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跨文化了嗎?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教老外說漢語的那些事兒」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門學科創立於1959年,是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在他的著作《無聲的語言》中首次提出來的。這個學科之所以誕生是因為霍爾發現「美國人經常好心辦壞事」,比如二戰之後,美國派往歐洲大量的技術人員和專家進行援建,但由於很多「文化文盲」無法勝任工作,美國的對外援助不但沒有得到讚美和尊敬,反而招來了一片罵聲。同時由於美國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移民者和留學生,所以這種多元文化的碰撞也催生了跨文化交際學的發展。
在跨文化交際中,慢慢的我們發現,即使不是出於惡意,無知也是一樁不輕的罪過,就好比你想表達你的歡迎時,主動去握了一位阿拉伯同事妻子的手,也許你並沒有什麼錯,但結果可能和你希望的大相徑庭。所以我們在進行跨文化交往的時候,一定要有不同文化交流的敏感性。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跨文化交際的一些概念:
我族中心主義:一方面是自己的文化被看做是「理所當然」的,另一方面是在其他群體種族民族和文化面前的那種優越感,這種意識的理所當然和自以為是的優越感,極易造成對其他文化的歧視偏見和拒絕。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中國人普遍擁有「先集體,後個人」式的理解,大家都被鼓勵著先考慮集體利益,然後才可能滿足個體利益。而西方文化強調每個人的利益不僅都是重要的,而且是平等重要的,集體的事情不僅人人有責,而且邏輯上不分高低先後,所以要鼓勵敢為人先和互相監督。
文化冰山理論:文化冰山理論認為文化可分為顯性和隱性兩部分,露出水面的冰山部分即顯性文化,如建築藝術音樂語言等,水下的部分則是支撐文化的隱形部分,如歷史習俗價值觀時間空間等概念,很多人對自己的文化隱形部分已經渾然不覺了,這是我們跨文化交際中遇到問題的主要原因。
文化影響交談模式:英國人一般不與陌生人講話,如果遇到有陌生人問話,他們可能簡單的回答「是」或者「不是」,這就會讓喜歡聊天文化的人認為英國人很傲慢,看不起人,對新來者漠不關心,而英國人也會覺得這些人莫名其妙,講話太多,不可信任。在談話時中國人喜歡聊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的家庭背景,教育,工作和升遷情況,但是對於西方人來說這可能屬於隱私,而且宗教和各民族的禁忌也是我們要注意的。
高語境與低語境文化:東亞各國「高語境文化」中的人會使用一些含蓄模糊的語言進行交流,會不依賴言傳,而更依賴場所和語境的豐富,來讓對方「意會」和「領悟」。比如「中國式拒絕和否定」外國人就未必理解。
而類似美國這樣的低語境文化中的人就更重視個人的獨立看法,更重視語言本身的準確性和確切含義,他們用詞比較「絕對」,因為他們更願意明確直接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中西老人觀:中方派一個年輕的女同事幫助一個年老的藝術家去美國演出,出機場時女同事幫助老人推行李箱,這時一位美國的在機場工作的人員認為一位男士徒手走路,卻讓女士拿行李,是非常不妥的行為,可見「女士優先」和「長者為上」在中美不同的價值觀下起了衝突。
中西對老年人的態度很不同,西方式的尊老很大層面上是讓老人獨立自由,老有所用;而中國人的尊老,則是優待特殊照顧,按資排輩。所以你在車上給一個外國老太太讓座她可能會很生氣,你在馬路上幫一個年齡大的人抬東西,他不但不感謝,甚至可能把你趕走,怎麼樣,這回知道為什麼好心辦壞事了吧。
中西思維差異:中國人思維從大到小,習慣直覺評判,看重人品德性,從整體的角度看世界;美國人思維從小到大,習慣邏輯推理,強調事實真相,從分解的角度看世界。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沉默」是一種表示克制自我,忍辱負重的美德,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是軟弱無能缺乏自主意識的一種表現。「避免衝突」在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善意美德大度,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敢於當面辯論和交鋒才是美德。
所以很多在跨國公司工作的西方員工和我抱怨他們不理解中國的同事是怎麼想的,很多問題都不當面提出來,事後總耽誤自己時間。還有之前的一位老師教了一個美國學生,這個學生總是找各種理由不付或拖欠學費,當這位老師和學生據理力爭之後,學生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不但按時付學費,還多給了一些,同樣是一個人,為什麼在老師這種行為之後改變如此之大,也真讓人唏噓啊!
推薦閱讀:
※《朗讀者》·母親
※西班牙大學已經被中國人佔領?
※有哪些電影或小說反映了跨文化家庭的中西文化差異?
※DISCULPE 老闆娘又出鏡了……見笑了
※JPSP-ASC 新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