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朝鮮半島問題一直無法解決?
【本文有近萬字,需要較長時間閱讀,重點部分橫線標註】
8月29日,朝鮮再次試射了彈道導彈,這已經是2017年的第十三次導彈試驗了。這次試射的「火星-12型」中程彈道導彈再次飛越了日本上空,也是歷史上朝鮮的火箭和導彈第五次飛越日本上空。
這次導彈試射,朝鮮國內舉國歡慶,美日韓繼續強烈譴責,中俄繼續呼籲各方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聯合國安理會繼續召開緊急會議。這就像是一出話劇,每次都會按照同樣的劇本,演出同樣的套路。
8月29日朝鮮試射導彈以後,很多人都說朝鮮又試射了。這個「又」字體現出了很多人對朝鮮再而三的核導試驗感到反感,批評朝鮮是個「流氓國家」,也有很多人批評美日韓軍事同盟故意挑逗朝鮮的敏感神經,把朝鮮逼成了今天的樣子。
不僅是普通人會照本宣科的再次表明自己的觀點,連很多媒體對於朝鮮的新聞報道也都是一再重複。所以很多人對於「如何解決朝鮮半島問題」感到茫然,感覺半島問題好像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完全找不到突破口,無法提出一個能普遍照顧到各個國家利益的「完美方案」。
雖然不想一再重複講述半島問題的歷史原因,但是既然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在歷史中反思,在反思中尋找答案。以下將以20世紀初為起點,盡量簡潔的梳理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由來,分析朝鮮為什麼執意發展核武。
朝鮮半島核問題的由來
上世紀初,1905年,日本帝國與大韓帝國在漢城(今首爾)簽訂了《乙巳條約》,這份條約剝奪了韓國的外交權,並且設置「韓國統監府」來控制韓國。這個不平等條約標誌著韓國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
五年以後,也就是1910年大韓帝國與日本帝國簽訂了《日韓合併條約》,將朝鮮半島的主權永久讓與日本。這個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大韓帝國的滅亡。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由此拉開序幕。
《日韓合併條約》的簽訂,迫使韓國的獨立人士在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正式開啟了朝鮮半島民眾持續36年的「朝鮮半島抗日戰爭」。也為今天的朝鮮半島問題買下了伏筆。
一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宣告勝利。在這之前,蘇聯在朝鮮半島戰場勢如破竹,那時東西方冷戰對抗已初現端倪,美國為防止蘇聯控制整個朝鮮半島,便與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商定以北緯38度線作為接受日軍投降的範圍界限,北部是蘇聯紅軍受降區,南部是美國軍隊受降區。
二戰結束,冷戰開啟。1948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南朝鮮半島舉行投票選舉總統,正式成立大韓民國。而北朝鮮半島則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僅僅過去兩年,兩個剛剛成立的國家就爆發了朝鮮戰爭,美國組建聯合國軍開進朝鮮半島,中國則派遣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干預整場戰事,雙方軍隊展開了慘烈的拉鋸戰和消耗戰,最後戰線又回到了38度線附近。
在朝鮮戰爭時期,美國曾將9枚核彈交付太平洋空軍,威脅將核彈用於朝鮮戰場,謀求「以核促和」。核武陰影第一次籠罩在朝鮮半島上空。
1953年,朝鮮、中國與聯合國軍在板門店正式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同意以38度線為基礎將各自的軍隊後退2公里,建立一個朝韓非軍事區。至此38度線成為了朝韓兩國實際意義上的「統治邊界」。
1956年朝鮮半島局勢趨於穩定,中美兩國開始大規模撤軍。同時美國為了防止朝鮮人民軍再度挑起戰端,開始向韓國部署核武器。同年朝鮮和蘇聯簽署了「組建聯合核研究所」的協定。隨後1958年,美國正式向韓國運進核武器和5種導彈,美國駐韓空軍也開始攜帶航空核彈。藉此來威懾朝鮮和蘇聯不要再次發動戰爭。
1959年,美韓達成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共識。作為回應,蘇朝兩國簽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協定,並且幫助朝鮮建立了寧邊原子能研究所等設施,朝鮮開始派遣核物理學者去蘇聯學習。1960年到1963年,美國再度加強了在韓國的核導部署。
