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都來了?不,我現在就走!
樸素而無敵的思路
「來都來了。」
這麼一句話,你一定聽過甚至講過。
場景一:
做了兩個小時車,排了一個小時隊,去看某個展覽,結果一到地方很快大失所望。但是,來都來了。
場景二:
空著肚子驅車一個小時到某個可疑的地方面試,結果被告知負責面試的主管臨時有事出門必須等至少倆小時。一邊忍耐飢餓一邊漫無邊際的等待。但是,來都來了。
場景三:
網上看到某大V發了條色香味俱全的長微博(或者公眾號),非常用力地推某個產品,興匆匆下單。幾天後快遞送上門,不說貨不對版,也是圖片僅供參考。但是,買都買了。
毫無疑問,人們絕不會在非常高興地情況下說出這句話。
但它彷彿是一種咒語,蘊含有一種樸素又無敵的魔力。一旦有人說出口,其他人就只能跪下屈服:好的,你贏了。
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
仔細體會這句話背後的邏輯,思考我們為何慣於忍耐妥協的時候,不免會想起一個概念:沉沒成本。
人們常常耽於已經付出的代價,不但忍受現狀,無法及時止損退出,嚴重的甚至一步步越陷越深。
當話題進一步擴散,我們發現這種思維誤區可以舉的例子就更多了。
排隊、相親、看電影、談戀愛、炒股……甚至傳銷洗腦,只要是我們投入時間、金錢、情感、精力的地方,都可能會發生不夠理性的決策。
為何?
人們討厭損失遠遠超過獲益(損失厭惡),並且會高估自己所擁有事物的價值(稟賦效應),更何況一般人多少有樂觀傾向,常常抱有僥倖心理。
所以哪怕是在有的選的情況下,人們還是更多傾向於一條路走到黑。
逃出你的肖申克
「Dont cry over the spilt milk.」
也許你會認為,排個隊買個貨,歸根到底都是一種無足輕重的選擇,所以人們無所謂做出不足夠理智的選擇。
當生死攸關或者面臨重大的利益,人們自然能夠兩權相害取其輕,現實生活中也沒有幾個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二愣子。
事實上呢?
是的,人們往往經過痛苦糾結,權衡利弊……
然後還是做出錯誤的決策。
許多人會過分高估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一種極其有限的資源,而現實又是一個紛繁複雜的龐大系統。在真實的情景中,我們往往看不清未來,算不清利弊,自然也就沒辦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所以,往往就只能保守地屈服於思維的慣性。
就如同「治大國如烹小鮮」之所以高明,是因為現實往往是治絲而棼。智慧理性為何深受推崇,是因為人們往往愚昧衝動。
真實世界不是經濟學模型,但是意識到心智和理性的力量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畢竟,無法更改的過去不應干涉我們當下乃至未來的決策。
來都來了?
那又如何,我現在就走!
林中之象
獨步天下,吾心自潔,無欲無求,如林中之象。
在每一個逝去的日子裡,我們增長經驗,也愈發被束縛。
如果只是偶爾不理性還好,更可怕的是,我們幾乎無法避免自己變得越來越頑固盲目。
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馬克斯·普朗克年輕的時候吐槽「 要接受一個新的科學真理,並不用說服它的反對者,而是等到反對者們都相繼死去」,當他老了,也果然成了量子力學進步思想的反對者。當然,保守派當中甚至還包括愛因斯坦。
連依靠理性和邏輯吃飯的科學家都無法擺脫過去的枷鎖,更何況普通人呢?
好在,理性的火焰一旦點燃,時時拂拭添油,就不會輕易熄滅。因此,我們可以仗之行走於現實的幽暗。
一直很喜歡禪宗一個著名的公案:慧能與神秀之爭。
在我看來,這是天才與凡人道路的分別。
天才只能供著稱宗作祖,而凡人點滴積累的修行,才值得我們效仿。
如何才能逃出自己的思維誤區?
我想不出比時刻保持自我審視更好的辦法了。
正所謂: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推薦閱讀:
※【我要省錢飛】玩轉里程機票(入門篇)
※你曾經自暴自棄是怎樣的?
※怎樣能做到完全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無視周圍的人的目光?
※揭秘全球最大沉香市場: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難尋生路
※國慶馬上就要來了,你還坐在行李箱前呆若木雞?
TAG:生活方式 |