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鱖魚的北漂生活
周作人說,在京城吃到臭莧菜彷彿有一種舊雨之感。同樣的鄉愁,只有遠鄉在京的徽州人能夠體味,臭鱖魚和臭莧菜,是一脈的蘊藉與風流。
那是年節的細雪和火爐,搬開缸內的青石塊,魚鰓是殷紅的,銅綠的魚身分泌出粘液,散發著讓人不舍的臭味,在屋檐下濃油赤醬燒一鍋鱖魚,騰騰煙氣沒入著地即化的雨雪中,它比鮮鱖魚要高貴得多,臭的反而上得了檯面。它偶爾臭得上頭,不夠標準,卻是屬於徽州人的味覺記憶。
? 樂途旅遊網攝影師 吳軒
最好吃的臭鱖魚當然是家裡做的——接到奶奶通知去吃臭鱖魚的電話,騎車的那半個小時都是咧著嘴在傻笑,到了後直接扔下自行車往屋裡跑。
「這是朋友從池州帶來的大鱖魚吶,兩斤多重!」
奶奶一邊用鏟子翻滾著柴鍋里的被切成塊狀的臭鱖魚,一邊繼續說:「太大了,費勁得很,腌了一星期了。」
然後用鏟子舀出一塊遞到我的嘴邊:「好吃哇?」
我被燙得直嗦嘴,一邊不肯捨棄那塊臭鱖魚,一邊頻頻點頭。
? Visitbeijing.com
被端到餐桌上的那一大盤臭鱖魚,肉色外緣粉紅,內里雪白細嫩,筷子稍一用力,緊實的魚肉像百合一樣次第展開,奶奶燒魚不加其他配菜,濃油赤醬,加大量的蔥姜蒜和辣椒,辣味融合粘稠的醬汁,切塊後更容易入味,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奶奶家的臭鱖魚是我心底的白月光,後來多少臭鱖魚,都無法取代。
等我到了北京,卻被一種景象徹底驚呆了——家鄉的臭鱖魚,已經成為京城的美食標杆之一,大街上居然還有以臭鱖魚為店名的菜館,連北京朋友都會和我說:「走,帶你去吃臭鱖魚。」
看起來,這條臭鱖魚,比我早進京。
▲ 大眾點評上臭鱖魚餐廳在北京的分布圖。
臭鱖魚為什麼臭
許多人對鱖魚之臭,無法理解。
魚之鮮在於食材和清蒸,為什麼要選擇讓一條好魚腐敗?
徽州人會告訴你,故事發生在兩百年前的一天。一個叫王小二的小衙役打算趁著年前的涼天兒,從池州販魚到徽州,討好嗜魚成性的苗知府。因為重巒疊嶂的徽州其實不產鱖魚這種兇猛魚類,日常吃鱖魚只能從沿江一帶的池州、銅陵、鄱陽湖等地肩挑運進,一路山巒險惡,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時間,為了防止魚變質,商販通常選擇在涼天里,將鮮魚裝入木桶,然後一層魚灑一層鹽水,雇挑夫運至徽州。
那次天不遂人願,上路後天氣就變熱了,很多鱖魚窒息而死,到達徽州,已經散發出一股臭味。王小二左右為難,既不能交差又血本無歸,靈機一動之間,他讓挑夫將魚開腸破肚,魚身抹上重鹽去除臭味,又找來當地大廚加了佐料紅燒。沒想到,大家一嘗,別有風味,魚肉緊實醇厚,聞著臭吃著卻香,苗知府嘗過後更是讚不絕口。自此,臭鱖魚的百年歷史就開始了,一躍成了徽州名菜。
不要問我這個故事的真假。
? 樂途旅遊網攝影師 吳軒
徽州人喜歡在臘月製作臭鱖魚,其實現在鱖魚一年四季都有,早就不論節氣。不過,天冷的時候,製作不容易失敗。更何況,做完已是年節,拿出待客,恰好以壓軸菜的形式進入年夜飯的餐桌,討一個「富貴有餘」的好彩頭,再恰當不過。
? sina.blog.com
我曾經請教過《舌尖上的中國》中做臭鱖魚的徽菜大廚葉新偉師傅,傳統的臭鱖魚應該怎樣做呢?
① 選擇一個陽光不錯的午後,買來幾條一斤半左右的鱖魚,去掉魚鱗和內臟,清凈瀝干水分;
② 用樟木桶,先在木桶底部撒上少許精鹽,然後逐一將魚表面抹上適量精鹽;
③ 整齊地放入桶內,一層一層往上碼;
④ 最後在鱖魚上面壓上青石板或鵝卵石;
⑤ 每天上下翻動一次;
⑥ 然後等待時間的饋贈,夏天大概三四天即可,冬天一周左右,就能隱隱聞見臭味。
當然,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這一代徽州人,誰有時間,誰還願意,把時光,奉獻給一條魚的漸行腐爛呢?
臭鱖魚的流派
當一個徽州人在京城看見臭鱖魚,這件事已經變得不足為奇;然而,當一個徽州人在北京看見湘菜館裡做臭鱖魚,那真是大開眼界。
那家湘菜館,赫然把臭鱖魚放在了首席招牌菜的位置,一瞬間,我的第一反應是:你們考慮過剁椒魚頭的感受嗎?