1964年,朝鮮主張「中朝兩國應共同擁有核武器製造技術」,但遭到了中國的拒絕。
60年代中蘇交惡,朝鮮欲與中國合作核武的要求遭拒後,轉而向蘇聯尋求核武技術支持。但蘇聯只是將「幫助朝鮮研發核武」當做籌碼企圖拉攏朝鮮,但實際上並沒有將核武技術傳授給朝鮮。
隨著最初派往蘇聯的核物理學者陸續學成歸國,朝鮮組成了自己的核武研製隊伍。金日成正式宣布朝鮮正在研究核武器,並將「研發核武」列入朝鮮國策。
1971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指示韓國開始發展核武器和中程導彈。
1974年,朝鮮受制於本國核武研發團隊遲遲不能攻破關鍵技術以及蘇聯的有意遏制。朝鮮再次請求中國給予核武技術援助,中國並未回應。朝鮮由此開始走上了「獨立研發」的道路。
同年,受冷戰升級的影響,美國駐韓軍隊隨時有4架戰鬥機攜帶核彈待命值班,矛頭直指蘇聯遠東地區。並且美國駐韓、駐日、駐菲律賓三國的部隊對中蘇朝越四個社會主義國家形成包圍打擊態勢。
1976年,時任美國駐韓大使研判韓國將在10年內完成核武的開發工作。美國以「(開發核武)會瓦解美韓同盟關係」為威脅,迫使韓國暫停了核研發工作。
1977年,美國從韓國撤走一個師的兵力並撤走一些核武器,韓國感到自身的安全無法保障,遂重啟核武研發計劃。直至1979年韓國總統遇刺,新總統上台,韓國的核武研發才被完全廢止。但此事使朝鮮根本無法相信韓國真的停止了研發進程。
1970年代末,美國受越戰及財政緊張的影響,開始收縮核武器的部署。駐韓美軍的核武器數量從1976年的540件減到1985年的150件,到最後只留下約100件。
1984年,美國中情局開始懷疑朝鮮可能已經具備了生產武器級鈈的能力。
1985年,朝鮮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按照該條約規定,所有成員國必須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但朝鮮卻一直拒絕接受檢查。
1991年,美蘇共同提出核裁軍倡議。朝鮮宣布如果美國允許朝鮮特派員檢查美軍駐韓軍事基地確保所有核武器都已運走,朝鮮將允許國際社會檢查其秘密核設施。隨後美韓同意在年底前撤走所有部署在韓國的核武器,但拒絕朝鮮派員檢查。
1991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解體,冷戰宣告結束,世界社會主義市場隨即崩潰。而朝鮮長期以來倚重對蘇貿易的經濟結構也在蘇聯解體後遭遇了極為嚴峻的考驗。
朝蘇貿易占朝鮮對外貿易的比例由1990年的53.1%下降至1993年的8%。朝鮮對外貿易總額由1990年的42.1億美元攔腰減至1993年的26.46億美元,1998年進一步下降至只有14.42億美元。
蘇聯解體前,蘇朝雙方一直採取以「友好價格」為基礎的記賬式交易,不使用美元進行結算,所以朝鮮自然也就沒有外匯儲備。但在蘇聯解體後,因為沒有外匯儲備,無法進行正常的國家間貿易,朝鮮無法再從其他國家買到石油,朝鮮工業整體停擺,朝鮮的機械化農業無以為繼,糧食產量驟減,形成了朝鮮持續多年的糧食危機。
同時在冷戰意識形態的作祟下,朝鮮始終無法有力的推進外交工作。朝鮮內外交困,以一己之力面對著美日韓三國構成的強大軍事同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嚴重威脅。
1991年底,朝韓簽署了《互不侵犯協定》。同時,韓國政府宣布韓國不存在任何核武器,朝韓簽署了《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同年,中國外交部長率團前往漢城(今首爾)參加第三節APEC部長級會議,並且受到了時任韓國總統盧泰愚的接見。中韓關係開始破冰。
1992年4月,亞太經合理事會第四十八屆年會在北京舉行,韓國外交部長獲邀出席,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會見,並就改善兩國關係達成協議。
受到中韓兩國關係改善的影響,朝鮮雖然在5月順利的完成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檢查,但從7月開始,朝鮮在接受第二次核檢查時便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出現摩擦。
8月,中韓兩國正式建交。朝鮮在9月的第三次核檢查過程中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出現了激烈的矛盾和衝突從而徹底翻臉,朝鮮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繼續檢查有關設施。次年3月,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朝鮮在聲明中明確表示朝鮮將擁有核武器,直到美國停止對朝鮮的核威脅。
