給誰,結果前面幾十個人都沒能射中,等到李淵來了,發兩箭各中一目,竇毅非常高興,便把竇後嫁給了他。後來擇婿遂有「雀屏選」、「雀屏射」之說,被招為婿則稱為「雀屏中選」或「雀屏佳選」。

【卜鳳】

《左傳·庄公二十二年》記載,齊懿仲想把女兒嫁給陳敬仲,他妻子占卜得到「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這樣的吉利話,而後擇婿也稱作「卜鳳」。 婚禮祝詞中常有「久諧鳳卜」等語。

四、求親

求親可以說:

【求聘、求凰、求賢助】

比如《聊齋志異·花姑子》:

至家,即浼交好者造廬求聘,終日而返,竟莫得其居里。

求親之人自謙高攀時會用到下面這幾個說法:

【絲蘿、蘿菟、蘿蔦、附喬】

絲蘿、蘿菟、蘿蔦都是菟絲子一類的藤蘿,攀附在喬木之上,借著樹木往上爬,所以自謙與人家結親為蘿蔦附喬而上。絲蘿、蘿菟、蘿蔦等也可以代指姻親關係。

一旦女方允諾親事,那就叫:

【許纓、許聘、許字】

女子沒有對象,那就叫「待聘」、「待字」;訂了婚,則叫「許聘」、「許字」或者「許纓」、「著纓」,典出《禮記·曲禮上》:

女子許嫁,纓。

女子定親之後要繫上五彩的絲繩,在新婚之夜由丈夫親自解下來,這叫「著纓」。

《聊齋志異·胡氏》:

主人黯然良久,曰:「仆與胡先生,交已莫逆,何必婚姻?且息女已許字矣,煩代謝先生。」客曰:「確知令嬡待聘,何拒之深?」

「許聘」便要「納采」,「納采」送大雁,所以又叫「委禽」,送給女方的「聘儀」也稱「雁幣」。(當然六禮中除了「納徵」之外,其餘五種「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也都要用到大雁,大雁是結婚儀式很重要的器物。)

此外,「納采」還有一種說法叫作「下茶」,因為茶樹一旦種下去就會生子,而且隨便移植便會死去,「下茶」取其堅定不移之義。

定親還可以叫「紅定」,晉武帝選良家女入宮,選中的都會用紅紗系在胳膊上,鎮軍將軍胡奮的女兒也入選了,也用紅紗系臂。因此,後來定婚也被稱為「下紅定」。

五、自薦

小說里經常是大小姐們賢良端淑沒多久,看到翩翩佳公子登場,便紛紛把持不住,自薦枕席,說法還很多:

【執(侍、奉)巾櫛、侍枕席、奉(執)箕帚、備洒掃、執爨(炊)、主中饋】

瞧見沒有,有要幫你梳頭的,有要幫你鋪床的,有要幫你掃地的,有要幫你做飯的,有要幫你待客的……總之,人家就是想到你家裡幫你幹家務,你要拒絕就真是太不識抬舉了。

不過,我覺得還是人家張生說得好:「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他疊被鋪床。」

六、聯姻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大事,討論結婚的事也叫「議姻」或者剛才說的「冰議」。

兩家聯姻常被譽為:

【秦晉之好、朱陳之好】

「秦晉之好」大家都很熟悉了,春秋之時,秦晉世代聯姻。「朱陳」則是出於白居易《朱陳村》一詩: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

……

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好是好,只是這樣近親結婚真的沒關係么?

七、出閣親迎

女子出閣可以說:

【于歸、適、歸】

這個用法就不說了,《詩經》中到處都是。

【辭父母、遠兄弟】

辭別父母兄弟來到夫家,也很容易理解。

【結褵(縭)施衿】

典出《詩經·豳風·東山》: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毛傳:「母戒女,施衿結帨。」

母親為女兒結上配巾,取其到夫家能謹慎持家之義。

男子親迎可以說:

【完娶、取】

取即娶本字。

【御輪秣馬】

《詩經·周南·漢廣》: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御輪是指親迎,秣馬、秣駒,都是迎娶之前的必要準備工作。

【葛藟縈樛】

典出《詩經·周南·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野葡萄藤爬上了樛木樹枝,比如女子嫁人。

八、私會

【逾牆鑽隙】

指男女為了私會不惜爬牆鑽洞。

【桑間、濮上、月下】

《禮記·樂記》:

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漢書·地理志下》:

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桑間濮上」歷來有淫靡之音或男女私會的意思。

「月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花前月下,正是男女私會之所。

— 典型用法 —

幽會:「桑中」、「桑中約」、「桑中期」、「桑中之行」、「濮上會」、「桑濮」、「桑間月下」

私奔:「桑中之奔」

情歌:「桑間之詠」

苟合:「桑中之喜」

男女若是看對眼了,互相約誓,一般都說「訂永約(好)」、「誓堅永約」、「相期永好」。假如男子貧賤,則常稱女子如同紅拂,乃是「巨眼識人」。

什麼?你說要是被拒絕怎麼辦?

晉代名士謝鯤親身經歷,這位仁兄曾經趴在牆頭挑逗鄰家高氏的女孩,可惜長得比較抱歉,比不得人家宋玉,被看得發惱的高氏女一梭子砸將過去,直接敲斷兩顆門牙,得了個「投梭折齒」的浪名。

九、妻妾

說到兩女共侍一夫時,很多小說常會引用「娥皇、女英」的故事,這二妃也可以簡稱「英皇」,但絕對和西洋的大不列顛沒有任何關係。 此外,還有用「一碗雙匙」這個說法的。

十、離婚喪偶

女子歸家叫「歸省」、「歸寧」(其實男子也可以用),《詩經·周南·葛蕈》:

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要是從此不回了,就叫「大歸」,《公羊傳·文公十八年》:

夫人姜氏歸於齊。

何休註:「歸者,大歸也。夫死、子殺、賊人立,無所歸留,故去也。」

被丈夫拋棄,回到娘家,叫「來歸」,《左傳·庄公二十七年》:

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

男的喪偶,除了稱「鰥(矜)」,還可以說「失儷」。女的喪偶則稱「寡」、「嫠」,再嫁稱「再醮」、「別醮」,再嫁的女子也被稱為「判妻」,孫詒讓《周禮正義》:

江永云:「娶判妻,謂娶人所出之妻。」黃以周云:「判妻即為嫁妻,夫妻為判合,妻而嫁,合者又判矣。」今考判妻,蓋兼夫在而被出,與夫亡而再嫁者而言。


【丁酉八月十八】

感覺自己後面越寫越簡略,手機打字太辛苦了,等有空再作增補罷。

【丁酉八月廿一】

修改了一下文章格式。


推薦閱讀:

拉褲子有什麼文雅點的說法?
訪古窯記 (原創)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亟為什麼是屢次的意思?
「的」這個字怎麼變成類似「之」這個字的意思的?

TAG:嫁娶 | 婚姻 | 文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