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心若在 慈善就不遠
12點30分,在歷經了5個小時的車程後,姚明到達了此次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開幕式的地點,南京。
匆匆忙忙的吃完飯,本可以抓緊時間稍做休息,但姚明還是又過了一遍稍後即將進行的姚基金希望小學開幕式的流程。雖然這已經是第六屆了,但他依舊像往常一樣,認真耐心的準備著。
2點30分,還沒有褪去倦意的姚明走向了媒體區,打了個小的哈欠,準備接受各家媒體的採訪。我很榮幸,獲得了10分鐘與姚明對話的機會。
我靜靜的坐在那裡,聽他向我講述這些年,他為慈善所做的點點滴滴。
有「心」者事竟成
——「不論身處什麼行業,我們都可以做慈善,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心。」
「大姚您好,很高興您邀請我們來到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開幕儀式的現場,首先想問問您,在您從事慈善事業的這些年裡,您都收穫了什麼?或者說,哪一件事印象最為深刻?」在我拋出第一個問題後,姚明頓了一下,拍了拍我的肩膀,說道:「要說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件事?一下子我還真想不出來,這麼多年,很多事都彌足珍貴。最大的收穫嘛?就是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到我們這個團隊中來,越來越多的單位加入我們,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我們,可以使我們影響到更多的孩子。」說道這幾個『越來越多』時,我能明顯的感覺到,姚明的語氣、語氣不太一樣,就彷彿是投籃一樣,先是1分的罰球,再是2分的中投,然後是3分的遠投似的,慢慢的在加強、加重。
2012年,姚基金希望小學正式啟動,在這五年時間裡,從最初的47所學校47名志願者,發展到如今的445所學校455名志願者,獲益的學生達到72萬。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姚明在說到那幾個『越來越多』時,他的語氣在慢慢變化。我想,能夠慢慢的去影響到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們收益,這就是姚明投身慈善事業的初衷吧。
過去的幾年中,姚明的身份在不斷變化,從運動員到球隊老闆,再到如今的籃協主席。身份的轉變,令姚明不得不在時間管理上有所調整。姚基金管委會委員陸浩在接受騰訊體育專訪時坦言,姚明作為籃協主席,要帶領籃協團隊完成國家隊、聯賽、群眾籃球和青少年籃球等方面的任務,在姚基金方面難以投入那麼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姚明很忙,忙的連休息時間都是一點點擠出來的。雖然他坐下之後還是非常非常高,但是在我與他對視時,我可以清晰的看到他眼中的血絲。我們知道的,在2017年姚基金慈善賽之前,姚明在印度班加羅爾督戰女籃亞洲杯,而在慈善賽之後,又有男籃亞洲杯。在兩大洲際比賽的間隙,姚明抽身前往香港參加慈善賽,然後是希望小學籃球季的活動,這一系列的征程,令姚明疲憊不堪。但是姚明依然面帶笑容,與我在暢談著屬於他的慈善之路。
「投身慈善事業這麼多年,您的身份一直在轉換,運動員、球隊老闆、籃協主席。您曾說過有1/3的時間投身在慈善事業上,但現在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了,那麼對於姚基金,日後有什麼規劃嗎?會吸引更多的人來幫助您管理姚基金嗎?」我這樣問道。
沒有絲毫的遲疑,姚主席這樣回答道:「公益和慈善呢,不僅僅表現在姚基金上,包括李連杰的『壹基金』做得非常非常出色,還有其他的一些東西,公益平台是非常大的,並不局限在姚基金這一塊兒,哪怕我們換了工作,新的工作崗位中也可以有公益的元素去做,也可以植入到公益系統中,在不同的行業,比如說醫療行業你可以做公益,在運輸行業中,你也可以做公益,這都是一樣的。不論在哪,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心。」
在說道『關鍵是看我們有沒有心』時,姚主席向我投來了一個非常堅毅的眼神。是啊,我們都知道,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須得用心才行。在慈善事業這條路上,姚主席,他真的用心了。