由此可見,美國曾經在韓國部署核武器的行為,蘇聯「老大哥」的解體,擁有「血盟」關係的中國和韓國建交等一系列事件,導致朝鮮的外部環境劇烈變化。極大的刺激了朝鮮,使朝鮮鋌而走險堅定發展核武器,期望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就在朝鮮宣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後,美國與朝鮮進行了談判,並於1993年6月達成了一個聯合聲明,核危機暫時得以解決,但雙方仍有很多爭執。
1994年5月聯合國安理會提出對朝鮮進行核項目調查並對其進行制裁。6月,美國前總統卡特前往平壤斡旋,達成了《朝核問題框架協議》,這個協議要求朝鮮必須凍結其所有核項目,並在所有核設施上加裝監控系統,禁止一切關閉項目的重啟。
後來在10月,因為擔心朝鮮繼續發展核武器,美朝在日內瓦簽署了《朝美核框架協議》,協議規定朝鮮凍結其核設施,並由美日韓三國協助朝鮮拆卸石墨反應堆。作為拆除反應堆而造成的電力缺口的補償,由美國牽頭成立朝鮮半島能源開發組織,負責為朝鮮建造兩座輕水反應堆並提供重油。但是事後,美國承諾幫助朝鮮建設輕水反應堆的事情卻是一拖再拖。
1998年,朝鮮使用「大浦洞1型」發射「光明星1號」衛星。因為運載火箭與彈道導彈的技術相通,這也是朝鮮首次發射彈道導彈,並且首次飛越日本上空,促使日本公眾開始支持發展導彈防禦系統。
2001年美國對朝鮮的政策趨於強硬,並把朝鮮與伊拉克和伊朗一起列為「邪惡軸心」。次年,美國宣布朝鮮已承認正在進行鈾濃縮計劃,並指控朝鮮正在開發核武器。朝鮮表示自己有權開發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厲害的武器。
12月,美國以朝鮮違反《美朝核框架協議》為由停止向朝鮮提供重油。朝鮮隨即宣布拆除安裝在核設施上的監控設備,重啟用於電力生產的核設施。
2003年1月,朝鮮政府發表聲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同時表示朝鮮無意開發核武器。同年,中國為和平解決朝核問題,在北京舉辦了首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2008年7月12日召開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團長會
2006年7月5日,朝鮮進行了「大浦洞2型」導彈的首次試射。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了關於朝鮮試射導彈問題的第1695號決議,對朝鮮導彈試射表示嚴重關切和譴責,要求朝方重新作出暫停導彈試驗的承諾。
10月9日,朝鮮首次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這次核試驗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並且換來了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第1718號決議,對朝鮮核試驗表示譴責,要求朝方放棄核武器和核計劃,立即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並決定針對朝鮮核、導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領域採取制裁措施。
2007年3月,第六輪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會後發表了第一階段會議主席聲明,表示將儘快復會,繼續討論和制定下一階段行動計劃。7月第六輪六方會談團長會在北京舉行,各方達成了「將認真履行在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中作出的承諾」,「朝鮮將認真履行有關全面申報核計劃和現有核設施去功能化的承諾」,「向朝鮮提供相當於95萬噸重油的經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和「各方將根據『行動對行動』原則履行各自在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中承擔的義務」四項共識。當月,韓國運送的第一批6200噸重油抵達朝鮮,朝鮮關閉了寧邊核設施並接受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和驗證。
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台,一改前兩任總統的對朝「陽光政策」,主張將朝鮮棄核和實行改革開放作為韓國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和發展南北關係的前提。同年,韓美將自1975年以來每年舉行的以朝鮮為假想敵的「乙支焦點透鏡」聯合軍演,改名為「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朝韓關係再度惡化。
