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真的種族歧視嗎
繼墨爾本大學出現「禁止中國人入內」的貼紙後,上周悉尼大學也驚現「殺死中國人」的塗鴉,這樣的情況在西方其實時有發生,比如之前的就是美國吉米雞毛秀中的小孩「殺光中國人」的言論被公然播出,以及西方國家頻繁發生的針對華人的暴力犯罪案件。每當華人對這類歧視事件提出抗議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出現,這些聲音道貌岸然地指出,中國人才是世界各民族中最喜歡歧視別人的民族。
如此評價中國人,也確實是有一些案例支撐的。比如今年熱傳的黑人被晒黑的段子就引起了西方媒體的注意,而去年中國就有一則洗衣機廣告,把黑人小哥放入,洗完後一個白膚帥哥爬了出來,在中國大家並不以為然,但「中國人搞種族歧視」的印象於是就這麼落下了。這些內容如果是在西方國家播出,整個電視台都可能會被憤怒的群眾掀掉,策劃人被炒並被文化界終身排斥。在中國內部也存在地域歧視,某城市的人歧視外地人,外地人歧視某城市的人,某地區的人歧視大陸人,大陸人歧視某地區的人。中國人即使出了國,呼吸了甜美的空氣,也依然如此,會對一些種族懷有不加掩飾的刻板印象,比如美國華人很多會「歧視」墨西哥和黑人族裔,我本人也承認過自己「歧視」印度人和毛利人。總之中國人無論在哪,都可能因自己的出生地而被歧視的同時也在歧視別人,所以當那些聲音跳出來指責中國人喜歡歧視別人時,大多數中國人都沉默了。
這裡我想說的,不是中國人不應該妄自菲薄,而是中國人應該首先搞清楚狀況,此「歧視」非彼「歧視」。我更願意用「種族仇視」和「種族偏見」來將兩者區分開來。比如最近澳洲國立大學PPT中文的反作弊警告,被稱為「辱華」,就屬於「偏見」而不是「仇視」,不應該用「種族歧視」上綱上線。
「偏見」其實是一種危害性比較小的正常心理,它的英文(prejudice)意思是「預先判斷」,指的是人在沒有經過客觀考察的情況下對一件事物貼上一個標籤。對一件事物進行預先判斷其實是很天然的自我防禦心理,它本身並沒有攻擊性,當然也不會對對方造成實質的傷害。好比一頭野鹿聽到草叢裡有聲音就會一個激靈撒腿就跑一樣,草叢裡的兔子你不要太難過,對方只是誤以為你是獅子而已。唯一可能的錯誤是發生在之後的,那就是「不作進一步的客觀考察」,人的惰性太強,把標籤一貼就完事了。如果是正能量的標籤,比如說「中國人勤奮」、「猶太人聰明」或者「德國人嚴謹」,對方則會很高興,也不會在意說話者是否客觀考察過這些民族也都有懶、笨和馬虎的人。如果是負能量的標籤,比如「中國人愛吐痰」和「中國人愛作弊」,中國人肯定就不高興了,開始憤怒的要求對方客觀。正面和負面的標籤,兩者都屬於「預先判斷」,都屬於「偏見」,但正面標籤很受歡迎,人們甚至會給自己貼,而負能量的標籤被指為種族歧視,這是「種族歧視」這個詞被泛化了的結果。
「種族主義」相比「偏見」就有了攻擊性和危害性。輕則人格侮辱,重則奴役和民族屠殺,產生出可怕的人道主義災難。在政治正確的重壓之下,人們大多不再敢公開種族攻擊了,但也會微妙地轉變成更隱蔽的歧視,如就業、求學歧視和「白人群飛現象」,或者像個懦夫一樣在公共場所塗鴉仇恨標語,總之被歧視者是確確實實地遭受了損失 。西方的主流理論認為,人有「種族偏見」的話就一定會發展成為「種族歧視」,就一定會發展成「種族屠殺」。這讓人想起了魯迅的「看到短袖衫,就想到白臂膀,就想到全裸體,就想到性交,就想到雜交,就想到私生子……」,事實上「種族偏見」並不一定會發展為「種族屠殺」,正如那些聲音所指,中國人確實有「種族偏見」,但中國歷史上就從未對任何外族發動過種族屠殺或奴役行為。中國人即使拿黑人的膚色做廣告和開玩笑,也絕沒有殺掉或奴役這個黑人的想法以及歷史原罪,這點是有黑歷史的西方人很難理解的,然而不理解不等於不存在,不等於可以隨意污衊中國人也有這種致命的種族主義思想。
