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之前是自己,30歲之後卻成了父母的影子
今天傾聽了一位男士的故事,非常感慨,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這位男士從小生在一個貧窮的環境。他的父親沒有正式的工作,酗酒賭博,家裡的開銷全部靠母親一個人開小攤支撐。每次喝醉的父親問母親要錢,母親不給父親就會拳打腳踢。所以,童年的他,非常恨自己的父親,在學校別人提起父親的名字,他都覺得非常羞辱。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有出息,讓母親逃離父親的磨爪。
雖然他很努力學習,但是他的家庭並不能給他一直受教育的權利,在讀完初中後,他母親實在沒有錢了,他只能輟學去打工。而他父親唯一的改變,就是不再家暴了,因為衰老的他打不過已經長大成小夥子的兒子了。雖然輟學打工,小夥子還是對未來充滿希望,他想著自己掙到錢就給媽媽租個安身之處,把媽媽接過來,至於那個殘暴的父親,讓他在老家自生自滅好了。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夥子打工三年攢了錢,自己在城市裡租了個門面,他把媽媽接過來,娘兒倆打理小店。就這樣不到一年,老家的父親因為一次酗酒過度就再也沒有醒過來。他回去安葬了父親,想著自己以後終於擺脫了父親的陰影,可以好好孝順母親了,那種苦難的童年一去不復返了。再後來因為小店經營得當,小夥子掙到錢,也娶到了大學生做老婆,還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可以說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母親也常常說:幸虧生了個好兒子,讓她老有所依。
然而好景不長,家裡開始漸漸出現不愉快的爭吵,主要是因為母親和妻子育兒方面的衝突。有一天他進貨回來,看到妻子憤憤地從母親手裡搶過碗,把裡面的東西倒進垃圾桶。母親一句話沒說就開始抹眼淚。他馬上上前問怎麼回事?妻子說她和母親說過很多次了,冰箱里放了好幾天的吃的不要給孩子吃,母親就是不聽。母親辯解說吃的明明沒有壞,自己也吃了,不是單單給孩子吃。妻子說:孩子才多大啊,能和你比嗎?聽著妻子錚錚有詞地訴說,他覺得母親好可憐,才逃離父親的魔掌沒多久,又開始被妻子訓斥,於是他大聲斥責妻子,逼妻子向母親道歉。他和妻子發生了一場大爭吵,妻子摔門回了娘家,臨走說:等著離婚吧!
他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找了個借口出門,卻拉不下臉去找妻子,在街上走著走著,走進了一家飯館,開始喝酒,就這樣,一直喝到天黑,然後他踉踉蹌蹌地往家裡走。就在打開家門的一瞬間,他看到妻子正在和母親搶孩子,她們在吵什麼他已經聽不到了,就感覺到火一直往上冒,他走上前開始打妻子,妻子開始哭喊。妻子的哭喊更加讓他失去理智,而在這時,他瞥見了旁邊驚恐的母親和兒子,這一幕,何曾相似?他開始冷靜,開始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父親,那個他這輩子最最討厭的人。他大喊著跑出家,一邊跑一邊哭,宣洩著從童年壓抑到現在的憤怒。跑著跑著他累倒在路邊睡著了,這一夜,他夢到死去的父親對著他笑。他醒來的時候發現天已經微微亮了,自己後背一身冷汗。他就坐在馬路上開始想:如果自己現在不做些什麼,那麼自己將成為父親,妻子將成為母親,更加悲慘的是,自己最愛的兒子,將來也會背上他那個殘暴的父親的影子,這一切,簡直比噩夢還可怕。
他一直在馬路上坐到中午,然後準備做些什麼改變這一切,不管做什麼只要能擺脫父親的陰影就好。他回家帶上母親和兒子,去了妻子家裡,跪在門外訴說著他的童年,並且保證以後不會再打妻子。最終妻子還是原諒了他跟他回家了。他知道自己性格里有父親的遺傳,而夫妻肯定會有爭吵,於是他悄悄和兒子約定,以後自己發火了,兒子要保護母親,保護的口令就是:看,我爺爺回來了!這之後雖然母親和妻子不像以前那樣爭鋒相對了,但是他們夫妻還會有爭吵。每次當他火到咆哮時,兒子會跑過來說:看,我爺爺回來了!他就會鎮定下來,出門找別的事做消氣,回來再和妻子講道理。
他說:兒子第一次離家上學還擔心我會不會動怒,事實證明,這麼多年我已經忘了怎麼動怒了,是兒子陪我走出了父親的陰影。
他還說:30歲之前我們是自己,看到了父母的不足討厭父母,30歲以後,我們卻成了父母的影子,遺傳的他們性格上的缺點開始暴露,如果你真不去做些什麼,那麼你的兒子,你的孫子,一代代會背上這個陰影,痛苦著,幸運地是,在我這裡我終止了這個陰影。
聽了他的故事我很是震撼,再看看周圍的人確實是,很多人成家以後變得越來越像他們的父母。即使像明星謝霆鋒和張柏芝,雖然一再說要給孩子完整的家,不會重蹈父母離婚的覆轍,結果卻還是離婚收場。
而想想自己,高中時候討厭爸爸一生氣就大嗓門罵人,討厭媽媽的挑剔,而現在年過30,自己看見兒子淘氣也會大嗓門呵斥,對兒子行為也是覺得這不對那不好。兒子最近也開始大嗓門回擊我,讓我很是無奈。
聽了這位男士的故事,我明白了我們是得做些什麼,做這些是為了讓父母的優點得以代代相傳,讓父母的缺點在我們這一代終結,我想以後我也會小聲和兒子講道理,不再呵斥他。
推薦閱讀:
※對大部分教師表示不信任怎麼破?特別是早教幼教。
※太空探索——值得去做嗎
※211林業專業研究生畢業,去哪裡工作比較好?
※春節好好陪孩子吧,別讓孩子和手機爭寵!
※當孩子遭遇老師的不當懲罰,你該如何把不滿說出口?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