在辛苦中學會成長
——「這兩年我們做慈善賽,不會像以前一樣有脫兩層皮的感受了。」
作為姚基金慈善賽的「大管家」,陸浩的團隊只有五個人,一場慈善賽,有方方面面的細緻工作,這種辛苦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才能深刻體會。陸浩曾向騰訊體育坦言,辦一次慈善賽確實非常苦非常累,對於慈善賽,姚明也表達過同樣的感受:「舉辦一屆慈善賽很累,又費心又鬧心,每次都對自己說這是最後一屆慈善賽了,但是舉辦完之後的成就感和看到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又支持我去繼續做下去。」
針對姚明曾經說過的這句話,我順勢問了問姚明,他所說的舉辦一屆慈善賽的『累』,都表現在哪?或者說,將舉辦一屆慈善賽,都會遇到哪些困難?」
沉思了短暫的幾秒鐘後,姚明這樣回答道:「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一個人、一個團隊、一項事業想做成功也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之前說做得很累呢,是因為我們沒有建立起一套規範制度,就是憑著一腔熱血去做,但是後來發現越做越大之後,任何事情需要保持一個好的航向,不偏離方向的話,一定要有一個完備的制度去支撐它,一旦有了制度之後就會減少我們大量的時間和思考,很多東西我們都可以程序化的去運作,標準化的去管理。不僅僅是做公益和慈善,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
在火箭效力期間,姚明多次參加慈善活動,系統化和規範化的特點給他留下深刻印象,而在姚基金一系列慈善項目的起步階段,所遇到的主要困難,恰恰就是我們的慈善大環境在系統化和規範化方面存在不足。姚明和他的團隊在慈善事業上的長足發展,正是整個慈善大環境的進步寫照。
要說美國的慈善活動和我們國家有什麼不同?「系統性和一次性,在美國那邊參加的一些慈善活動呢,系統性比較強,我們呢,畢竟是起步階段,」姚明不假思索的說道,「最早還是08年地震的時候,大家都願意去捐款、捐物、救災,但後來有一些問題也發生了,這些問題反過來也推進了我們公益事業的透明度、或者說管理的一些進步,總的來說,慈善活動變得越來越系統化、程序化、長期化的時候,就會越做越好。」
在2017年姚基金慈善賽慈善論壇期間,姚明登台演講,不小心碰倒了台上的一台電腦。「姚基金要多籌點錢,可以賠上這台電腦,」姚明用他的幽默讓現場氣氛活躍了起來。儘管辛勞,但姚明已經能夠從容應對。
「這兩年我們做慈善賽,不能說越做越輕鬆吧,但不會像以前一樣有脫兩層皮的感受了,也必須付出很多的努力,但是當我們越來越規範化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就會越來越成熟,達到的效果也會越來越好,」在姚基金一步步發展後,做事情也越來越成熟,當然了,這也讓姚明談到慈善賽時,直接坦言不再會像從前那麼累了。
「里子」和「面子」
——「姚基金慈善賽對整個姚基金的運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是不會低估這個比賽的。」
在姚基金的慈善項目中,慈善賽無疑是最吸引關注的,這是一道巨大的光環,將其他的慈善項目環繞其中,這是一個「面子」,看起來很光彩。但在最近幾年,這個「面子」的光輝在漸漸變淡,儘管它以點帶面的作用依舊存在。「我必須要說,姚基金慈善賽對整個姚基金的運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不僅僅是募集了多少資金,去支持這項事業,更多的是在社會上擴大了我們的影響力,我是絕對不會低估這個比賽的,」在談到慈善賽的作用時,姚明這樣和我說到。
而且,在說出最後的『絕對不會低估這個比賽的』這句話時,大姚的語氣又有了明顯的加強,一個手拿著話筒,另一隻手還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勢,足以見得,慈善賽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所在。
