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物的鏈接-生理心理基礎
一說到健康飲食,大家很自然會想到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糖。
但是真正的健康飲食,其實並不僅僅是看自己吃進去什麼。吃飯的背後其實也有心理和生理因素需要考量。
用三個生活中特別容易犯的三種錯誤來說明。
第一種錯誤:用吃糖和餅乾來緩解焦慮
我女兒在一歲兩個月的時候去了一家中文家庭幼兒園。第一天,我和老公擔心她適應不了,兩人特意請假一天,一起送她過去,然後一邊逛街一邊等老師電話催我們回去接哭得一塌糊塗的孩子。沒想到電話一直沒有等到。下午去接孩子的時候,她還玩的不肯回家。
沒想到,這種情況卻沒有能夠持續太久。她變得越來越不肯去幼兒園了。我一直不明白怎麼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做了讓女兒不高興的事情,她抓著我的手就打。這是我們家裡從來沒有出現過的行為。我頓時明白怎麼回事。當機立斷把她轉到新的幼兒園。
因為對幼兒園已經有了恐懼,即使到了新的幼兒園,老師非常和善,她也還是哭得厲害。每天下午去接她,她總會有一點悶悶不樂的樣子。偶然有一天,我帶了一整袋餅乾去接她。她非要抓著一整袋餅乾,一邊走一邊吃,開心的很。我當時也覺得有一點不妥,但是看到她開心的樣子,就隨她了。
放開吃餅乾的那段時間,女兒的確是開心了不少。等到後來嘗到了糖的滋味,女兒更加是陷入了甜食的陷阱。尤其是在她感覺到不開心的時候,她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找糖果。
等到體檢的時候,醫生給了我們一個大大的警告:孩子體重有一點超標,必須要控制飲食了!
控制飲食在平時還好做到,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她對糖的渴求就變得格外明顯。
事實上,出現情緒就去吃東西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在「家有焦慮嬰兒怎麼辦?」一文里,我們說到中和緊張素一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吃糖來增加血糖濃度。這大概是人進化出來的一種本能。
通過甜食來緩解焦慮在短期內的確有效。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是我們健康的敵人。現代社會出現那麼多體重超標的人,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在於此。
從女兒的經歷種,我們吸取了教訓。等到兒子的時候,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有一天,忘了因為什麼,兒子哭著走向廚房,就要去拿巧克力。
我蹲下來看著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你現在要吃東西不是因為你餓了,而是因為你難過了。要不要媽媽抱著你?」兒子一邊哭一邊點頭。我問他,「要大大的抱還是小小的抱?」兒子說,「大大的。」我便緊緊抱住他。擁抱可以幫助人身體分泌放鬆素。過了一會兒,兒子的情緒得到了緩解。他也忘了要吃巧克力的事情,便開心地玩了起來。
幫助孩子用正確的方法面對自己的情緒,是建立健康飲食習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二種錯誤,再吃一點,再吃一點!
這種錯誤,在有老人的家庭特別容易發生。也許是因為經歷了饑荒的原因,老人們對食物看的特別重。每次孩子們說「我吃飽了」,他們心裡就好像有貓抓一樣地難受,總忍不住要說,「再吃一點,再吃一點!」一定要看著孩子再吃下去兩三口,他們才終於露出滿意的微笑。
殊不知,長期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在破壞孩子的健康。
人的大腦裡面有一個飢餓中樞,還有一個飽腹中樞,分別感應飢餓和飽腹兩種感覺。這兩個中樞,是我們保持能量平衡的最重要的生理基礎。餓了,說明我們的身體需要從外界獲得更多的能量,人就產生了食慾。飽了,說明我們的身體已經獲得了足夠的能量,大腦就會告訴我們,現在應該停止進食了。
仔細觀察嬰兒,他們吃奶從來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嬰兒餓了就吃,飽了就不吃。嬰兒天然就擁有這兩個健全的飲食反饋中樞,他們可以輕鬆做到依循身體的需求。
等到孩子長大開始自己吃東西的時候,我們同樣也應該尊重孩子這種天然的平衡能力。孩子說吃飽了,就請不要再用愛的借口逼孩子,「你還沒有吃飽呢!再吃一點!」
如果長期忽視孩子飽腹的感受,孩子的飲食中樞就會逐漸遲鈍。有一天,孩子也許就真的喪失了飽腹的感覺。他們只能問,「媽媽,我吃飽了嗎?」
小孩子的胃容量和他們的拳頭差不多大。很容易吃一點就飽。如果按照大人的一日三餐來進食,他們攝入的能量不足以滿足身體的需要。正確的解決辦法就是增加進食的次數。對幾個月內的嬰兒,一般是只要他們餓了就給奶。對小寶寶,一天中除了三餐之外,恐怕還要再加3次甚至更多次的零食時間,每次份量不要多,同時保證零食的健康性。等孩子再大一點,主食的份量會逐漸增加,零食的次數同時也可以減少。
我的一位長輩跟我說起他的朋友,四十五年不曾見面,朋友精神矍鑠,身材居然和四十五年沒有任何變化。問他秘訣,兩個字:「平衡」。吃進肚子的和消耗掉的保持平衡,身體沒有額外的負擔,身材當然好了!