2009年4月朝鮮進行了「光明星2號」衛星的發射,聯合國發布了新的對朝制裁措施。朝鮮隨即宣布退出六方會談,並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5月朝鮮就進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試驗,此次試驗引發了4.5級地震。同日,朝鮮試射了3枚地對空導彈,次日又發射3枚短程導彈。
6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1874號決議,對朝鮮提出進一步的經濟制裁,並要求朝鮮今後不再進行核試驗或使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任何發射。但朝鮮則回應稱會繼續強化核彈製造,並警告朝鮮半島可能會爆發核戰。
2011年12月,金正日去世,其子金正恩接替其成為朝鮮最高領導人。
2012年朝鮮發射了「光明星3號」衛星。安理會通過2087號決議,對朝鮮進行制裁。同年,朝鮮在憲法修訂案序言中明確寫道:「金正日同志使我們祖國變成不敗的政治思想強國、核擁有國、無敵的軍事強國,為建設富強繁榮的國家鋪設道路。」。
2013年朝鮮進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試驗,引發4.9級地震。安理會通過2094號決議,嚴厲譴責朝鮮,並加強了對朝多項制裁。隨即朝鮮宣布廢除與韓國締結的互不侵犯協定,並切斷了與韓國在板門店設立的熱線。
2016年1月,朝鮮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並對外宣稱首次完成了氫彈試驗,這次試驗引發了5.1級地震。安理會通過第2270號決議,對朝鮮的各項制裁進一步加碼。2月朝鮮發射了「光明星4號」衛星。
朝鮮連續進行的核試驗和導彈試射使韓國受到了嚴重的刺激。7月美國和韓國就正式宣布將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同年9月朝鮮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11月安理會通過第2321號決議,再次對朝鮮的各項制裁加碼。
在今年,朝鮮進行了13次導彈試射,安理會通過了第2356號決議和2371號決議。一再的提升對朝鮮的制裁力度。
引發朝鮮執意研發核武的歷史重要事件及發展脈絡,至此已經梳理完畢。由此才清楚的理解了為什麼朝鮮在8月29日再次試射導彈以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曾明確指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本質是安全問題,癥結在於朝美、朝韓之間的矛盾。
在8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在講述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時候,曾說「(那些認為中國應該向朝鮮更加努力的施壓的國家),當他們說中國應該在施壓方面使出更多力氣、發揮更大作用時,他們自己是否在不折不扣、全面、完整、忠實地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還是只是有選擇性地執行?比如,只注重施壓制裁,而完全忽略了推動對話和談?我們也注意到,有的硬塞私貨,有的一邊指手劃腳、一邊「背後捅刀」,有的則是渾水摸魚,甚至企圖火中取栗。嚷嚷制裁時衝到最前面,推動和談時又躲到最後面,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卻只想坐享成果。這些都不是負責任國家應有的態度和作為。」
外交部發言人的發言,不由得讓人去了解究竟朝核問題當事方各國的行動哪裡出了問題?引得外交部發言人如此「吐槽」。
朝核問題相關國家的行動
朝鮮
朝鮮在經過了20世紀的劇烈震蕩以後,極度倚賴「武力」所帶來的「安全感」,不僅提出了「先軍政治」的思想,更把「擁核」寫入了憲法。這種窮兵黷武的思路,直接造成了朝鮮當下困難的國內形勢和嚴峻的國際環境。
從金日成時代開始,朝鮮便秘密的進行核武開發工作。蘇聯出於拉攏朝鮮而承諾幫助朝鮮開發核武,雖然口惠而實不至,沒有直接將核武技術交予朝鮮,但卻為朝鮮培養了第一批核物理研究學者,使朝鮮從此敢於做核武器的「美夢」。
90年代,金正日時代開啟,朝核問題也是在90年代浮出水面。在朝鮮內部「苦難行軍」的時候,也遭受到了來自國際社會的制裁。美日韓等國開始計劃使用武力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金正日的執政地位受到了威脅,堅定了朝鮮「擁核」的決心。
進入21世紀,朝鮮的核武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相當的水平。但為了給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援助,朝鮮開始利用「六方會談」展開拖延戰術,在外交層面假意配合,令相關國家以為朝核問題的解決指日可待,放鬆了警惕。但在私底下卻在加緊研發核武的速度。直到2009年朝鮮在進行第二次核試前,確認自己已經擁有了製造核武的能力,立即就丟掉了為自己爭取時間的借口,宣布退出「六方會談」。