慈善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比賽的側重點在發生變化,從最初的明星賽,發展到如今多方面參與,尤其是讓孩子們成為比賽中的主角。實際上,姚基金慈善賽的根本目的是籌集資金,推動希望小學籃球季相關項目的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們受益,這是慈善的「里子」。正如陸浩曾對騰訊體育說的那樣,明星越多當然影響力越大,但影響力也分幾種,一種是明星的影響力,一種是賽事的理念和傳播等。2017年姚基金慈善賽的主題是「投向未來」,姚明所重視的不是一場慈善賽的光彩,而是在姚基金慈善項目中獲得幫助的那些孩子未來的發展。
「我們當然希望可以有很多的球星來支持我們,很感謝那麼多人無償地奉獻自己的時間來參加比賽,」姚明說,「所以呢,我們還是希望越來越好,但是必須說,這是一個『里子』和『面子』的問題,球星來實際上是幫我們解決了號召力上的問題,但是我們事情還是要扎紮實實做到實處,就像我們今年有445所學校,到希望小學開幕式有67所學校來到這裡比賽,這些組織、管理工作,包括我們的後勤工作,這都是工作量非常大的,這就需要剛才我所說的系統管理,把我們的工作統籌起來,這兩者之間完全是不矛盾的。」
如果你想看到開懷大笑的姚明,看到可愛呆萌的姚明,那絕對不是在高大上的明星賽上,也不是名流雲集的論壇中,而是在希望小學籃球季的現場,在貧困山區的校園中,在孩子們身邊。那裡的條件很差,差到讓大多數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難以想像。姚明一些好友包括教練和昔日隊友,都想參與到希望小學籃球季的活動中,但姚明很實在地告訴他們要有心理準備,條件非常艱苦,上廁所都沒有合適的地方,找一個坑就完了。
正是因為條件糟糕,才更需要慈善項目做到實處,不僅僅是資金和物資,還有花時間投入其中,進而帶動更多的人參與進來,這才是最有價值的。「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最大的目的,不僅僅希望去提高農村地區學校的體育教學力量,更重要的是想告訴社會,最重要的捐贈物資不僅僅是金錢,還有時間,」姚明說道,「當你作為一名志願者,將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項事業中的時候,那是最有價值的,這是唯一一個任何人都平等的資源。」
不僅僅是籃球
——「體育有改變人的力量,使人變得有尊嚴。」
「體育有改變人的力量,使人變得有尊嚴,有很好的生活和工作態度,也讓人們尊重規則,認同競爭,認同合作,」姚明曾這樣說道。
姚明的慈善項目與籃球有關,但並非只局限於籃球,而是以運動為一個支點,來翹起人生。在希望小學籃球季的活動現場,我看到許多支教大學生志願者,他們不僅承擔了孩子們的日常體育教學工作,還擔任起了孩子們的生活老師、嚮導的工作。
謝紹強是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的一位志願者,在我找到他,表明了渴望與他交流過後的態度後,紹強二話不說,就痛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並與我約好了時間見面。
「紹強兄弟,想問問你,是什麼初衷,讓你選擇來姚基金做志願者呢?」可能是不習慣面對鏡頭,紹強兄弟黝黑的臉蛋透出了一絲微紅,有些磕絆的和我說道:「我選擇成為志願者,因為自己也比較喜歡打籃球,我也來自一個小地方,得知姚基金『以體育人』的初衷後,我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就來了。」
「於是就來了」,這短短的五個字兒,讓他一來,就是三年。
「在你連續支教的三年中,覺得自己收穫最大的是什麼呢?」我順勢問道。
「這幾年帶給我的改變真的特別特別大,」紹強用了兩個特別,來向我表達了他的想法。「比如和小朋友的溝通,像我們這樣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起初和他們聊起來有些困難,所以你要和他們多交流。你的行為也會影響到他們,自己要多注意。一開始真的沒想得到什麼,但在這幾年中,不知不覺的,自己的生活發生了很多變化,比如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那麼較真了,因為你不僅僅是孩子們的教練,負責他們在場上打球,還要負責他們的方方面面,比如輸球後,一個人的時候可以非常難過,沮喪,但是一群人都呈現出這樣的狀態,那肯定是絕對不行的,要讓孩子們知道,輸了比賽,不是輸了人生。總的來說可以說,這幾年他們在長大,我也在慢慢成長吧。」
