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用刻薄回報善良

看了崔永元辭去璞谷堂職位並放棄所有股份的視頻,心裡挺不是滋味。

我想起了另一個近期大刷存在感的媒體人:雖然對微博上名叫「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的下作行為多有不齒,但對於這樣一個人我也並沒有興趣了解太多。最近,我才無意中看到,原來他在微博上的發跡,源於兩年前的「南航急救門」事件;而他,就是當時發表長文敘述當初經歷,並成功維權的當事人。

當時正上高中,語文課上為了豐富學生寫時事類作文的材料,老師會每周播放一次央視的《新聞周刊》,並讓同學們談論最有感觸的事件。我站起來評價的就是這條新聞,誠心誠意地稱讚了這位當事人的勇氣和意識,還將其與《永不妥協》中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女主角對比,並打心底里希望看到他在新聞界繼續帶著「真實」和他名字中的「理想」所作出的成就。

回想起來,只剩嘆息。僅僅兩年,一個人已經被粉絲、流量與這一切帶來的巨大利益徹底侵蝕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忘了在為他帶來這一切的事件中,人們在最初對他賦予的期待。

你認為,我是在用他來類比崔永元?錯了,我是在用他和崔永元做對比。視頻里的他,讓我想起電影《聚焦》中,Mark Ruffalo飾演的記者邁克爾;當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們發現涉事的神父人數遠超他們的想像,且在教會的掩護下無一受到懲罰後,他回到家,在狹小的出租屋中,眉頭緊鎖地一口口喝著啤酒。

對於崔永元的爭議,是早在他離開熒幕,並涉足與其專業相距甚遠的轉基因開始的。那個時候,大多數爭論還集中在對待轉基因食品應該「疑罪從有」還是「疑罪從無」,崔永元所對其表達的反對是否在一個合理的範疇內;而近來數月,隨著他入股的食品商城「璞谷堂」上線,對這家新生公司某些問題的質疑,迅速發酵成為對崔永元個人多年來反對轉基因出發點、乃至於對他個人品質的攻擊。

至今為止,在很多人心中,賺錢依然是一件帶有原罪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每當王思聰試圖在微博上,無論是嚴肅還是調侃地發表一點個人見解時,都會受到「你不就是有點錢就了不起」的評論,而且往往排位靠前。尤其,在某些涉及公共利益的話題下,絕對到不涉及任何利益的「無私」,彷彿成了參與討論所需的最低門檻。

但這樣一個門檻是否科學呢?

亞當·斯密的巨著《國富論》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

放在更加具體的語境中解釋,即如果一個人能夠憑藉出售他所認為安全的食品、或他所認定有助於保護公眾健康的環保產品等可以獲取利益的方式宣傳自己的理念,是完全具備正當性的;並且相比設置一個必須做到毫無私心的門檻,這種方式更有助於對人們積極性的激發。

在這樣一個商城的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諸如商品質量等問題,每個人無疑都有權利對此批評和質疑;但「靠非轉基因賺錢」,實在不能推導出從此崔永元關於轉基因方面的一切言論都不能被信服的結論。

而另一個很多人忘了,抑或是很多人選擇性地忽視的事實是:如果他選擇成為一個利己主義著,他的生活本可以輕鬆很多。

在李佳佳對崔永元的採訪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他說,自己經常在評論中受到各種各樣的求助信息,很多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立刻將這條評論翻過去,因為個人力量實在有限,同時又不忍心去想這些人會面臨什麼樣的未來;但每每和妻子商量後,又覺得「還是該幫」,於是只好為一個個求助者繼續尋找可以獲得幫助的途徑。

我覺得我能想像出他那個時候的神情,就像當他在鏡頭面前說出「想讓我崔永元跪下,沒門」的時候,一模一樣。

他所關注的議題,也不僅局限於轉基因。有低調的公益項目「給孩子加個菜」,也在教育這樣一個近些年來已經幾近沉寂的議題發出過聲音,將衡水中學的校長請到自己的節目中對峙,毫不掩蓋地像媒體表達對這種非人模式的反對和厭惡。彼時,「素質教育」已遠不像前些年一樣是個被許多教育者和家長提倡的觀念,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聽到的已經是「有書讀就不錯了,還想要什麼尊嚴」。

作為曾經享有盛譽的央視主持人,他實在有太多途徑,可以在保全自己名聲的同時毫無風險地賺取經濟利益;除了「才華變現」,就連像某個我名字都不想提的相聲演員一樣去做幾個廣告代言,獲得的收益就相當可觀;而即使廣告背後的產品已被證明涉嫌虛假宣傳,那名相聲演員在短期的受挫後依然被他龐大的粉絲群所追捧,直到今天,他的表演事業依然如日中天

出售質量不達標的商品不對,在沒有受到人身攻擊時利用微博掛人不對,給意見不同者粗暴地貼上情緒化的標籤不對,這些我完全同意,雖然我見過這個問題下某些指責崔永元的大V們一轉身就對其他人施以同樣的粗暴手段;就連轉基因這個議題本身,目前我也並沒有查閱了翔實資料作出研究後,自信地說自己支持怎樣的觀點。

但是,面對一個本可以利己一些,本可以過得很好,本可以不被抑鬱症折磨,卻因為不由自主地希望普通人過得更好,而放棄這一切「本可以」的善良人,我即便不能全盤認同,但至少會心存感激。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崔永元微博說盧教授「拋開程序和倫理用孩子做實驗」並引發大量轉發辱罵盧教授的現象,是否造成誹謗?
怎麼看待崔永元來吉大演講,一票難求的現象?
如何評價崔永元這條微博下的觀點?
在微博上被崔永元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崔永元 | 心理学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