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五蘊 之 識(上)

人類的一切理論學說,本質上是定義出種種的概念,然後基於這些概念的因果關係,演繹出種種邏輯。因此被定義好的概念是一切理論學說的基礎,沒有例外。

不過概念的定義本質上都是相互定義的,也就是說,你試圖定義一個概念,必然要用到其他的概念來描述;然後你去查看這些其他的概念的定義,會發現還有很多其他的概念……直到你一層一層的往下挖掘,你會發現在一個層面上,任何的概念都是相互定義的。比如wikipedia上對於男性的最直接的定義:男性,是指雄性的人類,與雌性人類即女性相對;對於女性的最直接的定義:女性,是指雌性的人類,與雄性人類即男性作區別。這裡男性與女性就是一對互相定義,即在定義男性時,必須要引入女性的概念;而定義女性時,必須要引入男性的概念。

在概念能夠被定義之前,首先要有分別,即能夠觀察到男人和女人不同的分別,倘若沒有分別,那麼概念的產生是不可能的。因此感知到分別,是概念能夠立足的根源,也是人類一切理論學說的根源。

在佛陀教法中,「感知」是識蘊的作用;把感知到的分別定義成概念的過程,是想蘊的作用。識有六種:眼耳鼻身口意,這六識現象的升起是佛陀教法最底層的根基——準確的說,人類除佛陀教法之外的理論學說,都是建立在想蘊給出概念即名法的前提上的,而佛陀教法則是突破了想蘊的作用,從想蘊的底層識蘊來建立整個佛陀教法的理論體系。

識蘊無常、非我、非我所,所以對同一個物體,不同的識蘊升起的現象可能不同的;而想蘊基於識蘊給出的不同的現象,能夠定義出的概念即名法也是不同的;而不同的名法則會演繹出不同的意識形態。所以任何的理論學說,其最基本的作用域就是識蘊。跟一個紅綠色盲甚至純粹的盲人去討論紅色和綠色是什麼樣,這是徒勞無功的。不過在未證識蘊無常、非我、非我所的人類中,往往會把自己升起的識看作是絕對的、不依賴根而客觀存在的現象。比如持有識蘊為常、是我、是我所的想法的人,會認為自己看到的顏色是客觀存在的,無論眼睛的感知能力如何,無論是否正在看,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是必然絕對存在的客觀事實,並且認為不能夠看到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則是一種病態,即色盲;認為能夠看到更廣色域的人則是眼睛產生了突變。這些都是不究竟的看法,可現實就是人們喜歡用種種不究竟的看法來樹立霸權排除異己。

佛陀教法殊勝之處就是洞穿了想蘊和識蘊的作用,從而認識到了種種對立概念無非是識蘊和想蘊配合下給出的特定結果而並非先驗性的絕對客觀存在,所以在佛陀教法中,並不先驗性的建立「實有/虛無」、「我/非我」、「心/物」、「內/外」、「虛假/真實」、「存在/不存在」等等對立分別的概念,而是基於識的集起和消散即「感知」的層面上去演繹緣起法。

推薦閱讀:

要學佛 有哪些必須戒的?
佛說勸酒500世無手,會不會過分了?
怎樣看待女人學佛佛法早滅五百年?
對於剛建立信仰的人,面對因果,能做些什麼?

TAG: | 修行 | 上座部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