說到這裡,紹強兄弟有些哽咽了,他望了望在旁邊的孩子們,和我說:「這是最後的幾天了,畢業了,就不能當志願者了,真的有些捨不得他們,這些年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個畫面,都是非常珍貴的,我會一直記住的,日後踏入工作崗位了,自己有能力了,我還會繼續支持姚基金,奉獻自己的力量的。」
場館內沒有沙子吹進,可是眼睛卻痒痒的。聽到這些話後,我也不由自主的落淚了。
我又問了問紹強帶的孩子,這些年,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麼?一位和紹強一樣皮膚黝黑的小男孩,用著不那麼標準的普通話,這樣和我說道:「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做,以前的時候在家不喜歡上學,但紹強老師說了,如果不按時完成作業,不好好聽課努力學習的話,我們就不能打球了,不讓我們參與訓練。所以我不那麼調皮搗蛋了,為了更好地打球,平時上課端正了許多,這次考試比以前高了27分呢。」
小朋友說這些話時,目光一直在我身邊的紹強身上,也就是他們口中的紹強老師,看得出來,孩子們是真心喜歡紹強的。可惜的是,在這一屆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結束後,紹強,就得轉身離去了。
從「1」到「9」
——「當完成了1之後,那麼1-9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在2017年姚基金慈善賽期間,姚明赴香港參加公益互動,提到了「小籃球計劃」。這個項目是打造適合小朋友的球場、籃架和籃球,進而吸引更多的小朋友打籃球。姚明透露實際上在1960年的時候,就有「小籃球計劃」,但由於當時教學和體育的聯繫不夠緊密,未能執行下去。
「我在上學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體育課會被文化課所霸佔,您如何看待體育與文化學習之間的矛盾,這是不是籃球公益推廣的一個難點?」我這樣問到。
思考了一番,姚明『呃』了一聲後,這樣說道:「凡事都有過程,這麼說吧,大家越來越重視藝術的重要性,我小時候學校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和美』就是說的藝術和體育,也就是說這兩者是平等的,大家先意識到『藝術』,這是一種修養,給人帶來優雅,但同時你也需要陽剛,這就是體育的作用了,因為陽剛不是化妝什麼的能帶來的,而是經年累月的體育鍛煉與體育比賽鍛鍊出的性格,這種性格不僅能幫助你在賽場上獲得一定的成績,同樣在生活中面臨選擇的時候,都會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在說這些話時,姚明碰了我的胳膊,囑咐我要多運動,不要讓身體太過單薄了。
「這是一種內在素質,沒有辦法像一道考題那樣告訴你答案是對還是錯,很多時候需要用時間去檢驗,」姚明接著說,「我已經看到很多家長,包括我自己,已經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去尋求解決的辦法,比如去上各種培訓班,所以這已經有了一些轉機,但畢竟我們是這麼大一個國家,需要一定時間去實踐。當完成了1之後,那麼1-9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結語:他改變了什麼
「您在慈善事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給體育明星投身慈善事業提一些建議的話,您有什麼想表達的?」最後的一個問題,留給姚明。
姚明沒有立刻給出答案,他想了一會,娓娓道來:「我感覺公益和慈善是隨緣的,不要去說誰做了什麼,那我也一定要去做什麼。因為公益和慈善並不是為了表面的『我做了什麼』,而是應該說我的東西改變了,影響了什麼。」
姚明的慈善事業改變了什麼,影響了什麼,我相信,他資助過的孩子們會用他們的未來給出答案。
(文/張帆 硬幣)
推薦閱讀:
※中國應不應該接納高調行善,反方應該如何立論?
※如果我想給受災的日本捐款,但又不信任大型的慈善機構,有什麼其他的選擇嗎?
※國內外的公益慈善到底差距在哪裡?
※學習非營利組織管理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陳游標「冰桶挑戰」在冰桶中蹲了 30 分鐘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