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報》精品文章閱讀——一個批發市場里的「手足情」

一早,維吾爾族小伙阿卜杜拉·熱西木坐在天馬批發市場的乾果店裡,正在為前一天因粗心而丟失10公斤瓜子心疼時,隔壁商鋪的藏族大姐米瑪走到這位老鄰居跟前說:「這是你的,昨天關店忘記收的瓜子。」

天馬批發市場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這裡聚集了漢、藏、回、維吾爾、撒拉等多個民族,鄰居間相互幫襯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在這裡,民族團結的概念少有人提起,卻一直被演繹。

阿卜杜拉·熱西木的乾果店「守在」熱鬧的批發市場入口處。雖然店裡人手少,但平時卸貨、上貨,這位來自遠方的維吾爾族小伙卻很少犯愁。「上次是那位漢族大哥幫我卸的貨。」他指著一側的商戶對筆者說,他們很熱心,有活兒了,大家相互幫忙。

天馬批發市場總經理趙漢庭介紹,批發市場正式成立於2003年。2015年,批發市場有了調解委員會,作為負責人,他沒遇到一起糾紛。目前,批發市場共有300多商戶,其中七成是藏族百姓。

「20年前,這裡的商戶大多是漢族人。」趙漢庭說,過去,當地的藏族百姓多從事農牧業,漢族人從內地來到這裡後,將經商經驗和進貨渠道等告訴了他們。

後來,經商的藏族百姓多了起來,批發市場有了人氣,其他少數民族百姓從中看到了商機,也加入其中。「好位置的商鋪,我們留給了回族、維吾爾族、撒拉族等商戶。」批發市場董事長馬忠良解釋說,他們人少,給予一定的照顧,當地漢族和藏族商戶都能理解。

阿卜杜拉·熱西木說,他共向批發市場的鄰居們借錢20多次,最多一次借過3萬元人民幣。2011年,阿卜杜拉·熱西木進貨需付一筆運費,因手頭緊,他向一位漢族商戶借了這筆錢,並在半個月後還清了債務。

批發市場里,有漢藏、回藏等多民族通婚家庭26戶。在這裡,每年春節、藏曆新年、開齋節等節日,大家常串門走親。

「每年藏曆新年,他都帶著我父母轉寺院。」藏族大姐黨曲卓瑪說,今年回丈夫白廣振的老家山東濟寧時,他們還去轉了孔府、孔廟。

夫妻二人在批發市場開了家副食商行,結婚十多年來,黨曲卓瑪已經習慣了吃山東饅頭,白廣振也常用酥油拌糌粑作早餐。談到兩人是否有文化差異時,黨曲卓瑪笑著說,結婚十多年了,「我們基本沒吵過架。」


推薦閱讀:

國外都有那些族群是古代中國人的後裔?
在民族大熔爐的美國里,單語言使用者對於多語言使用者是什麼態度?
長衫到底算不算漢服?
回族是怎樣的民族?
漢族民族主義會對當前中國帶來哪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TAG:民族 | 中华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