當然,湘菜菜系裡,以鱖魚為原料的菜不少,比如1983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湘菜集錦》里,就有「白汁鱖魚、白水鱖魚、五柳鱖魚、松鼠鱖魚、叉燒湘江鱖魚、鍋貼鱖魚片、糖醋熘鱖魚……」。199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馬凱餐廳菜譜》里,則有「五柳鱖魚、松鼠鱖魚、鴛鴦鱖魚、白水鱖魚、干炸脆皮鱖魚、三鮮鱖魚餃、菊花鱖魚、如意鱖魚卷、繡球鱖魚、火夾鱖魚片、柴把鱖魚、酸辣鱖魚卷、鍋貼鱖魚片、網油叉燒桂魚、熘玉帶鱖魚卷、炸西法鱖魚排」等,馬凱餐廳是北京一家解放後開辦的知名湖南風味餐館,可以發現,這其中,絲毫不見臭鱖魚的蹤影。
▲ 五柳鱖魚,才是傳統湘菜鱖魚的做法。
而在1988年6月由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菜譜》的《安徽風味》卷章中,很詳細地寫著:「腌鮮鱖魚原名臭鱖魚,起源200多年前,是徽州傳統名菜。」
在採訪了數家徽菜館之後,有一種幾乎是可以肯定的,臭鱖魚在北京的流行,是因為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對於臭鱖魚的介紹。一家家臭鱖魚餐廳在北京開張,逐漸讓本來特別小眾的臭鱖魚被人所熟知。
▲ 左圖徽派臭鱖魚,右圖湘派臭鱖魚。
也許,湘菜也借鑒了徽菜,讓這道重口味的臭鱖魚進入了湘菜食譜。現在的臭鱖魚自然就被分為了傳統徽派和另類湘派,腌制烹飪手法以及不同程度的臭度、辣度,成了它們倆最大的不同。
徽湘兩派的臭鱖魚,在腌制方法、臭度和烹飪方法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喜歡哪一種口味,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自行挑選。
京城臭鱖魚是現腌的嗎?
北京徽菜館吃到的臭鱖魚,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沒有在徽地吃到的臭。
這當然能夠理解,降低臭度更容易讓大眾接受,另外,餐廳需求量大,無法滿足長時間發酵時長的要求。
然而,一句無意中的實話,點醒了做著徽州一統中華夢的我。這是一家藏在十里堡居民樓巷子里的安徽土菜館,老闆是無為人,專做安徽回頭客生意,儘管環境不好,總是賓客盈門。點了一份紅燒臭鱖魚,我隨口一問:
「這是你們自己腌制的臭鱖魚么?」
「怎麼可能?這是黃山腌好了運過來的,北京這氣候唉,腌不好的!」
老闆坦誠告知,他剛開店時,曾經嘗試在北京腌制,但腌臭鱖魚需要足夠濕氣,在北京無法實現。
? 樂途旅遊網攝影師 吳軒
OMG!
那麼,那些看著每一條都打著「手造之味」的名號,翻台率那麼高,開了那麼多家連鎖的臭鱖魚品牌店的魚,都是哪裡來的呢?
一個線人告訴我:「你在北京吃到的每條臭鱖魚幾乎都來自黃山,北京不做臭鱖魚!」
並且在各路熟人的推薦下,我終於得到了一個網站,並與網店的老闆取得聯繫。這家網店的老闆驕傲自豪地說:「黃山生產的臭鱖魚向北京楊記興、徽鄉小鎮,徽巷裡,徽滿樓,無為土菜館,北京迎賓食府,花亭湖酒樓等酒店供貨,僅是楊記興一家門店就月供3萬餘斤,徽鄉小鎮,徽巷裡各有萬斤以上,其他酒店也有幾千斤左右。徽商故里現在還沒有成為我們的客戶,但是在談,爭取明年是。」
納尼?
這都是真的嗎?
對此,楊記興的回應是:
「我們的臭鱖魚是由我們的總店統一配送的。」
「那是你們店裡自己製作的嗎?」
「是我們老闆專門研製了臭鱖魚的配方,聯合廠家統一製作的。」
「這個臭鱖魚廠是你們自己的么?」
「對……是我們老闆的….」
▲ 飽妹們在楊記興吃到香臭香臭的臭鱖魚。
他們訓練有素,統一口徑,一連問了幾個不同的服務員,都是同樣的答案,細問下去,就支支吾吾,猶豫不決,如果再問下去,就會叫來店長告訴你,這些問題會由他們的運營部門聯繫回答。
而徽商故里的回應是:
「是的,在北京我們專門建了一個溫控室用來腌制臭鱖魚。」
其他餐廳對這個問題的回應是:
不過,對於普通的顧客來說,臭鱖魚是否由北京餐廳自製,其實沒那麼重要。 而對我來說,在北京即便吃不到現腌現燒的臭鱖魚也沒什麼關係,因為它從徽州翻山越嶺,香臭香臭得擺在我面前,就足以慰藉一個徽州人的鄉愁。
只是有時候,還是會想念,在那個陽光燦爛的午後,看著奶奶,給木桶里的鱖魚們抹上青鹽。空氣里有一點腥,可是被樟木桶的沉香蓋過,真好聞。
感謝《舌尖上的中國》臭鱖魚廚師葉新偉、黃山徽味鮮創始人潘大山人、徽商故里毛總對本文寫作的支持。
本文以上照片均來自網路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敬請留言獲取本號內容授權
《福桃02:食物最好吃的時刻》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婺源方言趣談:一方水土,一種樂趣 ; 一習文化 ,一絲鄉愁 ......
※如何看待安徽省正式發布了徽菜標準體系表將徽菜從徽州菜泛化為安徽菜這一行為?
※春節旅遊,婺源和宏村選哪個?
※金華酥餅和黃山燒餅到底是誰抄襲誰?
※婺源只有油菜花?不,它的文化更令人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