也正是因為退出「六方會談」,朝鮮的核導開發與安理會及國際社會的制裁開始了輪番加碼的惡性循環。
2011年,金正日突然辭世,僅有20多歲的金正恩倉促登基。面對來自內部元老的強大壓力和美日韓叫囂的「斬首計劃」,金正恩為了維持自身的絕對統治地位,不僅在朝鮮國內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清洗,同時也更快的加緊了核導開發的步驟,緊密的進行了多次的核試和導彈試射,藉此強化自己的執政地位,嚇阻來自美日韓軍事同盟的企圖。
金正恩執政近六年來,從未進行一次外訪。由此也能確認其「白頭山血統」執政根基的脆弱和對自己執政地位的極大不安全感。
韓國
韓國與朝鮮是一個民族,兩方也都各自宣稱對朝鮮半島擁有主權,而朝鮮半島又是冷戰對峙的主要戰場之一,這就導致了朝韓兩國雖然同文同種,卻毫無政治互信。以至於在外交場合解決半島核問題時,一定要有第三國從中協調,兩國始終無法進行正常交流。
兩國政治體制的不同,也進一步加深了兩國關係的不穩定性。朝鮮的統治自金日成至金正恩,可謂是一脈相承,具有連續性,但是其鮮明的「獨裁」和「世襲」色彩卻不為西方世界所接受。而韓國是非常典型的西方民主制國家,但也正因為是多黨競選,導致政黨更替的時候其對朝政策存在很大變數。朝鮮也因此不願與韓國溝通。
同時,韓國並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在朝鮮戰爭以後,朝韓兩國簽訂了《停戰協定》而不是《和平協定》,所以從法理上來將,兩國現在還是處於交戰狀態。而美國與韓國是軍事同盟的關係,為了協助韓國軍隊,兩國成立了韓美聯合司令部,隸屬於美國太平洋司令部。既然存在這種上下級的隸屬關係,韓國的戰時指揮權自然也就在美國手裡。所以在解決朝核的問題上,韓國軍隊就要服從美國利益。
其實軍事行動的選項,始終是美國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選項之一。但因為首爾距離38線只有40公里,朝鮮的火炮射程完全可以覆蓋,一旦開火,首爾的1200萬百姓將全部暴露在韓國的火炮下,這是韓國絕對無法承受之重。
所以在2003年,韓國國會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遷往韓國中部地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導致「遷都」行動一度擱淺,直到2007年才開工建設「世宗特別自治市」。可是現在青瓦台總統府、國防、外交、統一、法務、行政安全、國會、大法院等重要部門依舊在首爾,只有國務總理室等16個政府部門和20個附屬機關遷入世宗市。所以從實際意義上來說,韓國的「遷都」行動並不算成功。
朝鮮一心想要統一半島,完成民族大業,現在又有「核導」加持,韓國其實比任何國家都緊張,所以一直要求中國能夠有效約束朝鮮。但無奈韓國是一個在軍事上跛腳的國家,重大戰略自己說了不算,被美國呼來喝去,在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上雖然有重大利益關切,卻無法做出什麼行之有效的行動,只能服從於大國博弈。
日本
日本這個國家,始終刻意迴避自己在二戰中對周圍國家造成的巨大傷害。雖然與韓國同為美國的盟友,卻始終與韓國因為歷史和領土問題齟齬不斷。
日本在西太平洋始終全心全力貫徹美國圍堵中國的策略,近些年在釣魚島問題上與中國針鋒相對,又在南海問題上慫恿相關國家,不可謂不忠心耿耿。
日本與朝鮮隔海相望,而且朝鮮的火箭和導彈曾經五次飛越日本上空,確實對日本造成了安全威脅,所以日本也有資格參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但是在「六方會談」機制里,日本卻一再將「朝鮮綁架日本公民」的問題納入議事日程,人為的為解決朝核問題設置障礙。
同時,因為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國際社會剝奪了日本擁有軍隊的資格,只能組建「自衛隊」用於進行安全防衛。可是日本的一些軍國主義擁躉,不僅不能正視歷史,更想方設法意欲修改「和平憲法」,讓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這些人在朝核問題里看到了機會,在日本國內煽動民意,制定對朝鮮的單邊制裁,一再刺激朝鮮走核武道路,反過來又在日本國內努力宣傳朝鮮對日本構成的重大威脅。企圖為修憲鋪路。中國外交部說的「有的硬塞私貨」指的就是日本。
8月29日朝鮮的導彈越過日本上空,朝鮮在事先並未向日本進行通報,突然試射確實對日本造成了威脅,而日本也按照既定程序向相關地區發布即時警報。手機、電視、廣播都在提醒當地所有人有導彈經過,號召所有人緊急避難。這種在民間營造出的戰爭緊張氣氛,正是企圖修憲的人所希望看到的。
日本似乎並不希望朝核問題儘快得到解決,因為對日本來說,朝核問題還有利用價值。
俄羅斯