要想寶寶擁有健康身體,請從尊重他們「吃飽了就可以不再吃」的權利做起!
第三個錯誤,嚴格控制零食
我的一個好朋友,特別擔心自己的寶貝女兒長胖。每次出去玩,到孩子吃零食的時間,她總是從袋子里拿出五塊金魚餅乾。數著數,一塊一塊放在孩子的手心裡。只有五塊,再沒有了。她女兒每次吃完,總是眼巴巴地看著我的孩子。每次我想要給朋友的女兒一點零食,總是被婉拒。
金魚餅乾其實是算比較健康的小零食了,蔗糖含量為零。朋友還是擔心太多澱粉會讓孩子長胖。
擔心孩子長胖的心情可以理解。
然而,因為擔心就對孩子進行這樣的嚴格控制,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我們希望孩子健康,絕對不僅僅是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就夠了。孩子是身體和心靈的統一體。如果我們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建設,那孩子在長大以後肯定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被過分控制零食的孩子,心裡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不同的孩子可能產生不一樣的心理變化。
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會覺得媽媽不愛自己。在「和食物的鏈接-選擇」(https://zhuanlan.zhihu.com/p/28299907)一文中寫到這麼一段話,「女兒以前的幼兒園會問孩子們,「你為什麼愛媽媽?」有70%的小朋友的答案里都包括了這麼一條:因為媽媽給我吃巧克力/雪糕。在孩子的眼裡,甜食是和「快樂」和「愛」緊密相連的!」 如果媽媽總是橫亘在孩子和甜食中間,孩子對甜食的渴望長期得不到滿足,他們的心裡會產生一種荒蕪的感覺。這樣的孩子沒有和甜食建立起健康的關係。在成年以後,他們可能會放縱自己對甜食的渴望,填補自己幼年時累積起來的愛的匱乏。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孩子會過分苛求自己。媽媽嚴格控制零食的背後潛藏的是媽媽的恐懼。因為過分擔心自己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或者擔心被別人譴責自己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媽媽產生了一種不自覺的恐懼,必須要通過嚴格控制孩子飲食來緩解這種恐懼。孩子一旦接受了這種控制,他們就會把這種控制延伸到自己身上,同時延伸到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身上。
我女兒以前的幼兒園園長是個六十幾歲的單身老婦人。她年輕時候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她就是一個對自己非常嚴格的人,長的很瘦,依舊是一口蛋糕都不吃。幼兒園老師對她都很有意見,覺得她有一點控制狂傾向,很多老師都做不長,積累一點經驗,很快就離開去別的地方。她的兒子四十幾歲,在幼兒園裡上班,長的高高瘦瘦,身體很單薄。每次跟他打招呼,我都覺得他的笑容是那麼僵硬,彷彿是被人強行貼在他臉上似的。他不結婚不要孩子,每天唯一的樂趣就是遛狗。他的狗和他一樣,也是高高瘦瘦,走在一起特別扎眼的那種。
我女兒在她的幼兒園裡是不能隨便吃零食的。這和蒙特梭利學校里孩子們可以隨時去零食區拿取食物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位幼兒園園長和她的工作生活中間,恐怕一直橫亘著一位嚴格控制甜食的媽媽。
在零食問題上,最好的辦法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選擇框架,幫助孩子建立對食物的理性認識,並且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具體做法可以參照「和食物的鏈接-選擇」(https://zhuanlan.zhihu.com/p/28299907)一文。
和食物建立良性健康的關係,背後的生理心理基礎,你了解了嗎?
推薦閱讀:
※六一特獻·公益講座】你對孩子的期望與孩子個性相符嗎?|發現孩子心理類型以及天賦
※簡單系統家庭教育
※10歲以下兒童動作協調發展里程與標準,你的孩子達標了嗎?
※[感統克學院]孩子前庭失衡怎麼破?
※不想給你書單,我要和你一起聽拔節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