西方歷史上曾針對黑人、猶太人等進行大規模種族屠殺
導致「偏見」發展為「種族仇殺」的,其實是西方的「不包容」思想,「你與我不同」,就一定要變成「我要殺死你」嗎?在西方人的哲學裡還真是這樣。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發動十字軍東征的理論支撐就是:對方是異教徒,所以我們要去殺死他們。發展到今天,西方人的冷戰思想就是:對方政治體制不同,所以我們要去殺死他們。這種思想在西方從古貫今,西方一些人變得極端不包容,對不同種族,不同文化,不同體制懷有殺意。讓現代西方人的這種「不包容」思想有所收斂,要歸功於現代經濟體系和科技。西方人想「殺死」制度不同的蘇聯,怎奈對方有核武,只好作罷,但心並沒有死;西方人想「殺死」制度不同的中國,但中國與西方經濟聯繫緊密,「殺死」中國自己也會遭受巨大損失,只好作罷,但心也沒有死。中國人並不是某些西方人唯一想要「殺死」的民族,想殺死黑人(比如3K黨)或猶太人(如反猶主義者)的人在西方也非常多,即使有政治正確壓制,「殺死XX人」的言論也時常在社交媒體上和私人場合出現,偶爾會在公共場合露出來那麼一下。看來西方真正的惡魔,只是被核武器、經濟利益或政治正確暫時用棺材板壓著而已,並沒有真正死亡,我們隔著棺材板還能聽到裡面的奸笑聲,這個惡魔的名字就叫「不包容」,它隨時都可能掀開棺材板禍害人間。它不僅是種族文化不包容,也是思想理念不包容,正是這種不包容,讓原本自然的 「種族差異」快速畸變為「消滅對方」的極端思想,一旦製造出人道主義災難,卻是讓「種族差異」背鍋,掩耳盜鈴地禁止人們表達「種族差異」,不許說黑人皮膚黑,即使你看到的就是黑色。而「不包容」的思想卻從未得到清算。
中國則是完全不同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炎和黃兩個部落聯盟融合而成,中國「龍」這個由多種不同動物拼成的圖騰,真正的含義其實就是「包容」。中國從黃河流域的一小片變成現在的大公雞,確實不是充話費送的,但也不絕是別國那樣靠屠殺和奴役搶來的,而是靠民族和解與融合變大的。中原民族與古代少數民族確實發生過很多戰爭,但最終都是由民族之間的和解、通婚與文化融合結束,炎黃部落之間如此,契丹和中原之間如此,現代中華民族也如此,每次民族和解與融合,都意味著版圖的擴大和國力崛起。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而西方人大多還沉浸在「現代科技開創者」的優越感之中,並沒有謙遜的態度去學習「落後民族」中國身上的優點。一旦西方人某一天意識到「包容」才是可以真正消滅「種族主義」乃至「恐怖主義」惡魔的弒神劍,西方才能獲得真正的和諧世界。沒有人敢開膚色玩笑,這不叫和諧社會,只有開了膚色玩笑而無人在意的社會才是。在這樣的和諧社會裡,絕不會出現「殺光某族人」的想法,不僅不會在校園牆上出現,在人們的腦子裡也都不會有。
所以中國絕不是種族主義的民族,「貼標籤」是人的惰性和防禦心理,是天然的人性瑕疵,需要客觀看待而不是一味的壓制。相反,中國在這點上才是需要西方國家好好學習的榜樣,西方人如果驕傲自滿不屑學習,那是他們自己的損失。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國家不能發展更好一點?
※羅伯斯庇爾在法國的歷史地位是怎麼樣的?
※如果細分下來,中國的社會性質到底應該是什麼?
※為什麼1920/30s美國公民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美國,卻爭相移民專制獨裁的蘇聯?
※做慈善是義務還是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