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很重要,關鍵是,怎麼說?
好好說話是一種生存技能。之前有兩條消息讓我感觸尤其深。
一則是《花兒與少年3》古力娜扎和江疏影吵架的八卦。看娛樂報道是因為洗澡順序這點小事,引發的「互懟」。導火索是江疏影很強硬的說:「都別讓來讓去的了,趕緊去洗吧!」
因為她語氣不怎麼好,娜扎聽著覺得不舒服,小情緒就來了。當然後來兩人又在短短几分鐘內化置氣為和氣。
其實生活中,因為話趕話,或者語氣、語調問題,詞不達意,引起吵架是很常見的。
另一則是瑞典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天24個小時,兌換成1440分鐘,其中最易引起夫婦爭吵的有8分鐘,分別是早晨臨出門上班的4分鐘,還有下班回到家的4分鐘。
因為這8分鐘里正是人情緒最不好的時候,說話容易吃嗆葯似的,最易吵架!(據人民網-健康時報 )
說話真是太重要了,我們要用語言表達各種感情,交流信息,溝通想法,交換情緒。而對一個小家庭來說,好好說話顯得尤為重要,不然很容易踩到雷,引發爭吵。
好好說話的第一步,應該是能與人共情。但「共情不應該是單方面的,或許學會表達我們內心真正的感受,才是與孩子更好溝通的橋樑之一。」
我很喜歡這句話,也很有感觸。因為在婚姻治療的過程中,督導一直和我說,我們需要去學習如何做好橋樑,讓親密的人可以在合適的場所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
因為學習如何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其實很難。無論在親子,夫妻抑或是家人的關係中,我們經常會說共情,相互理解,而這些,僅僅是感情維繫的前提,是大腦釋放出的希望有良好溝通的信號。最關鍵的是,「表達」這個動詞,我們是否真的有好好的把握?
- 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不等於說了就是表達了
很多時候我們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反而容易詞不達意,無法自然地、準確地把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到對方。即便是和熟悉多年的伴侶,和血緣至親的父母,和相親相愛的孩子,我們也經常無法接收到彼此的準確的感覺、信息和想法,也無法把自己的想法準確、合理地傳達出去。
有一種很典型的「情感和觀點的走樣」我們稱之為「關係中的冷暴力」。我們在吵架的時候是否經常這麼說:
「反正在你看來我什麼都做不好的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你又不懂的,你都沒有經歷過。」「如果你是我,你就會理解我的,但是你偏偏不是我,你不理解我。」
我們總是用攻擊、迴避和阻擋來表達了我們內心的觀點。
也許我們內心是害怕對方不重視自己,但是我們說出來的話卻是「反正在你看來我什麼都做不好的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也許我們內心是擔心對方不理解自己,但是我們說出來的話卻是「如果你是我,你就會理解我的,但是你偏偏不是我,你不理解我。」
……
這些看似是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也誠然是說了自己內心的想法,但其實卻是反作用了。
- 更好地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是學習吐露
我們常說,我們要學習吐露自己,向對方坦誠吐露自己,往往是一個比較簡單可現學現用的破局。比如,「反正在你看來我什麼都做不好的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是「我很擔心在你看來我什麼都做不好,我會害怕。」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會擔心,我們在關係中吐露出自己的想法,比如不是用「你」字開頭而是用「我」字開頭,會讓我們在關係中示弱,從而處於不良的博弈關係中。
但其實不是的。
長期來看,向自己重視的對方坦白告訴自己內心的矛盾、感傷、害怕或者恐懼,其實是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愛、關心和需求,因為它提供了一個橋樑的方式,讓對方可以更好地靠近你。
比如說,我家哥哥三歲多時,有時候他會嚷嚷:「我不喜歡你了,媽媽,我不喜歡你。」
我覺得這個是一個特別有價值的信號,因為他向我表達他的真實想法了。
有時候在關係中,我們也會有不舒服的時候,就是感覺到不舒服,但是不知道哪裡不舒服,這種狀態大家是否有過呢?
我也會問孩子說,「你為什麼不喜歡媽媽了?」「媽媽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覺得不舒服呢?」「你現在是生氣,還是傷心,還是失望?」
教孩子去進一步具體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分析自己的情緒,不管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都是可以進一步讓孩子學習如何對自己的情緒感知,然後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在這個時候,我也才能真正明白,哦,原來我之前做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其實給孩子帶來了不舒服的感受。
- 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有時候不一定非得要用言語
之前跟過一個Case,在親密關係中,妻子忍受了先生長達30年的婚姻冷暴力,即便她經歷過多次的抑鬱、自殺、未果、再自殺、未果,抑鬱、吃藥抑制、逃離、反覆。
當我介入的時候,她離我的位置很遠。
她開始講她的故事,講到傷心處,嚎啕大哭。
我當時做了一個我自己都無意識也幾乎本能的反應,我抱住了她。當我內心複雜卻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來表達的時候,我抱住了她,但其實擁抱在諮詢室里並不被提倡。
面對一個常年在漩渦中的人,我做了一個幾乎本能的反應,但是也因此卻走進了案主的心裡。她後來告訴我,因為這長達30年的婚姻冷暴力中,她從來沒有認真被人擁抱過。
連自己親密的愛人都不願意去擁抱自己,這種被疏離的感受其實也是情感的冷暴力。我們也感同身受吧,如果當不想和另外一方交流的時候,可能連看多一眼都嫌麻煩。
但相反,如果很想搭建一個比較好的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橋樑,但是又不知道應該如何用語言開啟談話的窗口的話,身體的觸摸、眼神的注視,往往可以幫助我們。
遇到了爭吵,不管是和自己的伴侶、和孩子,和父母,其實不妨用多一些助手,比如眼神的交流、擁抱、握手,當不知道怎麼樣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情感的時候,觸摸是另外一個開啟談話的好辦法。
推薦閱讀:
※孩子們未來的愛情,已經在嬰兒期決定了?
※父母為什麼會拒絕孩子的禮物?
※想出家但是不知道怎麼和父母說?
※和男朋友談婚論嫁,如何做好雙方家庭的協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