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者,也是安理會五常之一。對於地區熱點問題,尤其是朝核問題,俄羅斯無論是從歷史上來說,還是從大國的角度來說,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幫助朝核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得益於近些年中俄兩國關係高水平發展,兩國在朝核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致的。但是因為俄羅斯的戰略重心一直在歐洲一側,不希望朝核問題牽扯太多的精力,所以俄羅斯在朝核問題上始終與中國保持密切協調,期望降低半島緊張局勢,這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美國
說起美國,真的是說少了說不透,說多了又牽扯出太多拉拉雜雜的其他問題。頭疼的不得了。
簡略來說,這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大幅提升,中美兩國形成了一種「求同存異,斗而不破」的局面。這種關係體現在諸如朝鮮半島、釣魚島、南海、印度、伊朗、中東、敘利亞、反恐等等幾乎所有的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中美兩國就像高手過招,一步望著百步走,同時經濟、文化、民間等交流又熱絡的不得了。
但是從美國部署在韓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中國的周邊軍事基地來看,美國卻從未放鬆在亞太地區圍堵中國的策略,美國軍隊每年在中國周邊不知道要舉辦多少次聯合軍演。無一例外,其目的都是為了「圍堵中國」。
朝鮮半島核問題也是如此,美國一直致力於在安理會推動制裁來打擊朝鮮,甚至多次推行單邊制裁朝鮮的決議,企圖放慢朝鮮核導研究的速度,為自己加緊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部署爭取時間。可是在制裁後的「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的環節卻始終以「時機不到」為借口一再拖延和逃避。中國外交部「嚷嚷制裁時衝到最前面,推動和談時又躲到最後面,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卻只想坐享成果。這些都不是負責任國家應有的態度和作為。 」說的就是美國。
中國
如果說韓國不希望朝鮮擁核,那中國肯定是最最不希望朝鮮擁核的了。歷史上朝鮮曾經兩次希望與中國合作研究核武,都被中國拒絕了。為什麼?因為核武器作為一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重大殺傷力的武器,註定不能被大多數國家所擁有,否則就會引起核武競賽,進而打破由幾個擁核國家形成的「危險的和平」。這還沒說如果核武器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結果。
看看中國的周邊,俄羅斯是傳統擁核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是擁核國家,如今朝鮮也已經進行了五次核試驗。如果把朝鮮也算成「擁核國家」,那中國的周邊就有四個國家擁有核武,試問安理會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的周邊,是否有如此嚴峻的核武局面?如果一旦承認了朝鮮是「擁核國家」,那麼有什麼理由去反對韓國和日本發展核武?這就打破了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對中國乃至於世界都構成極為重大的安全威脅。
所以中國在朝核問題上,一直以來都是主張朝鮮半島無核化,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中國一直在提倡和努力推動「雙暫停」和「雙軌並行」思路,因為這對中國和所有朝核問題當事國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結論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朝核問題不是一個獨立於國際體系以外的單獨問題,所以解決朝核問題也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今的世界格局迎來了自冷戰結束後的最大變化,朝核問題也只是這一重大變化的一個具體呈現。所以,解決朝核問題,最終還是要取決於世界格局變化的結果。
推薦閱讀:
※中子武器的優勢?
※朝鮮若進行大氣層核試驗,究竟有多危險?
※軍事上能不能用核武器進行奇襲,在24小時內拿下一國?
※日本究竟有沒有能力快速製造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